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這個神奇實驗室,感受下寧波版「流浪地球」

2020-12-07 浙江在線

2019-02-21 17:4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竺佳 通訊員 蘇鈞天 楊涵

「屏幕和顯示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最終,它們會以『可穿戴』的方式『消失』,虛擬物體和場景疊加到現實世界中,這將使我們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裡。」寧波諾丁漢大學英偉達混合現實聯合實驗室主任莊以仁說道。

哦,你不是在看《黑鏡》或是科幻巨製,在寧波諾丁漢大學就有一個這樣頗具未來感的實驗室。在這裡,你可以一窺歷史,留住此刻的美好記憶,體驗「虛擬」與「現實」的「界限消失」。

走進實驗室,一眼看到螢光綠的牆體,超大屏的電腦,桌上散落著各類文獻和照片,乍看下似乎是個普通的實驗室。可當你戴上VR眼鏡時,一切不一樣了。

VR場景

回到過去:重現元朝三江口

不久前,寧波諾丁漢大學英偉達混合現實聯合實驗室主任莊以仁帶領團隊參加了在香港的一場藝術創意與科技創新盛會。會上,他們首次呈現了與寧波博物館的合作項目——通過虛擬實境(VR)技術,重現元朝時期寧波的三江口。此項目在會上大放異彩,收穫了世界各地的學者和體驗者在社交網絡上的高度評價,「沒想到公元13世紀的中國港口如此繁榮」、「玩家交互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了文化遺產保護和學習的新路徑」……

800年前的三江口是什麼樣的呢?

記者在實驗室體驗了一把。戴上VR眼鏡,映入眼帘的場景是城牆根下的一個海關關口,海關官員在巡查,有一張告示,邊上是一個布料攤,再往前有各種貨箱,帳篷,篝火。視野盡頭是江。江上的船隻非常逼真,窗框的雕花清晰可見。碼頭上人影幢幢,來來往往。記者在這個場景裡的玩家身份是外來商人,為了逃避關稅,試圖藏匿違禁品於普通貨物一同入關。

「我們的場景設計有一部分基於寧波博物館對於元代三江口的微縮泥雕模型,包括匹緞、瓷器等物品。博物館還對部分港口的場景做了蠟像實景,比如海關官員。這些給了我們啟發。但更多的場景設計還是依靠史料文字和圖片,加上一點『想像』。」一直跟進該項目的寧波諾丁漢大學在讀博士程丹昭說:「比如說,城牆有多高,什麼材質;當時生產什麼?出口什麼?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地方志,如《至正四明續志》, 從中去挖掘當時的生活細節,希望儘量做到精確。「

浙江新聞記者了解到,歷時一年半,該團隊運用3D成像技術,攝影測量技術,及網格重排等技術,將元朝時期200多種進出口商品進行了還原。此外,根據當年寧波開往日本的新安沉船的模型,他們還重建了場景中大型船隻的3D模型。

該項目的總負責人、寧波諾丁漢大學英偉達混合現實聯合實驗室主任莊以仁教授說,「保護以及重建港口歷史環境能提高民眾對地域和文化的認同感,對於港口城市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很自豪能讓塵封在文獻檔案中的記錄通過3D建模和VR技術達到可視化,讓更多人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歷史。」

這點讓程丹昭感觸很深。「我是學計算機技術的。一開始接到任務時,並不知道如何著手。然後我去逛博物館,去看相關資料。了解了歷史,腦子裡才漸漸有了圖像。現在我越來越喜歡自己所做的項目,因為它讓我從一個純技術人員轉變成了一個能用技術去實踐,去保護文物的人。這個跨界跨學科的過程讓我收穫頗豐。「

為了讓體驗者更好地理解港口文化,這個VR場景還特別設置了玩家交互機制:一個玩家扮演外來商人,另一個玩家則扮演海關官員進行搜查。加入遊戲是為了讓玩家能更有目的性地探索體驗港口,而不是走馬觀花。

「VR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情境化,大家可以在情境中看到一樣東西它原來的狀態,它的周邊,它原來的功能。因此,在文物遺產領域,VR是很好的方式,它幫助人們走得更遠,探索地更深。」該項目研究員、寧波諾丁漢大學在讀博士生蔡勝丹說。

莊以仁教授正在工作中

保存現在:重建老家

莊以仁教授曾說過一句聽起來有點玄的話:「在未來,過去像現在一樣觸手可及。」他解釋,混合現實使人們可以更高效地學習和分享文化遺產。這不僅僅指古老的遺產,還指那些記憶依然存在,可以分享的現代遺產。

實驗室研究員蔡勝丹的項目就與「現代遺產「有關。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的項目為「外婆家「。

戴上VR眼鏡,你可以看到一般江南古村的場景,屋門口有一條河,河岸是石磚砌起來的。屋子邊上有口大水缸,門口還有個竹椅子。屋子裡有一口大灶,掀起鍋蓋來就是一陣蒸汽。邊上站了個木頭的碗櫃,裡面放著碗碟和剩菜。抽屜裡還有一盒火柴,擦一下火柴盒的邊就可以點著…

