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煉化:用微藻固碳減排

2020-11-27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段麗茜)將煙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冷卻、加壓,直接引入薇藻養殖光生物反應器,反應器內的微藻在生長中,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以上。目前,中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以煉廠二氧化碳廢氣為碳源的「微藻養殖示範」進行一年多來,達到了減排固碳的實驗目的。

    通過生物吸收二氧化碳實現減排是煉油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據了解,生物吸收二氧化碳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固碳方式,微藻作為可以進行固碳的生物之一,具有光合速率高、繁殖快、適應環境性強等優點,相當於森林固碳能力的10-50倍。每年由微藻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佔全球二氧化碳固定量的40%以上,在能量轉化和碳元素循環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發展綠色低碳經濟,2011年,石家莊煉化分公司和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院合作,開展了「煉廠二氧化碳減排技術與產油微藻養殖示範裝置開發」課題的研究。2012年8月,我國首個以煉廠二氧化碳廢氣為碳源的「微藻養殖示範裝置」在石家莊煉化建成投運。

    在佔地500平方米的石家莊煉化微藻養殖實驗室內,建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薇藻光生物反應系統,以及藻種培養機、空氣淨化與消毒系統、輔助設備等,實驗室條件很好地滿足了微藻養殖的環境。反應系統內的液體,因為微藻養殖,呈現出深綠色。據介紹,這裡微藻養殖總體積超過40000升。

    「自然界中,有3萬多種微藻,經過試驗篩選、優化養殖條件等,我們發現有5種微藻適合在煙氣環境下生長,並實現了高效養殖。不僅可以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些微藻含油量比較高,能達到30%,還可以提煉生物柴油。」該實驗室負責人介紹。如小球藻所產生的油脂通過酯化後可轉變為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等),藻渣可以綜合利用,生產動物飼料、有機肥料和甲烷。微藻生長所需的其它營養也可以用營養廢水提供,達到淨化廢水的目的,從而形成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

    「石油加工生產清潔燃料的同時也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每加工一噸原油產生0.3-0.4噸的二氧化碳。石家莊煉化每年二氧化碳的產生量約為100多萬噸,利用微藻固碳,有望將煙氣中的大部二氧化碳吸收。」石家莊煉化分公司總經理畢建國說,目前,示範基地各項功能齊全、運行正常,可以進行連續規模化微藻養殖、採收、生物質抽提等全流程試驗,為微藻生物質能源技術開發提供了示範,也為實現利用微藻養殖減排煉廠煙氣二氧化碳20%的目標奠定了技術基礎。

