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梁女士順產誕下女兒蘭蘭。孩子長得非常可愛,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對她更是疼愛有加。
在蘭蘭1歲多時,家人發現她的智力和語言功能落後於同齡孩子,對外界反應很差,不會說話。心急的家人帶著孩子四處尋醫。最終在一次染色體檢查中,查出蘭蘭染色體易位。儘管蘭蘭從小開始接受康復訓練,但效果並不明顯。3歲時,蘭蘭還不會說話。
今年5月,在朋友推薦下,家人帶著孩子來到腦科醫院,找到腦癱科一區尹靖宇副主任。
尹靖宇第一次見到患兒時,她已滿4周歲。粗測患兒智力水平低下,大致能認人,但是只會說簡單的疊音字,不會成句說話,注意力不集中。結合既往病史、具體病症及相關檢查顯示,最終患兒被診斷為:精神發育遲緩;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染色體異常。
入院後,尹靖宇團隊為患兒制定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根據孩子目前情況,建議先進行一段時間康復訓練,再根據康復效果調整診療方案。
然而,在接受階段康復訓練後,患兒的語言功能及認知功能改善進展不大。結合患兒的情況,尹靖宇建議手術幹預。
徵得家人同意後,為患兒施行「雙側頸動脈外膜剝脫術+迷走神經隔離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患兒傷口恢復較好,後續繼續配合營養神經藥物治療及認知、聽統、腦循環等康復治療。
10月中,患兒回院複查時,腦癱科一區徐濤醫師發現患兒的認知能力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蘭蘭的奶奶也高興地向腦癱科的醫護人員分享孩子這段時間的變化:「以前只會一個字兩個字地吐字,不愛說話,現在已經能整句整句地說,話也變多了。而且能明顯感覺到她學東西變快了,回家還會主動跟我們分享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前幾天還說早教班老師中秋節送了她一個『Apple』。」
患兒接受過數次康復,效果都不明顯,康復遇到瓶頸,進展緩慢。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符合手術指徵,所以我們考慮了手術介入。頸動脈外膜剝脫術+迷走神經隔離術能有效改善認知功能,同時對構音功能障礙也有效果。術後再配合藥物治療和綜合康復,往往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語言功能障礙在腦癱患兒中的發病率很高,據報導可達70%以上,可以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和(或)構音障礙。其中精神發育遲緩患兒主要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部分腦癱患兒更多合併構音功能障礙,這給日常交流帶來很大的困擾,甚至會進一步影響患兒的心理健康。頸動脈外膜剝脫術+迷走神經隔離術是一種能有效改善認知功能和構音功能障礙的手術方法,同時對改善咀嚼吞咽、減少流涎、減輕不隨意運動也有較好效果。
頸動脈外膜剝脫術+迷走神經隔離術主要的功能有:1、提高中樞反應閾值,調節腦幹功能;2、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功能;3、降低「興奮毒」的釋放;4、調節自主神經所支配的臟器功能;5、有利於去交感神經後引起局部神經內分泌及中樞神經遞質的改變。
頸動脈外膜剝脫術+迷走神經隔離術,是通過切除頸總動脈周圍的部分交感神經網,並隔離一段迷走神經,來改善患者的認知語言功能障礙、流涎、徐動或上肢痙攣的臨床表現。
多數患者在術後幾天內就能改善一些症狀,比如發音、認知、四肢活動靈活性等;年齡較大、智力較好的患者會有更顯著的改善,並能夠告知醫生和家屬他的改變;低齡患兒或認知欠佳的患兒則需要醫生和家屬的細緻觀察。如果為改善認知而實施該手術的,則需要觀察更長的時間。
總之,頸動脈外膜剝脫術+迷走神經隔離術在治療構音及認知功能障礙方面確實獨樹一幟,創傷也小,對患兒日常生活、康復訓練及心理健康發育都有明顯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