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新「絕招」克服人類衛星高度挑戰,能夠實現嗎?

2020-07-31 超弦

人類衛星發展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眾所周知,與所有其他技術一樣,衛星技術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衛星可以以越來越高的解析度監測地球,從風暴預報到氣候變化監測,再到農作物收成預測,無所不能。但有一件事仍然阻礙著衛星的發展:高度。

科學家發明新「絕招」克服人類衛星高度挑戰,能夠實現嗎?

如果衛星能夠在離地球較低、更近的軌道上運行,它們就可以以更好的解析度收集更多的數據。通信衛星的延遲也會更低。但它們越靠近,大氣阻力就越大,這導致它們的軌道衰變得更快,有時僅僅幾個星期就會改變原本的軌道。造成危險。

而現在來自歐洲航天局(ESA)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讓衛星「呼吸」。這是什麼方法?我們接著來看看。

衛星高度

我們知道,大多數衛星的軌道距離地球不超過300公裡。衛星離地球越近,大氣中的氣體就越密集。把衛星放在低空意味著它的軌道會因為阻力而衰減得更快。例如,哈勃望遠鏡的軌道飛行距離約為540公裡,國際空間站的軌道距離為330公裡到410公裡,但它有發動機來提高軌道進而改變軌道的高度。

科學家發明新「絕招」克服人類衛星高度挑戰,能夠實現嗎?

雖然國際空間站的發動機不適用於衛星,但歐空局的系統卻適用。這是一種空氣呼吸式衝壓噴射系統,正在通過歐空局的通用支持技術計劃(GSTP)進行開發。GSTP是一個嶄新的技術,能否克服人類衛星高度挑戰呢?

科學家發明新「絕招」克服人類衛星高度挑戰,能夠實現嗎?

隨著歐空局、馮·卡曼研究所和米蘭理工大學開發這一系統,大氣阻力問題就變成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隨著大氣越來越接近地球,大氣中也含有更多的氧氣。這個系統可以收集稀有的氧氣,並將其用作推進劑,使衛星保持在比以前更低的高度軌道上。

歐空局過去曾測試過衛星推進系統,包括一個運載40公斤氙氣作為推進劑的系統。它被稱為GOCE,稱為重力場和穩態海洋環流探測器。通過比其他衛星更接近地球,它能夠比以往更精確地繪製地球重力圖。但是它的氙氣推進劑在大約3.5年後用完了,因此當它進入大氣層時就被摧毀了。

但是這個新系統不需要氙氣,它可以利用高層大氣中的稀薄氧氣作為其離子推進器的燃料,這項技術可能會延長低空衛星的壽命。這項技術通過一種新型的進氣口捕獲大氣頂部的空氣分子,然後被收集和壓縮到變成熱電離等離子體的程度,然後給它們一個電荷來加速它們並將它們噴射出來以提供推力。吸氣式電力推進可以使一種新的長壽命、低軌道飛行任務成為可能。

測試

當然,這項技術需要嚴格的測試,尤其是收集稀薄的大氣需要一個非常特別設計的進氣口。為此,義大利Sitael公司製造了一個完整的測試推進器,並將其置於真空艙中工作,該艙模擬200公裡高度的條件。粒子流發生器在那個高度產生了模擬的大氣流動。在測試中,系統表現良好。最初,他們想測試收集和壓縮足夠的空氣以使設備工作的能力。但他們決定進一步測試。

科學家發明新「絕招」克服人類衛星高度挑戰,能夠實現嗎?

他們安裝了一個電動推進器,看看這個系統是否能收集足夠的能量,並為點火提供足夠的壓力。首先,他們用氙氣做了試驗,結果很成功。然後他們用氮氧混合物代替了部分氙氣,這也是成功的。

在第一階段的測試中,他們使用氙氣作為燃料,氙氣會發出藍光。當他們從氙氣轉換成氧氮時,顏色發生了變化,他們知道測試成功了。在最後的試驗中,氙氣被氮氧混合物完全取代,並且能夠反覆點火。

科學家發明新「絕招」克服人類衛星高度挑戰,能夠實現嗎?

這一結果意味著吸氣式電力推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理論,而是一個有形的、可行的概念,隨時可以發展,有朝一日將成為新一類任務的基礎。

展望未來

科學家發明新「絕招」克服人類衛星高度挑戰,能夠實現嗎?

