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國人吃飽飯的科學家,除了袁隆平,還有兩位,一位地位極高

2020-09-22 悅讀會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時,袁隆平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在這裡,他將領取一枚屬於他的勳章--「共和國勳章」

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解決吃飯問題的功臣,獲此殊榮,實至名歸。

但是,在解決中國人吃飯這個問題上,不僅僅只有袁隆平先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至少還有兩位科學家的貢獻跟袁隆平先生一樣大。

今天我們說說其中的一位:侯德榜

無論哪個方向看,侯德榜先生都在朝你微笑

1921年,31歲的侯德榜接到了國內著名實業家範旭東的邀請,從美國回國。

侯德榜,福建閩侯縣的農家之子,受姑媽資助進入學堂,先後在上海學習鐵路工程。畢業後,在津浦鐵路擔任工程實習生。

工作了一段時間,他失望的發現,自己的所學對國家的未來起不到一絲的促進作用。

自己一定還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小就立志振興中華的侯德榜想到。

這時候,侯德榜聽說正在選拔公派留學生。侯德榜立刻辭職,考上了清華留美預備學堂,並在畢業時拿到了十分功課的滿分。十門,總分一千分,他的分數就是一千分。

毫不意外,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拿到了赴美留學的機會。

在美國,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工專業。這是一門興起不久,但在各個領域蓬勃發展的學科。在侯德榜心中,學習化學,將來可能對祖國更有貢獻。

在努力學習之餘,侯德榜還經常參觀美國的工廠。水泥廠、硫酸廠、燃料廠、電化廠,只要跟化學有關的工廠,他都尋找機會。他仔細揣摸它們的生產工藝,他無從得知,那一項將會成為他未來的職業,他只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祖國急需的。自己多看一點,多記一點,就有可能為祖國做出最多的貢獻。

1921年,他拿到了博士學位,就馬上啟程回國。此時,他的目標已經定下,生產出中國自己的純鹼。

不僅僅是為中國,也是為了全世界。

他可能沒有想到,他會是第一個對世界工業革命做出重大推動的中國人。

鹼,是現代工業的重要原料和基礎。

在古代,人們將柴草燒後的草木灰放到筐子用水淋,從而到一種物質叫草鹼。草鹼可以用來洗滌衣物。這在工業革命之前,並不是問題,因為需求量不大。

但在工業革命之後,隨著紡織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布染中需要洗滌這一步驟。鹼的需求變得越來越急迫。

怎麼從大自然中提煉出,或者製造出鹼來,成為工業革命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第一個發起這個挑戰的人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拿出12000裡弗爾,公開懸賞人工制鹼的方法。

一位醫生被吸引住了,他的名字叫尼古拉斯·路布蘭。路布蘭父親早亡,自己跟隨父親的好友一位醫生生活,長大後考入了醫學院,畢業後開了一家診所,生活頗為安定。

路易十六的懸賞吸引了他,不僅僅是高昂的賞金,而是這背後的意義,如果真的找到了制鹼的方法,他將有可能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將在化學工業史上留下自己重重的一筆。

事實上,在他之後,確實有人靠著制鹼工藝成為了超級富豪。

路布蘭把自己的閒暇時間全部投入到化學的學習當中。用了整整十年,他掌握了許許多多的化學知識。

路布蘭決定正式向那個懸賞發起衝擊。

路布蘭最初的設想是用食鹽與硫酸反應,然後通過加熱分離出氯化氫,從而得到硫酸鈉。但接下來怎麼做呢?

接下來關鍵的一步用了他五年的時候,最終,他從鐵匠的技藝中得到啟發,用木炭將硫酸鈉還原為硫化鈉,再用石灰參與反應,最終得到純鹼--碳酸鈉

這是人類第一次用食鹽提制出純鹼。

現在看起來很簡單,但這用去了路布蘭十五年的時間。他也完全沒有想到,這樣的結果並沒有帶給他預期的財富以及榮耀,更沒有給他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法國大革命開始了,許諾12000裡弗爾的路易十六被關進監獄,後被絞死。沒有人給他發獎金了,沒有這筆獎金,他就無法將他的制鹼工業化。

