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形態分析——一個環境與食品安全檢測的新領域 ——訪清華大學...

2020-11-26 儀器信息網
  編者按:元素形態分析領域方興未艾,其中涉及的方法學,標準和儀器也是專業人士關注的話題。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張新榮教授目前在接受本網採訪時,對元素形態分析領域知識進行了科學的講解,同時也對其課題之一—建立環境與生命體中重要毒性元素的形態分析方法,並研究毒性元素在環境與生命體中的積累、轉移和代謝規律,對研究元素形態分析標準方法與標準物質做出了系統的介紹。我們相信,在越來越多專家的推動下,政府將在中國元素分析領域的標準化和應用化方面給出更得力的措施。   Instrument: 據我們了解,您近期從事的科研項目――建立環境與生命體中重要毒性元素的形態分析方法十分重要,可以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研究背景嗎?   張教授:

元素分析研究已經做了很多年,大家發現僅做元素總量對某些元素意義不大,例如甲基汞比無機汞毒性大很多;砷化學形式可分為無機砷和有機砷,無機砷如三價砷和五價砷毒性很大,但其甲基化後則毒性大大降低。硒被認為是營養型微量元素,但是硒的各種形態中,也有有毒的和無毒的,或者說是對人體有害或是有益的。過去我們說補微量元素,但到底是補哪種形態? 無機硒,還是有機硒,和胺基酸結合的硒, 還是和蛋白質結合的硒,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元素的存在形式,也就是它的形態,在很多情況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人們已經建立起了這種意識:應該進行人體微量元素分析,但如果分析總量,意義不大,重要的是進行元素形態的分析,不同形態的元素對生物體的作用是很不一樣的。

  

以砷的形態分析為例,砷是環境中重要的汙染物,中國有好幾個省份地下水砷汙染非常嚴重,幾千萬人口面臨砷中毒。一些海洋生物有很強的能力,可以將有毒砷轉化為無毒砷。例如海帶含有大量砷,但存在形式是無毒的砷糖。科學家們感興趣的是哪些物質有這種轉化能力,哪些酶,那些生命過程在主導這些轉化。已知幾種甲基化酶有可能把有毒的砷甲基化成低毒或無毒的砷,完成減毒或去毒的過程。因此研究這些酶對於尋找去毒和解毒的物質十分重要,是減輕砷中毒危害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Instrument: 據我們所知,您與普析通用儀器公司合作開發的原子吸收和高效液相聯用儀獲得了BCEIA的金獎,可以從方法學,標準和儀器這三方面具體介紹一下你這個課題具體內容和進展情況麼?   張教授:

我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時期就開始從事元素形態分析方面的研究,涉及兩方面的研究內容:一是建立形態分析的方法,二是研究砷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在國外時,關於砷方面發表了10多篇論文。承擔科技部這個項目時,方法學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主要內容是標準化,和在環境與食品安全檢測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問題。

  

我國在元素形態分析領域有三個方面要做:第一,儘快建立重要有害元素的形態分析的國家標準;第二,推薦針對不同樣品的標準操作程序(SOP), 並通過與國際相關實驗室比對,取得比較可靠一致的數據;第三,研究標準參考物質。此外,研製用於形態分析的儀器設備,是開展這一工作的前提和條件。所以我們幾個單位合作開展的科技部重大標準專項也是從這幾個方面做了研究。我們在研究階段主要選了四種重要的有害元素:As, Hg, Pb, Se,由國家標準物質中心、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南開大學和我們對其進行研究。目前這一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申請了10個專利、研製了2個標準參考物質、與普析通用和吉天儀器分別合作研發設計了兩臺砷元素分析儀,與普析通用合作研發的儀器還獲得了金獎。下一步我們希望能擴展到其它元素。

  

