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細胞——細菌的表面結構

2020-12-06 騰訊網

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有機生物體。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之間(極少數的巨型細菌除外),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杆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細胞沒有典型的核結構,但大多數細菌有著明顯的核區或稱類核,主要由一個環狀DNA分子盤繞而成,核區周圍是比較濃密的胞質物質,除了核糖體外,沒有類似真核細胞的細胞器。細菌的結構分為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基本結構是各種細菌都具有的結構,包括細菌的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某些細菌特有的結構稱為特殊結構,包括細菌的中膜體、莢膜、鞭毛、菌毛、芽胞。

細菌結構

基本結構

1、細胞壁

細胞壁位於菌細胞的最外層,包繞在細胞膜的周圍,組成較複雜,是一層較厚、較堅韌並具有彈性的結構,隨細菌不同而異。肽聚糖是所有細菌細胞壁的共同組成成分,不同細菌的肽聚糖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其中革蘭陽性菌肽聚糖含量佔90%,革蘭陰性菌肽聚糖含量佔10%。青黴素的抑菌作用主要就是通過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從而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的,肽聚糖含量越高的細菌對青黴素越敏感,反之越不敏感。

2、細胞質膜(細胞膜)

是包圍細菌原生質的典型生物膜,由磷脂雙分子層與鑲嵌蛋白質構成富有彈性的半透性膜。厚約8~10nm,外側緊貼細胞壁,除了具有選擇性交換物質等功能外,還含有豐富的酶系,執行著許多重要的代謝功能。

3、細胞質和核質

細胞質是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膠狀、顆粒狀物質的總稱。細胞質包括基質、細胞器和包含物,在活體狀態下為透明的膠狀物。細菌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樣,只有擬核,沒有核膜,DNA集中在細胞質中的低電子密度區,為核區或核質體(nuclear body)。細菌一般具有1-4個核質體,多的可達20餘個。核質體是環狀的雙鏈DNA分子,所含的遺傳信息量可編碼2000~3000種蛋白質,空間構建十分精簡,沒有內含子。

特殊結構

1、中膜體(又稱間體或質膜體)

是細菌細胞質膜向細胞質內陷褶皺形成的囊泡狀、管狀或包層狀膜結構。每個細胞有一個或數個中膜體,其中含有細胞色素和琥珀酸脫氫酶, 為細胞提供類似線粒體的作用, 故又稱為擬線粒體。在革蘭氏陽性菌中更明顯。

2、莢膜

一些細菌的最外表還覆蓋著一層多糖類物質(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也有些含多肽或脂質,組成的鬆散的黏液狀聚合物,稱為莢膜(capsule),如肺炎球菌,邊界不明顯的黏液層(slime layer),再如葡萄球菌。莢膜對細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細菌不僅可利用莢膜抵禦不良環境,保護自身不受白細胞吞噬;而且能有選擇地粘附到特定細胞的表面上,表現出對靶細胞的專一攻擊能力。莢膜本身還可以作為細胞的營養物質,在營養缺乏的時候能被細菌所利用。

葡萄球菌

3、鞭毛

鞭毛是某些細菌的運動器官,由一種稱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彈性蛋白構成,結構上不同於真核生物的鞭毛。細菌可以通過調整鞭毛旋轉的方向(順和逆時針)來改變運動狀態。

4、菌毛

菌毛是在某些細菌表面存在著一種比鞭毛更細、更短而直硬的絲狀物,必須用電鏡觀察。它的特點是:細、短、直、硬、多,菌毛與細菌運動無關,根據形態、結構和功能,可分為普通菌毛性菌毛兩類。前者與細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關,後者為中空管子,與傳遞遺傳物質有關。

5、芽孢

某些細菌在生長發育的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小而輕的芽孢還可以隨風四處飄散,落在適當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為細菌。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幾乎無處不在。

