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越來越蠢了嗎?

2021-02-25 利維坦

有研究表明,倫敦計程車司機大腦的海馬體相較一般人更大,畢竟,前者需要通過大腦記住倫敦複雜的城市布局和二十多萬條街道。所以,在GPS還未普及之前,老司機不愧是老司機……(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77577/)如今,我們的日常行為(比如計算和認路)越來越依賴手機、電腦等外掛設備,所以腦內負責記憶和空間想像的區域並未被有效激活。從個體到普遍群體,這些行為無疑改變或重新塑造了我們的思維。當然,文中的弗林效應針對的只是智商停滯的研究,但人類智慧的演化實則錯綜複雜,「智商停滯說」究竟是盲人摸象還是一斑全豹,還有待未來的全面評估。

你也許沒有發現,但我們活在人類智力的巔峰時代。

自從100多年前智力測試首次問世以來,我們的智商一直在穩步上升。與1919年出生的人相比,哪怕是今天的普通人也會被視作天才。這種現象被稱為弗林效應(Flynn effect)。

但我們能夠享受的好日子不多了。最新的證據表明,這一趨勢現在可能正在放緩,甚至有可能正在倒退,意味著我們已經越過了人類的智力巔峰。

我們真的已經達到智力極限了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隨之而來的衰退對人類的未來又意味著什麼呢?

讓我們從300多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開始直立行走的那一刻開始,回溯人類智慧的古老起源——頭骨化石的掃描結果顯示,最早的兩足類人猿,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的大腦體積大約有400立方釐米,只是現代人類大腦的三分之一。

增大腦容量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現代人的大腦消耗了身體20%的能量,所以我們更大的大腦一定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好處,來彌補這些額外消耗的卡路裡。

遠古人類的壁畫展示出了一種驚人的智慧。© Getty Images

有許多潛在的原因導致了大腦體積的增長。有主流理論認為,這是對群體生活中日益增長的認知需求的回應。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85680/)

從南方古猿開始,人類的祖先開始聚集成越來越大的群體。也許,一開始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 畢竟地面上的捕食者遠比樹上多。同時,這種生活方式還允許個人共享資源,降低變化多端的生活環境所帶來的危險,並且還能夠共同撫養幼崽。

對於今天的人類來說,缺乏社交只會導致尷尬;但對我們的祖先來說,這是生死攸關的事。

但正如我們中的許多人從自己的社交生活中所了解到的那樣,和別人住在一起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你需要了解每個人的性格、他們的喜好,以及能否跟他們聊八卦。如果你參加的是集體行動,比如打獵,你需要了解每個成員在做什麼,並協調自己的行為。對於今天的人類來說,缺乏社交會導致尷尬;對我們的祖先來說,這是生死攸關的事。

除了迎接這些迫在眉睫的挑戰外,更大的社群還意味著成員可以分享想法,並以彼此的發明為基礎,從而產生新的技術和文化創新,比如可以提高狩獵效率的工具。為了實現這一點,你需要具備觀察和學習的智慧,這為更強的腦力提供了另一推動力。

大約在40萬年前,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的大腦體積達到了1200立方釐米左右,只比現代人類的1300立方釐米略小一點。當我們的祖先在7萬年前離開非洲時,他們已經足夠聰明,能夠適應地球上幾乎每個角落的生活。那些令人驚嘆的壁畫表明,他們完全有能力思考宏大深邃問題,也許包括他們自己的起源。

20世紀20年代人們的智商得分比現在要低。© Getty Images

很少有專家會認為,這種近期的智商變化是基因演化的產物,因為時間尺度太短了。

畢竟在100年前,科學家才首次發明了「智商」來衡量一個人的智力潛能。他們的成功有賴於「許多認知能力是相關聯」的事實。比如,你的空間推理能力或模式識別能力與你的數學、語言能力有關。因此,智商被認為反映了「一般智力」,即一種潛在的腦力。


