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歐洲行業內最初使用小尺寸的運維船,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和經驗積累,運維船的尺寸不斷變大,航速更快、乘坐更加舒適、人員轉移更加安、船員培訓更加規範、甲板供貨物放置的面積更大,更重要的是對惡劣天氣的適應性越來越強。
市場上為海上風電提供服務的專業運維船形式多樣,一般以港口作為補給和運營基地。人員從船上登陸風機一般通過技術改造後的船頭和風機底部爬梯之間的摩擦接觸實現,從而減輕運維船的晃動,俗稱「碰撞和跳躍」方式。一般能搭乘12名技術人員和小的零部件設備,零部件一般通過風機底部平臺的吊機或機艙內的吊機進行提升。目前全球有超過400艘運維船(CTVs)為海上風電場服務,可分為如下類型:
(1)單體船(Mono-hull)
海上風電行業最早使用的運維船都是單體船。這些船基本都是從領航船或商業補給船改造而來,其優點是造價低、可擴展性強,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只適合在最大有義波高1.2或1.5米以下航行。
圖1 單體船
(2)雙體船(Catamaran)
目前,行業內使用的絕大多數運維船都是鋁製雙體船。主要由於它速度快並且在中等程度的海況下具有良好的耐波性。此外,在船隻頂靠風機爬梯時非常穩定,有利於運維人員的安全轉移。雙體船可適用的最大有義波高在1.5到2米之間,和單體船相比其成本較高。
圖2 雙體船
(3)三體船(Trimaran)
為了降低雙體船的燃料消耗並進一步改善耐波性,三體船近幾年出現在海上風電運維市場,通過在船頭安裝夾持系統,確保運維人員轉移安全,三體船可在最大2.5米的有義波高海況下工作。
圖3 三體船
(4)小水線面雙體船(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 Hull (SWATH))
小水線面雙體船在海上風電運維市場上使用的越來越多,它類似於雙體船,但為了增加船體穩定性,減少了船體和水面接觸的橫截面積。其缺點是造價高,比雙體船速度慢,但船員舒適度高,人員在有義波高2到2.5米之間也能安全轉移到風機。
圖4 小水線面雙體船
(5)表面效應船(Surface Effect Ship (SES))
表面效應船將表面效應技術應用到運維船,其船體外形和雙體船類似,但船體大部分重量通過氣墊支撐,可在高速前進中還能保持船體穩定,油耗更少,適航性更好。但由於設計複雜,成本高昂。表面效應船適合出海的最大有義波高在2到2.5米之間。
圖5 表面效應船
(6)小水線面三體船(TRI SWATH)
小水線面三體船是一種新型運維船,具有安全、高效的特點。該船設計結合了三體船適航性、油耗低及小水線面船穩定性高的特點,讓技術人員轉移時更加安全。它比同等尺寸的雙體船適航性更好,在安全轉移人員的同時降低暈船等不適感,並且增加適航性,可降低運維成本。其最大有義波高在2米到3米之間。
圖6 小水線面三體船
表1 列出了上述CTVs的典型參數,但它並不代表圖片中展示的運維船的實際參數。
表1 主流運維船主要參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