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效

2021-01-08 中國僑網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效

  近期,《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等三份全球知名學術期刊通過刊文等形式,積極評價中國抗擊新冠肺炎取得重大成效。

  《自然》和《科學》雜誌稱,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如果沒有這些非藥物幹預措施,中國境內的新冠肺炎病例或將增長67倍。」

  5月4日,英國《自然》雜誌網站發布題為《中國非藥物幹預措施(NPI)對新冠疫情的影響》一文指出,中國實施的三類非藥物幹預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在中國的發展,同時也為全球贏得了寶貴的「窗口」。

  《科學》雜誌網站也在5月8日更新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實施嚴格隔離措施,有效減緩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

  在《自然》《科學》為中國抗疫舉措點讚的同時,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力挺中國抗疫努力的採訪視頻,正在海內外「刷屏」。

  5月1日,《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封鎖武漢的果斷決定,為世界贏得時間,也向其他國家展示了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緊急威脅。「所以我認為應該感謝中國在武漢抗擊疫情中做出的努力」,他呼籲向中國學習。

  (編輯 高雨慧)

相關焦點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 駁斥陰謀論!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駁斥陰謀論!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  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某些政客別再執迷不悟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西方政客笑不出來了,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發聲,為中國澄清事實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西方政客就藉助疫情蓄意汙名化抹黑中國,最開始,他們將新冠病毒一詞冠以「中國」、「武漢」二字;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大肆宣揚「病毒源自實驗室」的言論,這些西方政客日夜奔走的「甩鍋」,其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自身抗疫不力,以此推卸自身責任。
  • 前所未有的一幕出現,全球3大權威學術期刊力挺我國,美甩鍋受挫
    與此同時,全球三大權威學術期刊力挺我國,分別是《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過去數月裡,三者不斷刊文讚揚我國在防疫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認為抗疫舉措取得卓越成效,其他國家應該予以學習。5月4日,美國《自然》雜誌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非藥物幹預措施(NPI)對新冠疫情的影響》的文章,直言我國採取的三類非藥物幹預措施,有效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蔓延的態勢,為全球疫情防治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5月8日,美國《科學》雜誌刊發了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讚揚我國實施嚴格隔離措施,有效減緩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避免了數十萬例感染病例的出現。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武漢專業期刊聯動學術抗疫
    原標題:武漢專業期刊聯動學術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武漢大學主辦的10餘家學術期刊聚焦疫情防控及社會治理,推出多篇論文,為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貢獻智慧。
  • 成師院學報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擴展期刊
    中國網12月3日訊(李小野)近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成都師範學院學報》被評定為「綜合•高校綜合性學報」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刊擴展期刊。
  • 諾獎得主呼籲抵制世界三大學術期刊
    美國生物學家蘭迪·謝克曼是今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近日他在英國《衛報》上發表《自然、細胞、科學之類的刊物是怎樣損害科學的》一文稱,他的實驗室將不再向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科學》、《自然》和《細胞》遞交論文,「這些世界最著名的期刊用不恰當的激勵措施扭曲了科學進程,鼓勵研究人員走捷徑
  • 學術出版商愛思唯爾:不該用期刊評價指標來評價科研人員
    「按領域加權引用影響指數,世界科研文章的平均水平是1.0,中國科研文章的平均水平為0.8,愛思唯爾發表的中國文章的質量水平與愛思唯爾發表文章的平均質量都為1.3。」4月11日,全球著名出版商、信息服務提供商愛思唯爾(Elsevier)在北京的學術期刊評價圓桌討論會上向媒體分享了上述數據。
  • 《光學精密工程》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近日,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報告」。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光學精密工程》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主辦的《發光學報》入選「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會上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教育部等有關領導為入選期刊授牌。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創新與學術評價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曉明教授認為,學術創新、學科創新、話語創新實際上是一項時代的任務,因此,要了解今天我們的時代究竟處於怎樣的轉折點,今天的時代究竟把怎樣的任務託付給當今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新時代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的「三個意味著」包含著關於中華民族的敘事、關於世界社會主義的敘事和關於世界歷史的敘事。
  • [光明日報]專家學者齊聚武漢研討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介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是武漢大學的傳統優勢,武大文科學報作為武漢大學的一張名片,從創刊伊始便承載著「促進高深學術」的重要使命。他希望武大文科學報在聯合校內期刊服務學校相關學科發展、打造武大學術品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希望武大文科學報立足學術前沿,面向時代熱點、面向中國現實問題大力刊發精品力作,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學術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入選世界學術影響力Q1區中國社科期刊
    2019年《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WAJCI)年報》同時發布,《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世界學術影響力Q1區中國社科期刊。2019年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世界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WAJCI年報》在「2019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同時發布。年報對2199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影響力指數及影響因子做出測評。
  • 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登上世界殿堂級學術期刊!影響因子144.8!
    中國學者在殿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影響因子144.8!  CA-CANCERJCLIN由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CancerSociety)主辦的一份綜述性、履行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論文內容涉及癌症診斷、治療和預防。1950首次出版,儘管CA是腫瘤學雜誌,但並不止針對腫瘤學家。每年發行六次,每次發表2-5篇。CA是世界上流傳最廣泛的腫瘤學期刊,發行量超過100000冊。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多種上海英文學術期刊拿下多個國際影響力排行榜第一 學術期刊是科學評價、學術交流、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也是國家創新成果積累和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認為,上海學術期刊已經成為上海文化發展的"金名片"之一。 作為中國期刊出版的發源地和重鎮,上海一直走在全國期刊發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