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苗為何被稱為「軟黃金」?究竟有多珍貴?

2021-01-21 騰訊網

鰻魚苗被稱為」軟黃金「是因為現在鰻魚苗的數量已經少了,而且目前人工育苗的技術還非常有限,沒有辦法利用人工的方式來擴大數量,所以說鰻魚苗也只能夠通過野外捕撈的方式來獲得,但是由於很多人都想要賺錢,所以捕撈的數量猛增,這就使得目前鰻魚苗的數量越來越少,所以說價格就變得非常珍貴了。所有的物品都逃不過」物以稀為貴「的理論。

鰻魚苗的捕撈

鰻魚苗跟普通的魚苗不一樣,普通的魚苗是可以人工培育的,所以說數量巨大,因此普通的魚苗價格是比較便宜的,但是鰻魚苗卻不可以,必須要從野外捕獲,人工沒有辦法培育,所以說能夠獲得的鰻魚苗的數量就無法人工控制,只能夠根據鰻魚的繁殖情況來定,而鰻魚作為人類的食物來源,近些年數量大減,所以說鰻魚苗的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少。

鰻魚的營養價值

鰻魚苗之所以那麼貴,除了因為數量少以外,還有一點原因就是長大以後的鰻魚營養豐富,所以售價是比較高的,所以說鰻魚苗的價格也就不便宜。鰻魚的肉質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比如鈣元素、碘元素以及鋅元素等等,而且鰻魚的魚刺很少,只有一根主刺,肉質非常的軟,具有清熱解毒以及滋養的作用。

鰻魚在製作的時候一般會選擇烤制,在烤制鰻魚之前需要把鰻魚的魚刺剔除,然後用燒烤籤把鰻魚穿起來,放在煤炭上面炙烤,在烤的過程中鰻魚表皮的脂肪會越烤越香,而且肉質也會變得鮮嫩多汁,再加上鰻魚醬,就會使得味道更加的濃鬱,搭配一顆生的雞蛋,注入了靈魂以後,鰻魚的口感會更加豐富。