最後,他為自己的制鹼法申請了專利,又找到了大學老師,在老師的引薦下,他成功拉到了自己的風險投資。一位公爵願意為他投資建一座純鹼工廠。

可現實似乎有意要阻攔路布蘭開啟化學工業的變革,支持他的公爵也被抓了起來,財產被沒收,包括路布蘭的工廠。甚至一度要求他放棄自己的專利。

理想的大廈倒塌了,他再也沒有開啟自己夢想的機會,儘管拿破崙最後把工廠還給了他,但被歲月摧殘的他已經完全沒有了動力,失去了妻女之後,他用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遺憾的一生。

但他開啟的制鹼工業卻在延續。

真正的贏家叫索爾維。

路布蘭去世32年後,索爾維出生了,他是比利時人,父親從事精製食鹽的生產。叔父則在煤氣廠當經理。二十二歲那年,索爾維到叔父的工廠實習,從而發現了以食鹽、石灰石和氨為原料,從中得到碳酸鈉,也就是純鹼的方法。

事實上,他的這個方法前人已經試過,但前人並沒有將之工業化。出身化學工業世家的他開設了工廠,最終生產出成本低廉的純鹼,並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銅製獎章。

從此這個方法被稱為索爾維法。

通過純鹼的生產,索維爾積累了起巨額的財富,他像另一位化學工業巨子諾貝爾一樣,也設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項,但知名度遠不如前者。

此外,他決定舉辦物理學以及化學的華山論劍,把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化學家請到一起,交流思想,碰撞火花。

於是,有了下面這張人類世界上平均智商最高的照片。

相比他在科學活動上的慷慨,索維爾在工業上就顯得不那麼大方了。

1921年,回到祖國的侯德榜馬上投入到純鹼。

這是一個類似普羅米斯修盜火的研究。

鹼已經成為世界工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純鹼的製作依然掌握在索爾維建立的聯盟手中。

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索爾維成立了卜內門公司,又發起了索爾維公會。純鹼的製作方法只在公會國之間共享,對外絕對保密,相互之間如果有改良或者新發現,也只在會員之間進行通氣。

法、德、美是會員國之一,而當時的中國以及印度這些第三世界國家,自然被排斥在外。

純鹼的製作被控制在少數國手中長達七十年之久。

專利是有保護期的,為什麼會長達七十年呢?
原來,索爾維公會擔心申請專利,有可能造成專利洩露,而且還有期限問題。但如果組成行業公會,技術只在公會之間傳播,就可以永遠保持技術優勢。

這個策略是成功的,索爾維公會長期把持了純鹼的提制方法。因為壟斷,所以可以隨意的抬高價格。

索爾維公會,原本是化學工業的推動者,因為資本的逐利性,變成了阻礙化學工業進步的惡龍。

怎麼打敗這條惡龍?

世界各地的化學家以及工廠都在嘗試破解索爾維法,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完成這項破壁工作的人是中國人。

無從得知侯德榜是如何開始工作的。有人說,他當時手中只有一個大概的方程式,也有的人說,他在美國留學期間,通過考察工廠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

不管怎樣,侯德榜的研究開始了。

經過三年的努力, 侯德榜的設備在永利鹼廠完成搭建,可以正式開工了。

但結果讓人失望,出來的成品不是白白的純鹼,而是泛著紅色。

失望的情緒蔓延開來,不僅僅是寶貴的三年,而是原本用來研究的200多萬銀元已經用光了。

接下來怎麼辦,接受失敗停產,然後中國人的純鹼依然掌握在外國人手裡?

這時候,卜內門表示可以投資永利鹼廠,但他們提了一個條件:解聘侯德榜,由他們派出自己的技師。

彼時的侯德榜有些低落,但他隨後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這些事 , 無一不令人煩悶 , 設非隱忍順應,將一切辦好,萬一功虧一簣,使國人從此不敢再談化學工業,則吾等成為中國之罪人。吾人今日只有前進,赴湯蹈火,亦所弗顧,其實目前一切困難,在事前早已見及,故向來未抱絲毫樂觀,只知責任所在,拼命為之而已!」

他擔心的不是自己的失業,而是擔心中國的化學工業遭受重挫,從此國人視化學為畏途,無人敢涉足化學工業。

但卜內門的提議,也給了侯德榜一個啟發。

為什麼卜內門急於提出投資,而且要替換自己呢?

