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郊外古村落:始祖是養鴨高手,卻成嶺南「罕見」的「進士村」

2021-01-20 珊珊三丫頭

廣州郊外的這個古村落,視覺上真的是相當具有震撼力。怎麼說呢?在我走過嶺南地區許多古村落中,真的很難再找到一座能與這座古村落相提並論的,或具同等視覺震撼力的古村落了。

走進這個古村落,就能看到的是連綿不盡的祠堂、書舍,而在每一座祠堂和書舍後面又對應著一列又一列古民居,整體感覺是氣勢恢宏,所有建築都能讓人感受到年輪流轉,生生不息。

穿梭在祠堂、書室、書院和古民居中,還有讓人目不暇給的古井、古橋、牌坊、門樓、接旨亭、旗杆夾、巷道……古村落周邊是魚塘、荷塘、稻田、菜地、果林、古樹……如果那些經營的小擋口,還有穿著現代服裝的村民和遊客,總會有那麼一刻,以為自己穿越回到了古代。

廣州效外的這個古村落是一個「黃」姓聚居的村落。黃姓,以吳回(祝融)之子陸終為得姓始祖。周代時,周武五時曾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今天河南潢川)。後來被楚國吞併,子孫以國為姓,並尊陸終為其得姓始祖。

入粵黃氏派系眾多,最早是南海松柏系和疊滘的始祖黃濟成,他原籍福建邵武,唐昭宗時任南雄刺史。嶺南黃姓大多以福建莆田的黃居正為始福,其長子黃源深,宋孝宗淳熙八年進士,歷任徐州知府、浙江都漕運史,晚年從南雄遷岡州杜院(今江門杜阮鎮),裔分各地。

廣州郊外的這個」黃「姓聚居的古村落,開村始祖是一個養鴨高手,然,卻又尊學重教,文風蔚然。在明清時期,成這嶺南地區「罕見」的進士村。現村中的族譜中還記載全村曾科考及第的秀才名單:其中有27名(含以後晉升的舉人、進士),舉人19名(含以後晉升的進士),進士14名。這種書香之家眾多的古村,在廣州,甚到在在廣東估計都是非常罕見的。

接下來,我帶大家走進這個古村落,將分上集、下集介紹這個氣勢宏大的古村落,同時,試圖從拋開被旅遊「景點」的概念去品味這座古村落,去尋找和發掘一些原本屬於這個古村的東西。

