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 寒武紀時期形成的天然溶洞

2020-12-05 法治熱點關注

八仙洞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馬蹬鎮境內,地處淅川丹江口水庫東岸。八仙洞是一處喀斯特地貌,形成於寒武紀,距今大概有兩億多年的歷史。相傳有八位仙人曾在此修煉而得名。八仙洞的地質地貌兼中國北方溶洞和南方溶洞的特點於一身,既有北方溶洞的神秀的特點,又有南方溶洞高達之特點。洞內石筍如林。石鐘倒掛,石盾叢生。石鰭薄如蟬翼,石花晶瑩剔透,五光十色,琳琅滿目,亦真亦幻,宛如人間仙境;每年春夏,薔薇花、紫藤花等開滿聚仙山,香飄十裡,另人陶醉;登臨拜仙亭,俯視小三峽,八仙嬉水,山水相依,美不勝收,讓遊客流連忘返。

八百裡伏牛丹江孕育八仙洞天,三千載始都楚風再續千裡乾渠。「渠首淅川,商聖故裡」。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丹江八仙洞景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馬蹬鎮境內,丹江小三峽之太白峽東岸,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滬陝高速、二廣高速、內鄧高速,福銀高速、三西高速、G312、G209、S335等公路自周邊通過。特別是秦巴公路、丹江小三峽大橋從景區通過,打通了東至南陽、武漢,西至十堰、西安的東西旅遊大動脈,交通優勢突出。景區按國家AAAA級景區標準打造,佔地面積約3.8平方公裡,其中,溶洞面積約7000餘平方米,觀賞面積近30000平方米。整個景區分為聚仙山東部遊覽區、八仙洞中部遊覽區、沿江西部遊覽區,三個遊覽區相互連接,形成一條完整的旅遊環線。

景區景觀突出四個主題:一是以八仙溶洞地質奇觀為主題的溶洞地質文化景觀;二是以八仙道教文化為主題的八仙文化景觀;三是以丹江小三峽、聚仙山為主題的山水自然文化景觀;四是以動植物分布、地質、水文、為主題的科普知識文化景觀。八仙洞屬喀斯特地貌,形成於寒武紀,已有五億年歷史。洞內石筍如林,石鐘倒掛,石盾叢生,石鰭薄如蟬翼,石花晶瑩剔透,五光十色,琳琅滿目,亦真亦幻,宛如人間仙境。鐘乳石種類齊全,資源稟賦很高,國內少有,堪稱國寶,被譽為「中州第一洞」。景區分布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植物,每年春夏,薔薇花、紫藤花等開滿聚仙山,香飄十裡,另人陶醉,登臨拜仙亭,俯視小三峽,八仙嬉水,山水相依,美不勝收,讓遊客流連忘返。

八仙洞形成於寒武紀,距今已經有5億多年的歷史。據地質學家考證,在距今8億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海洋。由於地質作用,滄海變桑田。又因為八仙洞地處秦嶺地塊與楊子地塊的過渡帶,即內鄉-淅川傾斜的核心部位。所以,在地質變化中,受南北動力擠壓、褶皺,形成了地層間裂隙。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雙重作用,裂隙中的部分易溶(鈣鎂)物質被擠出、沉澱、結晶,從而形成了這座千姿百態的八仙溶洞。

