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的一天,劉邦大帳中跟張良、陳平大眼瞪小眼、唉聲嘆氣時,突然韓信使者來了,劉邦高興地跳起來:「有救了!」
結果,等使者進來,劉邦滿心歡喜地問:「韓信帶來多少兵馬,啥時候來啊?」
信使說:「不好意思漢王,韓將軍還沒出發!」
劉邦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心想:韓信這孫子搞毛呢?老子都快死了,他還不來?這個時候,張良示意劉邦,問問情況再說。
劉邦會意了,就問信使:「韓信怎麼了?我說話不管用了?」
信使說:「大將軍說齊地剛平定,還不穩定,需要一個有威望的王鎮著,我韓信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本事的,可以替漢王守住齊地,所以,請漢王讓我做一個代理齊王,幫你鎮守一方。」
劉邦一聽,急眼了,心想:你大爺的,老子都要被項羽搞死了,你還跟個沒事人一樣想著做齊王,老子就是死了也不封你!
想到這裡,劉邦就破口大罵:「這個狗東西,還想當什麼假齊王……」
接著,陳平給眼色,張良踢他腳,劉邦才意識到不妥啊,於是迅速轉化語氣:「老子偏不封他假齊王!大丈夫做事要有擔當,老子封他做真齊王!」
於是,劉邦就派張良為代表,馬上啟程去封賞韓信,韓信心滿意足了,這才馬不停蹄地馳援劉邦,劉邦的危機得以解除。
很長時間以後,劉邦想起來這事,依然心有餘悸,差點就斷送了大好局面!幸虧張良、陳平的提醒,劉邦也一改之前小氣樣,很多人都得到了封賞,大家幹勁兒更足了。
劉邦感觸頗深地說:「沒想到,賞賜的威力這麼大!」
晚上從《劉邦傳》上讀到這段故事,我也感觸良多!
劉邦這個轉變,也最終成就了他,如果他還像以前那樣小氣吧啦的,估計大家出工不出力,楚漢爭霸還不知道要多少年才結束。
我認為,劉邦的這段故事,給了我們三個重要的啟示:
【1】人性可順不可違。人是利益驅動的動物,所以,不管你是求人幫忙也好,管理下屬也好,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千萬不要博同情、講道理。
【2】多跟別人做捆綁。你能影響多少人的利益,你就能做成多大的事。所以,多拿出來自己的資源去捆綁別人,把自己做成平臺,依靠你獲得名利的人越多,你就越容易做成大事。
【3】做人做事要有胸懷。為什麼有人做領導,非常小氣了?看起來就知道成不了大事!我認為,劉邦有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在封賞這一塊,從一個小農意識的團隊老大,成長為一個具有胸懷天下的領導者。
一個能做大事的領導者,最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能夠用你本身沒有的資源去聚攏更多的人。說白點,就是畫餅、分餅。有很多人光會畫,所以沒成事;有人又會畫又會分,比如馬雲、任正非,把不是自己的資源說得跟自己的沒區別,別人還願意跟著你幹,這就是做大事的特質,這就是成大事的胸懷和格局。
所以,總得來說,人有多大的胸懷,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你能影響多少人的利益,你就能做成多大的事業!
這就是劉邦的不同之處,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就大業,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他懂得用人,把人這件事兒搞明白了,了解人、使用人、駕馭人,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所以,我強烈推薦大家讀一讀《劉邦傳》,讀完之後,你的人生會豁然開朗,用到與人交往上,往往事半功倍。你也就掌握了升職加薪的密碼,也掌握了成事之道。
一本書,一杯咖啡的價格,幫助你感悟成事之道,掌握成就大業的秘訣,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