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分析指向更經濟實惠的無碳電力-氫氣儲存

2020-08-20 老樹新葉聊科技

隨著美國越來越多的州推動增加對風能或太陽能形式的可變可再生能源的依賴,長期儲能可能在確保可靠性和降低電力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根據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新論文。

研究生傑基 · 道林,內森 · 劉易斯 (BS &34;

Dowling查看了短期存儲系統,例如鋰離子電池和長期存儲方法,如儲氫,壓縮空氣存儲,抽水蓄能水電.

了解如何以最佳方式利用這些存儲技術在最低的能源成本,道林建立數學模擬的結合歷史電力需求數據四十小時解決歷史天氣數據在美國本土宏觀能量模型,增加長期存儲的風光電池系統降低了能源成本.相比之下,單獨使用電池進行儲存會使可再生能源更加昂貴。

道林說,與電池相關的額外費用是因為它們無法在整個季節內經濟高效地儲存足夠的能量,在此期間發電量較低。這意味著電網將需要許多更昂貴的太陽能電池板或風力渦輪機來補償,並將導致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浪費發電設備。

道林說,目前可用的電池技術甚至不接近季節性存儲的成本效益。

「美國夏季風力發電大幅下降是有問題的,電池不適合填補這個空白。所以,如果你只有電池,你有過度建設風力或太陽能裝機容量,」她說.「長期存儲有助於避免過度建設發電基礎設施並提供電力時,人們需要它,而不僅僅是當大自然提供了.在目前的技術成本,儲存在地下洞室的綠色氫氣產生電解水會提供一個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為長期網格存儲."

其他研究人員已經建立可再生能源型號,但是該團隊的數據驅動方法首次納入了四十年的歷史風能和太陽能變異性數據,因此,考慮到變異性一年比一年定期發作罕見的氣象事件,影響發電,如風能和太陽能的乾旱.

「越多年的數據,我們使用我們的模型越多,我們找到一個令人信服的需要長期存儲的可靠性,我們期望從電力系統,」 她說.

道林表明她的發現可能有助於政策制定者在各國有 100% 無碳電力法律大風/太陽能任務和其他美國.S.各國考慮通過類似的法律.在未來,她打算延長研討採取深入看看角色特定類型的能量存儲,如氫氣或氧化還原液流電池可以在可再生能源系統.例如,某些類型的電池可以有效地用作中等持續儲能,她說.