也許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自己的方法已經接近索爾維法,所以他們才急於替換自己,好保守住他們控制了半個世紀的秘密。

經過研究,侯德榜終於找到了原因。之所以出現紅鹼,這是因為使用的乾燥鍋是從美國進口的淘汰下來的劣質產品,很容易進入雜質,一旦空氣進入,就會造成材質腐蝕,從而產生鐵氧化物,使鹼呈紅色。

針對問題,侯德榜一一解決,終於在三年後,他們生產出了第一批雪白的紅鹼,純度達到了99%。這個純鹼被起名為紅三角純鹼。直到今天,紅三角純鹼依然在生產。而且就在美國的萬國博覽會上拿到了金牌。

索爾維制鹼法就此被破解。而在閒下來之後,侯德榜專門寫了一本書,詳細介紹索爾維法的制鹼工藝。

技術門閥把控的要塞被攻破了。有意思的是,他們當年為了保有優勢,沒有申請專利。所以,只要買了這本書,就可以直接生產。侯德榜為全人類盜來了化學領域的火。

印度、巴西等等這些原本沒有能力生產純鹼的國家也開設了工廠。印度的塔塔集團照方抓藥,但質量總是上不去。後面,不得不把侯德榜請過去。結果去一次,塔塔集團的質量就上一個臺階。

而這,還只是侯德榜對制鹼工藝的第一個貢獻。而接下來,他還要做出更大的貢獻,甚至在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上,做出不亞於袁隆平的貢獻。

抗戰爆發以後,日本人盯在了侯德榜的工廠。侯德榜製造的純鹼遠銷日本,早已經是日本知名的產品。

日本美其名曰「合作」辦廠,其實是想讓這座工廠為自己所用。

侯德榜立下誓言:「寧肯給工廠開追悼會,也絕不與日軍『合作』。」

在拒絕日本後,工廠馬上遭到了日軍的三次轟炸。為了讓這座亞洲頂尖的化工廠繼續在中國開辦下去,侯德榜們將工廠遷到了四川。

這一遷,又遷出了一個問題。

制鹼工藝中需要鹽做原材料,原來的工廠設在天津,海鹽獲取便利。到了四川,四川處於內陸,雖然也有井鹽,但僅能滿足生活所需,用於工業,費用太高,也無法滿足需求。

怎麼找到新的制鹼法,減少對鹽的依賴呢?

侯德榜想到了德國,他打聽到消息,德國已經有一種新工藝,可以減少對鹽的依賴。

於是,侯德榜來到了德國。他沒有想到,這時候的德國已經在跟日本秘密接觸,準備結盟。

面對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請求,德國人索要高價,處處為難,還提出了一個中國人無法接受的條件,制出的鹼不能銷往東三省。

這是變相在分裂中國,侯德榜斷然拒絕了。

外國指望不上,還是得自己研究。

經過仔細的研究,侯德榜終於發明了一種新的制鹼工藝。

這種工藝跟索爾維制鹼法類似,但又有不同,簡單來說,索爾維制鹼法著重於對氨氣的循環使用,因為當時的氨氣非常昂貴。

侯德榜的方法,重視對鹽的重複使用。侯德榜的方法之所以能夠付之實現,是因為當時人工合成氨氣已經非常成熟,氨氣的價格非常低,已經不需要再循環使用。

化學史上將侯德榜的方法稱為侯氏制鹼法,是現在依然最主流的方法,化學裡,一共只有三個中國人的名字,侯德榜是其一。這可能是中國人第一次對推動世界工業革命做出變革式的貢獻 。

而侯氏制鹼法與索爾維制鹼法還有一個區別。索爾維制鹼法最後得到的除了鹼,就是無用的甚至還需要花錢去處理的CaCl2廢液。

而侯德榜的方法最後產生的除了鹼,剩下的是NH4Cl,而這是肥料的主要原材料。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猜出,為什麼說在幫助中國人解決吃飯問題上, 侯德榜擁有跟袁隆平一樣重要的貢獻。

侯德榜將化肥的生產融進位鹼的過程中,大大簡化了化肥的生產,他的工藝生產出來的碳酸氫銨,讓中國從一個化肥純進口國變成一個淨出口國。他也被視為是中國化肥工業的奠基人。

而化肥,對中國農作物的增產跟雜交水稻一樣重要。甚至化肥的使用比良種的重要性還要大一些。

當然,除了袁隆平和侯德榜,還有很多科學家對中國糧食增產做了很多貢獻,比如土壤學家李慶逵,他的研究解決了磷肥在南方土地的應用。

還有其它研究良種的科學家,比如發現「野敗」的李必湖,培育「珍燦97」的顏龍安,培育「明恢」的謝華安。當然還有培育小麥、油菜、高梁良種的科學家。

在科學的領域裡,我們擁有的是一片燦爛的星空,而袁老,是這片科學星空中最為閃耀的一顆,但不能因為這顆星星的閃耀,就忽略了其它星星的光芒。正因為群星的燦爛,才照亮了中國的星空。

