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氣候生態,植樹真的「多多益善」嗎?沒那麼簡單

2021-02-23 中國氣象

儘量避免將灌溉農田恢復成森林並不意味著否定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作用。以黃土高原為例,在退耕還林之前,黃土高原植被稀疏,裸露的黃土直接暴露在外,容易被風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森林高大的冠層可以降低近地面的風速,並且冠層對雨水有截留作用,能減小雨水對地面的衝擊力。另外,森林的枯枝枯葉掉落在地面,會形成腐殖層,具有很強的吸水、延緩徑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從這些角度來說,植樹造林確實有利於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植樹造林還會增加地表的蒸散發。森林雖然將水「保持」住了,但這些水滲入土壤中後,會被植物根系吸收,通過蒸騰作用返回到大氣中。森林蒸騰所需要的水分遠遠大於草地和農田。所以,森林就像是一臺「水泵」,源源不斷地抽取和消耗土壤中的水分。此外,森林較大的冠層還會截留雨水,這些雨水並不會落到地面,而是停留在葉片上通過蒸發作用返回到大氣。森林也可以通過陸-氣相互作用影響降水,例如在亞馬孫地區,雨林的砍伐通常伴隨著降水的減少。換句話說,如果造林可以增加降水,並且增加的降水足以補償蒸散發的消耗,那麼造林對當地水資源的影響較少;反之,如果造林不能增加降水,或者增加的降水不足以補償蒸散發的消耗,那麼就會對當地水資源造成負擔。對於我國南方地區來說,由於雨水較多,土壤溼潤,可以提供足夠多的水分供森林消耗。但是對於黃土高原來說,該地區位於我國的季風邊緣帶上,是典型的半溼潤半乾旱過渡區。研究團隊通過數值試驗發現,該地區造林對降水的影響很小,不足以補償蒸散發對水資源的消耗,因此植樹造林對該地區水資源造成了較大壓力。

這又涉及植樹造林的兩個關鍵問題——栽種樹種和植樹規模。在退耕還林早期,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樹木品種的問題,所以很多人工種植的樹木需水量特別大。這些新種植的樹木不能適應當地乾燥的氣候,種下幾年後就枯死了。有些存活下來的樹木由於長時間缺少水分長不大,被當地人稱為「小老頭樹」。人造林對水分的過度依賴導致土壤溼度下降,還會影響當地其他原生物種,例如草地和灌木。草地和灌木的根系分布較淺,一旦表層土壤變幹,這些植被就無法獲得水源。但是樹木相反,它們的根系較深,反而可以汲取深層土壤的水分,所以和其他物種形成了不良的競爭關係。

至於植樹規模,在實施退耕還林時很少考慮到規模問題,人們的潛意識裡總是認為植樹造林多多益善。但是,對於像黃土高原這樣水資源較匱乏的地區來說,過多地植樹造林已經對水資源造成了沉重負擔。已有研究表明,黃土高原目前的植被量已經逼近甚至超過了該地區可利用水能夠承載的數量。如果繼續在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可能會威脅植被生長,影響農業和生活用水的安全。所以,是否需要在黃土高原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值得深思熟慮。