這些測試已經過去幾年了,而且這個系統還在開發中。如果它能在實際中發揮作用,它就有很大的潛力。歐空局表示,該系統可以讓衛星在180公裡到250公裡的高度連續運行。發動機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殊設計的進氣口。從稀薄的大氣中收集和濃縮足夠的空氣分子是一個挑戰。這臺發動機不僅可以使衛星更接近地球軌道,而且可以更好地工作,它可能適用於其他行星或衛星的任務。例如,火星確實有大氣層,這樣的系統有可能讓衛星在較低的高度工作。

相關焦點

  • 如果能夠實現「冷凍復活」!人類能夠徵服死亡嗎?
    ,也預示著人們向著永生邁出了第一步,可能還達不到第一步,但的確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技術的目的就是在未來以後,能夠實現此前被冷凍的人復活。答案顯然不是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冷凍和復甦(解凍)的時候,溫度的變化成為了一個危險點,一旦達到0-60°C之間,細胞是容易受損的,但這只是對於動物來說,至於人類,細胞一旦達到-5°C就會出現受損,如果一鼓作氣加大凍結,只會讓人體的細胞膜嚴重受損,復甦就沒戲了(人都被凍死了)。
  • 掌握了冷核聚變,人類成為星際文明指日可待,未來能夠實現嗎?
    科學家們通常是利用高溫高壓來啟動核聚變,這是因為高溫可以使原子中的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並讓原子核具備足以克服排斥力的動能,而高壓則可以增加原子核的密度,使它們更加容易聚合。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就必須要創造一個能夠長時間維持超高溫度以及壓強的封閉環境,這對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講是非常困難的。
  • 人類可能實現永生嗎?人類壽命最長有多長?
    根據科學統計數據顯示,已有超100名科學人員加入,所以對這項計劃的追求大家的熱情還是挺高的,但是能不能實現這還是一個未知數,如今人類在基因改造方面能夠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就看有沒有其他方式。人類可能實現永生嗎?
  • 精準定位太空垃圾,科學家的這個偉大發明,或將避免太空車禍上演
    精準定位太空垃圾,科學家的這個偉大發明,或將避免太空車禍上演!前言: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都沒有停歇。神話傳說中的嫦娥飛天道出了中國古人對於太空的嚮往;明代萬戶自製的火箭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對太空發起挑戰的人;如今,隨著空間站以及火星探測器的不斷飛天,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 人類星際移民計劃能否實現?火星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有點難!
    目前以人類的力量來說,人類只能把希望給寄托在火星上,儘管曾經科學家發現了「超級地球」,但是這些星球距離我們實在太遠,人類目前連太陽系都無法飛出去,所以人類要想實現星際移民,難度還是很大的。可是想要實現火星移民計劃,難度還是很大的,首先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這樣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挑戰的,距離越遠就意味著宇宙飛船需要更大的推力以及燃料來支持宇宙飛船飛行。
  • 如果實現「冷凍復活」!人類能夠徵服死亡嗎?
    進行對人類的冷凍,無非就是要人所有的器官,細胞等全部凍結,也就是不能讓其運動,我們從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那就是細胞能夠承受什麼樣的情況。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長時間儲存動物細胞是可能實現的,但是要完全停止不太可能,通常需要-120℃,當然-196℃更好,在這樣的溫度下,一切化學進程都幾乎完全停滯。而科學家們通過發現,在進行凍結和復甦的時候,溫度是一個危險區。
  • 科學家稱: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這是好事嗎?
    進入科技時代之後,不少的科學家也加入了探索人類永生的道路,比如美國矽谷知名的科學家雷·庫茲韋爾就是其中之一。雷·庫茲韋爾是美國矽谷知名的未來學研究者,發明家,作家,是谷歌的首席工程師。雷·庫茲韋爾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他曾獲9項名譽博士學位,2次總統榮譽獎。
  • 美媒:某種意義上龍蝦能實現永生,若克服這項技術人類也有可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原來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之下,如今已經是有了答案了,人類科技的發展非常的迅速,也是解決了很多原本解決不了的難題,如今的科學家也是逐漸有了更多的精力,將目光放在更偉大的科研事業上面了。永生是人類自古以來的追求。
  • 如何應對外星人殖民挑戰?科學家:圍繞太陽建超級能量站!
    對照上述三個等級,人類現在的文明程度尚未達到等級I的標準,據科學家推算,人類目前的文明等級約為0.73級。在未來,人類要挑戰卡爾達舍夫等級II和等級III的文明程度,最現實的選擇是源源不斷地攝取太陽的能量。
  • 6000℃的表面溫度,人類能夠「登陸」嗎?這一天離我們有多遠?
    當人類踏出地球飛向太空的那一刻是激動的,同時也是畏懼的。激動,自己能夠代表人類飛向太空;畏懼,太空過於深邃,一眼望去滿是絕望。太空的真實樣貌可能並非我們所想,那太陽的真實樣貌你敢看嗎?6000℃的表面溫度,人類能夠「登陸」嗎?那這一天離我們有多遠?