而這樣的星空還不夠燦爛,還需要更多的星光。

最近在北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就透露了一個信息。
會上說:「 要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積極設置基礎研究、交叉學科相關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本科生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4門學科放在一起,特別強調需要加強這4門學科的建設。

這說明,在未來的中國,尤其需要這四個類型的科學家。
這也給學生的學習指出了一個方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將是重中之重。

現在的高考,物理化學等是選考,有的考生覺得物理化學不太好拿高分,紛紛棄考,結果到了上了大學選專業時,才發現好的理科專業幾乎全部要選考物理或者化學。 這時候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而且國家也意識到這一點,將來一定會出臺鼓勵選考物理、化學、生物的政策,讓選考這幾門的比選考其它更容易拿到高分。
所以,在未來,物理+化學+生物的選考組合,一定是理想的學習和考試科目,學這個出來的也一定是國家亟需的人才!
學物理學化學大家覺得很難,其實不然,主要是物理化學孩子學得太晚了, 我們中學是初二才開物理,化學是初三才上。
在這個年齡,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化學或者物理書,給孩子講講基本的科學概念。

最近有一套書,非常合適給孩子學化學,學物理用。

這套《這就是化學了》,一共8冊,每一冊一個化學知識主題,《分子和原子》《元素》《單質和化合物》《溶液》《奇妙的化學反應》《酸鹼大戰》《氧化與還原》《南極化學之旅》

書中以分子、原子、元素、酸、鹼、離子等12個擬人形象為主角,帶領孩子去尋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並看透背後的現象原理。

全書採用漫畫的形式進行講解,不僅萌趣,還清晰易懂,很容易就能表達出抽象的化學概念,大大提高孩子閱讀興趣。

鐵釘為什麼會生鏽?這涉及到氧化反應的知識。

碳酸飲料裡面的氣體是什麼?這講到了溶解度的內容。

為什麼鹽會在水中溶解?原來是「離子」在作怪。

分子是什麼?用個切糖塊的例子輕鬆講清楚~

這些探究化學背後真相的過程,可以培養孩子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也是提高科學素養的過程。

書由北京市育才學校化學高級教師、省級優秀教師玉田,參與全書大綱及文字內容創作。

在內容設置上,亓玉田老師做了很巧妙細緻的安排——囊括了國內中小學階段必學的7個重要的化學主題,包括化學變化的本質、元素、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分類等,涉及了大約70%的小學初中階段會學到的化學知識點!

內容高度無縫對標課堂知識,很好地做到相輔相成,孩子輕鬆就能銜接課本內容~

此外,為了進一步讓書本內容的準確性,主創團隊還特意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維,兩位化學領域的權威專家,對書中內容進行嚴格把關。

令人欣喜的是,這套書還得到了兩位專家強烈推薦,可見書本的專業性和趣味性毋庸置疑,爸媽們可以放心入~

這套有趣的化學漫畫書,它不同於傳統的化學教材,而是用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漫畫形式來普及化學知識。

這套叢書通過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故事,結合貼近日常生活的場景,消除孩子對化學的陌生感。

原來,我們爆竹中的火藥被引燃後發生爆炸的情況,是一種化學變化。

原來古詩裡「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說的是生產生石灰的過程

卡通形象,調動孩子能的學習興趣,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傳授知識。

這不僅能幫助孩子初步認識化學,還能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化學現象,培養對化學的濃厚興趣,一舉多得~

全書共8冊,設計成16開大小,孩子拿在手裡正合適;外出攜帶也很方便。

封面採用銅板紙材質,耐磨耐髒;內頁紙張厚實平滑。

圖片印刷清晰,色彩鮮亮,緊抓孩子眼球。

優質紙張,環保油墨印刷,孩子可以放心使用。

全書8冊,定價是200元,我們爭取到的開團價是89元,不到4.5折的優惠力度!!

