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COVID-19 抗體藥物比小分子更具潛力?

2020-11-24 健康一線視頻網

新聞事件

3月23日,美國微生物學會期刊發表文章闡述了幾種治療新冠藥物的機理,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氯喹/羥氯喹,瑞德西韋和抗體藥物。文末引用一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科學家發表的文章,提到抗體藥物因其直接作用於新冠病毒,被文章作者寄予更多的希望。

藥源解析

新冠病毒屬於正義單鏈RNA病毒 (positive-sense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通過其外膜上的S蛋白與主要位於人體呼吸道的ACE2受體結合進入人體進而產生炎症。炎症惡化會產生免疫系統的失控,引發細胞因子風暴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直到最後器官衰竭。受到基礎研究和全新藥物篩選的時間限制,這個基本公認的機理短期內會是新藥發現、主要是老藥新用的邏輯框架。氯喹/羥氯喹、瑞德西韋都是大家最近聽的最多的新冠治療藥物。雖然還沒有嚴格對照臨床試驗數據出來證明這兩種藥的療效,臨床實踐中基本世界各國都在嘗試使用。

氯喹/羥氯喹是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小分子藥物,美國總統川普於3月19推薦該藥,稱其可能對新冠病毒起到治療作用,隨後也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和討論。目前比較可信的機理是,病毒在進入細胞內體後需要逃離細胞再感染其他細胞。這個逃離過程需要依賴於細胞內體的酸化和與溶酶體的融合, 只能在低pH值下完成。氯喹屬於一類被稱為陽離子兩親藥物的藥劑CADs(cationic amphiphilic drugs)。CADs 在酸化的亞細胞區室(如:內體、溶酶體和高爾基體)中會被捕獲而呈現高濃度。這樣高濃度的CADs 能夠在這些細胞器內增加其環境的pH值從而抑制酶功能,也就搗亂了病毒的計劃。

新冠治療的目標之一是控制炎症,幫助各器官正常運行避免病情惡化。氯喹/羥氯喹也可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但是其機理一直不明。德國科學家於2月發表於自然通訊的文章假說氯喹/羥氯喹可以減少疫系統發動的自噬功能,能夠幹擾Toll樣受體的信息傳遞功能來減少細胞因子的產生,從而控制炎症。另外,比利時科學家於2009年發表的文章稱,在動物試驗中證明氯喹/羥氯喹可以幹擾冠狀病毒表面受體的糖基化,從而阻止病毒和受體細胞的結合。法國的一項臨床試驗中,36名較輕症患者中有20名(70%)患者服用羥氯喹(600mg/天),6天以後病毒檢測呈陰性。對比之下,只有12.5%的患者在沒有服用羥氯喹的條件下自動恢復成病毒檢測呈陰性,但這個試驗存在諸多設計和執行缺陷。同樣在中國的一個百人臨床試驗中也顯示氯喹對減輕新冠患者的肺部炎症有一定作用,可以減短病情持續的時間。這兩個臨床試驗都因為人數不多,情況複雜,而且控制不夠嚴格,綜合起來還是難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

吉利德的瑞德西韋則是一種核酸類似物小分子藥物,幹擾病毒複製。目前認為它可能具有抑制病毒合成依賴RNA聚合酶(RDRP)從而阻斷病毒的複製,也可能作為假底物編入病毒RNA。病毒複製幹擾劑需要有效針對某種特定的病毒複製過程,其針對有效性目前並沒有數據驗證。本周吉利德發布了一個無對照臨床試驗數據,我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報導了此事,更多的臨床數據本月後可能會陸續出來。

抗體藥物則是大分子藥物,其機理是直接與病毒表面蛋白結合、所以特異性最高、幹預最直接,多數患者能自愈可能主要依靠是這種機理。再生元的單抗藥物瞄準病毒的表面突刺S蛋白,能把病毒的S蛋白作為抗原進行有效識別並與其結合,從而阻斷病毒的S蛋白與人體ACE2受體結合達到治療目的。單抗目前主要在癌症及各種慢性病治療中顯示優勢,成功藥物比如艾伯維的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修美樂,基因泰克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還有再生元用開發的治療眼部黃斑變性的艾力雅都屬於單抗這個領域的藥物。相比小分子,單抗藥物機理相對清晰,對靶點的選擇性比小分子高,故特異性高。好的設計可以高效率擊中靶點,減少副作用。但是病毒變異是否會影響單抗藥物對病毒的中和能力現在還未知, ADE也是業界一直擔心的問題。

