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龍新小學以南的古村落,始祖是北宋護國公,族裔自稱沛國世家

2021-01-20 阿韜是古村迷

前陣子,在一位不知名網友的熱心告知下,我在海口龍塘鎮又發現了一座古村門。古村門位於龍新村委會下轄的文南村,起立於清朝同治戍辰,即1868年。

這天,我騎著小電驢穿越過那央古道,到龍新小學後,再往南前行不多遠,就到了文南村,一個美麗生態的石頭村。

文南村古村門位於村口,門匾正面鑿刻「文南睦族」,很好理解,文南村裡族人和睦親族;背面鑿刻福星拱照,意為走過此門者鴻運當頭,很有福氣。

村子前方是一片廣闊的田洋,不遠處有一座近年重修的宗祠。走進宗祠的大門,我從門廊處一塊清朝同治年間的古碑得知,這是一間朱氏宗祠。結合宗祠牌坊好古碑,我理了理文南村的歷史:太始祖自大宋欽任瓊崖協鎮,生八子。其中長子隨父還朝,其餘孩子肇基瓊州府各州郡,文南村乃是朱氏八子的其中一脈。

翻查史料後,我發現關於海南朱氏遷瓊始祖朱廷玉公的事跡,與古碑上記載近乎一致,初步可以判斷文南村朱氏族裔,就是朱廷玉的後世族裔。

史料記載,朱廷玉公在瓊娶國氏為妻,生八子:聖護、聖謨、聖訓、聖甲、聖誥、聖詔、聖泰、聖保,時稱「八龍」。他在瓊17年零1個月,戰績政績突出,於乾興元年(1022)5月,奉旨回京,御升殿前將軍、護國公。長子朱聖護隨父回京襲職,升武略將軍,任婺源總御千戶,遷居江西徽州婺源縣,後裔出了理學家朱熹等名人。

留在海南的朱氏子孫們隨母親國氏,立籍於瓊山縣豐好鄉宜州都晉江村(今海口市白龍街道晉江村)。次子朱聖謨隨國氏居晉江村,乏嗣,三子朱聖訓遷居澄邁縣魯鄒村,四子朱聖甲遷居定安縣田禿,五子朱聖誥乏嗣,六子朱聖詔遷居文昌市,七子朱聖泰遷居定安縣,八子朱聖保遷居瓊山東岸儒翠村。

宗祠另一個讓我比較注意的是神臺兩側存有一幅對聯,上書:文風蔚起宗風振,南國增輝沛國傳。不得不說這是一幅非常好的對聯,生動形象地道出了朱氏的淵源,沛國朱氏是朱姓中最顯赫的一支,今天大多數朱姓族人都稱自己為沛國世家,甚至海外朱姓華人之祠堂也以「沛國堂」為堂號。再者,也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文南村村名「文南」的真正含義。

在文南村走了一圈後,我看到隨地擺置著許許多多的長條石柱,剛開始感覺有些像古牌坊的殘存構件。但四周找一圈下來,卻沒有任何髮型,跟村民們聊了後,得知那些長條的石柱是舊時大戶人家的房屋柱梁,村子裡也從未立起過任何牌坊。

