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萊頓瓶再到發電機,電磁學的開創發展史,電能夠使物質產生磁性

2020-12-04 科技碰碰車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電磁學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電的認識應該從「萊頓瓶」說起。在「萊頓瓶」未產生之前,人們曾經發現許多種物質相互摩擦都會產生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古代希臘人用毛皮摩擦號珀發現摩擦過的耽珀能使毛髮豎立,當時認為這是一種神秘的力量。這種神秘的力量來自於琥珀,「電」這個詞的來源就是英語單詞「魏珀」的譯音。1745年荷蘭萊頓地方的馬森布羅克,將電從摩擦起電機中用金屬線引出,送至貼有金屬箔的玻璃,並將電荷儲存在瓶裡,這就是起初的儲存電荷的裝置,後稱萊頓瓶。當帶有正負電荷的萊頓瓶放電時,會使人感到強烈的電震,開始這隻被達官貴人當做一種遊戲。典型的萊頓瓶的構造是在一個玻璃瓶的內外各貼有一層金屬箔作為極板,金屬棒從橡膠瓶塞當中插入。金屬棒上端有一個圓形金屬球,下端附金屬鏈,可以與內層金屬箔接觸。

用一定的操作方法,萊頓瓶可以帶電或放電。偉大的電學開創者富蘭克林就是從萊頓瓶開始了他對電學的研究的。1747年一位英國朋友給富蘭克林送來了一神奇的禮物——萊頓瓶,由此引起了他對電學的興趣。當時電學還是一塊處女地,西方普遍流行「雷電是上帝在發怒」的說法,可見研究雷電不是鬧著玩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是一位企業家,1731年他首先在費城創建了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還參與寫作美國「獨立宣立」。1752年他年過四十,為了探索電的秘密,冒著雷電致命的危險,在他兒子的協助下,用絲綢手帕做成一隻大風箏,並且將它放飛上了陰霾將雨的天空。富蘭克林用麻線繫著風箏骨架,並連通到萊頓瓶中。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時候他終於感到了一股來自天上的強烈電震。他高聲狂呼「我受電擊了」、「閃電就是電」,「天上的電與地上的電是統一的」。

科學的實驗證明了雷電不是上帝發怒,它向人們宣布了閃電也是一种放電現象,承認了電是自然的客觀存在。在這基礎上富蘭克林發明了避借針,這是他對大氣電學做貢獻,富蘭克林是一個幸運的成功者,這樣的危險實驗曾使得不少人喪失了寶貴的生命。義大利人伽伐尼在用金屬刀去解剖青蛙時,發現青蛙腿會因此而痙攣起來,伽伐尼反過來想,會不會蛙腿在痙攣的時候會產生所謂的「生物電」呢?伽伐尼把這個實驗和他的想法告訴了他的同鄉伏打。起初伏打同意伽伐尼的這種看法。但是細心的伏打重複做了這一實驗之後有了新的發現。當他用兩種不同金屬接觸死去的青蛙腿的時候,青蛙腿就會痙李。當伏打用酸溶液替代育蛙腿,連接兩塊不同金屬的時候奇蹟發生了,竟然產生了電流。而且這種電流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電流。就是這樣,伏打發明了最原始的電池。在物理學上稱之為「伏打」電池。伏打的研究表明:電無所謂有「生物電」與「非生物電」之分,電的本質是一樣的。

電流是運動的電荷,流動的電荷。伏打電池的研究表明人們對電的研究已經從靜電範疇改變為電流範疇。在此前不久,法國人庫侖曾經提出電荷間作用力的公式。這些就是19世紀人們對電的基本知識的獲得,人們把此稱為經典電學發展的第一階段。對電磁關係的了解,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研究者是丹麥人奧斯特。1802年奧斯特受伏打電池影響很大,他對電流的效應做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他發現導體經過電流就會產生熱量,大電流甚至能使導線發熱、變紅、發光。起初奧斯特認為電流是一種化學力。電性有正、負之分,磁極有南北之分。他聯想電流能否會使磁石、磁針偏轉呢?

