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假設存在時空的物理理論:時間本身凝聚成現實

2020-12-06 量子認知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也稱:愛因斯坦研究所的康納·珀塞爾(Conor Purcell)博士今天發表重要文章,報導了該研究所的有關研究。文章題為:「我們可以設計一種不假設存在時空的理論嗎?」副標題:在某些形式的量子引力中,時間本身凝聚成現實。這篇文章今天被列為谷歌科技新聞的頭條。

文章指出,在過去的十年中,物理學領域得到發展,它推測了神秘的代數實體——稱為自旋網絡(Spin Networks)的存在。該網絡被建議為空間和時間的組成部分,被壓縮以產生我們所知的宇宙。這種凝聚態導致了我們目前稱為「大爆炸」的事件,並給該理論起了個名字:凝聚態宇宙學(Condensate Cosmology)。這聽起來像是個奇怪的主意,但我們已經知道宇宙以非常奇怪的方式運作。

這個理論被稱為「群場理論凝聚態宇宙學」。群場理論,英文:Group Field Theory,簡寫GFT,是量子引力物理領域的一個分支,旨在建立從光和物質到時空的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是一個完全基於理論計算的理論。該理論需要大量的抽象推理。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是量子引力吸引了許多物理學家的關注。該理論的想法大膽、極富創造力且極富想像力。

為什麼是量子引力?

通過量子引力來解決物理學中最大的問題之一,需要結合20世紀的兩個偉大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前者提供了一個從空間和時間上理解世界的框架,涵蓋了遠距離的行為。廣義相對論引入了一個概念,即時間是相對的,引力本身是由於彎曲的時空而存在。球之所以掉落到地球上,是因為存在一個滲透宇宙並圍繞大物體彎曲的時空場。

量子力學是一個神秘而又難以置信的精確理論,它描述了非常小的微觀世界。它告訴我們,粒子和場都以離散單位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只能用概率來描述。該理論還描述了糾纏現象,這是一種令人困惑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物理系統之間可以如此糾纏在一起,以至於它們失去了獨立的個體現實,遵循適用於集體的規則。

據目前所知,這兩種理論都是正確的,但又是衝突的。它們的同時存在產生了一個悖論:從某種意義上說,物理學處於混亂之中。量子力學以離散的粒狀的方式處理現實,而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以及引力是連續且非離散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賦予其中一種理論優先權。因為我們知道世界是量子的,所以廣義相對論必須是對時空本身的基本量子描述的近似。這表明,理論的任何統一都要求引力變得離散。

圈量子引力的發展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解決使引力離散的挑戰方面,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簡寫LQG)顯示出了一定潛力。該理論從愛因斯坦的場方程開始,仔細研究了時空表面之下可能隱藏的東西。數學產生了無數個離散的幾何對象,包括環、格子、多邊形等,它們以稱為自旋網絡和自旋泡沫的各種結構排列。它們一起可以描述現實本身的結構。圈量子引力的這些幾何奇數在空間和時間中不存在,是引力本身的真正組成部分。

最近的進展極大地完善了圈量子引力。有關黑洞的新興思想集中在使用量子力學來描述其周圍的物質場。理論家可能需要另一種更為激進的量子引力方法,而不是簡單地量化廣義相對論,而是可能需要一種在微觀水平上理解時空本質的新方法。引力場可能是一些更基本的東西的體現,而某些東西根本看起來並不像場,因此無法以標準的時空方式來描述。

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圈量子引力在越來越多的理論物理學家中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該理論對時空如何在更基本的層面上進行精確的建議。已經發現,至少根據理論,時空的基本實體完全不像我們所知道的萬有引力場。在圈量子引力理論中,將這些基本實體稱為自旋網絡,為離散的代數對象。

替代弦論的圈量子引力

圈量子引力的核心與弦論衝突,弦論是一種以粒子為中心的理論框架,旨在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弦論中,通常假設一個時空,即量子引力旨在解釋的那個假設。從圈量子引力的角度來看,空間和時間必須在成功的量子引力理論中出現,而不是作為起始組件。