「我要研究的是虛擬實境中的文物是不是可以喚起人們過去的記憶」, 蔡勝丹碩士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的是博物館與文化遺產。

 「想做這個項目的原因是因為在一個展覽上,有人提起一個旅居海外的老音樂家。他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再回到故鄉寧波了,但十分懷念原來的家的樣子,就問我們能不能用VR技術復原出以前的老房子,能讓他走進去看一看。「 蔡勝丹說,她當時就被這個念頭吸引了。用 VR 技術重建老家,這樣一來,一些移民,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迫離開家鄉的,他們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家看看。

 「這個項目和三江口的項目不太一樣,不是從頭到尾3D建模。我是儘量去現實場景中拍照片,再由照片做出相應的數字模型,所以會比較真實。」

她告訴記者,她已經請了百餘位寧波人來體驗這個項目。大家都很激動,說這個VR場景就跟當年自己的外婆家一樣。有人還提出意見,應該有個門檻等等。還有外孫女帶著外婆一起來的,他們會說起過去的一些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VR不只是重建過去,它也可以保存現在。因為現在這些東西都還在,我們可以做到更好地保存,將其留給下一代。」

抵禦時間:重建天童寺

近年來,實驗室將數位化引入到文化遺產領域,致力於再現各類世界遺產和文物古蹟。

「由於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不少世界遺產和文物古蹟都瀕臨損毀。我們希望盡一己之力以數位化的形式延續人類的智慧和文化,抵禦時間的摧毀。」莊教授的想法和能力得到了英國藝術與人文研究理事會(AHRC)的認可,獲得30萬英鎊的AHRC「好奇的旅行者」項目研究基金。此研究基金用於以數位化方式減輕大規模文化遺產的損失。

他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超過80萬的文化遺產。如何保存現有文化遺產的價值,把這些留給未來,是我們整個團隊一直在研究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他們正在抓取國內的文物古蹟。在寧波,他們已經嘗試用數位技術重建了一部分的天童寺。

「通過大規模的陸地、社會、政治和虛擬景觀的重建和建模領域的多種複雜實時交互系統,我們將計算機建模和仿真技術應用於理解社會、地理和文化景觀「,莊教授還提到,他們正在研究區塊鏈技術在重現文化遺產上的應用,初步研究已於近期發表在《PRESENCE》。

目前實驗室共有8位核心成員,各自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如大數據,教育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博物館與文化遺產等。作為寧波市「3315」外籍人才,莊以仁認為他承擔著一份對寧波的責任,一方面體現為對寧波豐富文化遺產和歷史資源的數位化保護,另一方面則是培養該領域的專業人才。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項事業中來,研究如何用科技保護文化遺產。