奧斯特的實驗成功地證實了這些,1820年奧斯特寫出了《關於電的排斥力對磁針的影響的各種實驗》的論文,他首次把電和磁聯繫在一起了。1822年法國人阿拉果和蓋.呂薩克,將導線環繞在鐵塊上。通電的結果是鐵塊被磁化了,這就是電磁鐵。安培的實驗更為簡單直接,他直接對線圈通電吸引鐵物。並指出方向相同的兩根平行電流相互吸引,相反方向的兩根平行電流相互排斥。電能夠使物質產生磁性,電流可以產生磁場,從逆向考慮磁場是否能夠產生電流呢?英國人法拉第經過10年的努力奮鬥,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831年法拉第將軟鐵棒彎成環形,環上用絕緣銅線繞A,B二隻線圈,A線圈連接電池、開關,B線圈接一電流計。當合上開關使A線圈通電時,B線圈中的電流計指針發生了轉動;當打開開關A線圈斷電時,B線圈中電流計指針反方向偏轉,這說明B線圈中有電流暫時存在。

此後法拉第在中空的紙筒上繞線圈並且連結一個電流計,當磁鐵在紙筒中插進和拔出時電流計指針也轉動了。實驗說明只要磁鐵運動,導線切割磁力線運動就會產生感應電流。據此法拉第做出了第一個發電機模型,「磁生電」是法拉第畢生最偉大的貢獻。法拉第沒有受過正規學校教育,從13歲到21歲他當過報童、做過學徒,他卓越的建樹與他的學歷太不相稱了。然而,法拉第以他的志向成功地彌補了不足的缺陷。法拉第為了科學事業,直到33歲才結婚。他謝絕了每年5000英鎊的重金聘請,在追求科學真理的道路上前進,值得後人永遠學習。由於法拉第數學水平的限制,他沒有建立起電磁場理論遺憾地說,他只是一位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這是古典電磁學的第二階段。1831年正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的時候,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誕生了。

當麥克斯韋看到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之後,他被的電磁場的思想強烈地吸引住了。從此,他決心完成法拉第電磁場的數量化工作,他成了法拉第的接班人.31歲聽韋指出:在變化的磁場中,放置不閉合的電路,同樣會產生電場。沒有傳導電流的電場,同樣可以產生磁場。麥克斯韋把電和磁二者作為統一的電磁場來看待。1865年麥克斯韋發表了《電磁場動力學》大膽推理道:「交變的電場會產生交變磁場,而交變的磁場又能產生交流的電場。」電場到磁場,再到電場,如此繼續,這就是電磁波的傳播過程。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建立了電磁場的波動方程。麥克斯韋的這一預言為後來的物理學家赫茲所證實。1873年麥克斯韋發表了《電磁學通論》,從此完整的古典電磁理論被建立起來。

法拉第長於實驗,麥克斯韋精於數學。因此法拉第被人稱為"19世紀的伽裡略」,麥克斯韋被譽為"19世紀的牛頓」。電能轉換為機械能是在奧斯特發現「電生磁」現象之後。威廉·黑奇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機,雖然這臺電動機實現了持續的運轉,然而卻並沒有很大的實用價值。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電動機的發明人是俄國人海·雅可比。他把自己研製的電動機裝在一艘船上,竟可運載12名乘客。這在當時電能缺乏的情況下確實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電能要運用,關鍵是要產生大量的電,要發電就要有發電機。