建議搭配《這就是物理》

這套書共10冊,由美國有百年歷史的兒童科普書籍專業機構——World Book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全書內容上涵蓋了國內中小學階段必學的力和運動、聲音、電、磁、引力等10個重要的物理內容

書中內容大多與中學物理課相匹配,大概涉及了85%以上中學物理考點

它也是採用漫畫的形式,讓孩子可以邊看漫畫,邊提前學習物理知識, 打破孩子對科學的畏懼。

點下面的橫條就可以購買,可以單品購買,也可以組合購買,五到十歲的孩子閱讀最為合適。

相關焦點

  • 幫助中國人吃飽飯的,除了袁隆平,還有兩位科學家,現卻鮮為人知
    但是,在解決中國人吃飯這個問題上,不僅僅只有袁隆平先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至少還有兩位科學家的貢獻跟袁隆平先生一樣大。而接下來,他還要做出更大的貢獻,甚至在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上,做出不亞於袁隆平的貢獻。抗戰爆發以後,日本人盯在了侯德榜的工廠。侯德榜製造的純鹼遠銷日本,早已經是日本知名的產品。
  • 德媒評袁隆平:讓中國人吃飽的「科學英雄」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德媒發表報導回顧袁隆平的成就,並評價其為「科學英雄」。德國電視一臺網站9月7日報導,7日,中國的一位科學英雄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他就是袁隆平。
  • 中國袁隆平,英國牛頓,德國愛因斯坦,哪位科學家貢獻最大?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比較出名的科學家,英國的是牛頓,德國的是愛因斯坦,他們都因為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使人類銘記他們。那麼,中國袁隆平,英國牛頓,德國愛因斯坦,哪位科學家貢獻最大?這兩位科學家對科學界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所以人類一直銘記他們。那麼,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呢?
  • 穀雨影像|袁隆平90歲不服老:仍舊每天下田,想讓所有人吃飽飯
    如果你拿起袁隆平年輕時的照片,保準嚇你一跳:健美的倒三角身材,熱衷遊泳、騎馬,甚至開飛機! 他是教科書裡的傳奇人物,也是網友們爭相傳送的表情包達人。私下,他愛打麻將,愛吃零食,看到鴨子開心地「嘎嘎」學鴨叫。如今,90歲的袁隆平有些力不從心,但仍舊每天堅持下田。「你們年輕人不知道,那個時候饑荒時代,沒飯吃真難受,餓死人了。」他說,心心念念的三個願望,每個都跟吃飽飯有關。
  • 除了雜交水稻,袁隆平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
    important}看見有人提問說,「都說袁隆平如何的偉大,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他具體為中國農業發展作出了多大貢獻!除了雜交水稻,他還有啥?」有鑑於此,在這裡,我隨便聊幾句。首先向袁隆平先生表達敬意。袁隆平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老一輩科學家的典型,我國科技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的雜交水稻到底養活了多少人,我沒有調查過。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沒有得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養活多少人的具體數據。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3個兒子,如今過得如何?
    "------鄭板橋"一輩子只幹一件事,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鏗鏘誓言。
  • 為什麼諾貝爾獎不提名袁隆平?看完你就懂了,並不是不夠格
    無論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還是國外的人來說,諾貝爾獎在我們心中佔據的地位依舊是非常高的,甚至有非常多的人窮其一生都在追逐著這個獎項,可是有一些人成功了,有一些人卻失敗了,這不僅僅與自己的能力有關,也跟運氣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有些人年紀輕輕就獲得了諾貝爾獎,而有一些人則抱憾而終。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國寶級的偉大科學家!
    中國有很多偉大的人物,也被授予了各種的稱號,比如說先前我們都熟知的兩彈一星元勳,今天所要介紹的這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非常平易近人的一位人物,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被稱之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是一位非常幽默可愛的科學家,我們在一些新聞上和視頻上看到過關於他的訪問
  • 袁隆平有多「狂」?沒有「駕駛證」就開車上路,網友「不怒反笑」
    袁隆平的成就可謂是全國矚目,婦孺皆知。他是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得主,也被人們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九十年之前,袁隆平出生於一個還是飢不果腹的年代。對那個時候的人們來說,能吃飽飯都是一種莫大的奢侈。袁隆平在後來的採訪中曾經屢屢提起那段時光,而每次提起,他都會眼含熱淚。
