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療或光線治療(Light Therapy / Phototherapy)可以追溯到20世紀末,由丹麥研究人員Niels Ryberg Finsen發明,當時人們已知光可以激發免疫系統並能夠對抗感染,但是還未有一套系統性的治療法。
當中的光線指的是日光療法(自然光)和光療(人工光療法),本組照片就紀錄了當時的治療情況。
1800年代後期,光療成為某類結核病的主要治療法,特別是骨骼,關節和皮膚結核症,他們相信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可以殺死引起該病的細菌。
由於當時受感染的兒童大多來自貧民窟,黑暗骯髒的環境使他們沒機會接觸日光,因此們他在送院後會儘量被安排在戶外曬太陽,借著提高體內維他命D的含量,幫助他們抵抗細菌。
但由於太陽光並非無時無刻都能使用,模仿太陽光的人工替代品就因此誕生。由丹麥醫生Niels Ryberg Finsen 發明的Finsen Lamp(也就是現今常用的紫外線燈的原始版本)可以在任何時候治療患者,又解決了強光會燒傷皮膚的問題,其射線可以集中到患者身體最受影響的部位。
在當時治療狼瘡(皮膚結核)非常有效,Niels Ryberg Finsen也因此獲得1903年的諾貝爾獎,可惜Finsen獲得諾貝爾獎後隔年就因病逝世,年僅43歲。
這些用作醫學用途的燈光治療,在現代變成人們用來追求健康膚色的的設備。
1930年代末的歐洲非常流行日光療法,Auguste Rollier博士於瑞士的日光診所正成功治療了各種患者。
美國的Emmitt Knott 還開發一種設備,先幫患者抽出50±100cc 的血液,照射殺菌後再輸血給患者,對治療膿毒症,腹膜炎,腦炎,小兒麻痺症等有顯著效果。直到1947 年,已經治療了80000名患者,成功率達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