起初的發電機都是直流發電機,直流發電要有足夠大的永久磁鐵才行。1845年英國人惠斯登用電磁鐵代替永久磁鐵發明了「他激發電機」。接著法國人西門子發明了「自激式」發電機,這種發電機以自身供電方式形成磁鐵,解決了電機磁場不強的難題。此後,發電機的發電量才得以大大提高。19世紀80年代特斯拉成功建成了一個交流發電系統,進一步適應了高發電的需要,從此電力工業應運而生。好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如果你也有好的想法,不妨在下方評論區內給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電磁學發展史[圖文版]
    他認為物體中的每個分子都有圓形電流,即分子電流,分子電流產生磁場,使每個分子都成為一個小磁體。當物體內部的分子電流雜亂無章地排列時,它們的磁性相互抵消,而使物體不顯示磁性;當物體內部的分子電流取向一致時,至少是部分地一致時,就使物體顯示出磁性。這樣,安培初步揭示了電和磁的內在聯繫,他的觀點和現代觀點非常接近。
  • 打開奇妙的電世界,第一個儲電裝置:萊頓瓶
    有關電的記載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早在公元前585年,泰勒斯已記載了用木塊摩擦過的琥珀能夠吸引碎草等輕小物體,後來又有人發現摩擦過的煤玉也具有這樣的能力。在以後的2000年中,這些現象被看成與磁石吸鐵一樣,屬於物質具有的性質,此外沒有什麼其他重大的發現。
  • 萬物皆有磁性,物質的磁性是怎樣產生的?
    一切萬物都是有磁性的,它會顛復你的認知能力。針對古時候的人們而言,磁力是一種法術。如今我們終於明白為何一些材料對別的原材料的吸力更高。之前,聽老電焊工說磁生電、磁生磁、電流的磁效應使電動機轉動,非常好地表明了磁感應之間的相互依存。全部的物質都由原子組成,原子電子繞核運作。
  • 揭開電磁學研究的序幕的,竟是英女王的一位御醫!
    作為研究電和磁相互作用及其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學科,電磁學由原來互相獨立的電學、磁學發展而來。電磁學在現代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各類電動機、揚聲器等運用了其科學原理。中年時,這位名醫卻對磁力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各國科學家對磁學主要停留在「僅磁石或磁石磨過的鐵才有磁性」這個認識上。而吉爾伯特秉承了醫生的嚴謹,經過反覆試驗,得出結論:磁石可以讓鐵絲變成指南針。吉爾伯特公開這個結論後,收到一封義大利人波爾塔寫的信。信中說,這個理論不足為奇,鐵絲在金剛石上摩擦後,也可以變成指南針……「豈有此理!」
  • 電動機、發電機的鼻祖法拉第,這兩者有關係?
    曾當過御醫的英國著名醫生、物理學家吉爾伯特在他1600年出版的巨著《論磁》中斷言,電和磁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在1731年7月的一次驚雷閃電之後,英國威克菲爾德的一名商人偶然發現他的新刀、叉、鋼針竟然有了磁性。義大利一家五金商店的鋼刀也出現過類似現象。1751年,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偶然發現萊頓瓶(一種能貯電的裝置)放電之後,附近的縫紉針被磁化了。
  • 電與磁在我們生活中舉足輕重
    當手機提醒「電量不足,請及時充電」時,我們心中對電的渴望應該是最強烈的了。電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其本質則是電子在電場中的定向移動。我們最常見的莫過於閃電了。美國著名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在1752年6月的一天冒著生命危險把帶有導電裝置的風箏放上高空。這一天陰雲密布,雷電交加,瓢潑大雨眼看就要降臨。富蘭克林等待這一刻多時了,風箏飛上高空,成功把閃電導入萊頓瓶中。
  • 萬物皆有磁性,物質的磁性是怎樣產生的?如何檢測木片的磁性?
    我以前在煤礦工作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機電隊的老電工說一段順口溜:磁生電,電生磁,電磁感應馬達轉!這句話就很好的解釋電磁的共生關係。我們知道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原子內部有不斷繞核運動的電子。每個電子都有電荷,當電荷移動時,它在周圍會產生磁場。磁力被定義為由移動的電子引起的電流所產生的力。磁性是空間的屬性,它具有感知磁力的能力。
  •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電磁學的發展史,就給他看看這篇文章!
    然後再來了解一下電磁學的發展史,靜電和靜磁現象很早就被人類發現,由於摩擦起電現象,英語中「電」的語源為希臘語「琥珀」一詞。然而直到1600年,由於威廉·吉爾伯特的嚴謹治學態度,才開始對於電與磁的現象出現系統性研究。
  • 「捕電人」利赫曼——「電磁學大咖」系列之三
