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植樹固碳,綠色減排

2020-12-05 美通社

上海2010年3月16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低碳經濟是2010年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植樹固碳則是較有效的固碳減排方式。在目前日益惡化的全球生態環境下,林木的碳匯功能正得到全世界的認可與重視。親手栽種一棵樹,就能為固碳減排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Photo: http://www.prnasia.com/sa/2010/03/16/20100316150439.jpg )

2010年3月12日植樹節,中林聯合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攜手上海綠洲生態保護交流中心(綠洲公益),發起「植樹固碳,綠色減排」公益活動。這是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系列活動之一。此次活動在上海青浦區水源保護地舉行,是中林聯合與綠洲公益繼上海科技館溼地清除外來入侵物種活動後再度聯手。作為從事綠色能源開發的環保型企業,中林聯合自覺承擔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全球的生態環境。

-- 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 倡導「植樹固碳」理念

「植樹固碳,綠色減排」公益活動,吸引了眾多環保人士的熱情參與,包括中林聯合員工及客戶代表、上海綠洲公益項目官員,以及環保志願者等各界人士,大家滿懷激情,迎接中國第32個植樹節 -- 與大樹在一起。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親手栽種一棵樹,淨化一片天空,實踐低碳生活理念,讓人們進一步了解植樹固碳的意義與低碳經濟的含義,引起更多人對全球生態環境及氣候變化的關注。

活動參與者首先參觀了大蓮湖溼地生態保護修復點。綠洲公益組織的專家介紹:總面積4.6平方公裡的大蓮湖區域是上海市較大的水源地 -- 澱山湖的「樞紐通道」,正在開展溼地生態修復工程,以保護黃浦江水源,改善上海居民用水質量。大家進一步了解到,溼地的重要性還表現在其固碳的特性,如果溼地遭到破壞,溼地固定碳的功能將大大減弱或消失,溼地將由「碳匯」變成「碳源」,對全球氣候產生重大影響。通過參觀學習,大家對溼地生態保護有了新的認識:愛護溼地不僅是保護我們的水源地,也是保持地球的碳平衡。

大蓮湖溼地有著成片的池杉林,池杉高大挺直,玉立池面,根部膨大形成呼吸根,形成天然的魔幻般的水上景觀,令人讚嘆流連。這裡不久將建成溼地公園並在兩年後開放。

-- 親身參加植樹行動 全民參與綠色公益

植樹活動開始前,上海綠洲公益組織的專家進行了專題知識講座,內容包括植樹節的來歷、森林保護的歷史、天然林的生態價值、如何科學植樹等。通過學習,大家加深了對森林資源的認識。森林能夠大量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目前最簡單易行、低成本的固碳方式,是改善全球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

植樹活動在興奮與期待中開始了,大家奔向植樹區,拿起工具,通力協作,分組比拼。按照專家講授的植樹知識,確定好行、株距和挖坑點,迅速地挖坑,坑的徑、深與苗根土球的大小匹配,並把表土和心土分開。有人負責把樹苗扶正,有人負責填土。樹苗栽好後,立即淋足定根水。為避免雨水過多,大家將靠近樹幹部分的土堆得稍高一些,從內到外形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於排水。大家秉持合作精神,把樹苗栽得又快又好。

「我們之前與許多企業合作舉行過植樹活動,中林聯合的植樹速度是較快較好的,令人佩服。」綠洲公益的項目官員由衷地讚嘆。

栽種好的樹苗掛上了「中林聯合」的標牌,在明媚的陽光下舒展著秀美的身姿,與周圍大片的林地形成一派生機盎然、充滿希冀的春景。

「今天是我第一次植樹,通過親身勞動,我感受到『固碳』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拿出一點時間和精力,親手種一棵綠樹,就可以消除一部分個人碳足跡。節能減排其實就在你我身邊。」中林聯合的員工孫毅深有感觸。

「通過親自植樹,抵消碳排,我體驗到企業從事的事業十分偉大。中林聯合通過大規模營林造林,實際上就是營建陸地較大的碳庫,這對中國實現減排承諾,及至維護全球生態平衡意義非凡。」中林聯合的員工李和平富有激情地說。

