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魚吃了微塑料,人吃了這條魚,會中毒嗎?

2021-01-08 瀟湘晨報

通常情況下,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被稱為微塑料。近幾年,微塑料日益受到學術界和社會公眾的關注。國內外相關研究團隊已在淡水、深海、土壤,以及北極海冰、積雪、空氣,甚至食物中發現了微塑料。

那麼,怎樣理解微塑料存在的現狀及潛在危害?如何減少微塑料?聽聽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的解讀。

概念

微塑料有種類、大小和形狀、顏色之分

國際上對微塑料的關注較早,而我國是於2007年正式啟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的。

「微塑料最先發現於海洋中。」李道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在使用專門的網具(網孔一般為330微米)捕捉浮遊動物時,也捕獲到了很多塑料。」他介紹,這樣的網具是目前用於監測海洋微塑料的主要工具。最常見的用於採集海洋表層水體微塑料的Manta網,其歷史上獲得的大量有關微塑料數據具有參考價值。粒徑33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則要用孔徑更小的網篩或濾膜過濾水體等方法獲得。「方法和設備孔徑不同,得到的數據也會大不相同。」

微塑料分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前者指直接生產出來的微塑料,如化妝品中使用的塑料小球等;後者由大的塑料垃圾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過程變化而成。李道季介紹說,從數量上來說,次生微塑料數量更多。

李道季提醒說:「微塑料並不是指單一的某種塑料。就種類來說,因添加劑不同,會有幾十種、甚至幾百種;按大小來說,有毫米級的、微米級的,有人認為還有納米級的;顏色、形狀也不相同。所以,微塑料其實是一個統稱。」

現狀

海洋微塑料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全球海洋中到底有多少微塑料?目前全球並沒有公認的數據結論。「海洋中的塑料本身處在一個動態過程,微塑料也會不斷降解。」李道季指出。

海洋中微塑料的分布與大型塑料總體一致。「五大海洋渦旋中聚集了很多塑料,其中當然也有微塑料。還有些聚集在沿岸海灘、水體,河流入海口附近或一些潮間帶中。」

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在國內,我們做過整個沿海地區的微塑料觀測,發現我國近海區域微塑料濃度水平相差不多,都是在很小的數量範圍內。但南北河流差異顯著,北方河流中的微塑料濃度水平總體低於南方一些河流。」

微塑料因吸附性強,且可以通過大氣等遠距離傳輸,一度引起公眾的擔憂,甚至有人認為吃魚類等海鮮也會讓人「微塑料中毒」。對此,李道季解釋說,微塑料造成的後果要取決於它的濃度和量,「實際上,起碼在海洋中,微塑料並沒有達到很高的濃度。微塑料確實可能會通過一些食物進入人體,但很微量,目前的結論認為它風險很低。」

「海洋生物攝食微塑料並不是『大魚吃小魚,人吃大魚』這麼簡單。海洋生物和人一樣,不同生長階段吃的東西不一樣。我們研究還發現,有些海洋生物根本就不會誤食微塑料。」

清除

最有效的方法是減少塑料垃圾

塑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因對它的不當處置引發了一些生態環境問題。「塑料垃圾會分解出微塑料,所以杜絕和『消滅』微塑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塑料垃圾。」李道季指出。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今年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不可降解塑膠袋和一些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禁限都有明確規定。在此基礎上,李道季提醒普通公眾也要改變個人的使用習慣,儘量做到循環利用,對於產生的塑料垃圾一定要妥善處理,使其進入正規的回收處理系統,而不是隨意丟棄到環境中。

國際上同樣將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當作「頭號」環境問題對待,把微塑料汙染治理擺在優先位置。「我們希望通過各方努力,最終能達成共識,督促各國採取一致行動,推動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方案的出臺。」

「海洋塑料垃圾問題是國際性問題,不是哪一個國家自己管好就可以解決的。再加上塑料垃圾具有持久性、難以降解,會在海洋中逐步累積,如果不有效控制,將威脅整個海洋生態系統。」李道季強調道。