相關焦點

  • 「水中軟黃金」「水中人參」的鰻魚膠有多神奇?
    無論男女老少均可食用,更是孕婦補鈣的理想佳品,亦是補而不燥之珍貴佳品。 科普 | 鰻魚膠由來 鰻魚膠 也叫"鱔肚","麻魚膠",被譽為"水中軟黃金"、"水中人參",屬於名貴食材
  • 3月12日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下列選項中因為價格高昂,被稱為「軟黃金...
    下列選項中因為價格高昂,被稱為「軟黃金」的魚類是?這是2020年3月12日螞蟻莊園今日的題目,那麼小鯉魚鰻魚苗因為價格高昂被稱為軟黃金的魚類是?3月1日到3月31日期間,穿上花仙子套裝收取雞蛋有機會獲得小驚喜哦!下面就讓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2020.3.12螞蟻莊園今日答案吧。
  • 它是出生在淡水裡的極品魚,也可以生活在海裡,有魚類軟黃金的美譽
    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上海的菜市場有河鰻賣。上海人加了一個河字,試圖同海鰻區分開來,賣個好價錢。其實把鰻區分河鰻、海鰻並不科學。 鰻要生存長大,就要在幼鰻階段先經過艱難困苦尋找生存的淡水的河流湖泊,從這種意義上講,鰻比鮭魚更讓人敬佩。
  • 鰻苗減產漲價,這是要吃不到的節奏?
    人工繁殖鰻苗成本極高,存在目前較難攻克的技術壁壘。相關資料顯示,淡水鰻魚通常在河川中長大,產卵必須洄遊至海洋中,魚苗成長至一定階段再遊回淡水中生長。而且鰻鱺的性別是後天生成的,在自然環境下,鰻鱺大多都是雌性,如果種群密度很高,那麼就大多數變成雄性。 鰻魚究竟有多難繁殖?在人工環境下養鰻魚,就是養到天荒地老,它也不會進入性成熟。
  • 水中軟黃金鰻魚養生宴
    鰻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有「水中軟黃金」的稱譽。日本人尤其喜歡吃鰻魚,由於它從古至今都被視為滋補、美容的佳品,《本朝食鑑》更記載了鰻魚的神奇食療功效。本地能品嘗的鰻魚品種不多,可幸有日本料理店創作出「鰻魚祭」,從日本引入四種新鮮的遊水活鰻,讓鰻魚愛好者一次過品嘗多款鰻魚滋味。
  • 抹香鯨糞便中的結石,為什麼有時比黃金還珍貴?
    平時看到糞便,人們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但是在海洋中,卻有一種動物的糞便比黃金還珍貴,讓人趨之若鶩,顛覆了大家對排洩物的印象。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日本鰻遭遇"魚荒",餐飲市場幾重影響?
    中新網1月15日報導,據日媒援多名相關人士消息稱,瀕危物種日本鰻的鰻苗本季遭遇極度嚴重的魚荒,日本國內外的捕獲量只有去年同期的約1%。日本鰻魚為何面臨瀕危局面?能否通過人工養殖來替代?餐飲市場將會受到幾重影響?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日本遭遇"鰻魚荒"的來龍去脈。
  • 1600萬噸黃金沉入貝加爾湖,為何無人打撈?專家道出實情:不敢
    黃金的文化歷史與人類的歷史幾乎一樣古老,因其獨有的特性和閃耀的色bai澤,黃金成為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馬克思曾說「金實質上是人類發現的的第一種金屬」。因而黃金幾千年來一直被人們所認識和追求。在遠古的奴隸制時代黃金就成為財富和統治者權力的象徵。黃金資源本身因為稀有因為變得比較貴重,時至今日黃金在當今社會各個方面發揮著很多重要作用和功能。
  • 泉港十佳美食——鰻浮 皮酥裡嫩選取深海鰻魚
    (記者黃雅珊 實習生戴曉敏 文/圖)特色小吃世代傳 後人改進更美味  劉宗彬是峰尾鎮圭峰村人,今年41歲,做鰻浮的手藝來自父親。他介紹,鰻魚有三種基本做法,分別是燒、炸和燉。而炸又分為清炸和裹粉炸兩種,清炸即不裹粉直接炸,而祖輩們的吃法則是將鰻魚裹粉炸,因為他們認為,裹粉炸比清炸美味。
  • 它被稱為「軟黃金」,高蛋白低脂肪,潤膚養顏,多吃也不怕發胖
    它被稱為「軟黃金」,高蛋白低脂肪,潤膚養顏,多吃也不怕發胖。它營養非常豐富,它是女人的美容養顏的神器!它像魚卻不是魚,外殼很硬裡面的肉肉卻非常嫩。好了小編不和你們繞來繞去了,直接告訴你們它是什麼吧!它是什麼呢?它就是鮑魚,鮑魚是最有營養的魚。
  • 讓 我 如 何 擁 吻 你 , 鰻 魚 妹 妹?
    在非原產地,更多時候,我們認識鰻魚,有兩個途徑:趙老師的《動物世界》或者日料店裡的蒲燒鰻。這兩種途徑認識的鰻魚都不那麼真切。
  • 新石器時代就已種植,曾被稱為「軟黃金」,如今淪為荒草,可惜了
    導讀:新石器時代就已種植,曾被稱為「軟黃金」,如今無人問津,可惜了文/農夫也瘋狂不知道大家現在對於農村的印象是什麼?在筆者看來,如今農村給人的感覺就是「荒涼」。這個荒涼是因為以前農村的地裡,基本都是種植各種的農作物。