我們和普析通用儀器公司合作開發的AS-90砷元素形態分析儀,是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高效液相色譜-氫化物原子吸收聯用技術的專用砷元素形態分析儀。我們和吉天儀器公司合作開發了高效液相色譜和原子螢光聯用儀器。當然效果最好是高效液相色譜和ICP-MS聯用。但是考慮到價格問題,普通的檢測機構和生產食品及海產品的公司採用高效液相與原子吸收聯用儀或者高效液相與原子螢光聯用儀就能達到元素形態分析的效果。儀器的關鍵技術是接口。液相色譜分離後原子吸收檢測,需要變成氫化物,因此必須有在線消解的過程。接口管路如果太長,色譜峰會展寬,多個形態的砷分不開。我們研究的接口採用40cm管道進行紫外消解,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申請了兩個專利。目前已在北京普析通用儀器公司和北京吉天儀器公司生產。

  Instrument: 您可以談談元素形態分析的實際應用案例嗎?   張

:元素形態分析在世界經濟和生活領域中有很多具體應用。

  

去年,大陸的魚罐頭運到香港後,發現砷超標,一時引起各界關注。我曾經在中國海域採了五個點,檢測上百種海產品包括魚蝦,海帶,紫菜等的砷含量。檢測出來發現,其實中國海產品,有毒的砷含量很低,絕大部分以無毒的形態存在。如魚主要是以砷甜菜鹼,海帶和紫菜主要是以砷糖形態存在,這兩種砷無毒。某些產品砷超標,但也可能以無毒的形態存在。我在國外時,曾對當地玻璃廠和冶煉廠工人砷中毒的情況做過檢測,主要是區分工作中暴露所引起的砷中毒,還是由於吃魚引起的砷含量增高。可以通過砷形態分析技術給出科學的答案。元素形態包括價態,無機態,有機態,和蛋白質的結合狀態等,是個廣譜的定義。攝入體內的砷會和蛋白質結合,被載帶到肝臟,被甲基化酶轉化為一甲基砷,一甲基砷進一步變成二甲基砷,二甲基砷就不能進一步和蛋白質結合了,然後從肝臟進入腎臟,通過尿液排出。吃魚引起的砷含量增高主要表現為三甲基砷,代謝最多為二甲基砷,不能代謝成三甲基砷。通過二甲基砷和三甲基砷的區別,就可以給出可信的結論。

  Instrument: 您認為我國在這個領域有那些需要注意和加強的地方呢?   張教授:

歐盟和美國現在做元素分析,不僅做總量,在形態方面也給予相當的重視。而中國在這方面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一點讓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比較吃虧。

  

中國以前不是很重視標準,往往是到被人家卡住了,才制訂新標準。明智的方法是自己先提出新技術和新標準。不能只是別人卡我們,我們也可以卡別人。國家應該儘早建立微量元素的相關形態標準,以減少由其他國家制定標準,限制國產相關產品出口,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事件。

  Instrument: 這個課題有了完滿的結果,那麼您今後的研究興趣又將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張:

不久前,我聯合另兩家單位又拿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元素與生物物質的相互作用」的課題。對砷與人體的相互作用,包括砷和基因的相互作用,影響蛋白質表達的機制繼續給予關注。

  

此外,我除繼續從事分析化學方法學的基礎研究外。下一步,我還會對分析儀器的研究與設計投入更多的精力,儘自己所能為我國分析儀器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非常感謝張教授的精彩介紹!希望更多的專家和儀器廠商能夠群策群力為中國元素形態分析領域的標準化做出更多貢獻。   普析通用儀器公司As元素形態分析儀具體信息,請訪問本網連結: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07/mostlylist.asp?IMShowNameid=C15894  吉天儀器公司As元素形態分析儀具體信息,請訪問本網連結: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02/mostlylist.asp?IMShowNameid=C16052

  張新榮教授簡介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化學系副主任。兼《光譜學與光譜分析》雜誌副主編,《分析化學》、《分析儀器》、《巖礦分析》、《化學通報》、《中國地方病雜誌》等國內刊物的編委,以及國際刊物《LUMINESCENCE》雜誌中國區編輯。北京市化學會副秘書長,長期從事環境與生物分析方法、儀器和應用研究,共發表論文百餘篇。是第7、8、9、10屆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科學委員會委員,第11屆該會議在北京召開時擔任主席。

