[聊城]「穿衣公式」網絡熱傳 氣象臺:借鑑意義不大

2020-12-06 全景山東

走在街頭,有些市民已經換上薄外套、羊毛衫,有些還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對於網絡熱傳「穿衣公式」,工作人員指出,每個人體質不同,室內室外情況也有不同,公式借鑑意義並不是很大。

  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如今農曆二月還未正式到來,迅速回升的氣溫讓人大大感受一把春天的氣息。走在街頭,有些市民已經換上薄外套、羊毛衫,有些還裹著厚厚的羽絨服。不少網友感慨,每天早晨都為穿什麼而發愁。

  與此同時,一則名為「穿衣公式」的微博在網上熱傳,意在指導大家早春時節如何穿衣。用數字算出穿什麼,著實讓不少人高興一番。這個公式是否真的可以幫我們決定穿什麼?對此,記者採訪我市氣象臺工作人員。

  「穿衣公式」出爐 衣服帶來的溫度加一起26℃最適宜

  這則講述」穿衣公式「的微博為各類衣物打出溫度,如比較厚的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6℃,稍厚的彈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3℃,厚的棉毛衫2℃,薄的棉毛衫1℃等。

  這則微博最初發明者——杭州桂曉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因為溫度為26℃時,穿一件T恤剛剛好。以這個為基準,如果溫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剛剛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這就意味著,薄外套代表3℃、厚羊毛衫是4℃,這樣類推出來的。

  對於這則穿衣公式,不少網友表示推崇。有網友表示,因為室內常有暖氣、空調等,與室外溫差很大。很多時候看到當天溫度,也難以決定該穿什麼。以後可以根據公式增減衣物。也有網友表示質疑,有時溫度雖高,可是風大、沒太陽,按公式穿一定不行,更有網友直接提問,如果溫度超過26℃,是不是就要裸奔?

  市氣象局:不能僅以溫度衡量穿衣指數

  市氣象局工作人員表示,不同地區氣候特徵不同。即便是同一地區,因為光照、溼度、風力等的影響,即便溫度相同,體感溫度也會存在差別。緊靠簡單計算決定穿衣,恐對身體健康不利。

  「我市處於內陸地區,屬於半乾旱大陸性氣候。氣象部門每天發布的穿衣指數、晨練指數、體感指數等,都是由軟體經過計算得出。雖然目前我市氣象臺尚未公布穿衣指數,春季溫差大,易有冷空氣,建議市民春捂。」工作人員介紹,「因為近日接連有冷空氣到來,市民應當著重做好下半身保暖。」

  對於網絡熱傳「穿衣公式」,工作人員指出,每個人體質不同,室內室外情況也有不同,公式借鑑意義並不是很大。(記者 王楨)