儘管智商測試經常受到批評,但大量研究表明,這個分數多少有些道理,可以作為衡量你完成許多任務的指標。IQ尤其擅長預測學術成就(考慮到其最初的定位就是用於學校的,這並不奇怪),IQ還能預測你在工作場所學習新技能的速度。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IQ雖然不是一個完美的衡量標準,還有許多因素也會影響你的成功。但總的來說,它確實顯示出人們學習和處理複雜信息能力的顯著差異。

智商的提高似乎始於20世紀初,但心理學家只是在最近才開始注意到這一現象。這是因為智商分數是「標準化的」。這意味著人們參加測試後,他們的原始分數會被轉換,以確保人群的中位數始終保持在100。這讓你可以比較參加不同形式智商測試的人。但除非你查看數據來源,否則你不會注意到幾代人之間的差異。

當學者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研究過去一個世紀的分數時,他發現了一個穩定的增長趨勢:每十年提高3分左右。如今,智商的增幅在一些國家已經累計到了30分。

雖然弗林效應的成因仍有爭議,但一定是多種環境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基因的轉變。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91886916310984#bb0295)(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0289613000512)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我們的身高變高了,但這並不是因為基因改變了。© Getty Images

也許最好的對比是我們身高的變化。例如,我們今天的平均身高比19世紀高了11釐米(約5英寸)。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基因發生了變化,而是我們整體的健康狀況變好了。

事實上,某些相同的因素可能是這兩種轉變的基礎。例如,醫療水平的提高減少了兒童疾病感染率,和更有營養的膳食搭配,都應該有助於我們的身體長高和大腦變得更聰明。

有人提出,智商的提高也可能是由於汽油中鉛的減少,過去汽油中的鉛可能阻礙了認知能力的發展。我們的燃料越環保,我們就越聰明。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3935114001066)

無論弗林效應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能已經到達了這個時代的終點,智商的增長停滯了。

但這不可能是全部的因素,因為我們的社會在知識環境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我們從小就訓練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例如,在教育中,大多數孩子都要學習如何以抽象的類別進行思考(例如,某動物是哺乳動物還是爬行動物)。我們也靠越來越抽象的思維來應對現代科技。即使是在電腦上完成最簡單的任務,你也必須先識別各種符號,才能進行操作。我們在成長中,長期沉浸在這種思維裡,所以也就讓每個人都能培養出了在智商測試中表現良好所需的技能。

無論弗林效應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似乎都已經到達了這個時代的終點,智商的增長停滯了,甚至還在倒退。以芬蘭、挪威和丹麥為例,轉折點似乎發生在90年代中期,之後平均智商每年下降0.2分左右。這相當於代際之間相差7分。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0289617302787#s0030)

我們即將看到智商的全面下降嗎?© Getty Images

這種趨勢比最初的弗林效應更難解釋,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是最近才出現的。一種可能是,教育水平比以前有所下降,或者至少不再以同樣的技能為目標。例如,一些智商測試用來評估人們的心算能力。但正如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的奧勒·羅格伯格(Ole Rogeberg)向我指出的那樣,學生可能更習慣於使用計算器。

(www.pnas.org/content/115/26/6674?fbclid=IwAR1k91c33h_3OhaGpE8FcBDaszywXAZUfTU9HKgpTrtVjw3BVbANrBxvCw4)

目前看來,我們的文化可以以一種神秘的方式塑造我們的思維,這一點似乎很清楚。

科學家們還在繼續研究這些趨勢背後的原因,但值得探討的是,智商的這些變化對整個社會到底意味著什麼。弗林效應中智商的提升給我們帶來了我們想要的好處了嗎?如果沒有,為什麼?

