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最長24天!鍾南山剛剛領銜發聲:不排除「超級傳播者」,病死率...

2020-12-04 騰訊網

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註:medRxiv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

鍾南山等人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

時報君將重點梳理如下:

1、潛伏期中位數為3天,最長可達24天。

2、僅有1.18%的患者與野生動物有過直接接觸,而31.30%的患者曾到過武漢,71.80%的患者與來自武漢的人有過接觸。這為新冠肺炎人傳人提供了進一步證據。

3、一些感染患者中卻存在正常的放射學表現,僅靠CT確診新冠病毒感染準確率為76.4%;

4、通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傳播中起了作用,這也意味著糞口傳播也是有可能的;

5、發燒(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見的症狀;

6、不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論文研究主要內容如下:

年齡:

中位年齡為47.0歲,其中女性佔41.90%,其中15歲以下患者佔0.9%。

接觸史:

2.09%是醫療工作者;1.18%的患者有接觸野生動物史;31.30%有近期到過武漢;71.80%有接觸過武漢人。

潛伏期:

潛伏期中位數為3.0天(範圍為0至24.0天)。

臨床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87.9%)和咳嗽(67.7%)。腹瀉和嘔吐發生較少,分別佔3.7%和5.0%;

25.2%患者至少合併一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15.74%(173/1099)的患者為重症患者。

影像學檢查:

840名患者患者入院時,行胸部CT檢查,其中有76.4%顯示為肺炎;

典型的放射學表現是毛玻璃樣陰影(50.00%)和雙側斑片狀陰影(46.0%)。

實驗檢查:

82.1%和36.2%的患者有淋巴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33.7%的患者中觀察到白細胞減少症,大多數患者表現出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

治療和併發症:

38.0%患者氧療,6.1%患者機器通氣,57.5%患者給予靜脈抗生素,35.8%患者給予奧塞米韋抗病毒治療,有5例嚴重病例採用了體外膜氧合ECMO。

最常見併發症是肺炎(79.1%)、ARDS(3.37%)和休克(1.00%)。

臨床預後:

55例(5.00%)患者入住重症監護病房,2.18%需要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15例(1.36%)死亡;

有症狀加逆轉錄酶聚合酶鏈式反應,而無放射學異常的病例,明顯多於輕症病例(23.87%比5.20%,P

淋巴細胞減少佔比82.1%;

在多元競爭風險模型中,重症肺炎與入住重症監護病房(ICU)、機械插管通氣或是死亡的關係不大(亞分布危險比9.80;95%置信區間為4.06到23.67)。

鍾南山等人在論文中表示,和之前在《柳葉刀》上發表的兩項研究相比,基於更大的樣本量和在全國各地招募的病例,最新研究得出的新冠肺炎病死率明顯變低(1.4%)。當計入廣東省的試點數據時,病死率更低(0.88%)。

據南方日報,鍾南山9日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它跟SARS冠狀病毒是「平行的」。根據目前觀察的情況,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約為2.7%,且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病死率雖然比普通流感強,但遠比SARS冠狀病毒、伊波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針對目前廣東仍有部分地方存在談新冠肺炎色變的現象,鍾南山表示,大部分人只要早期發現後,保證充分的休息,並配合進行治療,就不會有問題,「要重視,但是無需恐懼。」