  • 【鮮窩有味】鮮窩七星鰻鯗,人間風味中的至味
    每到此時,福建、浙江家家戶戶的屋簷下總會掛上幾根鰻鯗,經過了西北風的錘鍊,被賦予獨特的味道。因此素有「新風鰻鯗味勝雞」的說法。靠自然風吹乾的鰻鯗肉質潔白細膩,做道簡單的手撕鰻鯗,還可拿來與紅燒肉相配,那鮮香相擁的滋味堪當一絕。魚鯗早在古代就有。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時,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巧取當地鰻鯗作菜。
  • 比黃金還要珍貴的鉑金,究竟是什麼?鉑金首飾的真假你知道嗎
    鉑金中的「鉑」究竟是什麼?鉑,俗稱鉑金或白金,屬於稀有元素。鉑系金屬包括鋨、銥、釕、銠、鈀六種元素,被通稱為白金家族。鉑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的一種極為罕見的貴金屬,在自然界中常常以礦物的形式存在,並且極為分散。鉑分布廣泛,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秘魯、俄羅斯和南非等地。礦石中能夠提煉出來的鉑金量也非常少,從10噸鉑金礦石中歷經5個月才能提煉出1盎司(28.35克)鉑金。
  • 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
    即使貴為帝王,也對黃金愛不釋手,賤為蟻民,也做著黃金的美夢。今天,全世界已經開採出來的黃金大約有16萬噸,佔地球上全部黃金儲量的四分之三。黃金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如此聯繫緊密,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那就是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
  • 地球上的黃金究竟從何而來?
    ,不過,你身上可能有一件來自太空的物品,那就是黃金。即使貴為帝王,也對黃金愛不釋手,賤為蟻民,也做著黃金的美夢。今天,全世界已經開採出來的黃金大約有16萬噸,佔地球上全部黃金儲量的四分之三。黃金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如此聯繫緊密,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那就是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
  • 推薦白鰻的3種烹調方法
    導語鰻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所以被稱作是水中的軟黃金,有「水中人參」之美譽。在中國以及世界很多地方從古至今均被視為滋補、美容的佳品。大家都知道一般說來深海魚的營養價值都比較高且對身體多有益處,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種魚——白鰻。不知道大家對它熟不熟悉呢?
  • 日媒:日本八成鰻魚魚苗可能是從臺灣走私而來
    據《今日日本》報導,據貿易數據和知情人士透露,12月和1月在日本投入水產養殖池的鰻魚魚苗約80%可能是通過香港從臺灣走私偷運的。根據政府數據,日本在這兩個月內從香港進口了約6噸幼鰻,但香港並沒有任何鰻魚捕撈活動,而臺灣在2007年實施出口禁令後,從香港出口到日本的鰻魚數量急劇增加,這引起了人們對其來源的懷疑。業內觀察人士稱,其中大部分可能是非法從臺灣偷運來的。根據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數據,日本12月份進口了約1.6噸鰻魚魚苗,1月份從香港進口了約4.4噸。
  • 古人祈雨花樣多:鰻魚之形,似水如龍,談談宋代為何以鰻祈雨
    出現以仿造龍形器物來祈雨的,也有以類龍形的動物來祈雨的,如蜥蜴、鯢、蛇、鰻等同屬爬行動物。其中經以鰻祈雨是江浙地區曾盛行的一種祈雨習俗,世間流傳沿用至今,甚至傳播到了海外。這種方式在宋代的名人志錄和地方志均有記載:《夢溪筆談·神奇》中記載:「越州應天寺有鰻井......凡鰻出遊,越中必有水旱疫癘之災,鄉人常以此侯之。」
  • 為什麼說"日本鰻"無法實現人工繁殖?
    提到鰻魚大家肯定不陌生,一種長的跟蛇很像的一種魚類,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肯定都有品嘗過這種魚的美味。每次想起那個味道,眼淚都會不爭氣的從嘴角流了下來。日本鰻無法實現人工繁育的原因一看到這你是否有個疑問或者對文章標題的疑問,現在人類的科技都這麼發達了,日本鰻怎麼可能還無法進行人工繁殖?但事實就是這樣的,雖說現在人類的科技很發達,上至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