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點讚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

2020-12-10 哈爾濱工業大學新聞網

哈工大報訊(商豔凱/文)5月25日,新華社客戶端以《中國航天隊伍「新生代」——記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為題,報導了我校這支由「90後」、「00後」組成的科研團隊用青春探索浩瀚宇宙的追夢故事,在校內外獲得廣泛關注,短時間內的瀏覽量就超過100萬人次。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走近這支自帶流量包、青春與實力並存的「硬核」團隊。

新華社哈爾濱5月25日電


中國航天隊伍「新生代」

——記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

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工作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五月的哈爾濱,丁香競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這支由「90後」「00後」學生組成的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4歲,他們用青春探索浩瀚宇宙,被稱為中國航天隊伍裡的「新生代」。


向夢而行,初心不改

2009年,進入哈工大不久,韋明川加入了學校無線電俱樂部。那一年,中國首顆業餘無線電通信衛星「希望一號」發射成功,令他萌生了動手研製小衛星的衝動。

這個想法得到學校老師的一致支持。2012年,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正式成立。這支隊伍以衛星技術研究所為依託,會集100餘人。他們來自航空宇航與科學技術、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工程、機械工程等不同學科,實現了本碩博協同創新、集智攻關。

2015年9月20日,由團隊研製的「紫丁香二號」衛星「綻放」星空,開創了我國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製與管控微納衛星的先河。


腳踏實地,創新不止

如今,團隊已自主研製了「紫丁香一號」「紫丁香二號」,參與研製了「龍江一號」「龍江二號」「珠海一號」和新技術試驗衛星E星等多顆衛星。

每一次創新和突破,都凝結著超出同齡人的付出和努力。為抓住機會學習,有人曾遠赴新疆的射電天文臺,一「貓」就是一個月;為了趕工期,有人假期沒結束,就從家回到學校「泡」實驗室;到了發射關鍵期,每天基本只睡兩個小時……

對「龍江二號」的發射過程,負責姿態與軌道控制的吳凡記憶猶新。吳凡說,與「龍江二號」一起發射的「龍江一號」因故突然失聯。驚險之下,他們緊急連續發送400多條指令,保障「龍江二號」不出意外,順利運行。「任何一條指令發生微小偏差,都可能功虧一簣。」吳凡說。

當時,剛上大一的泰米爾主要負責「龍江二號」的微型相機設計工作。衛星上允許的空間只有拇指大小,經過反覆調試,相機終於滿足了衛星技術要求。2019年2月,這個小相機拍下了一張被外媒稱為「最美地月合影」的照片。