「最實際」的「族譜」

要認識一個古村落,首先從他們的族譜開始。在嶺南地區,不少地方的族譜都有認先朝名人為遠祖的習慣,但這個古村是實事求是的記錄,與浮誇的「族譜」風不同。

相關焦點

  • 領讀者盛慧:走讀嶺南 ——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
    如今,走進嶺南的古村落,你仍然感受到這份亙古不變的古意,淡藍色的炊煙,聽粵曲的老人,勞作的婦女,玩耍的孩童……行走在悠長的巷弄,仿佛行走在時光的隧道,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像一段舒緩的樂章,在上面慢慢地走著,體味著時間流過的滄桑痕跡。風輕輕叩響生鏽的門環,屋簷上、老牆上,一隻蝸牛在蜿蜒前行……偶爾,一聲鳥鳴響起,在巷子裡悠悠地迴蕩,鑽進了緊閉的門縫,消失在一間空蕩蕩的屋子裡,巷子靜寂,如同謎語。
  • 富有嶺南特色,廣州保存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廣東省深井古村
    是一個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古村,深井古村是廣州保存得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  深井村,原住民為凌氏,據說是在南宋末年為逃避元兵追殺而從福建遷來的。島上耕地無幾,不少村民歷來以商業為生,發財者往往在鄰近的番禺順德一帶投資,圍墾造田(沙田),於是成了「經營地主」。深井村也因此富甲一方,文教昌榮。
  • 廣州北回歸線的古村落,宗祠有99道門口和99個門檻,隱藏什麼秘密
    廣東廣州是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廣州的北回歸線標誌塔位於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是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標誌塔。每年夏至這一天正午12時26分,太陽的直射光經過這裡的一剎那,人站此處,不見影子。標誌塔建成後,由太平劃地28畝,建北回歸線公園。
  • 廣州「第二大」的古海岸遺址,在地鐵旁古村落,許多影視劇取景地
    照顧好家裡的小植物後,珊珊三丫頭便繼續整理這一年旅遊過景點的照片,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主題:廣州遠古時期「滄海桑田」的見證。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在廣州海珠區牛眠崗的「七星崗古海岸遺蹟」,這個古海岸遺址是廣州第一大的古海岸遺址,也迄今發現的最深入大陸的古海岸線,有「世界第一古海岸遺址」之稱。
  • 梅城「馬石下」與宋代「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家族
    這就是距今約1030年前的北宋時期,發生在老梅城「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古革家族的真實故事。 ●廖是添 「嶺南首第」古成之家族源流 老梅城古氏,是客家人最早定居粵東梅州的中原衣冠士族之一。清代光緒《嘉應州志·方言》載:「父老相傳,皆雲未有梅州,先有楊、古、卜」,可見古氏族人居住梅州歷史的悠久。
  • 廣東嶺南鄒村村的古樸景象,距博羅縣城22公裡,依山傍水古韻濃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東是嶺南文化最集中的一個呈現地,它面向南海,後方有大塊的腹地,通過五嶺與中原地區分割開來,其地理、地形、地貌等豐富多元,在歷史上曾被稱作「文化沙漠」和「南蠻之地」。但得益於歷史上數次的人口大遷徙,大量的中原人口和士大夫、文人騷客等把中原地區的生活、生產的智慧帶過來,促進了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嶺南地區的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嶺南地區變得宜居。嶺南文化最濃厚的地方是那些沒有高樓大廈的村落裡。
  • 從新安縣土古洞茅房看農村古村落旅遊的發展
    不久前,筆者在河南新安縣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土古洞村採風,剛進門本以為又是一個「打著古村落旗幟,做著現代化」生意的景區,但是真正進到裡面之後,才發現這個村落別有洞天。首先,回歸「古」村落本身。古村落,核心在於一個「古」字,從古建築到古樸的風土人情,從古老的物件到古舊的氣息,都是古村落本身應有的氣質。
  • 北回歸線旁的古老村落:保留了罕見的更樓,古人如何知道時間的?
    今天繼續在北回歸線邊上古老村落「錢崗古村」的探訪。北回歸線是一條帶有神奇密碼的飄帶,落在地球上北緯23.26度,北回歸線上有許多神奇的現象:最深奧的瑪雅文明、最神奇的金字塔群、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最詭異的百慕達三角……等等,都存在北回歸線上。
  • 海口龍新小學以南的古村落,始祖是北宋護國公,族裔自稱沛國世家
    結合宗祠牌坊好古碑,我理了理文南村的歷史:太始祖自大宋欽任瓊崖協鎮,生八子。其中長子隨父還朝,其餘孩子肇基瓊州府各州郡,文南村乃是朱氏八子的其中一脈。翻查史料後,我發現關於海南朱氏遷瓊始祖朱廷玉公的事跡,與古碑上記載近乎一致,初步可以判斷文南村朱氏族裔,就是朱廷玉的後世族裔。
  • 紹興出爐白蟻危害調查報告 七成古村落遭白蟻危害
    近期,市白蟻防治研究所接到大量群眾求助電話,記者昨天從該所了解到,紹興的古村落基本都有白蟻和蛀蟲危害,危害率達70%。紹興有多少種白蟻?哪些地方最易遭受白蟻危害?該如何防治?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七成古村落遭受白蟻危害去年11月,市白蟻防治研究所對柯橋區稽東鎮冢斜村的永興公祠、八老爺臺門、朝西臺門、上大院等的白蟻進行了綜合治理。現場踏看時,在多處古建築的木結構及古建築周圍的環境中發現了大量的白蟻和白蟻活動的痕跡。
  • 安徽一千年古村,被譽為徽州第一進士村,見證北緯30度上的神秘