因地制宜,宜樹則樹,宜草則草。例如在黃土高原地區,考慮到當地的水資源問題,我們可以種植耗水量較低的樹木、灌木或草地。另外,首先應該儘量恢復植被,而不是擴張植被。所謂恢復植被就是將人為破壞的植被恢復到自然狀態。在原本就沒有植被的地區盲目種樹種草,這顯然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生態工程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植樹造林也不是「多多益善」,需要尊重自然規律,在合理的範圍內建設生態工程。在這方面林業科學家已經並正在進行大量的研究和試驗。我們相信,我國的生態工程建設必將得到健康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植樹是解決氣候變化的靈丹妙藥?生態學家在科學評論中這樣說
    對於那些認為種植1萬億棵樹可以扭轉氣候變化危害的人來說,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C Santa Cruz)環境研究教授、森林恢復方面的權威專家霍爾說:「我們無法通過種植來擺脫氣候變化。」在5月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霍爾和合著者、聖保羅大學森林科學系教授佩德羅·布蘭卡利昂(Pedro Brancalion)贊同樹木的好處,但告誡人們不要把植樹簡單地看作是解決環境退化的
  • 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植樹固碳,綠色減排
    作為從事綠色能源開發的環保型企業,中林聯合自覺承擔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全球的生態環境。 -- 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 倡導「植樹固碳」理念 「植樹固碳,綠色減排」公益活動,吸引了眾多環保人士的熱情參與,包括中林聯合員工及客戶代表、上海綠洲公益項目官員,以及環保志願者等各界人士,大家滿懷激情,迎接中國第32個植樹節 -- 與大樹在一起。
  • 植樹,植下的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受山火影響的面積為10萬平方公裡,被破壞的環境要數十年才可能修復。這一次,人類發現自己在大自然令人生畏的力量面前,如同螻蟻般無能為力。對於這場大火帶來的後果,全球人民心痛不已。我們失去了如此大規模的森林,意味著失去了最最寶貴的大自然饋贈。
  • 鳳陽縣修復礦山生態,重塑綠水青山
    鳳陽縣礦產資源豐富,其中以南部和西部山區分布的石英巖、石灰巖為縣兩大優勢礦種,多年前,由於粗放式開採,造成很多山體滿目瘡痍,千瘡百孔,極大破壞生態環境,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為了加強礦山治理,該縣成立了全縣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縣鎮村三級林長和林長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通過義務植樹、林長調研、責任區巡查、林長聯席會議等形式積極履職,全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建設。
  • 美國專家:植樹就能治理沙漠,中國犯得上用「反人類」操作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越來越快,掌握的科技越來越先進,但是對環境的汙染也開始變得非常大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現在各個國家都開始治理環境了,都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生態環境變得更好一點,治理環境分為很多的部分,一般來說,人們只知道城市環境的治理,但其實,還有很多地方都是需要治理的!
  • 讓植樹綠化成為時尚 青島市發布義務植樹倡議書
    在第42個植樹節來臨之際,3月11日,青島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向全體市民發出了「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的倡議,意在倡導市民從自身做起,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履行法定植樹義務和「認種認養」等創新盡責形式,為青島貢獻一抹綠色。
  • ...國際沙漠論壇諮委會會議在京舉行 聚焦治沙生態價值應對氣候變化
    會議認為,應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將第六屆、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賀信指示精神落到實處,更高水平辦好第八屆論壇,聚焦治沙生態價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向「一帶一路」沿線推廣中國治沙經驗,推動全球沙漠生態價值創造與減貧、荒漠化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與低碳減排等國際合作。
  • 中國沙漠: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的沙漠植樹治沙成功了嗎?
    那麼撒哈拉沙漠當之無愧,總面積達到9065000平方公裡,已經接近中國的國土面積大小了。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據《氣候雜誌》(Journal前幾年,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內容譴責中國正進行的大規模植樹活動,會加劇水資源的缺失,進而影響生態。
  • 科學界:事情可能還沒那麼簡單
    一個反常現象背後必然有其原因,因此科學界認為北極的氣候並不是出現反常高溫這麼簡單,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科學界認為事情「沒想像的那麼簡單」。1,分析原因北極圈內在夏至日,太陽是24小時懸掛在空中的;整個夏季,太陽對北極的照射時間遠大於國內地區。雖然太陽高度角不算大,但是時間補上了輸入的熱量。夏季不同於其他季節,海冰融化使得反射回去的陽光減少,大部分都被海水吸收掉,使得溫度更容易高起來。
  • 生態修復主旨探尋—國內十個生態修復設計案例介紹
    如今生態文明繼寫入黨章後又寫入憲法,正是讓生態文明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的生動體現。而以憲法之名確立生態文明的重要性,無疑為將綠色發展理念更加廣泛而深入地植入人心、落實到行動上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生態修復」上升為國策的今天,到底什麼樣的設計算是「生態設計」?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相關研究實踐,在此列舉國內十個不同類型的生態修復案例,以求探尋各類生態修復設計的內容和主旨。
