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嶺南特色,廣州保存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廣東省深井古村

2021-01-13 網易

2020-04-25 01:22:43 來源: 解說員小影

舉報

  深井古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西南部,原名「金鼎村」,因村內水井普遍較深,後來人們乾脆稱它為「深井村」。是一個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古村,深井古村是廣州保存得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

  深井村,原住民為凌氏,據說是在南宋末年為逃避元兵追殺而從福建遷來的。島上耕地無幾,不少村民歷來以商業為生,發財者往往在鄰近的番禺順德一帶投資,圍墾造田(沙田),於是成了「經營地主」。深井村也因此富甲一方,文教昌榮。深井村依山(彼地)臨水(小河)而築,設有東西南北四個村門,名為「福旋」、「光德」、「尚賢」、「由庚」。夜幕降臨,村門關閉,深井就成為獨立的世界。村內的巷道直通河邊,村民可以順著石階汲水浣衣。經過規劃的民居錯落有致,屋簷、門楣上的磚雕木刻極為考究,而凌氏宗祠的建築工藝尤為出色。兩座文昌塔一左一右分立村前,小河清澈靜淌,搖曳著無盡的塔影波光。

  景區看點;凌氏宗祠;始建於明末,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同治元年(1862)修葺,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廟,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來先人的牌位。凌氏宗祠上的石雕木刻,雖然現在已經相當破舊,但昔日華美精緻的磚雕、木刻,還是保留了下來。

  每逢喜慶節日,都在宗祠內宴請賓客及鄉裡。走近巷子看到深井的古民居,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房屋與廣州西關大屋的風格極為相似,細看又感有所不同,青磚灰瓦的圍築中還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樓和西洋式的石柱、門樓、花紋圖案等建築特色,兼收並蓄中體現出了多元文化的有機融合以及當時人們的富足程度。

  深井文塔;建於清代,為一座樓閣式的磚木結構的古塔。塔下基底以磚線逐級放大,塔身轉角處兩磚相咬,嚴實無隙,由下而上,稜角清晰,線條筆直;在二級和三級的轉角處,塑有躍起的鯉魚,魚尾和嘴頂往飄簷,魚鱗塗上景泰藍色,描以黃邊,嘴唇嫣紅,格外生色。塔膛為六角直井式。塔身三層,每層均有腰簷飄出,逐層收小。飄簷下方以卷葉浮雕圖案挑簷,排列工整,玲瓏剔透。挑簷下方,雕塑著立體彩畫,尤以「金龍騰飛」、「彩鳳飄舞」、「雄獅嬉戲」、「麒麟架雲」四幅,形態逼真,躍躍欲動。塔頂作反拋物線攢尖,坡度陡峭;頂上為盛開蓮花一朵,花心託出葫蘆一樽,典雅飄逸。