來源/中國環境報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來源:廣東生態環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環保科普」魚吃了微塑料,人吃了這條魚,會中毒嗎?
    最常見的用於採集海洋表層水體微塑料的Manta網,其歷史上獲得的大量有關微塑料數據具有參考價值。粒徑33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則要用孔徑更小的網篩或濾膜過濾水體等方法獲得。「方法和設備孔徑不同,得到的數據也會大不相同。」 微塑料分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前者指直接生產出來的微塑料,如化妝品中使用的塑料小球等;後者由大的塑料垃圾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過程變化而成。
  • 【科普】魚吃了微塑料,人吃了這條魚,會中毒嗎?
    李道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在使用專門的網具(網孔一般為330微米)捕捉浮遊動物時,也捕獲到了很多塑料。」他介紹,這樣的網具是目前用於監測海洋微塑料的主要工具。最常見的用於採集海洋表層水體微塑料的Manta網,其歷史上獲得的大量有關微塑料數據具有參考價值。粒徑33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則要用孔徑更小的網篩或濾膜過濾水體等方法獲得。「方法和設備孔徑不同,得到的數據也會大不相同。」
  • 環保科普 | 魚吃了微塑料,人吃了這條魚,會中毒嗎?
    他介紹,這樣的網具是目前用於監測海洋微塑料的主要工具。最常見的用於採集海洋表層水體微塑料的Manta網,其歷史上獲得的大量有關微塑料數據具有參考價值。粒徑33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則要用孔徑更小的網篩或濾膜過濾水體等方法獲得。「方法和設備孔徑不同,得到的數據也會大不相同。」微塑料分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
  • 魚吃了微塑料,人吃了這條魚,會中毒嗎?
    李道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在使用專門的網具(網孔一般為330微米)捕捉浮遊動物時,也捕獲到了很多塑料。」他介紹,這樣的網具是目前用於監測海洋微塑料的主要工具。最常見的用於採集海洋表層水體微塑料的Manta網,其歷史上獲得的大量有關微塑料數據具有參考價值。粒徑33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則要用孔徑更小的網篩或濾膜過濾水體等方法獲得。「方法和設備孔徑不同,得到的數據也會大不相同。」
  • 「企鵝醫生」寶寶吃魚真的會變聰明嗎?
    本文由企鵝醫生平臺官方推送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被追著餵魚的經歷。 因為大人們覺得「多吃魚能變得更聰明」。 其實,人聰明與否主要還是靠先天的遺傳+後天的努力 但吃魚補腦也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一 吃魚真的會變更聰明嗎? 主要因為魚類中富含的DHA 和 EPA,而DHA / EPA 同屬Omega-3 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
  • 吃「魚油」到底有沒有用?醫生實話告訴您:2類人吃了可能有害
    您或者您身邊的人,有在服用「魚油」嗎?帶有一丟丟魚腥味的魚油,是深海魚身體裡的體油、肝(gan)油等油脂的統稱。近些年來,隨著各種"養生專家"的大行其道,原本平平無奇的魚油也搖身一變,成了下能提高免疫和智力,上能防癌減肥降三高的神奇"液體黃金"。
  • 魚塘的魚莫名消失!兇手竟是「水中毒王」,人吃幾口就可能喪命
    任男事後才得知,這條魚竟是號稱「水中毒王」的「雀鱔魚」,性格非常兇猛,屬於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甚至人只吃幾口就可能喪命。 任男閒暇時在自家魚塘釣魚,大約經過1、2個小時後,竟釣上來一條1公尺長、超過5公斤重的「大型怪魚」,模樣相當驚悚。消息傳開後,同村一位凌姓男子對這條魚很感興趣,於是花了200元向任男買下這條魚。
  • 深海魚「隨便長」能長成什麼樣?醜到上新聞
    近幾年,隨著他的捕魚事業蒸蒸日上,抓到的深海「怪魚」也是越來越多。這條在小哥手裡的魚名字裡也有「鰻」,但是長相和上面的八目鰻迥然不同:,一直不停地刷新人們對生物的認知,這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關注Роман的捕魚事業,它因此收穫了70多萬粉絲,成了網友眼中的「深海魚達人」。
  • 四種魚最好不要吃,中毒都來不及!