最近,《智力雜誌》(Journal of Intelligence)的一期特刊提出了這一具體問題,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斯特恩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隨刊社論中寫道:

比起20世紀初,人們可能更善於擺弄複雜的手機和其他技術創新。但就我們這個社會的行為而言,你覺得這智商提高的這30分對我們有用嗎?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和歷屆大選一樣幼稚. 此外,更高的智商並沒有帶來解決世界或國家任何一個重大問題的辦法,比如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氣候變化、汙染、暴力、鴉片類藥物中毒死亡等等。

斯特恩伯格可能有點兒過於悲觀了。比如說,醫學取得的進步令嬰兒的死亡率大大降低。雖然極端貧困問題離徹底解決還有很遠,但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所減輕。更不用提,說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巨大好處,當然,這些一切都有賴於智慧的勞動力。

不過,他並不是唯一一個質疑弗林效應是否真的代表了智商提高的人。詹姆斯·弗林自己也認為,它可能只限於一些特定的推理能力。就像不同的體育鍛鍊會鍛鍊不同的肌肉,而不會增加整體的「體質」一樣,我們一直在鍛鍊某些類型的抽象思維,但這並不一定能改善所有的認知技能。而一些其他的、不那麼好培養的能力,可能是未來改善世界的關鍵。

創意可不僅僅意味著藝術表達。© Getty Images

就拿創造力來說吧。斯特恩伯格等研究者討論創造力時,他們談論的不僅僅是藝術表現力,而是更接地氣的技能。你能輕而易舉地提出一個新奇的問題解決方案?你的「反事實思維」又有多好?這是一種考慮尚未實現的假設情景的能力。

智力當然應該幫助我們更有創造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智商的提高,個人創造性思維的一些衡量標準並沒有在上升。無論造成弗林效應的原因是什麼,它並沒有鼓勵了我們以全新的和獨創的方式進行思考。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80761/)

你可能會認為,你越聰明,你就越有理智,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然後還有關於理智的問題——通過權衡證據和剔除不相關信息,你能否做出最佳決策。

你可能會認為,你越聰明,你就越理智,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雖然智商與算術等技能相關,而算術是理解概率和權衡風險的關鍵,但理性決策的許多要素仍然不能用智力來衡量解釋。

(mitpress.mit.edu/books/rationality-quotient)

考慮一下關於我們認知偏見的大量文獻。例如,一些聲稱「95%非脂肪」的產品聽起來比「5%脂肪」更健康。這種現象被稱為框架偏誤(framing bias)。所以現在很明顯,高智商並不能幫助你避免這種偏誤。這意味著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會被誤導性的信息所左右。

高智商的人也同樣容易受到確認偏誤的影響。我們傾向於只考慮支持我們已有觀點的信息,而忽略可能與我們觀點相悖的事實。當我們開始談論政治等事情時,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高智商也無法保護你免受沉沒成本偏誤(sunk cost bias)的影響。這種偏誤傾向於將更多資源投入一個失敗的項目,即使及時止損會更好。這在任何企業中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眾所周知,正是這種偏見導致英國和法國政府繼續資助協和式飛機,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將是一場商業災難。)

高智商的人也不太擅長「時間貼現」測試(temporal discounting:指個人對事件的價值預估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下降的心理現象。——譯者注)。這要求你為了更大的長期利益而放棄短期收益。如果你想確保未來過得舒適,這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對這些偏誤的反抗,還有更普遍的批判性思維技能,比如挑戰你的假設,識別遺漏的信息,以及在得出結論之前尋找對事件的其它解釋的能力。這些對良好的思維是至關重要的,但它們與智商並沒有很強的關聯,也不一定與高等教育相關。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許多人在攻讀學位期間,批判性思維幾乎沒有改善。

(www.press.uchicago.edu/ucp/books/book/chicago/A/bo10327226.html)

鑑於這些鬆散的關聯性,智商的上升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奇蹟一般的正確決策,也就說得通了。

正如我在關於這個主題的書中解釋的那樣,缺乏理性和批判性思維可以解釋為什麼金融詐騙仍然常常出現,以及為什麼數百萬人花錢買江湖郎中的藥,或者冒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對我們的社會來說,它可能導致醫療錯誤和司法不公。它甚至可能導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和全球金融危機等災難。它還助長了假新聞的傳播,以及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巨大政治分化,讓我們無法在為時已晚之前找到一致的解決方案。

