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鄉愁!一條太行掛壁公路帶火傳統古村落遊

2020-12-11 新華社客戶端

一邊是巍巍太行山脈,一邊是碧綠的水庫,雄奇與靈秀結合。雖是初冬時節,但來太行山深處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峽溝村掛壁公路遊玩的旅客仍絡繹不絕。

掛壁公路是峽溝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沿著公路步行約1公裡便來到峽溝村。峽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徐朝告訴記者,20世紀70年代修建峽溝水庫,把峽溝村封閉在了深山裡沒有出路,當地人為解決出行困難,以鐵鍬、鐵錘等原始工具,硬是在峭壁上開闢了一條公路。

這條路依靠人工開鑿而成,全長560米,路洞順山勢蜿蜒,內高3米,寬約6米,公路每隔幾米就留有透光「天窗」,用於採光、通風。

12月4日,遊客在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峽溝村掛壁公路遊覽。新華社記者高博攝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閉塞,太行山一帶的村民們雖守著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卻過著清貧的日子。村裡的年輕人更因娶不上媳婦,多數人跑到外面打工,有些人遷居外地安家。

近些年,這條掛壁公路被山裡村民賦予更深意義。因其奇險風貌,這條公路成為周邊市民的「網紅」打卡地,更是帶火了傳統古村落遊。

沙河市柴關鄉傳統古村落聚集,全鄉有9個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近年來,在全域旅遊視角下,沙河市加強了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交通部門建設了新三川貫通公路,將西部的柴關川、蟬房川、孔莊川打通,把原本分散的王硇村、綠水池村等古村落「串珠成鏈」,打通了群眾靠綠水青山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12月4日,一輛車從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的旅遊公路駛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高博攝

12月4日拍攝的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綠水池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高博攝

錯落有致的石房、歷史悠久的古祠……距離掛壁公路約5公裡的綠水池村是一個有著近百個明清時期門樓的古村落。記者在綠水池村採訪時看到,狹窄的古巷子兩側懸掛著一幅幅反映綠水池古民居和太行山區特有民俗文化的攝影作品,給這個古村落增添了無限韻味,讓遊客讚不絕口。

「在綠水池能找到鄉愁,我被這裡的古建築和傳統民風所吸引。」攝影師李自岐是這場攝影展的策展人,他告訴記者:「行走在太行深處的這個小村落,處處是風景,抬眼就能看到經歷百年滄桑依然栩栩如生的門楣雕刻。所以就聯合12位攝影師在綠水池集結,耗時3個月駐村拍攝,定格這裡的生活。」

64歲的綠水池村村民王進英在村裡經營著一家農家樂,一年收入能有3萬多元,看著舊房子變成「聚寶盆」,王進英喜上眉梢。

「每逢周末,來村裡的遊客一波接一波,村裡百姓吃上了旅遊飯,開起了農家樂,有的還背起簍子,向遊客推銷起了山貨,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到家鄉,依靠旅遊把日子越過越好。」王進英說。

如今,在綠水池村,許久不拉磨的毛驢又重新派上了用場,小米、老粗布、薄皮核桃等太行土特產也插上了翅膀,飛出了太行山。

在沙河市,這些曾經寂寥、養在深閨的太行傳統古村落,正在重獲「新生」。據統計,2019年,沙河市鄉村旅遊年接待各類遊客16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億元。(記者高博)