跨越時空,步履不停

很多人不知道,每張來自太空的照片背後都是一項「國際工程」。團隊自主研發了網絡共享平臺,讓世界各地無線電愛好者可以接收照片,滿足他們對外太空的嚮往。

「荷蘭、日本,還有我國新疆、廣東、北京……這些愛好者來自20多個地點,每張照片上都會標註出他們的貢獻。」韋明川說。

「我的孩子對無線電非常感興趣,希望有一天他能加入你們的團隊」「正是受你們的鼓舞,我終於考進了哈工大」……「紫丁香」的故事成為越來越多青年前行的嚮導。

如今,從電路設計到相機升級,從軟體優化到遙測接收,團隊不斷完善。他們正在承擔中俄工科大學聯盟「阿斯圖」衛星的設計與研製任務。

這個招生季,哈工大直接面向高中畢業生,以「大師+團隊」的培養模式,啟動「小衛星班」招生計劃,將帶領更多懷揣航天夢的孩子向著浩瀚星海進發。


相關焦點

  • 「龍江青年硬核榜樣」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90」後力量服務...
    東北網5月11日訊(記者楊帆)2020年2月20日05時07分,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 俄媒:中俄大學生研發第一顆衛星或2020年前發射
    中俄大學生衛星項目目前還只是在討論中。  中新網哈爾濱9月20日電(馬曉雪 吉星 記者 王舒)成片的紫丁香花是哈工大人及哈工大校友記憶中最美的風景,帶著沁人的香氣它們次第展開笑臉,開啟這座95年歷史的大學夢一般的春夏。正因如此,哈工大的學生團隊開始衛星研發的夢想之旅時,他們不約而同的把紫丁香作為衛星的名字。
  •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 中國16日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國際科學界人士對此紛紛「點讚」,並從各自角度解讀了量子衛星的意義,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 博士曹德志:開發微納衛星載荷解決方案
    博士曹德志向大家講述了團隊正在研究開發的微納衛星載荷解決方案。 曹德志說:「我們目前已獨立自主研發星核1號通用載荷架構,應用於空間科學、在軌實時遙感服務等領域,為微納衛星、無人機,工業化儲能能量路由器等領域提供搭載載荷與架構解決方案。
  • 首顆大學生自主衛星升空
    今天早上,長徵六號運載火箭首飛,同時達成了一箭20顆衛星的新亞洲紀錄,躋身世界三甲。按照中國航天資訊的資料,這20顆衛星包括:浙江大學皮星二號A/B(ZDPS-2A/2B);清華大學3顆衛星(包括西電空間實驗一號皮衛星);國防科技大學天拓三號(TT-3) 手機衛星(CAS-3I)和XX星4顆;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二號;深圳東方紅海特開拓一號衛星和DCBB(CAS-3G);航天東方紅希望二號2A-2F(CAS3A-3F)。
  • 商業衛星網際網路勢在必行,「微納星空」助力國家「造星」計劃
    率先攻克技術難題、佔領制高點正是微納星空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納星空)成立於2017年8月,定位於微小衛星的研發設計與製造,主要從事衛星星座系統及衛星整星的研發製造業務,並可提供衛星在軌交付服務。公司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衛星平臺和核心部組件,具備衛星整星設計和集成測試能力,擁有電子通信和光學載荷等衛星系統研製經驗。
  • 你已經知道了碳衛星,這是你不知道的高光譜微納衛星
    今天凌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一起搭載的還有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製的2顆高光譜微納衛星,這是國際上同等功能光譜遙感衛星中功能密度最高,重量最小的現代微納衛星。
  • 丁香不是紫丁香
    那麼紫丁香(Syringa)呢,則在木犀科、紫丁香屬,本屬的所有植物均可統稱紫丁香。這個其實源自正牌的「丁香」,因為紫丁香之花在花蕾期也長成釘子樣,挺像丁香花。另外,其開花以紫色為主,但也有紅色、白色等。另外,在目前的中文語境之下,但凡提到「丁香」時,丁香、紫丁香均有可能為其所指。
  • 紫丁香 Early Lilac
    紫丁香(學名:Syringa oblata Lindl.)是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稱丁香、華北紫丁香、百結、情客、龍梢子。紫丁香原產中國華北地區,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紫丁香的葉可以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溼的作用,民間多用於止瀉。
  • 紫丁香的回憶
    在她們通話的當兒,年輕女人幾乎可以聞到懸垂在父母親後門外大灌木叢上的紫丁香醉人的芬芳。後來,她向丈夫說起她是如何懷念那些紫丁香時,他突然從椅子上躍起。「我知道在哪兒能找到你想要的東西,」他說,「帶上孩子,走吧。」於是,他們就出發了,驅車行駛在羅德島北部的鄉村小路上,那種天氣只有5月中旬才會有:閃亮的陽光、蔚藍色的晴空以及生機勃勃、隨處可見的綠意。
  • 歐比特:公司的「珠海一號」衛星星座總體規劃由34顆微納衛星組成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11日訊,有投資者向歐比特(300053)提問, 請問董秘,公司的珠海一號衛星計劃目前還剩下幾組幾顆衛星?計劃是發射次數還有幾次?公告調整後是不是在2021年12月31日完成所有衛星的發射?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關注。公司的「珠海一號」衛星星座總體規劃由34顆微納衛星組成,其中募投項目規劃發射數量為14顆微納衛星,目前尚餘4顆微納衛星待安排發射,同時兼顧衛星調試、驗收以及主管單位發射任務排期等因素綜合確定發射時間,請以公司對外披露的信息為準,謝謝。
  • 中科院兩顆高光譜微納衛星成功獲取在軌遙感數據
    12月22日3時22分,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製的兩顆寬幅高光譜微納衛星(SPARK01、SPARK02)搭載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火箭發射升空。  衛星入軌後,在微納衛星飛控人員的密切監視和緊湊高效地飛行控制下,SPARK雙星第1軌自主順利展開太陽帆板;第8軌順利完成星地對站指向數傳鏈路驗證;第23軌起對我國西藏和南美、北美等地區進行高光譜遙感成像;第31軌高光譜遙感數據成功傳輸落地。
  • 為了探測小行星上的鑽石,這些高校決定眾籌一個微納衛星
    隨著電子技術越來越強,我們可以把衛星做得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現在很多微納衛星的功能,實際上和以前大衛星的功能也差不多了。 我以前做的衛星都是圍繞著近地軌道做一些科學任務,後來我想,能不能做點更好玩的。比如——觀測系外行星,探測充滿貴金屬的小行星。
  • 三水區首次向學生群體 頒贈「點讚證書」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秀藍)接力進行心肺復甦按壓、疏散密集人群維持秩序、搬運擔架協助送醫……這是日前發生在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西門口感人的一幕,一群學生和校醫、學校工作人員齊心合力搶救突發心臟疾病、心跳驟停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