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王有齡把胡雪巖叫了過來,拉著他的手說:「兄弟,老哥我碰上難事兒了……」胡雪巖聽完也皺眉:這事不好辦呀!
王有齡碰上什麼事了?原來,有人公然搶糧,上面命令王有齡去解決,但是那地方民風彪悍,硬來恐怕要引起大的騷動。王有齡投鼠忌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王有齡見胡雪巖也皺眉頭了,說道:「有人向我建議先招撫他們,招撫不成再圍剿,我覺得很好,可這個人出了主意,卻怎麼也不願意領這個差事。」
胡雪巖問這人是誰,王有齡說這個人叫嵇鶴齡。
胡雪巖記下了這個名字,然後開始四處打聽這個人的信息。原來嵇鶴齡這個人雖然很有才能,卻自視清高,所以幾任上司都不願意重用他。
因為嵇鶴齡為官清廉,所以家徒四壁,經常去當鋪典當才能勉強養活這一大家子。得到嵇鶴齡的基本情況後,胡雪巖暗自有了主意。
正巧趕上嵇鶴齡的妻子去世,胡雪巖便上門弔唁。哪知嵇鶴齡知道胡雪巖和王有齡關係深厚,就是不讓胡雪巖進門,於是胡雪巖自顧自地在門外拜了起來。嵇鶴齡怕失了禮數,不得不把胡雪巖請進門。
進屋之後,胡雪巖便大力誇讚嵇鶴齡,說他為人正直,不依附權貴。嵇鶴齡在沉浸在妻子過世的悲痛中,感情本來脆弱,胡雪巖這麼一說,認為這個人是自己的知己,於是態度緩和下來。
胡雪巖掏出一張紙交給嵇鶴齡,嵇鶴齡打開一看,竟是自己的那些當票!原來,胡雪巖早已經將嵇鶴齡去當鋪典當的家產全部要了回來,這對於嵇鶴齡可謂雪中送炭,怎能不叫他感激涕零,於是,他立即答應了胡雪巖,願意去幫助王有齡招撫那些搶糧的人。
我們從胡雪巖待人接物中得到三個啟示:
【一】對人一定要真誠。
只有真誠才能打動人心。胡雪巖在做人處事上,一直奉行以誠待人。他認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更何況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他都要靠朋友,所以他不能不為朋友著想。當然,單純的金錢關係不能長久地維持人的感情,當胡雪巖認定對方是可交的朋友之後,他會全心全意,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因此,以心相交的胡雪巖,總是能夠交到知心朋友,而這些朋友反過來又對他一生的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二】幫人幫到實處。
幫人一定要幫到點上,古人云: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當你決定要幫助時,一定要知道對方現在更需要什麼,在最關鍵時刻做那個雪中送炭的人。就比如胡雪巖幫助王有齡調動漕米這件事,正由於這件事的順利完成,使王有齡一下子在浙江官場上獲得「能員」的稱譽,很快就得到署理湖州府的美差。
【三】廣交天下朋友。
胡雪巖喜歡助人,也喜歡交朋友,無論是朝廷大員,江湖黑道,還是市井小人,不論出身何處,他都會去資助,去結交,大有「生冷不忌,交盡天下可交之人」的氣勢,在他眼裡朋友沒有三六九等,只要有緣分都能交朋友。
所以,胡雪巖從一個錢莊的小夥計發展成雄踞一方的商場大佬,其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他依靠朋友卻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條。一般來說,商場上爾虞我詐,利益優先,是很難有真交情的,但由於胡雪巖真誠待人,處處交友,時時幫人,所以他也贏得了朋友的真誠和幫助,讓他能夠在亂世的商場中長久立足。
胡雪巖做人做事,堅持廣交朋友,以真情真意待人。無論是與他相互扶持和依靠的官吏,還是為他幹活的下屬,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