枯草芽孢

正是具備了這些結構特性,細菌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如今無處不在的細菌能很好地詮釋結構對生物細胞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概念:(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比較項目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細胞大小較小(0.1μm~10μm)較大(10μm以上)細胞壁有,為肽聚糖植物有為纖維素和果膠,動物沒有細胞核沒有核膜,稱為擬核有核膜,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是生物圈的兩個最重要的細胞類群。(如圖1)圖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基本特徵的比較:特徵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大小 較小1-10um
  • 原核細胞、古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在已發現的物種(150萬種以上的動物、50萬種左右的植物和近8萬種真菌種)中它們的形態結構都大相逕庭,表現出明顯的不連續性,但是在它們的細胞結構卻大致相同如:都有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組成等。細胞中相同的結構但是另一方面,肉眼看不到的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等微生物,它們的細胞結構則表現出很大的不同,它們沒有細胞核也沒有內質網等細胞器
  •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一、分類依據 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本質別: 有無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2、大小 :原核較小 ,真核較大 細胞核 :原核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有一個環狀的DNA分子,分布區域稱為擬核 真核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對比
    比較項目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大小較小較大主要區別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擬核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DNA細胞的多樣性(1)表現:細胞的形態、大小、種類和結構等各不相同。(2)結構: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3)遺傳物質: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且遺傳密碼通用。(4)能源物質:都以ATP作為直接能源物質。(5)增殖方式:主要以細胞分裂的方式增殖。常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種類
  • 解題妙招:「三看」「八個不一定」判斷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答案解析】甲中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該細胞為原核細胞;乙具有細胞壁、細胞核、大液泡等結構,該細胞為植物細胞;丙無細胞結構,可判斷該生物為病毒。原核細胞中不含線粒體,判斷甲是否為需氧型生物的依據是細胞中是否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A錯誤。
  • 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是什麼
    原核細胞的是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原核細胞是組成原核生物的細胞。這類細胞主要特徵是沒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也沒有核仁,只有擬核。進化地位較低。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 細菌的形態結構
    通過七年級生物課程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並且也學習了它們兩者之間的差異。那麼,你是否知道生活中肉眼不可見的微小生物呢?接下來,讓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微生物中的一種——細菌。細菌的個體微小,只有用高倍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答辯題目及解析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答辯題目及解析1.原核生物與原生生物有什麼區別?【參考答案】原生生物:指單細胞真核生物,如眼蟲、變形蟲。原核細胞:無細胞核,有核糖體,細胞壁由多糖和蛋白質組成,DNA不和蛋白質結合所以沒有染色體等。包含生物: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藍藻等。
  • 醫學英語特訓: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基本結構及細胞骨架結構組成
    主講:影像解剖、基礎生理學、病理學、免疫學及醫學相關英語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基本結構及細胞骨架結構組成   英語也許只是個工具,卻很重要。因為,只要醫學英語下對了功夫,就可以遠遠甩開同級別的競爭對手。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有什麼區別
    關於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你有了解過嗎?那麼,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到底什麼是原核細胞,什麼是真核細胞,一起來看看吧!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原核細胞是組成原核生物的細胞。  原核細胞沒有核膜,遺傳物質集中在一個沒有明確界限的低電子密度區。DNA為裸露的環狀分子,通常沒有結合蛋白,環的直徑約為2.5納米,周長約幾十納米。
  • 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體系
    真核細胞指具有真正的由核膜包圍的細胞核的細胞總稱。真核細胞是遺傳信息量大、結構複雜的細胞,原始的真核細胞在早在12億~16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真核細胞在內部構建成許多精細的具有專門功能的結構單位。這些由生物大分子構成的基本結構體系,尺度均為5~20nm,它們構成了細胞內部結構精密、分工明確、職能專一的各種細胞器,並以此為基礎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高度程序化與高度自控性。
  • 地球生命的誕生之:從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期間經過了漫長的20億年
    最古老的化石是約35億年前的原核細胞形成的。這一時期的化石記錄,同時也包括這些原核生物能進化形成的最高形式的宏觀複合體——疊層石。它們由原核細胞以黏著和膠結的方式沉積而成,當一層被潮汐掩埋以後,其上會沉積新的一層,進而形成上下層疊而成的墊狀體——整個結構的斷面就像是一棵切開的捲心菜。
  • 原核細胞生產線在上海誕生
    原核細胞生產線在上海誕生2001年11月27日11:23 東方網-文匯報  本報訊 三條具有國際水準的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和凍乾粉針劑生產線已在上海誕生。
  • 古細菌與真細菌的區別
    在細胞結構和新陳代謝上,古細菌在很多方面接近其它原核生物。然而在基因轉錄這兩個分子生物學的中心過程上,它們並不明顯表現出細菌的特徵,反而非常接近真核生物。比如,古細菌的轉譯使用真核的啟動和延伸因子,且轉譯過程需要真核生物中的TATA框結合蛋白和TFIIB。
  • 微生物的分類——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根據其進化水平和性狀的差別可以分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細胞微生物三大類群。其中原核微生物主要有細菌、藍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1.細菌細菌是一類細胞細而短(直徑約為0.5um,長度約為0.5-5um)、結構簡單、細胞壁堅韌、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細菌結構十分簡單,有球狀、杆狀和螺旋狀三大類。其中以桿菌最為常見,球菌次之,而螺旋狀的最少。
  • 細菌的核區和基因組
    【核區】細菌的細胞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樣,DNA集中在細胞質中的低電子密度區,稱「核區或核質體」,並且只具有一個DNA聚集的核區,結構簡單、形態不規則,沒有核膜,更加沒有核仁。有些的原核細胞的DNA為線形,還有些細菌含有不止一條的DNA分子,如:霍亂弧菌。
  • 【知識加油站】原核生物知識點匯總
    思維導圖: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細菌、放線菌、藍藻、支原體等。
  • 古細菌,一種最古老的生物體,細胞起源於原核生物?
    目前,細菌存在於各處,但是卻沒有存在於單細胞微生物中。據專家介紹,單細胞微生物與真核生物一樣,沒有細菌,細胞中只包含了細胞核和細胞膜。目前,我國研究所所認知的古細菌,與細菌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簡單來說,他們都缺乏細胞中的細胞核和細胞膜,因此在此種情況下,細菌可以到任何地方。目前,我們擁有了一種生命起源的假說,那就是細胞起源於原核生物。
  • 古細菌、真細菌和真核生物
    實際上,這些最早的原核細胞生物,即原始的細菌類在地層中留下許多的活動痕跡。在非洲、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都發現了一些稱為疊層石的巖石層,其中含有遠古的原核細胞生物活動的痕跡。從這些巖層的地質年齡推算,最早的原核細胞生物在3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其後種類越來越多。  在最早的原核細胞生物分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古細菌與真細菌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