  聯繫方式
  電話010-62787678(Lab)62776888(O)
  傳真010-62770327
  Email:xrzhang@chem.tsinghua.edu.cn

 

相關焦點

  • 淺談元素形態分析技術現狀及發展前景——訪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因此,元素總量的分析已經不能對其毒性、生物效應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做出科學的評價,「元素形態分析」作為一個嶄新的應用研究領域應運而生,對於公共食品安全有著重要意義。經過近三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元素形態分析已經成為分析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
  • 元素形態分析及其必要性
    ;不同的元素形態由於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物活性,在環境和生命科學領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根據傳統分析方法所提供的元素總量的信息已經不能對某一元素的毒性、生物效應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做出科學的評價,為此,分析工作者必須提供元素的不同存在形態的相關信息。元素形態具有多樣性、易變性、遷移性等不同於常規分析對象的特點,因此其分析方法也成為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即「元素形態分析」。
  • iCS 2016原子光譜論壇聚焦食品/環境/生物醫藥三大領域需求
    原子光譜分析是檢測無機元素的最佳方法,對於只要測定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如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冶煉爐前分析,地質勘探元素測定,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中的重金屬檢測,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原子光譜都是不可替代的分析檢測手段。  就在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計劃明確指出加強土壤汙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等。
  • 食品中元素形態分析方法與標準簡述
    因此,HPLC與ICP—MS聯用技術在各類食品中砷、硒、錫、汞等元素形態分析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相關的研究也最多。在使用該技術時,要注意液相流動相的成分是否符合ICP-MS的進樣溶液要求。如果有機相比例過高,則需要輔助氧化技術。
  • 簡述食品中元素形態分析的方法與標準
    因此,HPLC與ICP—MS聯用技術在各類食品中砷、硒、錫、汞等元素形態分析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相關的研究也最多。在使用該技術時,要注意液相流動相的成分是否符合ICP-MS的進樣溶液要求。如果有機相比例過高,則需要輔助氧化技術。
  • 形態分析細分市場的大內涵 ——「創新100」訪廣州譜臨晟科技有限...
    許權輝: 形態分析這個專業術語在近幾年進入到廣大化學分析工作者的視野。我們所說的形態是指同一化學元素以不同的化學價態、或者與其他元素的結合態存在於樣品中。同一化學元素在不同的環境下通常會形成不同的形態,而不同的形態毒性差異很大,所以只知道元素的總量往往不能很好的衡量它的毒性,進行形態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 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戰略研討會在商丘師院召開
    11月16日,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戰略研討會在商丘師範學院召開。研討會圍繞「高鼓齊唱環保歌,奮力保住安全糧」,抓緊「糧袋子」的這一主題,與會專家進行了研討交流。研討會就「分析化學在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領域的研究和新成就」進行了交流。
  • 全面解讀原子螢光形態分析技術與市場
    同一元素的不同形態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物活性,如:無機砷化合物的毒性比較大,有機砷化合物的毒性較小或者基本沒有毒性。因此,對於某些元素,只了解總量是不夠的,我們在了解總量的同時,更希望了解某元素的形態組成,「元素形態分析」作為一個嶄新的應用研究領域應運而生。
  • 淺談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
    「食品安全快檢」是一種快速檢測食品安全的方式,可短時間內對可疑食品進行初級篩查和對現場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初步評判,提升監督成效,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與傳統檢測技術相比,快檢技術的優勢在於樣品前處理簡單、檢測速度快、儀器操作簡單且便攜性強。
  • 提高食品檢測實驗室能力水平,保障中國食品安全
    本次和德國耶拿公司合辦的培訓班旨在提高實驗室從業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促進檢驗檢測機構及企業檢測實驗室的健康發展。培訓班將在食品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要點、食品檢驗各環節的風險識別和防控措施、食品檢驗機構誠信管理要求、食品安全檢驗新技術、食品中重金屬檢測關鍵點等內容展開系統性培訓。希望本次參加培訓的學員能夠從課程中獲得所需知識點,為中國食品檢測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 島津攜食品分析新方案贊助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討會