如果我們不接受批判性思維,如何避免像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這樣的災難再次發生?© Getty Images

考慮到迄今為止人類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大腦是如何不斷適應日益複雜的社會的。現代生活雖然允許我們進行更抽象的思考,但似乎並沒有糾正我們的非理性傾向。我們曾經認為,聰明的人在他們的一生中會自然而然地做出好的決策,但現在我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展望未來,「反向弗林效應」和智商的潛在下降理應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用腦方式。防止智商進一步下降,無疑應該是未來的首要任務。但我們也可以做出更有針對性的努力,來提高那些與高智商不相關的必要技能。

我們現在知道,這種思維方式是可以學習的。但它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和仔細的指導。例如,一項關於醫生診斷的研究表明,如果醫生在學習如何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思維後,常見的認知錯誤是可以避免的。這可以拯救無數的生命。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52301117300081)

但為什麼不在基礎教育中教授這些技能呢?現就職於利茲大學商學院(Leeds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的萬迪·布魯因·德·布魯因(Wandi Bruine de Bruin)和同事們已經證明,比如,可以在高中生的歷史課中加入對決策錯誤的討論。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在隨後的理性測試中的表現,也促進了他們對歷史事實的學習。

另一些人則試圖在學校振興批判性思維的教教育。例如,討論一些常見陰謀論,這可以教會學生良好的推理原則,比如,如何識別常見的邏輯謬誤和如何權衡證據。在上過這些課後,學生似乎對一般的錯誤信息,包括假新聞,更加謹慎。

如果我們像重視其他認知能力一樣,對待理性和批判性思維,那麼以上說到的這些成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例子。

理想情況下,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理性,甚至是智慧,與弗林效應同步上升。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智商分數的暫時性突變不一定代表著一個黃金時代的結束,而是它的開始。

文/David Robson

譯/Sue

校對/boomchacha

原文/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90709-has-humanity-reached-peak-intelligence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Sue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往期文章: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西文學術書1元起拍,點擊閱讀原文入場