相關焦點

  • 「穿衣公式」熱傳 衣服保暖度也能量化?
    原標題:「穿衣公式」熱傳 衣服保暖度也能量化?   「厚羽絨服保暖度為9℃,厚羊毛衫保暖度為4℃,薄外套保暖度為3℃,短袖T恤保暖度為1℃……搭配衣服時,控制在26℃即可。例如,若當日氣溫為22℃,那麼只需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22+1+3=26)。」
  • 網上熱傳「穿衣公式」 受訪者認為不靠譜(組圖)
    日前一則「穿衣公式」在網絡上走紅,這個公式將衣物分成不同類別,各自量化成相應的溫度數值,然後只要用「最佳舒適度」26℃減去當日氣溫,就能「算」出當天需要什麼樣的搭配。這條公式靠譜嗎?本報「記者求證」欄目記者進行了體驗。
  • 網上熱傳「穿衣公式」,靠譜嗎?
    近日,網上流傳一條「穿衣公式」,公式中明確量化了羽絨服、棉衣、羊毛衫等衣服的溫度,指導人們通過衣物溫度和當日氣溫的簡單相加來選擇應穿衣物
  • 網上熱傳「穿衣公式」 德州專家:不能生搬硬套
    日前一則「穿衣公式」在網絡上走紅,這個公式將衣物分成不同類別,各自量化成相應的溫度數值,然後只要用「最佳舒適度」26℃減去當日氣溫,就能「算」出當天需要什麼樣的搭配。  根據「穿衣公式法則」,各種衣物的保暖情況如下:比較厚的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相當於6℃,稍厚的彈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2℃,薄的棉毛衫是1℃,短T恤衫等小於1℃。
  • 看似實用的26℃「穿衣公式」 其實並不靠譜
    最近,有微友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則在網上熱傳的「穿衣公式」,該公式將衣物分為不同類別,各自量化成相應的溫度數值,然後只要用「最佳舒適度」26℃減去當日溫度,就能計算出當天需要什麼樣的搭配。那麼,這個公式到底靠不靠譜呢?
  • 「26度穿衣公式」折射了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26度穿衣公式」折射了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時間:2019-11-25 10:49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26度穿衣公式折射了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最近,26度穿衣公式火爆網絡,不少家長也以這公式為依據給孩子穿衣服。
  • 穿太多反而容易生病:寶寶最佳「穿衣公式」來了!
    近幾日兒科門診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捂得太厚引起的,有的一歲以下患兒甚至患上了「捂熱綜合症」,其典型症狀是高熱、脫水、抽搐、昏迷,甚至腦部受損導致患兒智障。杭州市一醫院兒科馮梅副主任醫師出了半天門診,看了45個患兒,其中有5個孩子馮醫師看了一眼就覺得穿太多了。
  • 「26℃穿衣法則」科學嗎? 醫生:每個人體感不一(組圖)
    「26℃穿衣法則」概述:較厚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是6℃,稍厚棉外套5℃,厚羊毛衫加棉背心4℃,抓絨衣、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等。衣服溫度與天氣溫度相加等於26℃為最適宜的穿衣方式。例如若外部溫度為22℃,那麼給孩子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即22+1+3=26就可以了。
  • 根據寶寶穿衣公式巧過冬季
    要知道,寶寶舒適的外在溫度是26℃,我們把衣服的類型和保暖溫度做個大致歸類,根據「穿衣溫度=26℃-室溫」的公式,媽媽就可以隨時掌握寶寶的穿衣法則了。怎麼才能巧穿衣呢?穿衣溫度對照:較厚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是6℃,稍厚彈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
  • 冷空氣動真格了 ,送您穿衣公式!
    除了降溫 受冷空氣影響,雨雪也少不了 中央氣象臺預計,17日至19日 中東部地區將有較大範圍降水過程
  • 秋冬適用的穿衣公式,你get到了嗎?
    來源: 一隻小佳子兒 舉報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給孩子穿衣服是一件頭疼的事,穿多了怕孩子熱,
  • 智匯谷阿里巴巴杭州研學班「高新區管委會職能部門專場」 為聊城...
    [導讀]7月17日,「阿里巴巴杭州研學班」落幕,此行學員主要來自聊城高新區各政府部門。三天的阿里巴巴西溪園區之旅,學員通過培訓學習、實地參訪等方式深入阿里巴巴,探尋阿里之道。
  • 房偉:我們向網絡小說「借鑑」什麼?
    從文學史意義上來說,20年看文學或許略短,難成定論,難做定位,但文學行進過程中這些適時的總結又非常必要,它是回望,更指向未來。(中國作家網策劃「21世紀文學20年」專題已陸續推出,敬請關注)「21世紀文學20年」專題系列之五:我們向網絡小說「借鑑」什麼?
  •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作者:殷熒 時間:2020-12-31 22:19:00 臨近歲末謠言也來刷存在感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澄清謬誤 以正視聽讓謠言止步
  • 刷爆屏的26度穿衣法則,真的有用嗎?
    網上有一個非常熱門的「26度穿衣法則」被許多家長當做是穿衣參照表,根據不同衣服對應的溫度,加上環境溫度等於26度,給孩子增添衣服,讓孩子處在26度的溫度中。那麼,什麼是「26度穿衣法則」呢?這個法則是杭州中醫院內科醫生提出來的,根據醫學上人體最舒適的環境溫度是26度,這樣這位醫生以保證人體穿衣處在26度作為標準,再根據自己給女兒多年的穿衣經驗總結而來,得出公式。這個法則一出,便被許多年輕媽媽當做參照。「26度穿衣法則」的標準是什麼?
  • 「土豪資格」公式熱傳 網民自嘲只是土沒有豪
    楚天金報訊 @楚天金報:【網傳「土豪資格」計算公式,來算一下!】某招聘網站日前給出了一個答案,「體面指數」高於0.7的人就算土豪。這家網站還專門提供了一個「體面指數公式」,該公式為「體面指數=1-體面開支/收入」。
  • 聊城的雨是這批火箭彈轟下來的
    11月17日晚聊城氣象部門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聊城未來3天天氣預報18日:陰有中到大雨,東北風2~3級轉西北風3~4級,11~14℃;19日:多雲轉陰,西北風2~3級轉北風3~4級,6~14℃;20日:多雲間陰,東北風3~4級,3~9℃。聊城市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氣溫將猛降8到10度。
  • 江山共鑑 印記中原 | 2020聊城媒體榮盛品牌之旅啟幕
    ,張營秘書長為活動做開幕辭,聊城榮盛營銷總監李振林對各界媒體對榮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聊城環球廣場的建成,將極大提振聊城城市佔位,進一步夯實主城區核心地位,塑造聊城璀璨封面,再次定義城市中心!榮盛華府承襲千年國風古韻,精研江南院落文明,專注為城市都打造一座聞名於世的經典作品:規劃設計師承北宋北宗山水畫派的寫意之風,借鑑北宋皇家園林艮嶽的造園之法,打造屬於中原人自己的山水園林。
  • 一份實用的穿衣指南送給你
    現在在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三種不同穿衣風格的人群,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有人穿T恤、有人穿夾克,甚至還有人穿羽絨服。大人尚且把握不好穿衣的節奏,小孩可怎麼辦呢?在家長群裡,對於給孩子加衣服,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 量化衣服保暖溫度「穿衣法則」未必靠譜
    專家建議選擇衣服須根據具體地點溫度溼度而定近日天氣越來越冷,一則量化衣服保暖溫度的「穿衣法則」在微博上盛傳,該微博分別註明了多種質地服裝的溫度,通過相加與當日天氣溫度平衡來選擇應穿衣物,受到不少網友的追捧。不過,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院的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該法則沒有科學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