    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魚肉的做法也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存在好奇心想嘗試所有魚類美食,可沒有想過很多魚是存在劇毒的,這些魚先不說能不能吃,就是你一旦去碰觸它,把它激怒了,很容易引起中毒。這四終於最好不要吃,不然中毒都來不及。
  • 孕期吃魚攻略!這4種魚萬萬不能吃
    ◇魚類海鮮富含ω-3 脂肪酸,對胎兒生長發育有好處◇孕期吃魚面臨著寄生蟲的潛在危險和汞汙染◇選擇低汙染魚類,烹熟食用,孕期每周吃魚量控制在兩餐內。這些菜看得人直咽口水、食指大動,可魚類海鮮在懷孕時能吃嗎?十月菌給你說說這些讓人把持不住的美味孕期該怎麼吃!
  • 俄國漁民抓到的深海魚醜到上新聞,「隨便長」能長成什麼樣?
    網紅」被很多人熟知。,一直不停地刷新人們對生物的認知,這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關注Роман的捕魚事業,它因此收穫了70多萬粉絲,成了網友眼中的「深海魚達人」。別人打撈的是魚,他打撈的是我們的見識,Роман也順勢為網友準備了科普環節,不僅科普自己抓的魚,也會講講出現在網絡中其他長相「隨便」的海洋生物。
  • 吃完魚後頭暈、噁心、心跳加速?小心「組胺中毒」
    吃完魚後頭暈、噁心、心跳加速?小心「組胺中毒」 2018年05月08日 09:55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吃完魚後頭暈、噁心、心跳加速?
  • 都說吃魚聰明,但魚身上這個部位會越吃越笨!這7種魚千萬不能給寶寶吃
    說起吃魚,無非就是吃對魚、選對魚、做對魚,那咱們一步步來說。 吃對魚 魚還能吃出啥錯嗎? 是滴!魚,真不能隨便吃。 很多媽媽覺得,魚既然這麼好,豐富的DHA還能讓娃越吃越聰明,那就可勁吃吧!
  • 魚吃塑料-人吃魚 繞了一圈人類「自食其果」?
    與在海洋食物鏈中發揮的至關重要作用相比,鳳尾魚(Anchovies)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充當比薩餅中的關鍵調料。現在科學家已證實這些小飼料魚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和令人不安的新行為,即鳳尾魚吃微小的海洋塑料微粒。由於它們通常會被大魚吃掉,那些塑料微粒中的毒素最終可能進入被人類食用的魚體內。
  • 「紅衣小女孩」出了外傳!看完再也不敢吃魚了!
    (防屏蔽小程序觀看地址)「人面魚」作為「紅衣小女孩」系列外傳,補完了紅衣宇宙。「紅衣1」的傳說的真實來源:事件發生在1998年三月左右的臺中郊區大坑風動石。「人面魚」講的則是釣魚老翁洪文雄野釣時,將魚現殺現烤,吃完魚後,魚卻發出詭異的質問:魚肉好吃嗎?
  • 一家人吃海魚中毒 專家:儘量別吃深海魚且不要超過2公斤
    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雪卡毒素主要分布於魚的頭、內臟、生殖器官,尤以內臟中含量為高,不易被胃酸破壞,高溫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雪卡毒素的毒性。珠海市食品藥品監督局總監黃建恩表示,「這是個偶發的事件,並不是所有的海鰻都有雪卡毒素,大家要吃這種野生的深海魚,吃的個體不要太大,儘量不要超過2公斤以上的這種,因為深海大魚會有風險。」延伸閱讀榴槤配牛奶真會咖啡因中毒?
  • 懷孕吃魚有門道,什麼魚能吃,什麼魚不能吃,怎麼吃對孕婦最好
    有位準媽媽在後臺諮詢,懷孕可以吃鱸魚嗎?藉此話題,孕知媽想給各位準媽媽講一講,孕期吃什麼魚最好,哪些魚不能吃,還有,魚要怎麼做才是營養價值最高的方式。所以,我們這一期文章,就是關於孕期媽媽吃魚知識的大全。不看不知道,細看有門道。準媽咪,你的吃魚姿勢正確嗎?首先,來回答一下這位準媽媽的問題。孕婦可以吃鱸魚嗎?
  • 他抓到全臺灣只剩不到10條的稀有魚
    這條魚有著超霸氣的名字:「龍王鯛」。是一種瀕臨絕種而且無法人工復育的魚種,綠島海域只有碩果僅存的7隻!但日前卻驚傳,有人拿魚槍射殺如此珍貴的生物!還拍下照片上傳到LINE群組大肆炫耀,這樣人神共憤的行為立即引起超過萬名網友的撻伐!
  • 魚身上這個部位千萬別吃,有劇毒!
    俗話說「無魚不成席」,魚是大家的餐桌上少不了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年關將至,中國傳統講究年年有餘(魚),大家吃魚的頻率會更高。說到魚體內的寄生蟲,想必大家都知道,但,魚肚子裡還有個部分也絕不能吃!魚身上這個部位有劇毒。
  • 愛吃魚?注意魚身上這6個部位,別吃!
    愛吃魚?注意魚身上這6個部位,別吃!魚是一種好食材。它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脂肪含量不高,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但是,魚身上一個部位千萬碰不得,比砒霜還毒,還有6個部位,一定要少吃,最好從今天開始別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