  • 火星移民將會面臨諸多困難,科學家發現有幾個困難人類或無法克服
    人類未來必須要離開地球,這是因為地球的資源會逐漸地減少,而且地球的自然環境也會受到很大的局限,導致人類無法繼續繁衍生息,這些事情將是未來人類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現在科學家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個地球,這樣人類未來的發展才能夠得到保障。
  • 谷歌首席科學家稱,2045年人類將實現永生,納米機器人將接管人體
    人類一直以來都想實現長生,目前,矽谷有數十個公司在做事人類未來永生技術的研究,而谷歌首席科學家雷·庫茲韋爾預言說:到了2029年,人類將開始正式走上永生之旅;到2045年,人類將正式實現永生!雷·庫茲韋爾是美國矽谷知名的未來學研究者,發明家,作家,谷歌的首席工程師。他曾發明了盲人閱讀機、音樂合成器和語音識別系統。
  • 科學家發現,人類衛星和太空飛行器無故發生故障,原因你信嗎
    科學家發現,衛星和太空飛行器莫名奇妙的發生故障,並解釋這是由於地球磁場神秘減弱,地球磁場的這種減弱正在給衛星造成技術問題,並且其影響似乎正在增加。圖片:極光是由地球磁場引起的-神秘地減弱了地球磁場對保護人類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陽輻射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6-10-20 10:30 來源:澎湃新聞
  • 人類宇宙探索達新高度:能夠調查不同天體,還有望衝出太陽系!
    現在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大,但是人類卻並沒有停止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特別是對於宇宙。大家都十分好奇宇宙到底還有多少東西,好奇這麼多的星球存在,那麼是不是還會擁有另一個地球等等。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的探索仍然是有限的,大家已經換了很多的方式,並且做了很多的嘗試,可是宇宙還是太大了。
  • 為什麼人類無法實現長生不老?科學家在微觀世界找到了答案
    人類是地球唯一的智慧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也要遵循生死這個自然規律,無人可以逃脫。可是人類當中的一些人,卻要想著長生不老,永生不死。比如中國古代皇朝中,有的皇帝就不服命運,想要挑戰生死法則,實現長生不老。秦始皇派出人馬尋找長生不老仙藥,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也想長生不老,招道士入宮給他煉丹,想通過丹藥實現長生不老,可惜他們最終都沒有戰勝生死規律。
  • 世界十大新技術排行榜!你知道這些高端發明中有多少項嗎?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生活質量也在提高,你知道現在發展哪一點嗎?你知道有什麼新技術嗎?讓我們列出當今世界十大新科技,感興趣的小合作夥伴也會來看看。詳細介紹了世界十大新技術:1、量子計算機2、液體活檢3、人體細胞圖譜4、太陽液體燃料採集、基因疫苗6、深度學習和機器視覺7、從空氣中收集水8、可持續社區9、精確農業10、低成本氫能汽車催化劑1和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在2016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相關的實驗論文不斷發表,國內許多企業希望量子計算機技術成為現實,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問題在於人類基因組中有許多重複的片段,當讀取到許多重複小片段的時候,很難精確還原真正的基因組,畢竟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基因組是如何重複的。現在,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方法,首次完成了人類染色體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完整序列(「端粒到端粒」),沒有缺口,並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平。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問題在於人類基因組中有許多重複的片段,當讀取到許多重複小片段的時候,很難精確還原真正的基因組,畢竟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基因組是如何重複的。現在,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方法,首次完成了人類染色體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完整序列(「端粒到端粒」),沒有缺口,並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平。
  • 上百名科學家呼籲疫苗接種者應主動感染新冠病毒,人類挑戰試驗即將開始?
    最近,一個名為1 Day Sooner在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負責人的一封公開信中呼籲,志願者在接種疫苗後應主動感染新冠病毒,看看疫苗是否提供保護。這種「人類挑戰試驗」可能會加速疫苗的研發。1 Day Sooner組織有100多名知名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15位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