1550742016000

相關焦點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但宇宙是如此神奇,總有一些天體會超出我們的想像,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流浪行星!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按照這個標準,只有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天體才能夠成為行星。
  • 《流浪地球》觀後感:聊聊電影情節以外的感受
    今年目前已經看了《大黃蜂》《白蛇緣起》《大人物》《飛馳人生》《流浪地球》《天下無賊》《瘋狂外星人》這7部電影,前4部已經寫了影評,後三部還沒有寫,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對於這部電影,我想寫寫故事情節以外的感受。萬萬沒有想到。剛開始我完全不看好《流浪地球》,導演郭凡的名字我從未聽說過,他曾經執導的兩部作品也很普通。
  • 《流浪地球》結合國人感受最深的字眼「回家」與「過年」
    「鋼鐵直男」《流浪地球》要我說,從另類的角度來看,它真的容易誤解為一封寫給「鋼鐵直男」的情書,主要的切入點,還是要從趙今麥飾演的這個「韓朵朵」去了解《流浪地球》設置出來的「反好萊塢」機制。我們在《流浪地球》裡面了解到的韓朵朵有關於戲劇化的戲份也是相對比較少,好像她一路走來都是比較「被動」的,通過情節的滾動,才帶領她走向了不斷前進的步伐,每次都是非常「及時」完成使命。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姥爺韓子昂在牢裡,拿著或許已經快淘汰的舊手機,回想抖音,聽聽海草歌,懷想著95後的青年韓子昂;酒店大廚面對動亂,一醉方休,對著國酒茅臺直接吹瓶而飲。哪怕到了地下,麻將店、串串店也一樣存在。在娛樂裡麻痺與懷念,在苦難中尋找樂的生機,這是千百年來我們慣有的積極心態。
  • 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但是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那麼流浪地球   原標題:流浪地球有沒有彩蛋呢? 流浪地球彩蛋介紹結局你看懂了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超出小編預期的好看,特效 ,場面宏大,故事充滿想像力。
  • 流浪地球,為啥不是流浪月球?
    電影《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地球流浪了,月球怎麼辦?但地球如果沒了月球的引力束縛,自轉開始加快,有多快呢,你想像不到的快,地球的白天將會只有8個小時,在這瘋狂的旋轉下,然後生物都無法生存下來,因為轉速這麼快,地球上開始出現颶風和大風暴,它們將摧毀一切,高大的植物將被連根拔起。那麼將地球停轉的發動機將會需要更大的馬力來讓地球停止轉動。
  • 舌尖上的流浪地球
    太陽發生氦閃,耀眼的紅光將會整個吞噬太陽系,人類為了生存,決定開始流浪,和地球一起。從停止自轉到加速自轉到脫軌飛行到靠近半人馬座比鄰星,人類將接受命運的考驗,人類的文明也將迎來流浪時代。流浪地球發動機遠景抽籤轉入地下城居住的人類在飲食上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糧食的告急人們開始吃起了蚯蚓來補充所需的蛋白質
  • 《流浪地球》裡不值得推敲的邏輯:劉啟偶然的流浪拯救了流浪地球
    在三D觀影條件下,《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並不是非常突出,整個電影的三D感覺總體質量平平。尤其是電影鏡頭切換過頻過密,鏡頭敘事顛三倒四,人物站位相當的混亂,導致人物面容難以看清楚,敘事流暢度看的真叫人著急,但這並不影響整個電影裡的震撼性的鏡頭帶給視覺性的強烈衝擊力。
  • 《流浪地球》的引力彈弓究竟是啥
    但如果你敢把它扔向一輛疾馳而來的汽車(請各位讀者千萬不要模仿),你將看到彈力球在回彈時突然獲得了一個極大的速度——假如真的做了這個實驗,你的彈力球就找不到了,因為回彈速度太快,你根本看不清它被彈到哪裡去了。  小時候,筆者也對這個神奇的現象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高中物理學了彈性碰撞後才理解其中緣由——我們假設彈力球的速度是v,而汽車的速度是U。
  • 【參考原著寫影評】流浪地球
    而這裡面的思路是,我們帶著地球一起跑!(想想都硬核!)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流浪地球》裡不止吳京一個英雄,這個被忽視的男人也潛力無限
    但《流浪地球》的主旨卻並不相同,電影想要傳達的思想並不是製造出一個人人稱羨的唯一英雄,而是將每一個角色都塑造成了英雄。影片講述在太陽即將潰崩瓦解的時候,人類選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來逃離太陽系。為了尋找一個新的生存環境,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與犧牲著。在地球生死存亡之際,這場災難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流浪地球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流浪地球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了,製作精良,畫面感很強,完全讓人融入到地球末日那種絕望卻又被人們對地球和家鄉的熱愛帶來的希望中,對於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科幻片的代表作當之無愧,當然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看完後小編對劉慈欣的崇拜更加提升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 《流浪地球》在美上映贏好評 感受中國科幻電影魅力
    原標題:《流浪地球》在美國上映贏好評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期間上映引發國內外關注,成為旅美華人華僑熱議的話題。不少人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就是「最近看《流浪地球》了嗎?」
  • 《流浪地球》特別版來啦!包含劇組的「心意」
    說起去年火爆的中國科幻冒險電影,我們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主要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2月5日(農曆大年初一)在中國內地上映,最終票房達到了46.54億,是2019
  • 流浪地球中的榴槤蚯蚓幹,現實中真的有嗎?感受地底的味道!
    今年年初有一部電影非常的飽火爆,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看過呢,很多人小夥伴都已經說出來了,沒錯就是《流浪地球》。對於我國的第一部科幻電影來說,《流浪地球》的出現已經先很多愛好科幻的朋友看到希望,雖然它不是那麼的完美,但卻為中國的科幻開了一個好頭。
  • 《流浪地球》——人人書推薦系列
    這個大年初一,除了越來越淡的年味,卻又多了《流浪地球》激起的漣漪。大家都在討論這部根據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著名導演卡梅隆來中國原本是要推銷自己的新作,最終還是沒忍住,先為《Wandering Earth》打了一波廣告。
  • 流浪的地球,孤獨,脆微
    《流浪地球》上映後,各種影評,各種解說視頻都出來了,作為一個歐美科幻迷,我當然也要說說感受。感受之一,我覺得郭帆導演自己大概率是一個科幻迷我看過的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都很多,在看了這一部國產科幻之後,仍然妥妥地要豎大拇指。如果這部片子的導演不是個科幻迷,恐怕拍不出這種感覺。
  • 《流浪地球2》之前,導演郭帆先幹了一件大事!
    1905電影網專稿《流浪地球》爆了,郭帆火了,同時也更忙了。在很多人眼裡,他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重要標籤,他頻繁出現在各類電影活動上,《流浪地球》甚至成為高中試卷的考題。毋庸置疑,《流浪地球》下映之後,他依舊是「流量王」。在過去的半年裡,他同樣不斷有新的消息曝光。《流浪地球2》已經進入籌備階段,有望在未來兩年半到三年內,正式與觀眾見面。
  • 流浪地球電影講述什麼故事?2019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的簡介
    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從目前傳出的口碑來看,無論是在科幻類型的突破,還是故事、特效、場面,《流浪地球》幾乎獲得了觀眾幾乎一邊倒的讚賞。作為國內少有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什麼故事呢?接下來,就介紹說一說2019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