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鎮江市召開食品安全形勢會商暨風險交流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會商分析食品安全總體形勢,交流學習部門間、區域間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突出問題。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鄧敏 朱旭海)「能不能在全市的熟菜銷售點推廣設置顯微鏡,第一時間通過革蘭氏染色檢測細菌總量是否超標,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在鎮江,工坊啤酒的店面現在如雨後春筍地出現,但是,還沒有制定出一個獨立的國家標準,如何指導行業發展有效控制食安隱患,我們能不能制定一個地方性的指導規範?」
日前,在鎮江市召開的食品安全形勢會商暨風險交流工作座談會上,多部門的與會代表除了進一步會商分析食品安全總體形勢,交流學習部門間、區域間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突出問題,同時,還開展了一場「頭腦風暴」,大家建言獻策,在交流中發現可能存在的食安隱患、風險。
會議現場
會上,鎮江市衛健委和市市場監管局通報了今年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情況,鎮江市食安辦通報了全市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專家代表就今後如何進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形勢會商和風險交流工作發表意見。
市市場監管局食藥協調處處長李世榮表示,開展食品安全形勢會商和風險交流,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同時對提高監管部門的公信力和消費者的信心有很大幫助,風險交流是各利益相關方圍繞食品安全風險進行相關因素交換信息、意見和看法的過程,非常有必要。
與會代表建言獻策,還提出了不少的建議。比如,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馬永昆就建議,在全市的熟菜攤點設置顯微鏡,做革蘭氏染色20分鐘出結果搞清楚食物表面的細菌生長總體狀況,把消費者的食安隱患降到最低。
會議一致認為,保障食品安全是大家共同的責任,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合作、強強聯手,共同把好食品安全關口;加強交流是增強食品安全合力的重要手段,發現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問題線索,要共同研究、協調解決;要讓監管跑在隱患前面,面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和挑戰,始終堅持「四個最嚴」的理念,突出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加強過程監管和行為監管,全力防範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守好食品安全底線。
鎮江市農業農村局、衛健委、發改委、教育局、鎮江海關等部門職能處室主要負責人,市市場監管局各食品相關處室負責人,各市、區市場監管局(食安辦)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食品安全專家和社會監督員等共40餘人參加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