氯喹/羥氯喹和瑞德西韋作為小分子藥物在臨床進程、價格和生產上有優勢。氯喹/羥氯喹作為已經批准的成藥,臨床試驗已經開展已經比較深入,其藥物批准除臨床數據外其它信息應該已經具備或者相對容易取得。如果證明療效,氯喹/羥氯喹可能將是最便宜可得的藥物。瑞德西韋也有一定的藥物開發積累,臨床試驗已經進入三期。假如數據出來不錯,批准應該非常快。價格從小分子藥物規律來看不會是個大問題。單抗藥物的生產成本比小分子藥物要高很多,需要依賴生物製藥方法生成,耗時耗材耗過程。新冠單抗藥物相比前面兩種小分子屬於全新的項目,一切要從頭做起,目前只是在動物試驗階段。就算馬上能開展臨床試驗,也需要尊重臨床試驗的時間表。另外單抗這個藥物本身開發的過程和其後期生產的質量控制環節都是增加成藥時間和藥物價格的砝碼。

原標題:原創 | 治療新冠,抗體藥物比小分子更具潛力?

相關焦點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抗體偶聯藥物ADC投資研究:行業風起雲湧,差異化競爭是關鍵
    核心觀點:ADC已成抗體藥研發新熱門,靶向遞送毒性小分子實現臨床優效抗體偶聯藥物(ADCs)已經成為國內外抗體藥物研發的新熱門方向,截至2020.09共有9款ADC藥物獲批上市,2019年Adcetris銷售額6.28億美元(同比+32%),
  • 輝瑞最具潛力10大在研藥物
    公司每年花費上百億美元進行研發活動,截止2018年7月31日,輝瑞的研發管線藥物有98個,其中11個處於申報階段,30個處於III期臨床研發階段。下面,將綜合分析一下輝瑞最具潛力的10大在研藥物。事實上,Avelumab最初被開發用於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NSCLC)的治療,在PD1抗體Opdivo,Keytruda相繼被批准治療NSCLC的情況下,研發團隊有理由相信PD-L1抗體也可能獲得相似的治療效果。而一項名為JAVELIN的早期臨床研究結果也對這一設想給予了支持:中位隨訪13周,Avelumab的ORR為22.4%,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7.6周。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2020年9月23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COVID-19的血清(抗體)床旁診斷(POC)測試發布了緊急使用授權(EUA)。自2020年7月以來,某些實驗室被授權將Assure COVID-19 IgG/IgM快速測試設備用於緊急情況下的抗體診斷,以幫助鑑定患者是否攜帶SARS-CoV-2抗體,以此反應患者近期或曾感染過COVID-19。
  • 川普政府擴大與阿斯利康在COVID-19抗體藥物方面的合作
    來源:金融界網站 川普政府正在擴大與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合作,阿斯利康與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和國防部就該公司COVID-19抗體雞尾酒達成協議。
  • 美國專家認為兒童使用COVID-19抗體藥物可能存在隱患
    據路透社報導,到目前為止,美國專家小組認為,不應將針對COVID-19的抗體療法用於治療兒童或青少年中新的冠狀病毒的感染,包括「 ...具有高度住院風險或嚴重疾病風險的人」。來自北美的29家醫院,他們對現有證據進行了審查。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作為明星藥品,PD-1藥物是大分子抗體類生物藥的一員。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小分子藥物作為傳統藥物,可以口服,能夠進入細胞內作用於胞內靶點,而大分子藥物一般作用於細胞表面的靶點,抑制蛋白相互作用,特異性強,但一般不能口服,難以進入細胞內。值得注意的是,臨床前研究顯示,新型小分子APG-1387聯合大分子PD-1抗體顯示出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可能增強PD-1阻斷治療的活性,值得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
  • 醫藥生物之抗體偶聯藥物ADC專題報告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通過連接子(linker)將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藥物偶聯至單克隆抗體(單抗)上而產生的。目前絕大部分ADC 是由靶向腫瘤抗原的抗體通過連接子與高效細胞毒性的小分子化學藥物偶聯而成,利用抗體與靶抗原特異性結合的特點,將小分子藥物靶向遞送至腫瘤細胞進而發揮殺傷腫瘤的作用。
  • 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有望治療KRAS突變型胰腺癌
    由於該疾病的無症狀性和缺乏用於檢測的特定生物標誌物,大多數病例確診時已為晚期,此時患者已無法進行根治性切除治療。因此,PaCa患者的預後非常差,五年的相對生存率僅為8%。抗體藥物結合物(ADC)的構建提出了許多限制臨床進展的挑戰。特別是常用的生物結合方法對藥物與抗體偶聯的部位提供了最小限度的控制。
  • 雙抗體或比單抗體更有效預防和治療新冠 阻止病毒進入且激活白細胞...
    雙抗體或比單抗體更有效預防和治療新冠 阻止病毒進入且激活白細胞對抗感染  Emma Chou • 2020-11-22 11
  • 專家:長效藥物和中和抗體聯合治療將是愛滋病功能性治癒之鑰