「植樹固碳,綠色減排」活動是短暫而快樂的,而固碳減排是長期的,艱巨的工程,需要每一個地球公民的參與。對於沒有機會親身參與植樹造林的人來講,以低碳生活的方式,較大限度地清除自己的碳足跡是力所能及的、簡單可行的,也是最有意義的。

公益環保任重而道遠,中林聯合將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讓綠色公益行的腳步走得更廣闊更深遠。號召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綠色減排事業中來,引導所有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實踐低碳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慈谿開展「綠色行車植樹固碳」大型公益活動
    昨天,慈谿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綠色行車植樹固碳」大型公益活動。  鼓勵有車族植樹造林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慈谿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4萬餘輛,機動車突破35萬輛。持續快速增長的機動車,對慈谿大氣環境的影響已日益顯現。  而植樹固碳則是簡單易行、最低成本的固碳方式。
  • 浙江慈谿開展「綠色行車植樹固碳」大型公益活動
    昨天,慈谿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綠色行車植樹固碳」大型公益活動。鼓勵有車族植樹造林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慈谿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4萬餘輛,機動車突破35萬輛。持續快速增長的機動車,對慈谿大氣環境的影響已日益顯現。而植樹固碳則是簡單易行、最低成本的固碳方式。
  • 石家莊煉化:用微藻固碳減排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段麗茜)將煙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冷卻、加壓,直接引入薇藻養殖光生物反應器,反應器內的微藻在生長中,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以上。目前,中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以煉廠二氧化碳廢氣為碳源的「微藻養殖示範」進行一年多來,達到了減排固碳的實驗目的。
  • 北京以碳普惠方式鼓勵市民綠色出行 累積碳能量可兌換代金券
    2019年11月,北京市發布國內首個MaaS平臺,為市民提供行前智慧決策、行中全程引導、行後綠色激勵等全流程、一站式的出行服務。本次綠色出行碳交易激勵措施,是MaaS平臺服務的進一步延伸。參與此次行動的市民需先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APP註冊個人信息,獲得個人碳能量帳戶。
  • 245萬人次綠色出行積攢「碳能量」,已有人兌換百元一卡通
    綠色出行,不僅可以減排,還能通過積攢「碳能量」變現!自今年9月8日,市交通委、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基於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臺(簡稱「北京MaaS平臺」)推出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措施以來,累計服務市民綠色出行達245萬人次,綠色出行裡程達3000萬公裡,碳減排量達8057噸,平均每日1.3萬人參與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MaaS平臺實時公交覆蓋率超95%何為北京MaaS平臺?
  • 【論文推薦】夏奡等:燃煤煙氣微藻固碳減排技術現狀與展望
    筆者主要通過介紹燃煤電廠微藻煙氣固碳減排技術的機理和研究現狀,提出了基於燃煤電廠餘熱、餘壓綜合利用的微藻煙氣固碳減排及微藻生物質採收集成系統,旨在為今後的電廠煙氣綠色減排技術提供新思路。
  • 北京一體化綠色出行平臺推出激勵措施 乘公交積攢碳能量可變現
    &nbsp&nbsp&nbsp&nbsp綠色出行裡程可進行碳交易「變現」&nbsp&nbsp&nbsp&nbsp昨日,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共同宣布,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臺(MaaS平臺)將推出綠色出行激勵措施。
  • 綠色公益行走進逕下村 賦能美麗鄉村建設
    昨(18)日,凱德集團攜手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廣州市黃埔區會元學校及廣州市青藤社會服務中心,召集近200位志願者走進逕下村,舉辦「為明天·繪聲繪色」凱德美麗鄉村綠色公益行活動。據悉,本次活動融合「環保」、「公益」、「助農」三大元素於一體,通過志願者的實際行動踐行凱德「為明天」公益精神,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 成都固碳能力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成都固碳能力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0-01-18 09:43:41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餘葉 評論:條    [名詞解釋]    生物固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並以有機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體內或土壤中。
  • 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綠色家園
    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樹添綠正當時。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綠色滁州行動,全面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今天是第41個植樹節,日前,市綠化委、市文明辦、市創森辦聯合發布義務植樹倡議書,向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倡議,攜手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綠色家園,爭做綠色滁州的宣傳者、參與者、推動者和守護者。