文南村不大,人文歷史遺留較少,走讀半個多小時就能走完。雖現代水泥建築穿插期間,但村落總體格局風貌依舊,仍留有一絲絲的古風古韻,走一走還是有不少收穫。

相關焦點

  • 廣州郊外古村落:始祖是養鴨高手,卻成嶺南「罕見」的「進士村」
    廣州郊外的這個古村落,視覺上真的是相當具有震撼力。怎麼說呢?在我走過嶺南地區許多古村落中,真的很難再找到一座能與這座古村落相提並論的,或具同等視覺震撼力的古村落了。穿梭在祠堂、書室、書院和古民居中,還有讓人目不暇給的古井、古橋、牌坊、門樓、接旨亭、旗杆夾、巷道……古村落周邊是魚塘、荷塘、稻田、菜地、果林、古樹……如果那些經營的小擋口,還有穿著現代服裝的村民和遊客,總會有那麼一刻,以為自己穿越回到了古代。廣州效外的這個古村落是一個「黃」姓聚居的村落。黃姓,以吳回(祝融)之子陸終為得姓始祖。
  • 黑色火山古村落 遍吹生態文明風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如果說,『海口藍』詮釋了海口生態環境的優越,那麼『火山黑』更能反映海口的底蘊及特色。」6月29日,雲南遊客陸傳芳說,她本來打算到海口小遊一周,不料迷上了這裡,用3個月的時間探訪了海口的每一個角落。在她看來,海口萬年火山烤出來的黑色火山古村落,黑得自然和諧,富有文化底蘊和旅遊價值。
  • 朱氏出自曹氏,以沛國一派為嫡系大宗,傳承至今,綿延不息
    他的兒子有遷徙到沛國相邑,其後裔孫逐漸繁衍壯大,形成後世朱氏重要的一支——沛國朱氏。由於朱夷鴻的影響很大,所以後世大多數朱氏都尊他為朱氏肇氏大始祖,尊其子為相縣始遷祖。 邾國故城遺址 沛國朱氏嫡系大宗 世上朱氏以沛國一派為嫡系大宗,到漢魏之際,沛國朱氏日益強大。
  • 廣州北回歸線的古村落,宗祠有99道門口和99個門檻,隱藏什麼秘密
    翻開一張世界地圖,會發現,在地球赤道兩側有兩條醒目的虛線橫穿南北半球,這就是回歸線,其中赤道以北的叫北回歸線,赤道以南的叫南回歸線。而在廣州北回歸線的周邊,散布著許多古村落,這些村落通常是以一種姓氏集中居住,再加上原來這裡交通不便,所以很多古村建築和文化保留得非常好。從古代開始,這些古村的先輩們在在北回歸線地帶繁衍,在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區域性文化景觀。今天,我們就要走進從化的北回歸線上的一個古村莊。
  • 海南各姓氏遷瓊始祖的由來,看看你的祖先是誰!
    碑刻「唐進士戶部尚書來瓊始祖吳賢秀公墓」。 尚書壺邱公攜理、玫、現三子南遷,理公官至工部郎中,玫公官至戶部郎中,現公任翰林院修撰。玫公為瓊族二世祖。 辜姓:遷瓊始祖辜璣,福建莆田人,唐禮部尚書。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謫貶瓊州任軍民指揮,攜帶家眷落籍瓊山。
  • 從新安縣土古洞茅房看農村古村落旅遊的發展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各地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逐漸成為旅遊人群關注的焦點,如以古洞為特色的新安縣土古洞村,旅遊人次逐年上漲,「火爆」已是大勢所趨,隨之而起的則是一批又一批的古村落評選。據相關數據顯示,僅河南省傳統村落已經連續評選五批,總數量達到811個。
  • 白相摩洛哥古村落
    這個摩洛哥古村落建於公元8世紀,如今幾個上海人來到了這裡,爬山,曬太陽,拍照片。這個村落建於公元8世紀,是摩洛哥柏柏爾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村落。幾十或幾百人住一道,又因為要抵禦外來侵犯,還建立了軍隊。村落裡有類似山洞一樣的場所,黑咕隆冬,深不可測。所以,這是一個居民和軍人一道生活的具有防禦性的住宅區。都說柏柏爾人戀家,不願意隨便搬遷。那就只能想辦法保護好自己了。這樣的村落很容易讓人想起三毛和荷西生活過的撒哈拉沙漠。
  • 梅城「馬石下」與宋代「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家族
    這就是距今約1030年前的北宋時期,發生在老梅城「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古革家族的真實故事。 ●廖是添 「嶺南首第」古成之家族源流 老梅城古氏,是客家人最早定居粵東梅州的中原衣冠士族之一。清代光緒《嘉應州志·方言》載:「父老相傳,皆雲未有梅州,先有楊、古、卜」,可見古氏族人居住梅州歷史的悠久。
  • 多國留學生住進金華古村落 感受中國傳統建築魅力
    在接下去的21天的時間裡,洋學生們將體驗一場傳奇而美妙的古村落體驗之旅,其中有體驗園騎行、採制品茶、農耕文化展示、釀酒、書法國畫教學、重陽敬老等多項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建築、民俗風情的魅力。  主辦方希望通過組織海外名校學子走進古村落活動,可以從世界的眼光推進金華古村落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挖掘古村落文化內涵,講好「金華故事」,推進金華旅遊國際化,提高金華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 富有嶺南特色,廣州保存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廣東省深井古村
