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牛,有的人會想起童年,有的人會想到牛頓,有的人則會聯想到餐桌的牛肉或牛排,當然,也有的人會說「牛人」……而我要說的,是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牛——真牛。
攝影/婁世東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流傳的一首民歌。
攝影/靳曉榮
內蒙古大草原是一張綠色巨毯,在綠意盎然的盛夏你看到的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致。而在這一副美麗的景致上,牛群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攝影/劉運澤
讓我忍不住想起了小時候唱的一首歌「牛兒還在上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此時牛兒們正悠然地舔啃著草原上翠綠翠綠的小草,有時也抬頭看看遠方。
牛跟我們人一樣,也是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有的矜持莊重,有的帶點稚氣,有的性子暴烈,有的又特別溫馴。要說不同之處,那就是牛們只向前走,不向後退。
攝影/劉運澤
牛的適應性很強,能夠較好地適應所在地氣候,其適宜溫度為15-25攝氏度,牛是素食動物,且食物範圍很廣,最喜歡吃青草,還喜歡吃一些綠色植物(或果實)。
攝影/肖維明
內蒙古的呼倫貝爾是中國當今保存完好的草原,水草豐美,有鹼草、針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種營養豐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國之稱,是一片沒有任何汙染的綠色淨土。
生活在呼倫貝爾草原上的牛不用飼料養殖,天然放養,吃的是含有中草藥的牧草,喝的是地下純淨水。
攝影/鄭凱元
羊群、牛群、馬群是草原的主角,點綴在內蒙古草原這張綠色的畫布上,珍珠般的是羊群、琥珀般的是牛群、瑪瑙般的是馬群。
攝影/劉運澤
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無論走到哪兒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悠閒的在草原上吃草,再配上彎彎的小河,蓮花般的蒙古包,蔚藍的天空,潔白的雲彩,把夏日的草原裝點出了千般美景、萬種姿態。
來源:內蒙古文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