    其中,長效藥物和抗體藥物「雙劍合璧」是最前沿的學科研究方向和熱點,也是實現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最有潛力的武器。終能找到HIV致命弱點愛滋病是可能被治癒的,目前已成為很多科學家的共識。10年前,沒有人認為可以用抗體來治療愛滋病,但現在,我們擁有了很多抗體藥物。」這次,努森茲威格到清華大學訪問的目的,就是在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方面與中國開展合作。生活質量有望大大提高目前在研的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細胞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和抗體治療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廣譜中和抗體(bNAb)。
  • 羅氏宣布與Atea合作開發針對COVID-19患者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
    ,瑞德西韋)作為COVID-19的首個治療藥物。根據協議條款,Atea將在美國銷售和分銷該藥物,羅氏負責國際市場。「與羅氏的合作增強了Atea的努力,並強調了AT-527在全球範圍內有效解決COVID-19危機的潛力,」Atea執行長兼創始人Jean-Pierre Sommadoss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 藥明康德表示有望在今年或明年年初批准Covid-19抗體治療
    中國藥明康德( WuXi Biologics)執行長克裡斯·陳(Chris Chen)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年初」批准Covid-19抗體治療。向生物技術公司出售外包實驗室和製造服務的無錫生物製藥公司已經與客戶籤署了幾項協議,以研究用於提供冠狀病毒治療的抗體。
  • 抗體偶聯藥物國內研發現狀及企業布局分析
    一、魔法子彈:歷經波折後迎來快速發展期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由靶向特異性抗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和小分子細胞毒藥物通過連接子偶聯而成,兼具傳統小分子化療的強大殺傷效應及抗體藥物的腫瘤靶向性。
  • 針對GPCR家族的抗體藥物研發
    抗體藥物對於GPCR靶點的特點和優勢相對於小分子,抗體在體內的清除率更低,作用時間更長,相應的給藥頻率更低;並且在給定劑量下,抗體的血漿濃度的個體差異更小。而針對GPCR的抗體藥物治療的特殊優勢,可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首先是抗體藥物的獨特成藥性。抗體可以阻斷GPCR與配體的結合,可以讓GPCR內吞,使GPCR下遊信號降低或終止。
  • 從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的作用機制,走進Polatuzumab的研發故事
    通過科普性的介紹,你將大致了解ADC藥物的作用機制;此外,以靶向CD79b的polatuzumb為例,從早期研發直至上市,你將更深入的了解一個藥物的誕生。因此從藥物設計的角度出發,另一撥以西雅圖遺傳學公司為代表的研發人員嘗試將小分子細胞毒藥物與抗體藥物結合,形成抗體藥物偶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既能保證靶向性,也能改善細胞毒藥物的治療窗。至此,這種新型抗癌藥物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並逐漸成為發展熱點。
  • 2020"生物技術猛公司"15強榜單:從抗擊COVID-19到治療癌症
    AbCellera的技術平臺通過匯集高通量微流控技術,機器視覺和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在單細胞水平對B細胞進行篩選,從而提高發現抗體候選療法的速度和效率。這一技術的高效性在COVID-19大流行的環境下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它與禮來公司聯合開發的候選抗體療法LY-CoV555是首批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療法之一。
  • 生物醫藥:重組蛋白等3領域最具潛力
    1、單克隆抗體:生物飛彈命中醫學藍海以單克隆抗體藥物為首的生物靶向藥物由於對腫瘤細胞的特異靶點進行作用,同時極少傷及體細胞。單抗藥物對蛋白靶點具有很強調節作用,擁有其他的小分子靶向藥物所不具有的競爭優勢,堪稱新一代靶向藥物的王者,因此被譽為為「生物飛彈」。
  • 2020年中國抗體藥物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抗體藥物包括單克隆抗體(亦稱為裸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及抗體藥物偶聯物(ADC,亦稱為偶聯的單克隆抗體)。抗體藥物為最大的治療用生物製劑類別,通常在癌症治療中顯示出較化療及放療等傳統療法更明顯的療效及更低毒性。
  • 抗體偶聯藥物(ADC)的藥代動力學和生物分析
    ADC的抗體部分雖然在介導內吞和抗體本身的治療作用等方面與單純的抗體藥物有所區別,但整體上抗體選擇及開發策略與單純的抗體藥物沒有太大差別。3. 效應分子(Payload,同負載/細胞毒藥物/小分子藥物)效應分子的作用機制決定ADC的藥效的發揮和毒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