相關焦點

  • 蠢不是愚,愚比蠢好
    人變的越來越「懶於思考」,藉助於人工智慧設備,快樂生活,努力工作,手機、電腦等等,刺激我們越來越上癮,碎片化的思維,傻瓜式操作盛行。生物進化基本原理是「用進廢退」,人動手能力增強,越進,能力就會強化化,隨著人的思考不斷減弱,人的心智在也不斷蛻化。絕大多數人,都會迷失在繽紛多彩的世界裡,琢磨著掙大錢,高質量享受,成為行屍走肉。
  • 你以為二哈是真的蠢嗎?看看這份兒狗狗智商排行榜,它才是最蠢的
    哈士奇是一種很多人都喜歡的狗狗,不過在很多小夥伴的印象當中,二哈,蠢哈這樣的稱號總是特別深,那麼二哈真的二,真的蠢嗎?咱們來看看這份狗狗智商排行榜,真的是大吃一驚。這種「貴婦犬」,看著就跟玩具的,那麼聰明嗎?還真的是如此,貴賓分為巨貴,標準貴和迷你貴,其中以標準貴的智商最高,這也是很多貴婦喜歡的原因之一,可不僅僅只是它看著特別好玩而已,它其實特別的懂人心,能賣萌撒嬌,而泰迪就是屬於特殊的一種貴賓犬。
  • 奧巴梅揚回應克羅斯「奧巴慶祝很蠢」言論:真是你說的嗎?
    阿森納球員奧巴梅揚在社交媒體對克羅斯關於「奧巴梅揚的慶祝動作很蠢」的新聞進行了評論,他寫到:「真是你說的嗎?」相關閱讀【克羅斯:討厭奧巴梅揚花哨的慶祝動作,戴上面具比跳舞還蠢】克羅斯此前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奧巴梅揚的慶祝,克羅斯表示:「討厭奧巴梅揚花哨的慶祝動作,戴上面具比跳舞還蠢
  • 自然界中有哪些動物是被自己「蠢」死的?
    先說答案:在我看來,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是被自己「蠢」死的,因此所謂的「蠢」,不過是人站在「上帝視角」給動物貼的一個標籤而已,而且在一些人的大肆宣揚下,這種動物被越來越蠢。下面我們就來看幾種被許多人認為是愚蠢的動物,它們是不是真的蠢呢?首當其衝的就要屬「傻狍子」了狍子是鹿科狍屬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從分布的地區看,狍子可以分為兩種:東方狍和西方狍。
  • 世界上最蠢的四種動物,考拉上榜,而它能蠢到把你笑暈過去!
    這個世界太大了,大到什麼動物都有,它們用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呈現一種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動物裡,不僅有長得好看的,也有特別兇猛的,還有特別有趣的,這有趣的當中可能又有看起來特別聰明的,還有十分的蠢的,多彩多樣,這就是我們的大自然。既然提到了世界上最蠢的動物,那你們了解過哪幾種呢?
  • 世界上「最蠢」的3種動物,智商低的讓人心疼,把自己「蠢」成瀕危...
    世界上「最蠢」的3種動物,智商低的讓人心疼,把自己「蠢」成瀕危動物?今天小編和各位分享在動物界傻得「冒泡」的四種動物,智商低調讓人心疼,數量越來越少的原因可能不就是因為太笨的原因。
  • 蠢萌名字讓很多人誤解,荷蘭豬:我不是豬,人家是豚鼠
    蠢萌名字讓很多人誤解,荷蘭豬:我不是豬,人家是豚鼠貓咪和狗狗是最常見的寵物,隨著網絡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人們從秀娃,秀恩愛變成了現在的秀萌寵,因此二哈,金毛等寵物瞬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除了貓咪和狗狗的蠢萌視頻外,小編昨天看見了一隻呆萌的荷蘭豬
  • 科學家警告:人類愚蠢的行為可能會讓大腦變的越來越蠢!
    有研究者表明人類可能正變得越來越蠢,二十年之後,人類或將失去這顆清醒的頭腦。換句話說,二氧化碳這種會導致全球變暖的無色無味氣體,可能會使我們變得愚蠢。他還將想法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共同作者是科羅拉多大學的機械工程教授 Shelly Miller 和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神經科學教授 Anna Schapiro。
  • 「SHUPL •​ Click」如果我們在平行世界相遇
    「SHUPL •​ Click」如果我們在平行世界相遇 2020-11-28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上最蠢的動物排行,它們居然打敗了豬,榮登前五!
    日常生活裡,就我們所接觸的動物而言,最蠢的肯定就是豬了。豬的蠢表現在它只會吃和睡,典型的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但豬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忙人的羨慕嫉妒恨。然而,豬真的是最傻的動物嗎?其實並不是,豬是除人類以外遇事最能冷靜,哪怕面臨死亡也能冷靜相待的哺乳動物,只是這樣的冷靜在我們人類的眼中就成了蠢萌罷了。之所以在開頭把豬拿出來說事,是為了後面的五位蠢萌動物作鋪墊,它們的存在充分表明了蠢萌的世界裡,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們到不了的境界。首先蠢萌榜第五名的是一種叫鴞的鸚鵡。