  外國人墓地;面積20餘畝。清朝時,中國政府不準外國人居住廣州,只能住在長洲附近海面的艇上。這些外國人死後,集中葬於深井竹崗,因而形成了外國人墓群,其中有美國首任駐華公使的墳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廣州郊外古村落:始祖是養鴨高手,卻成嶺南「罕見」的「進士村」
    廣州郊外的這個古村落,視覺上真的是相當具有震撼力。怎麼說呢?在我走過嶺南地區許多古村落中,真的很難再找到一座能與這座古村落相提並論的,或具同等視覺震撼力的古村落了。穿梭在祠堂、書室、書院和古民居中,還有讓人目不暇給的古井、古橋、牌坊、門樓、接旨亭、旗杆夾、巷道……古村落周邊是魚塘、荷塘、稻田、菜地、果林、古樹……如果那些經營的小擋口,還有穿著現代服裝的村民和遊客,總會有那麼一刻,以為自己穿越回到了古代。廣州效外的這個古村落是一個「黃」姓聚居的村落。黃姓,以吳回(祝融)之子陸終為得姓始祖。
  • 廣東省曾氏古村落——墩頭村,一個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古村!
    墩頭村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第五批),也是和平縣新八景之一,擁有一項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墩頭藍紡織技藝。墩頭村擁有一項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墩頭藍紡織技藝。彭寨河自北往南在盆地中央蜿蜒流過,沿河兩岸是寬闊肥沃的稻田。墩頭村坐北朝南,背靠元寶山,右連筆架峰,依山臨水,非常宜居。
  • 廣州北回歸線的古村落,宗祠有99道門口和99個門檻,隱藏什麼秘密
    廣東廣州是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廣州的北回歸線標誌塔位於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是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標誌塔。每年夏至這一天正午12時26分,太陽的直射光經過這裡的一剎那,人站此處,不見影子。標誌塔建成後,由太平劃地28畝,建北回歸線公園。
  • 廣東嶺南鄒村村的古樸景象,距博羅縣城22公裡,依山傍水古韻濃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東是嶺南文化最集中的一個呈現地,它面向南海,後方有大塊的腹地,通過五嶺與中原地區分割開來,其地理、地形、地貌等豐富多元,在歷史上曾被稱作「文化沙漠」和「南蠻之地」。但得益於歷史上數次的人口大遷徙,大量的中原人口和士大夫、文人騷客等把中原地區的生活、生產的智慧帶過來,促進了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嶺南地區的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嶺南地區變得宜居。嶺南文化最濃厚的地方是那些沒有高樓大廈的村落裡。
  • 領讀者盛慧:走讀嶺南 ——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
    如今,走進嶺南的古村落,你仍然感受到這份亙古不變的古意,淡藍色的炊煙,聽粵曲的老人,勞作的婦女,玩耍的孩童……行走在悠長的巷弄,仿佛行走在時光的隧道,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像一段舒緩的樂章,在上面慢慢地走著,體味著時間流過的滄桑痕跡。風輕輕叩響生鏽的門環,屋簷上、老牆上,一隻蝸牛在蜿蜒前行……偶爾,一聲鳥鳴響起,在巷子裡悠悠地迴蕩,鑽進了緊閉的門縫,消失在一間空蕩蕩的屋子裡,巷子靜寂,如同謎語。
  • 尋訪濟南古村落:長城古道,高山梯田,懸崖古村,風景絕佳
    石頭村落——臥雲鋪村由於計劃的是一日遊,時間有限,於是我們跳過了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三大村落及周邊景區,直接來到了臥雲鋪村。不愧是名氣最大的古村,臥雲鋪村整個村子規劃得整潔乾淨,配套完善。整個村落以石頭建築為主,石頭廟,石房子,石頭路,石臺階,石頭橋,石墨盤,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一切看上去那麼和諧。
  • 廣州「第二大」的古海岸遺址,在地鐵旁古村落,許多影視劇取景地
    照顧好家裡的小植物後,珊珊三丫頭便繼續整理這一年旅遊過景點的照片,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主題:廣州遠古時期「滄海桑田」的見證。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在廣州海珠區牛眠崗的「七星崗古海岸遺蹟」,這個古海岸遺址是廣州第一大的古海岸遺址,也迄今發現的最深入大陸的古海岸線,有「世界第一古海岸遺址」之稱。
  • 廣東南雄新田古村,1700多年歷史韶關最古老的村落,航拍下很震撼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保護古村落對研究人類 文明的演進有著積極的意義。 古村落作為文化遺產,承載著傳統文化,保護 古村落有利於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傳播和交流。有利於增強對民族文化 的認同感、凝聚力。能夠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提升我國文化的世界 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記得住鄉愁,增強人民對鄉土的熱愛和保護歷史記憶的 情懷,守住中華民族文明的根。