    島津專家提出食品安全檢測方案亮相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討會,引發各食品檢驗檢疫部門專家關注。 近來社會屢屢出現食品問題熱點,食品安全直系百姓,相關部門亦擔負著重擔。
  • 蔣士強:食品安全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的需求
    不同的檢測、檢驗和監測目標物對科學儀器設備的需求  與食品安全緊密關聯的有害、有毒物和可疑物為:農藥獸藥及其它有害化合物殘留、有毒有害元素、致病菌、轉基因產品等、現逐一概述如下。  1.1 檢測農藥殘留的儀器  農藥殘留可依化學組分和結構劃分,現按其所需分析檢測儀器的適配性分述如下。
  • 「讓細胞分析成為一個系統的理論」——訪清華大學教授林金明
    985工程二期的時候,國家支持建設科研平臺,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作為該校重要的科研平臺,也獲得了985工程二期經費的支持,其中一部分被用來購買質譜儀器,其中就包括了島津的IT-TOF-MS、MALDI-TOF、LC-MS/MS 8050、GCMS-QP2020等5臺質譜;隨即清華大學分析中心與島津公司建立合作實驗室,至今已有5年多的時間,合作實驗室裡島津的色譜、質譜儀器也已經有
  • 致力於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標準體系——訪國家質檢...
    這些標準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藥獸藥殘留分析方法標準體系,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標準的接軌,一些檢測技術實現了跨躍式發展,破解了世界先進國家這些領域的技術壁壘。在談到這些檢測技術國家標準的研究意義時,龐國芳院士說到:第一,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實現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國際競爭更加激烈。
  • 原子螢光:中國分析儀器的驕傲——訪國內原子螢光主流廠商負責人
    東西分析銀香蘭主任也表示:「我們公司產品的一個技術特點就是做小,可以做成便攜、車載,對防震、抵禦惡劣環境等的要求就會很高,目前,我們已經在研究車載的原子螢光。  近幾年來,元素分析已經不僅局限於總量的檢測,形態分析尤為重要,發展聯用技術,將進一步提高分析速度、靈敏度和選擇性。海光張雪松總經理表示:「真正的形態分析,可以配備任何一個廠家的液相泵。
  • 「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大會...
    特此誠邀請相關單位的院士、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檢測機構、實驗室、科研院校、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等相關工作者蒞臨本屆大會。我們將力爭把大會辦成最前詹、最具代表性的有關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盛會。
  • 基於阿里雲應用的食品光譜分析安全檢測方案
    雖然世衛組織明確了COVID-19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但此次疫情卻給食品行業帶來新的變化,切實推動了雲服務在食品檢測行業的發展。針對防疫所帶來的更多基於雲服務的大數據分析需求,食品檢測行業需要新的解決方案來滿足這一需求。對此,技術型分銷商Excelpoint世健公司推出了基於阿里雲應用的食品光譜分析安全檢測方案。
  • 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食品安全檢測是按照國家指標來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標的檢測,比如重金屬、黃麴黴毒素等。食品科學與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引入和運用化工單元操作,並發展形成食品工程單元操作,從而促進食品工業向大規模、連續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 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2027年)
    我國僅食品安全監測領域分析儀器的潛在市場即在7450億元以上,檢測耗材年市場容量超過500億元。這龐大的數字說明我國食品安全監測領域分析儀器的市場前景寬闊。(PEST)  第一節 食品安全檢測行業政治法律環境(P)    一、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二、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三、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相關標準    四、行業相關發展規劃    五、政策環境對行業的影響  第二節 行業經濟環境分析(E)    一、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二、宏觀經濟環境對行業的影響分析
  • 「十三五」食品領域對分析儀器的需求
    「十二五」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計劃碩果纍纍,集中在食品安全高新檢測技術研究與產品研發、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食品安全溯源控制及預警技術研究與推廣示範、食品非法添加物篩查技術和裝備研發等領域。「十三五」還在緊張的制定中,具體規劃內容仍無從得知,然而中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首席科學家吳永寧在會議中透露了「十三五」重點研究計劃總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