相關焦點

  • 江蘇正在消失的古村落,到處殘垣斷壁滿目瘡痍,鄉愁該如何安放
    不妨抽個時間,徜徉在一座座古樸的村落中,感受歷史的滄桑與厚重,品味浪漫而獨特的鄉村田園生活。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至今保留著一些傳統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傳遞著時光裡的溫馨與惆悵,充滿傳奇又依然鮮活,令人嚮往和探究。古老的建築無言地訴說著當年的美好時光與幾代人的執著。植裡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北部、西山的東村和涵村之間。
  • 領讀者盛慧:走讀嶺南 ——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
    2020年領讀者邀請到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副院長盛慧,帶您走進嶺南的古村落,探索嶺南傳統文化之美。領讀題目:走讀嶺南——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時間:2020年12月5日上午10:00地點:佛山市圖書館一樓報告廳主講嘉賓:盛慧盛慧,男。
  • 世界第九大奇蹟——太行山掛壁公路
    1、掛壁公路,是掛在崖壁上的壯美畫卷……
  • 這個華東最美古村落,承包了浙江最後一抹頂級秋色!
    不過在杭州,有這樣一個千年古村落。十月晚稻飄香,十一月銀杏金黃,十二月紅楓似火,在這裡,秋天依舊濃烈。圖源sina@小時-20這裡就是臨安指南村,一個被譽為「華東地區最美古村落」的地方。每年秋冬季,指南村就憑藉著斑斕的色彩,驚豔了無數遊人。
  • 在山城陽泉,藏孤洞中敬忠義,娘子關上嘆神勇 || 金牌導遊帶您遊...
    在娘子關城樓上側耳聆聽傳奇典故,在藏山山水間探訪藏孤勝景,在大汖古村落裡尋找歷史印記……7月28日、29日,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山西晚報社共同推出的>「誰不說俺山西美 金牌導遊帶您遊」主題宣傳活動走進陽泉。
  • 從新安縣土古洞茅房看農村古村落旅遊的發展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各地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逐漸成為旅遊人群關注的焦點,如以古洞為特色的新安縣土古洞村,旅遊人次逐年上漲,「火爆」已是大勢所趨,隨之而起的則是一批又一批的古村落評選。據相關數據顯示,僅河南省傳統村落已經連續評選五批,總數量達到811個。
  • 渝北大盛廖家灣古村落,風景絕美恍若世外桃源!
    廖氏宗族 背后蒼翠青山環抱 門前汩汩清泉流淌 在渝北大盛鎮天險洞村 有一座風景秀美的廖家灣古村落
  • 成都最新一批傳統村落,每一個都是周末打卡好去處!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之餘走進深山、住進民宿和農家院,去感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意生活。 成都市農耕歷史久遠,在傳統農耕生產生活方式下,自發形成了眾多傳統村落,至今尚有部分遺存。這些保留下來的村落從歷史中一路走來,不僅承載了重要的歷史價值,更散發著獨特的人文魅力。日前,第二批成都市傳統村落名錄出爐,此次一共有12個村落入選。
  • ...河南的太行山上,除了懸崖瀑布和掛壁公路,居然還有十幾公裡長城
    河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河南的太行山上,除了懸崖瀑布和掛壁公路,居然還有十幾公裡長城八百裡太行山,最美在河南。河南的太行山,有數十家5A和4A級景區,如雲臺山、八裡溝、萬仙山、太行大峽谷,有幾百條懸崖飛瀑,有五條穿行於懸崖峭壁上的掛壁公路,可是,你知道嗎?在河南境內的太行山上,還有一條長達十幾公裡的長城呢。河南的太行山上,除了懸崖瀑布和掛壁公路,居然還有長達十幾公裡的長城。2、對於開封,你知道那裡有哪些小吃呢?
  • 成都最新一批12個「網紅」村落集體亮相
    在成都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 哪裡去尋找「鄉愁」?一共12個村落入選! 古樸的木架房,陳舊的木板壁、木板門、木鋪板、小青瓦,處處散發出濃鬱的古色古香。
  • 太行山有一原始古村落,封閉了幾百年,至今保留明朝遺風
    太行山裡藏有不少古村落,其中有一座古老原始的小村,從建村到人們走出大山,整整跨越了幾百年的時間。這座古村落建於明朝,原始自然,封閉了幾百年,至今年輕人走出大山,但村子裡仍然保留著明朝遺風。這座古村落叫王家辿村,位於河南鶴壁市,是一個位於太行深處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從明朝建村,至今已有600年歷史,當地居民便沒有走出大山,被遺忘了幾百年。他們在深山裡,耕種、放牧,過著自給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民風淳樸,仍然保留著傳統古老的生活習俗。