【責任編輯:趙耀光】

相關焦點

  • 【論文推薦】夏奡等:燃煤煙氣微藻固碳減排技術現狀與展望
    筆者主要通過介紹燃煤電廠微藻煙氣固碳減排技術的機理和研究現狀,提出了基於燃煤電廠餘熱、餘壓綜合利用的微藻煙氣固碳減排及微藻生物質採收集成系統,旨在為今後的電廠煙氣綠色減排技術提供新思路。
  • 微藻不起眼 固碳立大功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科技部長蔣敏華也曾表示,按目前的技術計算,碳捕捉成本約在200元人民幣/噸,而實際處理加工至進行商業應用的程度,每噸還需增加150元投入。  近日,山東科技大學針對工業的集中排放,研製了一種塔式立體養殖反應器,實現微藻生物固碳,並且利用副產微藻連續溼式生產生物原油的技術,為碳捕捉以及捕捉後的碳處置尋找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 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植樹固碳,綠色減排
    上海2010年3月16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低碳經濟是2010年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植樹固碳則是較有效的固碳減排方式。在目前日益惡化的全球生態環境下,林木的碳匯功能正得到全世界的認可與重視。親手栽種一棵樹,就能為固碳減排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因此,作為一種潛在可規模化的清潔能源生產和固碳減排方案,微藻能源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高效遺傳工具的匱乏,極大限制了工業產油微藻的機制研究和分子育種。  微擬球藻是一種可在室外大規模海水培養的工業產油微藻,具有生長速度快、大量積累油脂和EPA、二氧化碳耐受能力強等優點,因此已經成為能源微藻研究領域的主要模式藻株之一,也在國內外諸多微藻固碳產油示範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 海洋藻類固碳原理發展
    藻類光合固碳的研究技術與解析方法[J]. 海洋科學,1999,6:37-41.光生物反應器內CO2傳輸與微藻固碳性能強化[J]. 中國環境科學,2018,38(10):3967~3974.[8] 藍藻光碟機固碳合成乙醇技術的發展回顧和未來展望[J]. 生物產業技術,2018,04:68-73.
  •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招聘公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連續十餘年開展了高寒草地生態與氣候變化以及草地固碳減排相關的大量研究工作,先後開展了西藏自治區合作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課題、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共計十餘項,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 微藻培養:基礎生物學到工程技術(1)
    微藻的種類很多自然界中發現的有6萬多種,有記錄的6000多種,常用的幾十種。微藻產品價值鏈非常長,從藻種開始,用什麼樣的微藻,它具有什麼的性質,然後你用什麼的培養方法,用什麼樣的培養技術體系,怎麼樣回收,怎麼樣深加工和高值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來實現微藻產品的價值鏈,通過價值鏈來實現其價值。
  • 種樹 固碳 賣錢——福建林業碳匯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林業
    只有激活市場流動性,林業碳匯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種樹固碳賣錢東南網10月10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通訊員劉建波吳啟榮)8月15日,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17年度履約清繳工作完成,履約率100%。其中,7家企業購買並使用福建林業碳匯抵消經確認的碳排放量,抵消量近71萬噸。福建林業碳匯是福建碳市場三大交易標的之一。
  • 青島能源所通過代謝工程提升工業產油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效率
    工業產油微藻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光能大規模地轉化為油脂,因此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生產和二氧化碳高值化的潛在方案,在國內外受到了廣泛關注。針對如何提升工業產油微藻的固碳能力這一關鍵問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示範了一種通過調控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激活酶來增強細胞固碳活性,從而大幅度提高微藻生物質與油脂產率的策略。
  • 微擬球藻擁有獨特固碳能力——吃的是二氧化碳,生出來的是燃料
    第三代生物柴油以微藻作為生產原料。微藻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長速率快、佔地面積小、油脂含量高等優點,成為第三代生物柴油當之無愧的優質原料。  微藻:取之不盡的能量球   微藻,即微體藻類,大小從幾微米到幾百微米不等,能高效生產脂類、蛋白質、多糖等有機物——其中,脂質可通過酯交換反應轉化為生物柴油。
  • 蔣高明:大力發展固碳型生態農業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充分發揮耕地土壤的固碳功能,將非常有利於中國政府碳減排目標的實現。 最近,筆者在山東弘毅生態農場聽到這樣的好消息:因為周圍村莊養牛戶多了,秸稈很難購買。花生糠由去年的0.16元/斤,上漲到今年的0.26元/斤,粉碎後的玉米幹秸稈也達到0.2元/斤。因為求大於供,那些有粉碎機的農戶生意興旺。許多養牛戶開著拖拉機到田間地頭撿秸稈,粉碎了餵牛。
  • 科學家發現固碳新方法
    通常的固碳思路,是將二氧化碳催化還原成一氧化碳、甲烷、甲醇等氣態或者液態燃料,再加以利用。  據周豪慎介紹,常規固碳思路需要精巧複雜的催化劑推動化學反應,轉化效率和穩定性等情況存在挑戰。而他們通過鋰-二氧化碳電池的電化學反應過程固定二氧化碳,無論是放電產生的固態碳單質和碳酸鋰等產物,還是充電時殘留下來的碳單質,都非常容易收集和利用。
  • 研究揭示工業產油微藻二氧化碳濃縮機制全局特徵
    利用微藻將工業源CO2直接轉化為生物燃料,在碳中性能源體系的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工業微藻如何高效固定CO2呢?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等發現,作為一種工業產油微藻,微擬球藻細胞集至少三種碳濃縮機制(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CCM)的特徵於一身。
  • 石家莊煉化強化加熱爐管理持續攻堅創效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石家莊煉化煉油運行五部蠟油加氫裝置加熱爐部分燃燒器火嘴由絲扣改為焊接型式,經過近3個月運行,不僅使瓦斯燃燒更加充分,每小時還可節約瓦斯用量230 Nm3,據測算,可實現年節費110餘萬元,看到這些實打實的數據,裝置員工紛紛為這個小改造點讚。
  • 五國專家研討農業土壤固碳與氣候變化
    會場與會代表在觀看牆報論文  9月21-24日,第四屆「農業土壤固碳與氣候變化  本屆國際學術研討會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主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農業部西北植物營養與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及中英可持續農業創新協作網聯合承辦,旨在推進我國農業土壤固碳與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促進我國西部地區及全國土壤碳循環與農田可持續發展。
  • 降碳減排在行動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①)《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4日 第 14 版)開欄的話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標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 微藻:單細胞植物的大學問
    回看胡強的求學和工作經歷,從武漢到以色列,到日本和美國,再到如今回國,他跟微藻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以色列,胡強獲得本·古裡安大學獲藻類生物技術專業博士學位,隨後他來到日本做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開發一種利用微藻固定電廠廢氣中二氧化碳的技術,為溫室氣體的減排提供新思路。不久,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給胡強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去參與微藻處理廢水項目。
  • 明確固碳減排工程內容
    2005年,氣象局組織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明確我國要從以下七個方面加強固碳減排工程建設。    一是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速生豐產林以其巨大的生產力和固碳速率成為重要的固碳「原料」。我國現有人工林約38萬平方千米,到2050年可達158萬平方千米。
  • 以微藻-菌顆粒汙泥工藝為例
    如圖1所示,未來的市政汙水處理廠應成為:1)生產高質回用水的水廠,2)具備能源自給甚至供給的電廠,3)實現碳中和甚至碳捕集的綠色工廠,4)能夠回收高附加值產品(例如有機物和養分)的資源廠。該工藝由於無需曝氣、碳轉化以及固液分離好等優勢,被認為極具潛力的綠色處理技術。研究作者根據已有研究報導,以及現實應用需求,構建了12h(晝,自然光源)-12h(夜,無需光源)運行模式的零曝氣自耦合微藻-菌顆粒汙泥工藝,用於探討其在去汙、能耗、碳排放和資源回收等方面的性能。
  • 我國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和有機碳固定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因此,減少農田土壤CH4 和N2O 排放以及提高土壤碳庫儲量(簡稱「固碳減排」)對於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以及確保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近20 年來,我國在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固碳減排措施。本文綜述了我國目前針對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以及土壤有機碳固定的有效措施,並對未來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向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