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i機器人對蘋果公司提起的侵權訴訟可能被視為智慧財產權界的「古老」案例。 2012年,當時不知名的小i機器人首次起訴Apple。
每個人都以為他們是在這裡找到蘋果再次接觸瓷器的。但是當看過這份專利文件後,覺得蘋果有些兇多吉少了。
以2020年的眼光來看,這個專利的權利要求保護範圍相當的大,似乎目前市面上的語音機器人都落入了該專利的保護中,可見這個2004年的專利布局之早,16年前的方案今天已經流行,要知道,一個發明專利也只有20年的壽命,這個案子可以說是「高齡戰士」。
不過這個案子撰寫上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權利要求中的「一個用戶」的技術特徵可以被認為是相對較大的缺陷。
蘋果還必須了解問題的嚴重性。蘋果公司聘請的律師是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泰鬥人物,陶鑫良老師。
2015年,該專利被裁定為第二次無效,並且該專利被裁定為無效。我還記得判決發布的那一天,同行驚訝的問道:「你能做到嗎,你能用「不清楚」來使一個專利失效嗎,我還沒看過」
這個案子的無效過程,反覆入選智慧財產權經典案例就此誕生,專利維持是經典,專利被無效也是經典。
而隨著專利二審被宣告無效,原本以為這件專利侵權案已經成了歷史,成了久遠的回憶;結果今年6月底,小i機器人專利起死回生!最高院推翻二審判決,又裁定小i機器人專利200410053749.9維持有效。當時,大家就預計說小i機器人可能會捲土重來。
該來的總歸是來了,小i機器人官方公眾號官宣,對蘋果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暫計的訴訟額,是100億人民幣。
從其自身披露的內容來看,它包含兩個細節:1)小i機器人持有iPhone Siri侵權司法鑑定證書。 2)Siri被控侵權,但所有Apple產品(例如iPhone和iPad)都配備了Siri。司法鑑定很可能是在很久以前進行的,並且隨著專利的重新出現而被再次撤銷。
可以預期,小i將首先展示Siri的侵權事實,然後繼續將侵權產品的範圍擴展到所有配備Siri的Apple產品。與2012年相比,Siri仍然是Siri,因此起訴書可以更改為重複使用;但是iPhone已經賣出了數百億,甚至超過了數千億。
原告可能通過自蘋果公司的年度報告,來證明iPhone和iPad在過去6年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從而得出這個100億的高價賠償。
想像一下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因此訴訟額暫時達到100億並不奇怪。最近的100億件專利侵權索賠是不粘鍋專利。該專利甚至在開始之前就被部分無效。
但是這一次,估計有100億件專利侵權案件的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