  • 高德地圖上線綠色出行碳激勵服務
    在今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交通領域分論壇——第6屆世界大城市交通發展論壇」上,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高德地圖等平臺共同啟動「MaaS出行 綠動全城」行動,基於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臺(MaaS平臺)推出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措施,為國內首次以碳普惠方式鼓勵市民全方式參與綠色出行
  • 種樹 固碳 賣錢——福建林業碳匯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林業
    只有激活市場流動性,林業碳匯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種樹固碳賣錢東南網10月10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通訊員劉建波吳啟榮)8月15日,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17年度履約清繳工作完成,履約率100%。其中,7家企業購買並使用福建林業碳匯抵消經確認的碳排放量,抵消量近71萬噸。福建林業碳匯是福建碳市場三大交易標的之一。
  • 大漠中打造循環式綠色生態鏈
    10月初,新疆維吾兒自治區中央環境保護督導組成員來到西北油田託普區塊原AT28井場,看見曾經的採油設備已拆遷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的蔥鬱,不禁感慨:「西北油田退井還林措施執行到位,生態恢復較快。」圖為西北油田退井還林後進行生態恢復的場景。
  • 「十三五」民航節能減排巡禮:堅持綠色發展 守護藍天白雲
    綠色是生命之根、動力之源,綠色發展是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十三五」以來,中國民航紮實落實《民航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和《關於深入推進民航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要抓手,節能減排工作力度持續加大,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動力空前增強,燃效水平顯著提升,民航綠色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 雷學軍:響應綠色發展號召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關鍵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不斷擴大生態面積和生態空間,重視石漠化、荒漠化、沙漠化、海岸侵蝕、水土流失區域的生態建設,科學地協調發展農、林、牧、副、漁,不斷增加地球生物質總量和生物的種群數量;種植速生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形成多蓋度的複合生態系統,從生物鏈的源頭為生物多樣性創造條件,增強生態生產力;採用生物工程技術,使植物無的變有、小的變大、矮的變高、短的變長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中核集團清潔能源守護綠水青山中核集團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在核能全產業鏈、水電、新能源發電中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推動企業綠色生產。中國鈾業積極推進綠色鈾礦山建設,地勘單位全面實施綠色勘探。
  • 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嚴重低估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劉毅研究團隊研究發現,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該研究成果10月29日在《自然》發表。該研究團隊認為,基於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計算排放通量的方法體系將為我國「碳中和」核算和國際談判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 定海:元旦後上班第一天 義務植樹共創綠色家園
    2021年元旦後上班第一天,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林業)局定海分局在雙橋街道組織開展了以「攜手共創綠色家園」為主題的義務植樹活動。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王勇、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定海分局局長陳杰攜100餘名機關幹部帶頭參與。
  •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招聘公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連續十餘年開展了高寒草地生態與氣候變化以及草地固碳減排相關的大量研究工作,先後開展了西藏自治區合作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課題、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共計十餘項,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 自然地球科學:海草固碳能力遠超森林
    中國園林網6月20日消息:一項最新研究結果稱,每平方公裡沿海海草可以比森林存儲更多的碳,這意味著這些海岸植物可能成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據報導,一個全球聯合研究小組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報告說,儘管海草佔據了全世界不到0.2%的海洋,每平方公裡卻可容納多達8.3萬噸的碳。一個典型的陸地森林每平方公裡可存儲3萬噸碳,而海草的存碳量是其兩倍以上。地球上的海洋是一個重要的碳匯,可讓來自人為和自然排放源的二氧化碳不進入大氣中。而科學家發現,每年埋存在海洋中的碳有超過10%是被海草吸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