    輝煌的歷史為許村留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而獨具特色的古村落建築群更是其中的精華。其古建築群在歙縣排名第一,有15保存完好的古宅,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近180幢。1996年,許村整體申報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許村古建築群(15處)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許村正在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和世界文化遺產。
  • 白相摩洛哥古村落
    這個摩洛哥古村落建於公元8世紀,如今幾個上海人來到了這裡,爬山,曬太陽,拍照片。這個村落建於公元8世紀,是摩洛哥柏柏爾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村落。幾十或幾百人住一道,又因為要抵禦外來侵犯,還建立了軍隊。村落裡有類似山洞一樣的場所,黑咕隆冬,深不可測。所以,這是一個居民和軍人一道生活的具有防禦性的住宅區。都說柏柏爾人戀家,不願意隨便搬遷。那就只能想辦法保護好自己了。這樣的村落很容易讓人想起三毛和荷西生活過的撒哈拉沙漠。
  • 還原嶺南先民生活:成年禮拔門牙 製作樹皮布
    燒制陶器、磨製石器、馴養動物、種植作物、定居生活等生產生活方式,開始在嶺南大地上出現,古代社會也逐漸由攫取性經濟轉變為生產性經濟模式。嶺南先民化石材料發現於廣東馬壩、封開、遂溪、高要、河宕、南海、東莞、番禺以及香港等地,他們是嶺南地區的早期人類。其中的代表有著名的在曲江馬壩洞穴遺址出土的人頭蓋骨化石復原的「馬壩人」,距今12.8萬年,是廣東人類始祖。
  • 中國最美12個銀杏古村落,第一個就讓人驚豔,最美的一抹黃
    圖源丨隨州千年銀杏谷旅遊區  坐標:湖北省隨州市洛陽鎮永興村  最佳賞期:11月上旬-12月上旬  廣東 · 南雄銀杏  中國嶺南銀杏之鄉  圖源丨攝影部落 80  坐標: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  最佳賞期:11月上旬-12月上旬  浙江 · 指南村銀杏  華東地區最美古村落
  •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廣州獵德村拆遷以後重建的祠堂  「年年歲歲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每到清明,嶺南地區回鄉祭祖的人要比春節假期回來的人還多,甚至一些遠在海外的人也會懷著對故人的無限懷念之情,千裡迢迢地往回趕。又值清明時分,記者走進極具地域特色的嶺南地區清明祭祖。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具有世襲性強、穩定性高、凝聚力旺等特質。」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傑告訴記者,廣東有三大文化板塊:嶺東的潮汕文化板塊、珠三角的廣府文化板塊、梅州的客家文化板塊。此外,粵西的高雷地區按語言歸屬分屬於客家、廣府和閩南等文化分支。
  • 渝北大盛廖家灣古村落,風景絕美恍若世外桃源!
    廖氏宗族 背后蒼翠青山環抱 門前汩汩清泉流淌 在渝北大盛鎮天險洞村 有一座風景秀美的廖家灣古村落
  • 廣州古祠堂前的「旗杆石」告訴你,古代學霸才是真正的曬證狂魔!
    人們會去文曲星朝拜文塔,但古村落祠堂前裸露的旗杆石往往被忽視。說到旗杆石,如今我們看到的大多只是石頭,沒有旗杆和旗幟,如果不仔細閱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就很難發現古代村落科舉考試的輝煌成就。在黃埔村胡氏大宗祠前的小廣場上,有一對石板,芳村聚龍村門口有一排旗杆石,上面全刻著招氏子弟,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番禺餘蔭山房,是鄔氏家宅,也有祠堂。
  • 尋訪濟南古村落:長城古道,高山梯田,懸崖古村,風景絕佳
    一線,即齊長城沿線;五村,即為沿齊長城沿線的五大古村落,分別是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臥雲鋪,祿家嶺村。這五大村落以臥雲鋪村名氣最大,故「一線五村」景區又名為臥雲鋪景區。「一線五村」景區森林覆蓋率很高,僅海拔84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0餘座,懸崖峭壁,高山梯田,風景絕佳;它包含了山東現存完整、規模最大的明清古石屋村落群,古石房600餘間,明清兩代石碑40餘塊,千年古樹40多株;除了古村落群,該景區還有「三景」,分別是齊長城,梯田幽谷,法山水庫溼地。
  • 江蘇正在消失的古村落,到處殘垣斷壁滿目瘡痍,鄉愁該如何安放
    不妨抽個時間,徜徉在一座座古樸的村落中,感受歷史的滄桑與厚重,品味浪漫而獨特的鄉村田園生活。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至今保留著一些傳統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傳遞著時光裡的溫馨與惆悵,充滿傳奇又依然鮮活,令人嚮往和探究。古老的建築無言地訴說著當年的美好時光與幾代人的執著。植裡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北部、西山的東村和涵村之間。
  • 作為「儒釋道聖地」,如今它卻聲名落寞,「嶺南第一山」如何重振?
    「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歷史文化,羅浮山都是當之無愧的『嶺南第一山』,這是毋庸置疑的。」惠州學院政法學院歷史系主任、副教授包國滔介紹,就地理位置方面,自隋唐開始,廣州、循州(惠州古稱)就是嶺南的兩大重鎮,是嶺南政治、經濟中心。而羅浮山就位於兩大重鎮之間,溝通東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南來北往的商賈、旅客都會經過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