相關焦點

  • 鍾南山領銜最新研究:潛伏期最長 24 天,或通過汙染物傳播,僅 4 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潛伏期最長可達以上論述似乎顛覆了我們的已有認知,但的確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最新的研究結論。2020 年 2 月 9 日,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名為《中國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的論文在預印本網站 medRxiv 上發表(雷鋒網註:預印本指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medRxiv 網站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通訊作者為鍾南山,武漢金銀潭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 30 家機構參與了研究。
  • 鍾南山回應「潛伏期最長24天」
    日前據相關媒體報導稱「鍾南山的最新論文發現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戳圖片回顧事件
  • 鍾南山: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24天,過半數患者早期不發熱
    · 這是鍾南山院士帶領團隊所寫的論文,分析了1099例確診病例,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一份臨床報告;報告指出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只有43.8%患者初期發熱,如果靠CT判斷確診率為76.4%。· 潛伏期:定義為從接觸傳播源到出現症狀的時間,中位數為3天,比之前判斷要短,最短當天,最長24天。
  • 新冠病毒潛伏期最長24天?鍾南山回應
    2月11日,鍾南山院士接受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回應了近日媒體報導「鍾南山的最新論文發現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的問題。
  • 鍾南山回應「潛伏期最長24天」:1099例樣本中僅1例,以此為依據不科學
    日前,鍾南山院士和多名專家在medRxiv(醫學研究論文預印本發布平臺 )上發表了聯合完成的論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 鍾南山團隊論文詳情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 鍾南山團隊論文詳情  2月29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28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  潛伏期中位數為4天  研究團隊表示,潛伏期主要根據患者上報最近一次接觸傳染源(疫區人員、野生動物)的時間以及首次出現症狀(含疲乏、咳嗽、發熱等)的時間確定。整個人群的潛伏期各異,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數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現潛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趨勢。  該研究發現,重度、非重度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預計疫情2月...
    「最長潛伏期24天」不夠科學根據湖北省衛健委的最新數據,截至2月11日24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638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33366例。湖北省新增死亡94例,累計死亡1068例,病死率3.20%。而湖北以外地區的新確診病例數量,已經連續7天處於下降狀態。
  • 新聞1+1丨病毒潛伏期是否更長?如何看待超級傳播者?專家詳解→
    而大連出現的一例超級傳播者同樣引人關注……新聞1+1連線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一起了解本輪疫情有何新情況?為我們的防控又帶來什麼挑戰?Q 多地現密接者多次檢測才確認陽性,是病毒潛伏期更長了嗎?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 馮子健:首先,因為對管控人群,對密切接觸者實施了多次反覆檢測,顯得經過多次檢測才陽性。
  • 「點石成金」「潛伏期24天」,要用大數定律來認識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 今日熱點:鍾南山院士關於「潛伏期24天」的解讀,要用大數定律來認識。昨天的熱點談到細節決定成敗。由細節得出的數據應該用大數定律進行分析。大數定律才能反映客觀事實,是我們從統計數字中推測真相的理論基礎。面對社會事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在數位化經濟時代,我們更要認真學習前人總結的科學理論,其中包括科學定律。
  • 鍾南山:新冠肺炎病死率比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低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廣東的重症治癒率問題表示,大概 85% 的重症病人在很多的生命支持和營養支持下,病毒七八天能消失,目前出院的不多,但轉到普通病房的有 50%,5% 不到是危重症。目前來看,病死率不到 2.5%。SARS 期間,病死率是 3%。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與新冠相比,新冠的病死率相對較低。
  • 鍾南山接受採訪全程飆英文:疫情峰值會在二月中下旬到來
    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鍾南山回應11日,鍾南山通過總臺央視回應近日媒體報導「鍾南山的最新論文發現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的問題。在預印版裡面的潛伏期,我們有一種統計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口述來記錄下來的,我們根據患者講述過接觸傳染源時間以及症狀最早出現的時間進行計算,最長的是24天。實際上真正敘述有24天的病人只有1例,也就是說1099例中只有1例。
  • 鍾南山最新發聲:談死亡率,並給出有關疫情的10個判斷
    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1、未來10天至兩周左右有望出現高峰截至2月2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7205例,現有重症病例2296例,累計死亡病例
  • 鍾南山:新型冠狀病毒不會像SARS持續那麼長時間
    鍾南山:截至28日,全國報告確診的病例4529例,在確診的病例裡,死亡病例106例,確診病例病死率是2.3%。病死率並不是特別高,但傳染性比較強。1月19日,我們特別提到了有人傳人,特別是有醫務人員感染。全國防控措施啟動很快,抓住兩個要害,一是發現早,二是早隔離,這是現在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 英國已經出現超級傳播者,什麼是超級傳播者?來聽聽瑪麗的故事
    在今年二月份中國新冠疫情嚴重時,許多專家就曾表示要謹防超級傳播者的出現,因為這一角色能夠在人群中將病毒一傳十甚至是十個以上。幸運的是,我國及時採取措施對新冠疫情進行防控,才使得中國幾乎沒有出現超級傳播者。
  • 張文宏、曾光、鍾南山……走出疫情至暗時刻,大咖怎麼說?
    全國新增確診降到兩位數、連續24天治癒出院超千人、湖北除武漢外新增確診連續第二天清零——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正在走出「至暗時刻」。 3月7日下午,以「走出至暗時刻」為主題的首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在線直播。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這一篇論文將SCI打下神壇
    當地時間2月28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症狀」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在線公開發表。研究得出的中位潛伏期為4天(四分位距,2-7),重度、非重度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不過,團隊認為,單純根據最小、最大值評估人群的潛伏期容易引起誤讀。這篇論文的發表將會給其他正在遭受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國家們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以及中國的經驗。同時這篇論文讓小編想起了近日網上關於SCI至上的爭論。
  • 鍾南山院士解讀、官方翻譯《中國2019冠狀病毒病的臨床特徵》文章
    潛伏期最長達24天,這是什麼回事? 潛伏期主要根據患者上報最近一次接觸傳染源(疫區人員、野生動物)的時間以及首次出現症狀(含疲乏、咳嗽、發熱等)的時間確定。整個人群的潛伏期各異,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數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現潛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趨勢。
  • 最新新冠潛伏期研究:比此前預估更長,約一成患者14天以上
    為確保隨訪時間足夠長,研究人員排除了1月23日之後離開武漢的所有病例,因此平均隨訪時間為25天(從病例離開武漢至2月15日,即研究結束)。根據對COVID-19潛伏期的各種研究,研究人員認為25天的隨訪期應該足夠長。對於第二個假設,研究人員排除了在離開武漢前已出現症狀的病例,並排除了在1月19日之前離開武漢的病例。
  • 淄博女子武漢歸來傳播病毒、鍾南山被感染、香油防毒、飛機撒藥都...
    鑑定結果:假 查證者:澎湃新聞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平臺 查證要點:1月25日上午,澎湃新聞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獲悉,鍾南山院士正在開會;前述被傳染的傳聞系謠言,該單位正考慮發聲闢謠
  • 什麼是超級傳播者?03年非典時1人曾傳染130餘人
    武漢市旅遊團隊不組團外出,公安交管部門對進出武漢的私家車輛進行抽檢,檢查後備箱是否攜帶活禽、野生動物等。武漢肺炎可能來自野味,現在關鍵在於預防  面對媒體,鍾南山指出,這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在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這個海鮮市場裡相當多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