  • 多國留學生住進金華古村落 感受中國傳統建築魅力
    多國留學生住進金華古村落 感受中國傳統建築魅力 2015-10-13 17:45:09在接下去的21天的時間裡,洋學生們將體驗一場傳奇而美妙的古村落體驗之旅,其中有體驗園騎行、採制品茶、農耕文化展示、釀酒、書法國畫教學、重陽敬老等多項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建築、民俗風情的魅力。  主辦方希望通過組織海外名校學子走進古村落活動,可以從世界的眼光推進金華古村落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挖掘古村落文化內涵,講好「金華故事」,推進金華旅遊國際化,提高金華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 【初心故事】井陘太行「天路」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會
    大山的脊梁井陘太行「天路」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會井陘太行「天路」精神:無論什麼時候心裡都裝著老百姓的「親民為民」精神;集體利益至上、不計個人得失的井陘縣,作為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評審的首批「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國家首個「傳統村落保護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然而,美好的田園風光下卻潛伏著積貧積弱的發展困局,要想打破困局出路何在?井陘縣委、縣政府經過反覆論證,決定打通一條連結千年古村落的國家山區二級鄉村公路,引入「開放」的活水,破解貧窮落後的困局!
  • 太行大峽谷驚現了令人驚豔的「白色聖誕樹」還有自然形成的冰掛
    今天,小編就給你看到不一樣的,純天然的、冰雪透亮的、不帶一點汙染的聖誕樹。這麼純自然的聖誕樹在哪裡了?它位於河南林州5A級太行大峽谷景區裡,黑龍潭景點,它是大自然恩賜的一件精工細琢的珍品,宛若聖誕樹,美輪美奐,漫步黑龍潭周圍,隨處可見的冰花冰洞冰掛冰瀑,千姿百態,玲瓏剔透,晶瑩奇巧。
  • 《記住鄉愁》海外版即將登陸國家地理頻道《華彩中國》欄目
    紀錄片《記住鄉愁》海外版將於2019年2月9日起通過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華彩中國》欄目面向全球觀眾播出。海外版紀錄片改編自中央電視臺同名系列紀錄片,由五洲傳播中心與國家地理頻道聯合製作。海外版節目在整體上延續了《記住鄉愁》的精神氣質,以傳統村落為載體,以生活化的故事為依託,以鄉愁為情感基礎,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核心,展現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民風民俗、鄉土之物、文化積澱等。為吸引更多的海外觀眾,此次海外版的改編邀請了國家地理頻道華裔主持人吳宇衛(George Young)擔綱主持。
  • 「決勝2020」這裡「紅加綠」,這裡「古與新」,沁水的小山村就是...
    「古與新」碰撞出致富火花遊山西是讀古代建築藝術史。山西不乏古村落,古香古色的宅院裡寫滿了歲月沉澱,那你見過古樸鄉村與現代建築結合在同一院落的鄉村嗎?在晉城沁水的杏則村,這種混搭風相得益彰。漫步於土沃鄉杏則村,抬頭仰望,在如黛群山之上碩大顯眼的「Onfoot」字母與皚皚白雪映襯,凸顯出這個小山村的與眾不同;頷首近觀,北方村落特有的黃色土牆保留完整,緊挨著一處處主打白色極簡風小樓,既有古村落的質樸,又有現代人居的時尚元素。在不遠處,過去留下的古戲臺與玻璃幕牆和諧地出現在同一幅畫卷,讓詩與遠方在此同框,傳統古典與潮流創新完美碰撞。
  • 廣東南雄新田古村,1700多年歷史韶關最古老的村落,航拍下很震撼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保護古村落對研究人類 文明的演進有著積極的意義。 古村落作為文化遺產,承載著傳統文化,保護 古村落有利於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傳播和交流。有利於增強對民族文化 的認同感、凝聚力。能夠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提升我國文化的世界 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記得住鄉愁,增強人民對鄉土的熱愛和保護歷史記憶的 情懷,守住中華民族文明的根。
  • 勇於擔當的創新「天路」——井陘太行「天路」精神之改革創新...
    為此,在建設中走了一條先通後暢、逐步提升的路子。」 石家莊交通勘察設計院原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呂祿禎一直是井陘太行「天路」工程技術指導,最初「不打隧道不能鋪築」也是他提出來的。「井陘『天路』規劃設計和建設過程,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