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洞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馬蹬鎮境內,地處淅川丹江口水庫東岸。八仙洞是一處喀斯特地貌,形成於寒武紀,距今大概有兩億多年的歷史。相傳有八位仙人曾在此修煉而得名。八仙洞的地質地貌兼中國北方溶洞和南方溶洞的特點於一身,既有北方溶洞的神秀的特點,又有南方溶洞高達之特點。洞內石筍如林。石鐘倒掛,石盾叢生。石鰭薄如蟬翼,石花晶瑩剔透,五光十色,琳琅滿目,亦真亦幻,宛如人間仙境;每年春夏,薔薇花、紫藤花等開滿聚仙山,香飄十裡,另人陶醉;登臨拜仙亭,俯視小三峽,八仙嬉水,山水相依,美不勝收,讓遊客流連忘返。
八百裡伏牛丹江孕育八仙洞天,三千載始都楚風再續千裡乾渠。「渠首淅川,商聖故裡」。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丹江八仙洞景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馬蹬鎮境內,丹江小三峽之太白峽東岸,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滬陝高速、二廣高速、內鄧高速,福銀高速、三西高速、G312、G209、S335等公路自周邊通過。特別是秦巴公路、丹江小三峽大橋從景區通過,打通了東至南陽、武漢,西至十堰、西安的東西旅遊大動脈,交通優勢突出。景區按國家AAAA級景區標準打造,佔地面積約3.8平方公裡,其中,溶洞面積約7000餘平方米,觀賞面積近30000平方米。整個景區分為聚仙山東部遊覽區、八仙洞中部遊覽區、沿江西部遊覽區,三個遊覽區相互連接,形成一條完整的旅遊環線。
景區景觀突出四個主題:一是以八仙溶洞地質奇觀為主題的溶洞地質文化景觀;二是以八仙道教文化為主題的八仙文化景觀;三是以丹江小三峽、聚仙山為主題的山水自然文化景觀;四是以動植物分布、地質、水文、為主題的科普知識文化景觀。八仙洞屬喀斯特地貌,形成於寒武紀,已有五億年歷史。洞內石筍如林,石鐘倒掛,石盾叢生,石鰭薄如蟬翼,石花晶瑩剔透,五光十色,琳琅滿目,亦真亦幻,宛如人間仙境。鐘乳石種類齊全,資源稟賦很高,國內少有,堪稱國寶,被譽為「中州第一洞」。景區分布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植物,每年春夏,薔薇花、紫藤花等開滿聚仙山,香飄十裡,另人陶醉,登臨拜仙亭,俯視小三峽,八仙嬉水,山水相依,美不勝收,讓遊客流連忘返。
八仙洞形成於寒武紀,距今已經有5億多年的歷史。據地質學家考證,在距今8億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海洋。由於地質作用,滄海變桑田。又因為八仙洞地處秦嶺地塊與楊子地塊的過渡帶,即內鄉-淅川傾斜的核心部位。所以,在地質變化中,受南北動力擠壓、褶皺,形成了地層間裂隙。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雙重作用,裂隙中的部分易溶(鈣鎂)物質被擠出、沉澱、結晶,從而形成了這座千姿百態的八仙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