弦理論有很多優點。理論物理學中完成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假設時空的,因此這不是弦理論所特有的問題。這樣做有充分的理由:沒有時空框架,很難說出任何有關現實世界的信息。這個問題實際上給圈量子引力帶來了問題。由於它和諸如群場論之類的相關方法沒有假定時空,因此很難將基本理論與任何已被很好理解的物理學聯繫起來。

對於弦論者而言,通常會對圈量子引力中所做的許多工作產生牴觸,他們認為,如果沒有時空,甚至不能說是在做引力。兩派都是正確的。

群場理論凝聚態宇宙學

量子引力領域現在需要更激進的想法來推動。圈量子引力是從微觀尺度發展到整個宇宙。在過去的十年左右的時間裡,群場理論凝聚態宇宙學的研究提出,我們所知的宇宙是通過一種流體動力凝聚過程產生的。

群場理論凝聚態宇宙學中的這一過程就猶如蒸汽。蒸汽是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構成所有空間的實體,或我們稱為空間原子的實體會發現自己凝結成水,這類似於我們的時空。

根據這樣版本的圈量子引力,一旦發生了這種過渡,例如在宇宙的開始,就誕生了熟悉的時空構造。尷尬的是,甚至說到「過渡」或「開始」,都隱含著時間的概念,或者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的過程。但在這些想法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學會忘記這一點。

許多研究工作都涉及從統計熱力學角度來研究經典引力系統,而統計熱力學是處理熱量和溫度的物理學分支。可以從熱力學角度考慮重力有兩個原因。首先,經典的黑洞力學定律已經暗示了引力與熱力學之間的關係,這暗示著我們更普遍地可以將時空視為一個熱力學系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引力熱力學(Gravity Thermodynamics)。其次,我們知道宏觀熱力學系統具有潛在的量子微觀結構,因此對於熱力學時空,自然要做的就是研究其基本量子引力實體的統計力學。

群場理論凝聚態宇宙學的流體力學描述所需的數學變量具有統計和熱力學起源,如包括流體的數密度和溫度場。例如,流體的一部分可能比另一部分更冷更濃。為描述此類系統的動態變化,首先必須能夠定義這些差異。這是統計力學和熱力學,需要統計技術來描述出現的時空水平上合適的集體變量。

到目前為止,有科學家已經成功地證明,可以使用數學函數來表徵群場理論描述的自旋網絡凝聚水,該數學函數具有與所謂的宇宙波動函數相同的特徵。在量子宇宙學中,該波函數表示宇宙具有某種形狀或幾何形狀的概率。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可以將凝聚物從非常大範圍的宇宙來解釋。

驗證理論

問題是:宇宙可能與凝聚態宇宙學有關呢?一種可能性是在群場理論凝聚態宇宙學的基礎數學中引入擾動,並觀察它們是否會產生諸如宇宙微波背景之類的東西,即宇宙起源後不久產生的電磁輻射殘留物。如果該理論的基礎旋轉網絡和旋轉泡沫能夠複製宇宙微波背景,那麼將擁有一種檢驗其想法的真實可行的方法。