相關焦點

  • 貴州最大的溶洞電站,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水庫,遊客不斷
    在貴州的一處小鎮有著貴州最大的溶洞電站,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水庫,遊客不斷。它就是位於貴州大方縣的九洞天水電站,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溶洞景觀,而水電站建立在這裡就變成了溶洞電站,規模很大,從1970年開始建造,到目前已經有50年的建造歷史,在獨特的哈斯特地貌當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去打卡。
  • 伊朗最大的山脈,形成於寒武紀時期,隱藏著你意想不到的自然奇景
    山脈中最古老的巖石可追溯到前寒武紀時期(即5.41億年前),曾在其最高峰登納山(Mount Dena,4,409米),附近發現了2.52億年前的古生代巖石。然而,山脈中大多數巖石是中生代時期的石灰巖和頁巖。
  • 老君洞是一個天然形成的溶洞,距今有7200多萬年的歷史!
    老君洞是一個天然形成的溶洞,距今有7200多萬年的歷史,溶洞景觀三分長相七分想像。老君洞和煉丹洞連在一起,長約150餘米,洞高8米,洞寬9米,老君洞是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連。青牛洞是老子坐騎青牛休息的地方,青牛洞和打鐵洞連在一起,全長600餘米,洞內幽深曲折,號稱中原最狹長的溶洞。
  • 第二:寒武紀時期
    寒武紀時期是經過考古學家、地質學家的探索和各方面佐證推測出來的生物大爆發的一個特殊時期。 說實話這個大爆發其實是相對來說的,也是經歷了幾百萬年時間演變的,只不過相對於整個生命演變過程中,這個時期是各種生物門類相對於其他時期來說演變最快的,生物種類迅速演變和發展,出現了太多的種類
  • 河南一個不知名的景點,譽為太行山第一大溶洞,年齡古老規模巨大
    河南是我國旅遊景點很多的省份,也是我國旅遊產業發展很突出的省份,在其境內不論是自然景點,還是人文旅遊景觀,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在具體的知名度上就需要另說了,所以還是來看看河南一個不知名的景點,從其旅遊的發展過程中說,它的欣賞價值也是很高的,只是比較惋惜的是,它的名氣還是有待提高的。它就是五龍洞。
  • 通山隱水洞,天然形成的溶洞,很有特色,質地純淨,少有風化現象
    而隨處可見的鐘乳石,由於質地純淨,少有風化現象隱水洞地質公園是在以巖溶洞穴為主體地質遺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巖溶地貌地質公園,其核心景區隱水洞是一處典型的由斷裂構造控制的、巖溶地質作用形成的大型溶洞。隱水洞內有十分豐富的地下溪流巖溶地貌等地質景觀,隱水洞長約5180米,洞穴與地下河合二為一,洞體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洞內鐘乳石林立,擬人狀物惟妙惟肖,峽流相映,瀑洞相融。
  • 紐西蘭有名天然奇景,像滿天星鬥的溶洞,有成千上萬隻螢火蟲居住
    而在紐西蘭有一個有名的天然奇景,裡面有成千上萬隻螢火蟲居住——螢火蟲溶洞。螢火蟲溶洞位於紐西蘭的懷卡託的懷託摩溶洞地區,又稱為懷託摩螢火蟲洞、螢火蟲洞、懷託摩洞。螢火蟲溶洞在紐西蘭是非常有名的旅遊景點,因為其地下溶洞現象是由各式的鐘乳石和石筍以及螢火蟲來點綴裝飾,異常絢麗迷人。
  • 湖北宜昌現清江生物群形成於5.18億年前的早寒武紀時期
    提起證明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存在的化石群,人們會想到雲南澄江生物群和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化石庫,但今後也許會多出一個:來自中國湖北的清江生物群。中美研究人員21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在湖北發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的一個新生物群——清江生物群,將為研究地球動物門類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 桂林密林深處的土匪窩,天然溶洞造型精美,驢友:土匪也太難了
    到了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連連,百姓的日子更加艱難,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生存加入土匪的行列,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當地百姓帶來連極大的災難。各地土匪多如牛毛,有名的無名的各行其道,廣西也不例外。在桂林全州石塘安和附近的鄉下,就有當年土匪留下的窩點,他們憑險而居,壘石成山寨,隱藏在茂密的山林之中。
  • 南陽師範學院副院長調動為河南大學副校長,說明河南大學沒未來嗎
    這個問題歧義非常大,將南陽師範大學副院長「提拔」到河南大學作副校長,河南大學就沒有希望了嗎?在2020年4月14下午,河南大學是河南省委組織部的委託開展領導班子調動情況。會議明確指出:將闞雲超同志調任為河南大學副校長,聘用王學路同志為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
  • 體驗世界最長無動力暗河溶洞漂流