  • 12星座最蠢的星座
    有的人看起來就非常精明,他們每走一步,甚至都能計算到幾十步之外,而有的人帶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則是比較的憨厚,老實的他們可能會給人一種「很蠢」的感覺,但就像愚公和智叟一樣,誰更聰明以及誰更「蠢」還待他人去評論。那麼,12星座最蠢的星座是哪個呢?
  • 世界上最蠢的魚,好奇心強愛圍觀,常常被「團滅」
    當我們走向湖邊的時候,湖裡的很多魚都四散逃竄,但是卻有一種魚不僅不逃走,而跑到我們身邊去看我們。這麼呆萌的魚,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可愛呢。而這種魚卻被稱為世界上最蠢的魚,因為它們喜歡圍觀,而且好奇心強,所以差點被人類吃乾淨!這種魚到底叫什麼名字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一看吧。
  • 怪物獵人中,最蠢的幾種怪物,其中一條能蠢到把自己撞死
    怪物獵人中,最蠢的幾種怪物,其中一條能蠢到把自己撞死大家好啊,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眾所周知在目前的怪物獵人中,很多玩家都是比較喜歡大一些大型怪物,因為這些大型怪物的身上素材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大部分都是一些飛龍或者獸龍,當然了大部分怪物其實都是一些上位怪物了
  • 據說翻車魚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物,它有很多種蠢蠢的死法
    網上有個關於「翻車魚奇葩死法」的段子:「據說翻車魚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物,據說它有很多種蠢蠢的死法:1、陽光太強,死亡。2、水中氣泡進眼睛了受到驚嚇,死亡。看了這些,你覺得翻車魚的生命脆弱嗎?
  • 世界最蠢的鳥,總忘記自己不會飛而摔死,蠢到快要滅絕!
    有一些動物的智商非常高,他們甚至可以聽懂人類的語言,但也有一些非常蠢,之前還有消息表示。世界上最蠢的鳥,總忘記自己不會飛而摔死,蠢到快要滅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世界上最蠢的鳥叫做鴞鸚鵡。
  • 理想汽車:對不起,是我們太蠢了
    難道購買理想汽車的時候,還要多問一句買別的車型完全不會問的問題——「這輛車關閉物流模式了嗎」?對此,理想汽車的創始人兼CEO李想在該微博下留言:「對不起,是我們太蠢了」!
  • 一種讓人驚詫的蠢萌鳥,是鱷魚的天敵之一,卻因人類而將滅絕
    這蠢萌蠢萌的小鳥一眼看上去就像是卡通片裡的角色,但是大家可不要被它蠢萌的外表所迷惑,它可是鱷魚的天敵。不要看它總是一副蠢萌蠢萌的樣子就以為它有多嬌小玲瓏,它們的平均身高能有120釐米,也就是像小朋友那麼高,而且這是平均,也就是說,如果長得大一點的,跟初中女生那麼高也不是不可能。 當它們把翅膀張開時,能夠達到2米多接近3米的寬度,大約是兩張1.5米的雙人床那麼寬。
  • 公司年會的蠢節目,都是誰想出來的?
    這兩天知乎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廣大奮鬥在底層的社畜們的共鳴:公司年會被迫表演蠢節目,如何挽救個人形象?即使是全程沒有參與年會籌備的人,也差不多能想像出各部門出的節目能有多麼的群魔亂舞。這讓人不僅想問,那些在公司裡經過了一審二審三四審的節目,怎麼一個個還這麼蠢啊?!年會節目能有多蠢年會在很多人的想像中,本應是一場大型聯歡會。
  • 鯨頭鸛看著笨,蠢萌蠢萌的,它是怎麼成為鱷魚的天敵的呢?
    鯨頭鸛獨特的長相,和它獨有的呆滯,構成了一副副的表情包,是蠢萌蠢萌的。但鯨頭鸛蠢萌是蠢萌,但絕對不傻,它的瀕危也不是因為傻到捉不到魚而被餓死的。鯨頭鸛瀕危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遭到破壞、以及人類的幹擾和獵殺。
  • 十大蠢狗排行榜,二哈竟沒奪得魁首!你心目中的排名第幾?
    只要說到「傻」,人們第一反應想到的肯定就是哈士奇了,它平時的一舉一動都透露出一種又傻又蠢的氣質。即使這樣,但還是有很多人很喜歡它,還給它取了一個響亮的外號「拆遷隊隊長二哈」。那麼,我們來盤點一下世界十大蠢狗是哪幾位?「雪橇三傻」哈士奇、薩摩耶、阿拉斯加排名幾何?你家狗狗有上榜嗎?NO.10 波索爾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