物理學家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或多種量子引力方法將有重要進展,會發現某些具有普遍的或至少是共同的特徵,以及與觀察和實驗相聯繫的方法,某些量子引力方法共有的機制可以解釋一些已經存在的觀測結果。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能解釋時空的存在或不存在嗎?
    科學家一直在攻克,時間、空間與引力(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存在不兼容,所以量子要想搞定時空就要搞定引力,即量子引力,然而大部分都停留在數學和假設當中。這個想法在技術上被稱為「群場理論(GFT)凝聚態宇宙學」,是量子引力的一個分支,量子物理學的目的是建立從光和物質到時空的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這是一個完全基於理論計算的想法,凝聚宇宙學需要大量抽象推理才能嘗試理解它。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是量子引力吸引了所有物理學界最敏銳的大佬的關注。
  • 理論物理學對時空起源 我們的三維物理世界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物理學不僅要能解釋時空的表現,還要能解釋時空本質的起源,否則物理學的任務就不算完成。  「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天你醒來,發現自己生活在計算機遊戲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馬克·范拉姆斯東克說。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但這正是他對現實的一種理解方式。
  • 細思極恐:時間是不存在的理論
    而關於絕對時間卻沒有定義。用牛頓自己的話說:「絕對的,真實的和數學的時間,本身和本身的性質,均勻地流動,與外在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係。」但牛頓直白地說明了:我們凡人不能直接感知它(絕對時間)。相反,我們只能夠感知他所謂的相對的,明顯的和共同的時間。
  • 最新理論稱時空本身或為「液態超流體」
    最新理論稱時空本身或為「液態超流體」 但一個最新理論認為,時空本身可能是一個「液態超流體」(liquid superfluid),如果證明其屬實,那人們必須要重新審視整個物理學標準模型。  「時空是一個流體」的提法並非第一次出現。這一理論被稱為「超流體真空論」(SVT),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問世。
  • 時間逆轉時空交錯的炫酷 也掩蓋不住《信條》存在的物理硬傷
    呂宏表示,在哲學上有兩種時間的概念:一種是現實論,認為所謂的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現在這個點才真實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時間穿越不可能實現,因為沒辦法穿越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另一種是永恆論,認為時間像空間一樣永遠存在,我們沒法回到過去,但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這兩個只是哲學觀點,很難說哪個對哪個錯。不過,現在的時空理論,無論是狹義相對論還是廣義相對論,基本上都更加支持永恆論。
  • 時間根本不存在?只是人類的一種錯覺?那是你沒有理解
    關於時間到底是什麼,從古至今的很多宗教家和哲學家都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但是,這些解釋都是他們在不懂科學理論,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依靠個人的想像力做出的胡亂解釋。說得客氣一點,就是靠猜。比如,古希臘的哲學家對時間的性狀提出一種觀點,他們認為:時間是不連續的,或者說是不存在的。
  • 時空穿梭是否存在?科學家表示,即使存在也最好不要發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打油詩:「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在科幻作品中,穿越時空是一個很常用的題材,有很多現實中無法解釋的事情,都會借用時空穿梭的理論來解釋。後來這些理論也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重點研究對象,其中有不少理論已經得到了證實,但也還有些理論以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進行求證,開頭所說到的相對論正是如此。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有著一段關於時空穿梭的描述,如果我們的移動速度達到光速,那麼時間將靜止;而如果我們的移動速度進一步提升超過光速,那麼將會出現時間倒流。
  • 超越標準模型的一種理論預言可穿越蟲洞的存在
    關於蟲洞的理論出現於20世紀初,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回應。第一個假設黑洞存在的人是德國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史瓦西,他對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第一個理論基礎。這種負能量的存在可以支持一個穩定的蟲洞的存在,一個時空點之間的橋梁,在某些東西穿過它之前不會坍塌。
  • 一種超出標準模型的理論允許可穿越蟲洞的存在
    在由常春藤大學的兩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中,超出標準模型物理理論的存在意味著可能存在足夠大的蟲洞可以穿越,而且對於人類旅行者來說也能夠很安全地從A點到達B點。關於蟲洞的理論是在20世紀初響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而出現的。