    經過長時間的地質勘探與考察,終於使這個神秘的地下龍宮重見天日,原來泰山與徂徠山兩座山脈的地下斷裂帶,封存著萬年之久的溶洞群,溶洞內還有一條長年流淌、水量充沛的神秘的地下暗河。泰山地下大裂谷位於泰安的邱家店鎮,是泰山和徂徠山兩座山脈的斷裂帶。2003年5月一次偶然的地質塌陷,使人們發現了這個大溶洞,也發現了蘊藏著神秘的鐘乳石溶洞景觀。
  • 廣西飄散香味的的溶洞,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藏酒洞,窖藏萬噸美酒
    廣西是我國南方最為壯麗的山水之地,獨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在此形成,各式各樣的河流穿流於此,各個民族風情在此和諧共生。無論是從天然景色,還是從人文歷史,廣西都創造了無數的輝煌。這裡的山水之美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但美麗奇特的溶洞你見過嗎?廣西有一個飄散香味的溶洞景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藏酒洞,廣闊的洞身可以容納萬噸的美酒,它就是洞天酒海。
  • 生存在寒武紀最底層的物種,被稱之為寒武紀時期「海底大米」
    軟舌螺這是一種已經被滅絕了的海生的無脊椎動物,如果大家對以前寒武紀時期的動物比較了解的話,那麼肯定聽說過這個名字,其實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被發現了,可就是一個這樣的小生物,沒想到科學家卻不知道它究竟應該屬於哪個類別,也就是說關於它的分類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因為有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它應該是軟體動物門
  • 只知南陽盆地,可知還有南襄盆地,其實南陽盆地的靈魂是襄陽
    南陽盆地面積有36635平方公裡,是以南陽市為主體,同時包括湖北省西北部,即襄陽市背部等地區。南陽盆地所屬地區是河南南陽市、泌陽縣、湖北西北部四個縣區市。雖說盆地的名字叫南陽盆地,而不是襄陽盆地,但是襄陽卻是南陽盆地的點睛之筆。
  • 看廣東最牛河流,2億年前地殼運動形成,在巨型天然石灰巖溶洞下
    本期給大家分享的是連州地下河,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見識過溶洞景觀,但是像連州地下河這樣的溶洞,我想見識過的人應該很少,連州地下河位於歷史古城連州市,同時處在湘桂粵交界的高山峻岭之中,是典型的亞熱帶喀斯特石灰巖溶洞
  • 全球最大的天然溶洞白酒基地,除了藏酒還能釀酒?
    但經專家論證,龜仙洞除了能夠洞藏美酒,還是全國唯一可以在溶洞內釀造白酒的基地。 雲酒頭條(微信號:雲酒頭條)在參觀中注意到,龜仙洞內沉積了十多米深的風乾型粘土,為釀酒微生物提供了繁衍和生長的溫床。溶洞內常年恆溫恆溼的條件,孕育了2000多種微生物菌群,形成了獨特的釀酒「微環境」,由此也造就了企業在釀製醬酒工藝上的不同。
  • 前寒武紀板塊構造中克拉通龍骨的形成
    前寒武紀板塊構造中克拉通龍骨的形成(資料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地幔龍骨只在地球早期形成(大約在35億至15億年前的前寒武紀時期);並不存在現代的類似物。許多龍骨顯示出不同程度的分層融化消耗。這種層狀巖石圈的起源尚不清楚,可能表明早期地球有一種全球構造模式(板塊而不是羽狀構造)。作者利用在地幔溫度升高(比現在的溫度高150~250攝氏度)情況下,海洋俯衝伴隨弧—陸碰撞的模型來研究地幔龍骨的起源。
  • 溶洞、石鐘乳、石筍是怎樣形成的呢?
    大家應該都去過溶洞景點的吧,去過的應該都知道溶洞裡面的景象美輪美奐,洞內形成的秀麗小山峰和曲折通道更是吸引人的眼球。那麼大家又知道溶洞是怎麼形成的嗎?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溶洞的形成是由水和二氧化碳發生長時間的化學反應時水中溶解有碳酸氫鈣,這種水從溶洞的上方滴落下來,然後又經過水分蒸發,壓強減少或者溫度變化,二氧化碳溶解度變小,沉澱下碳酸鈣,然後又經歷長時間的歲月積累,就形成了溶洞中的鐘乳石和石竹等不一樣的東西。而又當他們和地面上的石筍連接起來,就形成了讓人嘆為觀止的石柱。
  • 武漢有一天然溶洞,至今有上百萬年歷史,票價良心且遊客好評不斷
    武漢有一天然溶洞,至今有上百萬年歷史,票價良心且遊客好評不斷武漢這座城市有著極美的自然風光,在城市的周圍,存在著很多迷人的旅遊景點。雖然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人文景觀,但是自然景點也還是存在的。而在武漢眾多的景點當中,有一座天然形成的溶洞,是當地很有名的自然景觀。這個溶洞在一座山的內部,想要參觀需要向下走四百多級臺階。其中的鐘乳石形狀各不相同,好像是走進了一座迷宮一般,這個景區就是武漢的白雲洞景區。據相關的考察顯示,這個溶洞的洞口到今天已經有四百多年了。因為武漢是屬於平原地帶,所以能夠形成這樣的地貌是非常罕見的,其中的溶洞更是獨一無二的。
  • 南陽一座有故事的小縣城,四通八達,未來潛力被看好
    其中南陽是個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掉的小縣城,但真正去認識過南陽後,人們就會發現在這個城市中,不僅有著各種各樣的景點,還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 南陽曾有一段時間處於貧困階段,但相比別的城市來說,南陽算是很幸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