    自從馬森洛克發明萊頓瓶後,有些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萊頓瓶放電會產生的電火花和噼啪聲,與天空中的閃電雷鳴極為相似。由此,科學家們便產生新的疑問:摩擦起電得到的電與被稱為「上帝之火」的雷電是否一樣呢?伴隨疑問的,是不同的實驗。俄國電學家利赫曼也不例外。
  • 【材料】利用磁性複合材料的非接觸摩擦納米發電機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的郝建華團隊通過利用磁性複合材料
  • 既然磁可以生電,為何不用地球自身磁場來發電?
    他選取了一些物質加熱到自身的居裡溫度,發現它們的磁性就會消失,就比如鐵和磁鐵礦等這類磁性物質(它們的居裡溫度大概是700℃),如果這些物質深入地表。那麼在25公裡以下就足以到達這個溫度,但在地球深處的物質溫度都高達4000℃,這個數據很明顯遠遠超過了磁性物質的溫度,這一發現足以能夠判斷出地球內部的鐵根本沒有磁性。
  • 磁性探秘|同樣是金屬,為何只有磁鐵?卻沒有磁銅和磁鋁?
    玩過磁鐵的可能都知道,磁鐵具有磁性,兩塊磁鐵之間可以相互吸引,且能夠將不具備磁性的鐵磁化,被磁化後的鐵也帶有磁性。磁鐵能夠磁化鐵,卻不能磁化銅和鋁,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只有磁鐵等少數物質具有天然磁性呢?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與磁相關的知識。
  • 安培定律:奠定現代電磁學的理論基礎
    許多電和磁連在一起的詞彙,如電磁鐵、電磁爐、電磁波、電磁場等,表明電與磁聯繫非常緊密。那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電的強度談起來。因為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電學和在磁學的研究一直彼此獨立地進行著。從18世紀30年代起,電和磁之間相互聯繫的現象便引起某些科學家的注意。1751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在做萊頓瓶放電的實驗時,發現電使焊條、鋼針磁化或退磁。
  • 電磁學全面發展史
    電磁學或稱電動力學或經典電動力學。之所以稱為經典,是因為它不包括現代的量子電動力學的內容。電動力學這樣一個術語使用並不是非常嚴格,有時它也用來指電磁學中去除了靜電學、靜磁學後剩下的部分,是指電磁學與力學結合的部分。這個部分處理電磁場對帶電粒子的力學影響。通過方程統一電磁學,並且揭示出光作為電磁波的本質。
  • 玻璃瓶竟然也可以儲存電
    這種情況令他很迷惑,他猜測玻璃瓶能夠阻斷靜電,從而讓帶電的釘子一直保持帶電狀態,於是馬森布羅克把帶電的釘子一次又一次的丟到瓶子中,一次又一次地享受出點的感覺,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實驗後,他總結出:把帶電的物體放在玻璃瓶中,點就不會跑掉,這樣就可以把電儲存起來了!正是基於這樣的結論它發明了萊頓瓶(以萊頓城命名)。
  • 人類為什麼不製造直接將熱轉化為電的發電機?
    事實上沒有哪一項技術特徵能像電的使用那樣完全地滲入當代世界。電氣時代自然而然就離不開發電機,無論是水電站還是核電站,都是另類型的「發電機」!麥可·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出生於薩裡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小學。
  • 天天一分鐘|去你的,萊頓瓶
    1746年的某一天,在巴黎聖母院前,700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隊,排頭的人手捧一個奇怪的瓶子,讓排尾的人去觸摸瓶子上的導線,一剎那,整個隊伍突然跳了起來!他們觸電了!2.這個奇怪的瓶子叫做萊頓瓶,是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穆森布羅克發明的。萊頓瓶通常是一隻裡面和外面都貼上金屬箔的玻璃瓶。
  • 從電到業餘無線電-《無線電》2014.02--中國數字科技館
    電臺入門必讀從電到業餘無線電今天無線電技術的應用從尖端科技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處不在,不可或缺。庫侖定律的發現在電磁學發展歷史上具有裡程碑一般的意義,它把人們一直以來當作「魔力棒」的磁石以定量計算的眼光重新進行了衡量,將電磁學的研究從定性上升到了定量的科學層次上。但這一定律的發現,仍然沒有推翻前人的推斷。庫侖曾經說,電與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實體,它們不可能相互作用或轉化。
  • 支撐電子技術發展的電功能材料、電磁材料、磁性材料
    到了現代,銅已成為人類文明不可替代的一種導電材料。18世紀荷蘭萊頓大學物理學教授馬森布洛克發明了萊頓瓶,在物理學上第一次能做到儲存電荷並對其性質進行研究。180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發明了電池,為物理學研究提供了穩定的電流源,從而打開了電磁作用這塊未知領域,真正揭開了人類電磁時代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