  • 生態地質調查新使命:服務生態保護與修復
    生態保護與修復是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的重要職責之一。落實生態保護與修復新職責,需要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中,實現源頭保護、利用節約和破壞修復,保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功能穩定,促進自然資本保值增值。生態保護與修復是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的重要職責之一。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出爐 生態氣象保障...
    《規劃》以全面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質量、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為總體目標,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明確了到2035年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了各項重大工程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形成了推進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基本框架。
  • 日本妹子真的「抗凍」嗎?其實並沒你想的那麼冷
    光腿加絲襪,就可闖天下。抗凍的日本女生最重要原因:日本沒你想的那麼冷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我們,總用自己的體感去衡量別的地區。日本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但由於狹長,縱貫熱帶、溫帶和寒帶3個氣候帶,再加之受大陸和海洋氣候的雙重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四季分明。
  • 水生態修複目標和指標(上)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水生態修複目標應該建立在水生態狀況評估的基礎上。根據生態系統完整性原則,水生態狀況的評價是對生態要素的評價,生態要素包括水文、地貌、水體物理化學特徵、生物組成與結構4個方面。各生態要素需進一步分解為能夠代表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若干生態指標。需要建立水生態參照系統,即生態系統理想狀態。
  • 世紀難題——人類能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嗎?
    這一創舉雖然解決了當地的一些人地矛盾,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收益,但同時也給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導致動植物數量急劇減少。於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荷蘭政府就開始對圍墾區進行生態修復。他們在這些地區種植了大量的植物,以吸引鳥類等動物在此安家。除此之外,他們還對這個地區的土地進行了治理。
  • 專訪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紅樹林修復須高度重視科學
    日前,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地方在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中,必須尊重紅樹林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推動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工作。所謂科學性,就是要在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中科學評估區域氣候、海水鹽度、灘涂高程、海浪掩蔽條件、適生物種等,尊重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如果離開了科學性,那麼根本談不上它的有效性或者實效性。
  • 發電機軸修復是很簡單的!
    關鍵詞:發電機軸修復,發電機軸磨損,在線修復,索雷工業在當下機械自動化時代,發電機是很重要的設備之一,該設備常見的問題就是發電機軸磨損了,此問題常見且不可避免,因此,發電機軸修複方法是目前企業設備管理者想了解知道的重要信息
  • 承認他沒那麼喜歡你真的有那麼難嗎?
    導語:每天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女性朋友發來大量的疑問,「為什麼我的男朋友會這樣那樣對我,我對他怎麼怎麼樣,可是他卻怎麼怎麼樣,我真的好苦惱啊」,或者「為什麼又跟男朋友吵架了,可是他就是不認錯」……之類的各種問題,當你被這些戀愛中的問題難住的時候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地球生態可能面臨崩潰的危險
    通過這個詞,我們就可以看出,它代表著地球生態穩定的關鍵因素,根據科學家的發表的文章,地球的氣候臨界點有15個。這15個臨界點共同維護著地球的生態穩定。一旦它們全部激活,地球系統將走向「不可逆轉」的局面,那個時候不管我們如何進行環保努力,地球的生態也會一步步惡化下去。要知道,地球作為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它本身就有非常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地球系統在漫長的數十億年生命歲月裡,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的大小生態災難,可是每一個災難之後,地球系統都能夠自我修復。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
    創新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新增「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試點省份5個,試點省份已達15個;建立首批國家「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26個。全國鄉村綠化美化取得新突破,制定印發了《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林生發〔2019〕33號),認定了國家森林鄉村7586個。全國森林城市建設呈現新亮點,授予北京市延慶區等28個城市(城區)「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國家森林城市(城區)達19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