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因為遍布全國的風車而聞名,被人們稱之為「風車之國」。那麼,風車之國是怎麼形成的?風車又起到了哪些作用,能讓荷蘭人將其奉為國家的大功臣呢?和科學隊長一起來看看吧!
風車 圖片來源: wikispaces
風車是一種把風能轉變為機械能的動力機,其通過巨大的葉片來收集風力,用來提水灌溉、磨麵、舂米等。荷蘭人在13世紀發明了第一座提供動力的風車,最初的風車僅用於磨麵粉,由於荷蘭地勢比較低洼,所以後來人們就用風車帶動排水工具,排出海水,圍海造田,可以說,風車作為可以無限利用風能的風力發動機,極大地推動了荷蘭整個工業的發展,從此風車成為荷蘭民族文化的象徵。
鬱金香 圖片來源: wikimedia
鬱金香: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莖花卉,喜好冷涼的氣候,14至15世紀時,從土耳其傳到歐洲,開始獲得大面積栽培。其葉子是披針形,花莖高6至10釐米,它的花有的像鐘的形狀,也有的像個漏鬥。花瓣有單瓣的,也有很多瓣的,花色種類也非常多,有黃的、白的、紅的、粉紅的等等,各種各樣,被稱為「魔幻之花」。鬱金香是荷蘭主要的出口觀賞植物,被稱為荷蘭的國花。
風的形成 圖片來源: wikispaces
因為陽光輻射不均,導致地球表面受熱不均,大氣層所受的壓力也會不均勻,冷空氣的氣壓高,暖空氣的氣壓低,因此形成了地面與高空的大氣環流,氣流會從壓力高的地方流到壓力低的地方,便形成了風。
如今,風依然是海運、陸運、空運等必須考慮的氣象因素之一,如坐輪船、火車、汽車時,順風順水會對行駛最有利,但飛機在起降時通常會逆風而行,這樣才能獲得較大的空速。荷蘭處於著名的西風帶,這裡常年颳風,所以風車使用十分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