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前段時間和同事聊天。
她說自己以前只注重「功利性的教育」,總會給孩子買一些看完之後行為立刻有所改善的繪本,久而久之,她發現孩子的行為不僅沒有改善,對於讀書的喜愛程度也有所降低,後來她改善了繪本挑選方法,買了一些孩子喜歡的、質量好的、經典繪本,一開始並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潛移默化影響的背後是深遠的,詞彙的豐富、想像力空間的增強。
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所以很多時候身邊的人讓我推薦繪本給她,一般我只會給思路,並不會具體推薦,因為差異化的認知造就了結果的不同。
好的繪本有很多標準,但關於素材我非常認同作家中川李枝子的說法,
「面向幼兒的文學作品,素材的親近性非常重要。其中的故事必須能讓孩子們理解。無論是多麼優秀的作品,如果遠離孩子們的生活,令孩子們無法理解,那他們就不會感興趣。故事,能夠明白才有趣。」
前段時間入手的繪本《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小兔子的胡蘿蔔》《橘子》非常符合這個特點,畫風溫暖清新,寓教於樂的同時留給孩子太多想像力的空間。
關於作者中川李枝子,「童書之父」松居直稱讚她「真正了解兒童的心」。
宮崎駿評價她,「因為中川李枝子,我放棄了成為兒童文學家的夢想。」「中川李枝子的作品震撼了我,讓我確信,我的一切創作都是為了孩子。」
這才是童年的真相
在《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小兔子的胡蘿蔔》《橘子》(《橘子》有單獨寫過)這套繪本中,講述了三個非常「普通的故事」。
《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中三隻貓兄弟居住在海邊,他們有著和船一樣好看的房子,圓圓的窗戶,大大的煙囪,繩子做的梯子,窗外的繩索上晾曬著三兄弟的衣服,房間以淺綠色和淺黃色為主,溫暖生機而又充滿希望。
藍衣服的老大正在縫補,黃衣服的老二在晾曬洗乾淨的還帶,紅衣服的老三給小船刷漆,並且將它命名為「老大老二老三號」。
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信心滿滿的背著魚竿去釣魚,老大釣上來了好多海帶,老二釣上來小小的章魚,老三在哥哥的幫助下釣上來大大的紅鯛魚。
三隻小貓開心的帶著各自的戰利品回家。
《小兔子的胡蘿蔔》講述了小兔子播種的胡蘿蔔獲得了大豐收,於是她請來小夥伴吃胡蘿蔔,大家都非常開心,然而吃著吃著他們都變成了和胡蘿蔔一樣的顏色,小兔子嘗試了好多辦法,都不能去掉身上的顏色,因為胡蘿蔔太好吃了,於是他們就忽略掉了這件事情。
故事的最後大家都說了感謝的話,除了小兔子大家身上的顏色都消失了。
故事的內容很平淡,很普通,都是圍繞生活開展的,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兒童文學家彭懿曾這樣評價中川李枝子的《古利和古拉》:「在一般人眼裡,古利和古拉不過是一-個玩與吃的故事,但對一個未涉人世的孩子來說,童年還有什麼呢?不就是玩和吃嗎?孩子們就是喜歡這樣的故事。」
了解到這一點才能深刻體會高質量繪本帶給孩子的意義。
生活細節藏真相
《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兄弟三人帶著他們的戰利品回家。
海帶多又長,老大背著魚竿,背著海帶,海帶拖在地上。
老二邊走邊看拿在手裡的小章魚。
走在最後面的老三手伸進紅鯛魚的嘴裡,拖著它回家。
「為什麼不是三個人抬著回家,而是老三拖著它回家?」中川李枝子用了一整面圖畫紅鯛魚,表達出紅鯛魚的大。每個人有各自的東西要拿,老三用拖表現出了自己的獨立,也表現出了紅鯛魚的大。
另外一本《小兔子的胡蘿蔔》中大家為了吃胡蘿蔔,所有的夥伴都直接坐到了地上,大口大口的吃著胡蘿蔔,當大家發現自己都變成了橙色時,小兔子用毛巾擦、用肥皂洗,還是這樣。
於是「不過大家誰都不在乎。因為這個胡蘿蔔太好吃了!」
這裡再次凸顯出了小孩子的特點,直接率真,如果換做是大人再好吃,也會「注意形象,減少對美食的欲望,增強克制。」
小夥伴們一起吃胡蘿蔔時,小豬、鵝、兔子直接開始啃,而鵝吃的時候則是一半在嘴裡,一半在地上。
松居直曾說:「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不得不說中川李枝子對細節的把握真的是非常到位,這種生活細節對於大人而言並不新鮮,但對於孩子來說是新鮮的,是生活細節的美好。
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中曾說:「作為讀書入口的繪本,在我看來一樣也是人生的入口。因為,這是讓每一個孩子牢牢記住『活著非常美好』的機會」。
她的作品便是最好的驗證,好的低幼繪本符合幼兒生理發展特點,契合幼兒認知,簡單有趣的故事中細節表現出對孩子小心思的把握。
畫面留白,豐富孩子想像空間
中川李枝子的這套繪本《橘子》《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小兔子的胡蘿蔔》畫面溫暖清新,大面積的留白增加故事意外的想像空間,然而對於成年人的我們而言,以固定型思維思考認為這是一種浪費、不理解,可對於孩童而言則是想像力的源泉。
松居直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裡說:繪本的留白處並非什麼都沒有,而是寫著詩。
《老大、老二和老三去釣魚》故事一開始描寫的是海邊三兄弟生活的場景,晾衣繩上掛著三件衣服,大小有別,顏色有別,孩子可以自行判斷、腦補,將他們與三兄弟對應起來。
老三釣到了紅鯛魚,中川李枝子用整幅圖畫了一隻紅鯛魚,配以文字「好大的紅鯛魚啊!」
沒有過多的闡述,到底有多麼大呢,需要孩子和最後一幅圖聯繫起來,三兄弟回家,各自帶著自己的戰利品,老三選擇手塞到紅鯛魚嘴裡,拖著它回家。
《小兔子的胡蘿蔔》故事伊始,小兔子端著盆在田地裡播種種子,中川李枝子提出問題」小兔子在種什麼呀?「
從小兔子的喜好、盆的顏色都可以去猜想,緊接著,中川李枝子用一整面圖畫了「哇,收穫了這麼多胡蘿蔔!」來表示胡蘿蔔的多,我數了數總共有56個胡蘿蔔。
請大家吃胡蘿蔔時,畫面上除了小豬、小象、鵝、小兔子、胡蘿蔔、小草之外沒有其他物品。
「在所有人當中,兒童的想像力最豐富。」(作家:麥考萊)
孩童想像力的空間是非常大的,然而太多父母只注重了孩子應試教育。
作家黑柳徹子曾說,「旋律教育法的第一課就是使兒童的身心都能理解節奏,而它的整個出發點是:幫助精神和肉體的協調平衡,只要能喚起想像力,提高創造力,便算達到了目的。這是個不錯的教育方式。」
大面積的留白喚醒孩子想像力,在豐富的故事中增加孩子快樂的閱讀體驗,寓教於樂無形中也滲透給孩子。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小兔子分享給大家胡蘿蔔教會給孩子學會分享、三兄弟釣魚獨立自主的同時互幫互助。
「簡單」的繪本其實並不簡單,懂生活的美好,繪本的閱讀體驗帶給孩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微妙的、美好的、伴隨終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