    是一個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古村,深井古村是廣州保存得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  深井村,原住民為凌氏,據說是在南宋末年為逃避元兵追殺而從福建遷來的。島上耕地無幾,不少村民歷來以商業為生,發財者往往在鄰近的番禺順德一帶投資,圍墾造田(沙田),於是成了「經營地主」。深井村也因此富甲一方,文教昌榮。
  • 領讀者盛慧:走讀嶺南 ——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
    如今,走進嶺南的古村落,你仍然感受到這份亙古不變的古意,淡藍色的炊煙,聽粵曲的老人,勞作的婦女,玩耍的孩童……行走在悠長的巷弄,仿佛行走在時光的隧道,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像一段舒緩的樂章,在上面慢慢地走著,體味著時間流過的滄桑痕跡。風輕輕叩響生鏽的門環,屋簷上、老牆上,一隻蝸牛在蜿蜒前行……偶爾,一聲鳥鳴響起,在巷子裡悠悠地迴蕩,鑽進了緊閉的門縫,消失在一間空蕩蕩的屋子裡,巷子靜寂,如同謎語。
  • 尋訪濟南古村落:長城古道,高山梯田,懸崖古村,風景絕佳
    一線,即齊長城沿線;五村,即為沿齊長城沿線的五大古村落,分別是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臥雲鋪,祿家嶺村。這五大村落以臥雲鋪村名氣最大,故「一線五村」景區又名為臥雲鋪景區。「一線五村」景區森林覆蓋率很高,僅海拔84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0餘座,懸崖峭壁,高山梯田,風景絕佳;它包含了山東現存完整、規模最大的明清古石屋村落群,古石房600餘間,明清兩代石碑40餘塊,千年古樹40多株;除了古村落群,該景區還有「三景」,分別是齊長城,梯田幽谷,法山水庫溼地。
  • 江蘇正在消失的古村落,到處殘垣斷壁滿目瘡痍,鄉愁該如何安放
    不妨抽個時間,徜徉在一座座古樸的村落中,感受歷史的滄桑與厚重,品味浪漫而獨特的鄉村田園生活。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至今保留著一些傳統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傳遞著時光裡的溫馨與惆悵,充滿傳奇又依然鮮活,令人嚮往和探究。古老的建築無言地訴說著當年的美好時光與幾代人的執著。植裡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北部、西山的東村和涵村之間。
  • 渝北大盛廖家灣古村落,風景絕美恍若世外桃源!
    廖氏宗族 背后蒼翠青山環抱 門前汩汩清泉流淌 在渝北大盛鎮天險洞村 有一座風景秀美的廖家灣古村落
  • 江西寧都孫氏家廟,孫中山先生祖祠,曾公勘擇主發貴
    寧都客家孫氏源於唐代末期,其始祖可追溯到孫中山先祖孫誗。孫誗,原籍陳留(今屬河南開封),唐僖宗中和三年,以武藝選為百將,次年敕封為東平侯。黃巢起義後,提兵閩越江右間,後定居贛省虔州虔化縣,即今寧都縣。國父之人粵始祖友松公,即自福建長汀河田遷粵之一支也。」
  • 河南信陽最美8處古村落,豫風楚韻人居靜美
    古稱義陽、申州,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遊。江淮河漢之間,正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這裡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交融,獨特的人文給信陽留下了許多古樸美好的村落。一起來看看最美的8處信陽古村落,你去過幾處?
  • 慢讀丨海南這個黎漢交界古村落,曾商賈雲集!
    老市村離瓊中縣城營根有20多公裡,是一個較為偏遠的村落。村子的房屋建築和布局與瓊中其他村子大有不同:村中只有兩條主幹道,兩道交匯形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十字,房屋都臨「十字」而建,狹長分布,是典型的集市區房子,村中房屋大門都朝向主幹道,每戶寬不過5米,長十幾米到六七十米不等,七八進的房屋比比皆是。
  • 一條太行掛壁公路帶火傳統古村落遊
    因其奇險風貌,這條公路成為周邊市民的「網紅」打卡地,更是帶火了傳統古村落遊。沙河市柴關鄉傳統古村落聚集,全鄉有9個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近年來,在全域旅遊視角下,沙河市加強了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交通部門建設了新三川貫通公路,將西部的柴關川、蟬房川、孔莊川打通,把原本分散的王硇村、綠水池村等古村落「串珠成鏈」,打通了群眾靠綠水青山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