  • 時空穿越真的存在嗎?
    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夢想能夠回到過去、穿越未來,現實中也流傳了許多時空穿越的故事。那麼,時空穿越是否真實存在?穿越時空的理論基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時空穿越奠定了理論基礎。狹義相對論指出,時間具有相對性,不同速度的參考系可以具有不一樣的時間;廣義相對論指出,空間處於運動中,宇宙是時間和空間構成的四維動態時空。時間是四維時空的一個維度,當速度等於光速,時間停止;當速度大於光速,就可以穿越時間回到過去(因現實中極限速度不能大於光速,所以不能實現時間穿越)。
  • 時空旅行在理論上可行,時間悖論或許並不存在,時間軸會自動修正
    但是,也許麥克弗萊根本就沒那麼危險,根據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的一篇新論文,他們發現,時空旅行在理論上可行,時間悖論或許並不存在,時間軸會自動修正。這是一個悖論,這種矛盾常常使人們認為時空旅行不可能在我們的宇宙中發生。還有一種被稱為「祖父悖論」的變體——時空旅行者殺死了自己的祖父,從而阻止了時空旅行者的出生。
  • 現實中無限存在嗎?
    「即使是像『空間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這樣的問題,也依賴於我們如何單獨地定義時間和空間」,阿吉雷解釋說,「只存在『時空』,這是愛因斯坦告訴我們的。我們可以採用許多方式把它分解成時間和空間。它們從根本上來說都是有效的,並且針對任意一個我們考慮的特定實驗都能給出相同的結果。但它們仍有著不同的物理意義,並且對於某一特定的目的而言,一些分解比另一些更分解更為方便。」
  • 「四維時空」和「四維空間」有啥區別?沒區分開說明你不懂相對論
    首先「四維時空」是廣義相對論裡面的概念,是愛因斯坦「創造」出來的一種抽象的事物,這個事物由3維空間+1維時間構成,這個事物本身在物理上也是有意義的,四維時空的誕生意味著「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是如何揭示現實的本質的
    物理學已經揭示出,從宇宙中最高層次的事物,到時空相互依存的本質,再到亞原子和籠罩著波粒二象性的可能性雲團,各種關係都滲透在現實之中。具有歷史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對還原主義方法的正確性和實證主義合理性的信念,導致了物理學家們發現了波和粒子無法獨立於他們的觀察者而存在。雖然我們構建了呈現給我們的現實的形象,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我們的思維構成了這個現實。
  • 新的物理理論預言磁單極不存在
    本文大寫字母為矢量,本文只描述真空中質點的運動情況,不描述形狀物體在介質中的運動情況。電動力學指出,電有正電荷和負電荷,磁和電不同,沒有磁荷,磁場的N極和S極總是成對出現,宇宙中沒有單一存在的磁單極。但是,很多人仍然認為磁單極是存在的。
  • 時間非先天存在視角下解讀相對時空變換的意外發現
    摘要:本文基於時間本質上並不具有先天存在性,對狹義相對論相對運動引起相對時空變換進行了基於空間首先變換的等價解讀。這一解讀的意義在於為構成各種量子及物質的基本單元的恆不可見特徵提供了理論支撐。1.引言宇宙是否統一?統一的宇宙是否應有最基本的構成單元?
  • 黑洞內部時空不復存在?這個理論終被無情推翻
    但在20世紀60年代,,數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物理情境,在這種情境下,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愛因斯坦場方程無法描述一個可預測的宇宙。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注意到,當他們在模擬旋轉的黑洞內部的時空演化時,有些地方不太對勁。為了更好地理解是哪裡出了問題,想像一下你正掉入一個黑洞中。首先你穿過事件視界,進入事件視界後你將無法返回。
  • 量子理論推導全新時空結構:沒有過去和未來,只有現在
    也就是說,在現實世界裡,理論上,我們所在的時空並不是連續的,而是按照普朗克長度和普朗克時間而分成的一份一份微小的普朗克時空,或者稱之為「時空包」,為了物理術語的正規化,探討中我們稱之為「量子時空」。一個個量子時空連接在一起,就構成了我們眼睛裡所看到的宏觀世界(註:理論上,當空間長度小於普朗克長度,時間小於普朗克時間時,所謂的空間和時間,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掌握了什麼是普朗克長度和普朗克時間,以及「量子時空」的概念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我們全新時空理論的探討分析了,進而探討為什麼在量子理論裡,沒有過去時空,也不存在未來時空,實則只有當下時空?
  • 【精析】看《星際穿越》必懂的18個天文物理及理論問題
    這個概念並不新鮮,《來自星星的你》的「都教授」就是通過蟲洞建立的時空通道來到地球的,科幻片《星際迷航》也多次用到這個理論。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蟲洞是1930年代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的,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 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該理論。簡單地說,「蟲洞」就是連接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
  • 馬斯克堅信的「矩陣模擬」,是一種怎樣「燒腦」的存在?
    其基本涵義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現實世界其實是一種更高智能的計算機模擬而成的,正如我們現在通過計算機的數位技術來模擬現實世界從而製造一個數字世界一樣」。這時你可能會想,這不正是電影《黑客帝國》裡所描繪的場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