  • 南雄市烏逕鎮新田古村的老屋
    新田古村是廣東省韶關市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坐落於南雄市東北約38km烏逕鎮腹地。新田村自西晉建新三年建村至今已超過1691年歷史。古村落中,有明、清、民國初年古民居建築多幢,其中保存較好的明清建築達1萬多平方米,雖多為客家建築,但保留著許多中原風格,青牆玄瓦、鳳頭簷角,錯落有致。
  • 世界三大冰川之一的來古冰川
    來古冰川為一組冰川的統稱,包括美西、亞隆、若驕、東嘎、雄加和牛馬冰川,其中亞隆冰川最為壯觀。來古冰川位於西藏昌都地區八宿縣然烏鎮境內,緊鄰然烏湖,來古冰川為世界三大冰川之一,是帕隆藏布的源頭,冰雪融水流進然烏湖。
  • 山居古村 漸成「網紅」
    古樟樹、古寺廟、古祠堂,一旁靜靜矗立,耳畔是鳥叫、蟲鳴,山風時而將霧氣、雲海吹來……行走在浙江紹興上虞區嶺南鄉的百年古村——東澄村,時間仿佛慢了下來。東澄村坐落於生態良好的覆卮山。覆卮山因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登此山飲酒賦詩,飲罷覆卮」而得名。
  • 廣東一村莊,原來是嶺南理學第一村,值得一遊!
    假如長時間住在城市,你漸漸覺得疲倦,對三點一線快節奏的生活感到厭倦,我認為你應該給自己的身心都放個假,而走進城市裡一座隱隱於市的古村,為我們提供生活中的最後休息場所。而且坐落在雲浮腰古鎮水東村,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值得一遊的古村落。過了水東村的牌坊,便進入古村內部,村莊寧靜的環境瞬間讓激動的心情平靜下來。
  • 古村被「城市化」強勢吞噬 鄉土需反哺傳承文明
    而那個新葉村,後來發生了很大變化,十幾年後,最具農耕文化特色的、田園詩般秀美的古村,周圍圍裹起厚厚一層參差不齊、風格各異的現代建築,甚至村子最核心地帶也插花般建起一些刺眼的洋樓,空地上隨意添建改建,古村子變得雜亂無序,原有的清新秀麗的古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太可惜了。
  • 這個被人遺忘的古村,竟隱著世界三大冰川之一的來古冰川和然烏湖
    然烏鎮-來古冰川 單程 0公裡 最美古村落,來古村來古村然烏湖,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從318國道上的然烏鎮沿著然烏湖,驅車20公裡,有一個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古村落,就叫來古村,這個村子的名字,來源於它身後的這一片來古冰川!
  • 古村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造就了如世外桃源一樣的東莞逕聯古村落
    逕聯古村原名「逕背村」,由羅氏族人於南宋時期〈1238年〉在此立村。 此處為古村的東門樓,立村時就建有,明清時期重修過。
  • 湖南這座600年古村落,道路複雜似迷宮,外地人一進去就走不出來
    湖南這座600年古村落,道路複雜似迷宮,外地人一進去就走不出來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一直以來,湖南都是熱門旅遊地,長沙、張家界、鳳凰古城等,每到節假日都是人滿為患,這次心心要說的是是位於湖南懷化的一座古村落,這座古村有著600多年的歷史,這裡的道路錯綜複雜,形似迷宮,外地人第一次來到這裡,很難走出去。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在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有一座叫做高椅古鄉的村落。
  •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廣州獵德村拆遷以後重建的祠堂  「年年歲歲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每到清明,嶺南地區回鄉祭祖的人要比春節假期回來的人還多,甚至一些遠在海外的人也會懷著對故人的無限懷念之情,千裡迢迢地往回趕。又值清明時分,記者走進極具地域特色的嶺南地區清明祭祖。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具有世襲性強、穩定性高、凝聚力旺等特質。」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傑告訴記者,廣東有三大文化板塊:嶺東的潮汕文化板塊、珠三角的廣府文化板塊、梅州的客家文化板塊。此外,粵西的高雷地區按語言歸屬分屬於客家、廣府和閩南等文化分支。
  • 蘇州島嶼古村落,深邃巷道成就悽美,鎮村三寶齊聚村頭
    太湖上面的第一大島嶼,西山島,島內古蹟眾多,古村落十幾座,是蘇州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居民多李姓,系南宋工部尚書、 平江 知府李彌大後裔,儘管是景區的古村落,卻發現到處是搖搖欲墜的危房或已倒塌的老屋,有點點破敗的感覺。
  • 蘇州西山古村有:堂裡、甪裡、植裡、東西蔡、後埠、東村、明月灣
    蘇州西山島有很多古村落,這次【一起走農家樂平臺】盤點西山島古村落,一次看個夠。01堂裡古村堂裡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的西部,路面為青磚、彈石、石板,兩旁的建築以清代建築為多。聽說甪裡村曾大量種植梨樹,站在金家嶺上觀看,有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宏大氣勢,「甪裡梨雲」被譽為西山島的古八景之一。古村歷經風雨,靜看雲捲雲舒,人世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