  • 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聆聽大家」系列訪談——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現在好了,大路都修通了,還有了高鐵,到哪兒都很快。中華民族是很了不起的民族,中國人勤勞勇敢,智慧,腦瓜子靈。我們現在有一個堅強的領導,不折騰不幹擾,路走得對。我們有自信會越來越好,我們也一定要堅持下去。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看她們打扮,我不淡定了……
    1930年出生,今年90歲的袁隆平,幫助中國創造了一個奇蹟,用全世界不到九分之一的耕地面積,養活了世界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課本上,在新聞裡,這位老先生是一位斬獲無數獎項的科學家,是一位潛心鑽研的水稻專家,是一位審慎言行的教育者。
  • 給當代中國科學家排一個貢獻榜,你認為哪些科學家可以上榜?
    中國的當代科學家成千上萬,全國人民都熟知的比如錢學森、袁隆平、李四光、侯德榜等,要是給這些科學家的貢獻排序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同時必須承認,有些科學家做出的是對全人類重大貢獻,有些科學家對中國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當代神農袁隆平,一個讓中國人吃飽的男人,為何卻進不了中科院?
    提起袁隆平老先生,那咱們中國人都得豎大拇指,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解決了咱們中國人餓肚子的難題。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他的雜交水稻,或許很多人連肚子都還吃不飽,更遑論去其他的事情了。所以,袁隆平對於咱們國家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堪稱當代神農氏。這樣一位人物,理應享有最高的榮譽。
  • 90歲的袁隆平正在做一件大事,與全世界每個人都有直接的關係
    沒想到這位90歲高齡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仍在堅持做著一件與全世界人民有密切關係的事情,真是令人敬佩。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袁隆平是湖南人。安江農校地處偏僻的雪峰山下,袁隆平天天跟農村的學生打交道。因當時的糧食產量很低,他看到當地的農民絕大多數人都吃不飽飯,甚至還發生過多起餓死人的事件,這讓年輕的袁隆平覺得很痛心。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三位孫女近照曝光,真實顏值眾人驚呆
    寫進了教科書上的偉人---袁隆平#袁隆平 當大家第一次聽到「袁隆平」這三個字,知曉他的故事我想應該是在我們中學課本裡面吧。那是大家第一次了解到「他的故事」,那時的他大概四五十歲,些許白髮,手捧著心心念念的水稻生怕出點什麼差池…那時候的他是多麼的專注和認真,滿心眼裡都是稻田,是他的熱愛,是他心心念念的讓人們吃飽飯的信念…那一刻我們才了解到他就是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是我們教科書裡的了不起的人物,是時代的英雄。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三位孫女近照曝光,真實顏值眾人驚呆
    寫進了教科書上的偉人---袁隆平#袁隆平 當大家第一次聽到「袁隆平」這三個字,知曉他的故事我想應該是在我們中學課本裡面吧。那是大家第一次了解到「他的故事」,那時的他大概四五十歲,些許白髮,手捧著心心念念的水稻生怕出點什麼差池…那時候的他是多麼的專注和認真,滿心眼裡都是稻田,是他的熱愛,是他心心念念的讓人們吃飽飯的信念…那一刻我們才了解到他就是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袁隆平三個孫女曝光:「小時候,我不知道爺爺是幹嘛的」
    袁隆平,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相信我們現在的很多人都離不開他偉大的發明,每當提起他,都不禁肅然起敬。就這麼一個如此有威望,如此有地位的人,生活的平淡,令人敬佩。最近《時代我》爆火,其中第一個介紹的就是袁隆平。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稻田裡的拓荒者
    袁隆平「禾下乘涼夢」雕塑。他曾夢見水稻如高粱一般高,穗子和掃把一樣長,穀粒猶如花生米那樣大,人們可以坐在稻穗之下乘涼。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魏科 攝20世紀80年代的袁隆平。圖片由湖南文明網提供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路有餓殍的景象深深刺痛了我,我意識到自己既然是學農出身,就應該為農民增產糧食、為人們吃飽飯作貢獻。
  • 袁隆平成長簡史
    袁隆平院士在農田1通常,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偉大人物身後,都有一位了不起的母親。「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袁隆平也是如此,他也有位了不起的母親。這引導了袁隆平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也讓袁隆平立志做一個能夠幫助他人的有用之人。袁隆平6歲的時候,一家人遷居到了漢口。母親帶袁隆平兄弟倆遊覽了漢口附近的神農洞,這裡供奉著炎帝的塑像。母親帶他們向炎帝恭恭敬敬三鞠躬,並且告訴他們,炎帝興修水利、耕地播種,收穫五穀,造福百姓,是中華民族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