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一幕出現,全球3大權威學術期刊力挺我國,美甩鍋受挫

2021-01-08 寰球新知訊

過去數月時間裡,新冠疫情迅速蔓延演變成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公共安全危機。就在各國全力應對國內疫情之際,美國卻拋出病毒陰謀論,並不遺餘力的造勢,國務卿蓬佩奧更是親自上陣,信誓旦旦的表示有大量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來自我國實驗室。

美國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想要攪渾水、拉攏盟國,打美國擅長的輿論戰,轉移公眾的注意力,將新冠疫情的責任甩鍋到我國頭上。因為在疫情危機下,多國出現了應對疫情不力的現象,迫切需要一個吸引公眾注意的焦點事件。

如若在平時,美國的陰謀可能有得逞的可能性,但在全球疫情危機下,美國做法卻如「跳梁小丑」的表演。就在5月5日,美國國內也出現了反對的聲音,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接受參議員質詢時,直言沒有看到任何關於新冠病毒在我國起源的調查證據。

與此同時,全球三大權威學術期刊力挺我國,分別是《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過去數月裡,三者不斷刊文讚揚我國在防疫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認為抗疫舉措取得卓越成效,其他國家應該予以學習。

5月4日,美國《自然》雜誌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非藥物幹預措施(NPI)對新冠疫情的影響》的文章,直言我國採取的三類非藥物幹預措施,有效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蔓延的態勢,為全球疫情防治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

5月8日,美國《科學》雜誌刊發了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讚揚我國實施嚴格隔離措施,有效減緩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避免了數十萬例感染病例的出現。

5月1日,《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接受採訪時稱我國是對的,西方是錯的,各國可以從中國的經驗中學習借鑑。

其實,我國能夠獲得全球三大權威學術期刊的力挺並非偶然。過去數月裡,我國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新冠疫情,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目前,累計發布了952篇有關新冠疫情的論文報告,這些都為新冠病毒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我國積極與世衛組織合作幫助其他國家應對新冠疫情。

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各國應該做好兩手準備,其一採取適合的疫情防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的態勢;其二,做好輿論戰的準備,因為過去數月裡出現了層出不窮的謠言,使得民眾在疫情認知上出現了偏差,嚴重幹擾了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

在這方面,最應該點名的莫過於美國的病毒陰謀論,不斷對全球傳達出錯誤信號。而隨著此次國際三大權威學術期刊紛紛力挺我國,這一前所未有的局面出現,美國「甩鍋」的操作因此受挫,以後想繼續這麼玩恐怕也很難,畢竟三大期刊在全球科學界的分量極重。

相關焦點

  • 全球知名醫學期刊主編說出真相,川普聽清了,甩鍋給中國沒用了
    在這場疫情中,美國對中國以及世衛的「甩鍋」行為正在引起越來越多國家和權威機構的不滿,而這種不滿的背後,或許會引發全球對美國更多的不信任。只是對於這一切,似乎川普當局並不在意。就在近日,四大全球知名醫學期刊之一《柳葉刀》的主編在4月27日接受美國CNN連線採訪中表示,世衛在1月底就已經將新冠肺炎列為全球需要關注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要求世界各國做好提前防疫準備。而中國的全國封鎖也為世界各國爭取到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整個2月到3月底前的這段時間是歐洲各國自己沒能利用好。即便在疫情爆發後,美英等西方國家反應遲緩,這也成為了導致疫情在全球蔓延原因之一。
  • 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這標誌著在我國創刊的第一本自主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獲得了當代國際最著名檢索系統的認可,為我國食品科研領域作者在全球領域的傳播搭建了一個國際性平臺。最具活力產業之一,我國食品學科建設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科研、學術領域異常活躍。」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駁斥陰謀論!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  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 駁斥陰謀論!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國內環境權威:這本期刊是我國環境科學領域最早的學術期刊
    :本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是我國環境科學領域最早創刊的學術性期刊。曾榮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2002-2019年連續18次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12-2019年連續8次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2008-2018年連續4屆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2015-2018年連續3屆榮獲「中國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稱號,8次榮獲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
  •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2006年12月21日 16: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西方政客笑不出來了,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發聲,為中國澄清事實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西方政客就藉助疫情蓄意汙名化抹黑中國,最開始,他們將新冠病毒一詞冠以「中國」、「武漢」二字;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大肆宣揚「病毒源自實驗室」的言論,這些西方政客日夜奔走的「甩鍋」,其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自身抗疫不力,以此推卸自身責任。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某些政客別再執迷不悟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食品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被SCI...
    這標誌著在我國創刊的第一本自主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獲得了當代國際最著名檢索系統的認可,為我國食品科研領域作者在全球領域的傳播搭建了一個國際性平臺。      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科技的巨大飛躍,近10年來食品工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產業之一,我國食品學科建設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科研、學術領域異常活躍。」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效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效
  • 心理諮詢師流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催眠師流靜於2021年1月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SCI期刊,影響因子4.7)上發表心理學方面學術論文《Ten days of complete fasting affected subjective sensations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安吉爾研究論文登上全球權威學術期刊
    作為高端淨飲水專家,安吉爾近年來憑藉其科研實力,不斷探索,將實驗結果提升至理論層面,連續發表多篇具有開拓性意義的論文,並獲得IWA、ACS、RSC等國際權威學術組織機構的認可。(安吉爾論文發表於IWA期刊上) 據悉,這是國內首次研究活性炭去除水中游離氯的動力學化學反應是否遵循一級動力學反應的理論模型,這不僅有利於科學工作者了解活性炭脫氯機理,也極大幫助水處理工程師更準確計算活性炭用量
  • 中國學術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學術大家力挺國產學術期刊」的一片點讚中,中國學術期刊如何加速發展、邁入「世界頂級影響力俱樂部」的議題再次為學界所關注。中國已經是個科研大國,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9)》數據,2018年中國的科技論文數量為39.77萬篇,約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 我國本土影響因子最高的學術期刊是如何練成的?15年踏踏實實打磨...
    科技期刊「基線」的設定很有講究——定得太高會讓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出現「斷糧」情況;定得太低,則會拉低期刊的學術質量。靠著編輯團隊日復一日與科研一線「親密接觸」,《細胞研究》的「基線」慢慢悟了出來。
  • 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學校規定,正教授的職位的評審需要應徵者5年內在指定的72種核心期刊上發表6~8篇論文。由於學校已經3年沒有進行職稱評審了,所以積壓了一大批達到這一標準想要晉升的副教授。可正教授的名額就那麼幾個,要想從眾人中衝出重圍,就得有點硬指標。  張民介紹,所謂的硬指標並不在論文多,只要發表一篇論文就夠,但一定要發表在《經濟研究》或《管理世界》這兩個權威期刊上。
  • 中科大學術期刊《細胞與分子免疫學》躋身國際前列
    近日,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2013年度期刊引證報告,由中科大和中國免疫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細胞與分子免疫學》的SCI影響因子達到4.185,在國內醫學類期刊中排名第1位,在全球144種免疫學期刊中排名第37位,在各國國家級免疫學會會刊中排名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