相關焦點

  • 可再生能源分析指向更實惠的無碳電力
    根據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新論文,隨著美國更多州推動增加對風能或太陽能等可變可再生能源的依賴,長期儲能可能在確保可靠性和降低電力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單獨使用電池進行存儲會使可再生能源更加昂貴。
  • 日本碳中和困境:核能、可再生能源
    這反過來又引發了一場討論——到本世紀中葉,日本為獲取安全、穩定、可靠和綠色的能源,是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還是更多的核能?1、  碳中和目標核能和使用碳捕獲的化石燃料預計佔30%至40%,其餘大部分由氫氣構成。儘管有人呼籲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但該計劃仍將核電作為主要能源。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從環境和生態的角度來看,通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能夠實現「零碳排放」,獲得真正潔淨的「綠氫」,還能夠將間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儲存為化學能,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化,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我國可再生能源十分豐富,開發力度也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新增及累計裝機容量均排名世界第一。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新聞—科學網
    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從環境和生態的角度來看,通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能夠實現「零碳排放」,獲得真正潔淨的「綠氫」,還能夠將間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儲存為化學能,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化,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 新型鐵-空氣電池可儲存再生能源
    新型鐵-空氣電池可儲存再生能源 2012年08月09日14: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日本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高、難購買實現碳中和目標阻力巨大
    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啟動國家能源政策審查,以保障油氣穩定供應為前提,加速推進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同時評估天然氣制氫和氨的前景,為氫能經濟戰略規劃鋪路。業界普遍認為,日本此舉是希望通過能源政策調整為2050年完成碳中和目標掃清障礙,但該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始終面臨著發電成本高、併網難等瓶頸。「綠電」需求難以滿足事實上,昂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不可承受之重」,部分日企甚至有遷移海外的打算。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儲量最大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風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能源形式的根本來源。 如何突破太陽能大規模經濟利用的關鍵技術,探討其可行性和發展方向,對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十分關鍵。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能源利用中有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將可再生能源轉化為綠色能源,另一個則是如何將可再生能源轉化為可儲存、可運輸的液體燃料。」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毛宗強指出,由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通過電解水等技術產生的氫氣稱為綠氫,制氫過程中沒有排放溫室氣體。然而當下,氫氣幾乎都是利用化石燃料重整製得,因此稱為灰氫。而「液態陽光」則是通過突破高效、低成本、長壽命規模化電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利用太陽能獲得「綠色氫能」。
  • 新型可回收無碳燃料「鐵粉」正助力荷蘭啤酒廠的生產
    燃燒鐵粉只會產生一種直接的副產品:氧化鐵(鐵鏽),它可以通過電將其轉化回鐵,這也許是由碳中和循環中的可再生資源產生的。這在無法輕易轉向可再生能源的行業中尤其有用。專家告訴我們:「鐵燃料的美妙之處在於,你可以隨時隨地釋放儲存在鐵燃料中的能量。如果你把鐵磨成粉末,它就會變得高度易燃,這種燃燒會以熱的形式釋放出大量能量。這種熱量可以滿足各種行業的能源需求。」當前,大規模採用鐵燃料的主要障礙是:回收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廢鏽。
  • 到2035年,美國可以將90%的可再生能源
    有人說,到2050年,我們可以以很少的摩擦和最小的成本將功率轉換為100%的 清潔能源。其他人則說這是不切實際的 樂觀。論點雙方的科學家都同意,有可能獲得80%或90%的清潔能源。辯論集中在最後10%或20%。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分析來解決這一難題。而不是問「多少?」 他們問「有多快?」
  • 當「氫」遇到「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綠氫」……
    >由於可再生能源本身的波動性以及輸電能力限制所造成「棄能」現象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通過高效電解水制氫和氫的低成本儲運,可以打通另一條有效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途徑,變「棄能」為「氫能」,推動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一舉多得!
  • 日本政府宣布,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將佔全國電力的50%至60%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 碳中和目標2018年7月,日本內閣通過了現階段能源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量佔比22%至24%之間,核能供應量佔比20%至22%。2020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將佔全國電力的50%至60%——比目前用量增加了近三倍。核能和使用碳捕獲的化石燃料預計佔30%至40%,其餘大部分由氫氣構成。儘管有人呼籲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但該計劃仍將核電作為主要能源。
  • 《中國加速低碳進程》:加速電氣化與可再生電力可助中國邁向碳中和...
    報告詳細討論中國邁向碳中和目標的可能路徑,其中包括中國工業和公路交通等領域加速電氣化,並加速部署可再生電源等零碳電源。 「中國經濟騰飛的同時,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加快轉型不僅利於減排,更能為製造業創造更多機會。」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研究負責人寇楠楠說,「光伏組件和儲能等性能更優、成本更低的清潔能源技術對全球各國實現清潔能源轉型大有裨益。」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儲量最大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風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能源形式的根本來源。  如何突破太陽能大規模經濟利用的關鍵技術,探討其可行性和發展方向,對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十分關鍵。
  • 做到這幾點,綠色氫氣可以滿足全球1/4能源消耗!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如果發展順利,到2050年,由可再生能源製成的綠色氫氣可以滿足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需求。綠色氫氣作為可運輸、可供暖、可作重工業燃料的清潔能源,未來完全可以填補石油和天然氣以外的能源需求,取得電力不能直接達到的效果。隨著可再生能源和電解設備的成本下降,到本世紀中葉,綠色氫氣的價格將低至0.8~1.6美元/千克,極具市場競爭力。
  • 走進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令人激動」,因為它是燃油汽車的「直接替代者」,現在只需加氣3到5分鐘,就可連續行駛四五百公裡,排出的卻只有水和熱,沒有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可再生能源實驗室主要從事最基礎的研究,如怎樣安全、有效地製備、存儲和使用氫氣。威皮克舉了一個例子,加氣槍軟管相對容易磨損,他們利用機器人重複模擬拔出及放回加氣槍的枯燥過程,分析軟管破裂的規律,尋求改進方法。
  • 智領能源革命 探索共贏之路——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2020)在...
    未來,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除了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外,還需要開展更廣泛的工作,包括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平,通過構建智慧能源系統以實現各類能源間的平衡發展等。吉倫分享研究進展和成果,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在未來「十四五」時期,以至於更長遠時間的發展指引方向。
  • 氫氣製作工藝分析
    1、甲醇制氫在採用二段吸附後,質量指標可達到GT要求,而天然氣制氫的總碳含量指標明顯達不到要求,如要達到GT要求,則在吸附提純段的投資要大大增加(初步估計要增加投資6、7百萬)。2、水電解制氫的氫氣雖然碳含量偏高,但實際檢測結果碳含量要低於此,據某廠分析數據顯示(CO未檢出,CH4未檢出,CO2 :0.5PPm ,O2:1.2 ppm),其總碳含量能控制在1 PPm以下。由上文對比分析可知,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氫具有體積小,能量密度高,環保節能,投入成本低等優勢。
  • 他山之石|英國CCC:疫情後經濟復甦重點方法是讓可再生能源發揮主導...
    疫情中經濟復甦的關鍵是鼓勵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該組織警告稱,英國必須確保冠狀病毒後的經濟復甦措施支持低碳基礎設施的增長,方法是讓可再生能源發揮主導作用,而不是支持碳密集型行業。CCC主席Deben勳爵強調,冠狀病毒危機顯示了為國家面臨的風險做好計劃的重要性。政府必須優先採取行動降低氣候風險,避免採取鎖定更高排放的措施。
  • 日本綠色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挑戰重重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啟動國家能源政策審查,以保障油氣穩定供應為前提,加速推進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同時評估天然氣制氫和氨的前景,為氫能經濟戰略規劃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