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計在於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7月30日早晨6:00,在義烏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廣場上,20名夏令營孩子們一邊朗誦意蘊深遠的國學《弟子規》,一邊伴隨著古樸而又輕快的童聲古詩唱讀,舞動身姿。
今年是何斯路村春泥計劃夏令營的第十一年,也是實施「百萬育才計劃」的第十一年。「百萬育才計劃」即每年投資10萬元,開展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思想境界與實踐能力。
何斯路村十分重視青少年的教育。村黨支部書記何允輝告訴記者,舉辦夏令營是為了更好地培養村莊的接班人。「只要孩子們記住自己的『根』,他長大後就一定會想著回饋桑梓。」
何斯路村夏令營的志願者都曾經是教師。82歲的何樟根、78歲的何洪疇退休前都曾是中小學校長,在夏令營裡教孩子們打拳、練書法、拉二胡、學國學;31歲的何鵬從創辦夏令營以來一直都在做志願者,平時何鵬總是「黑臉」的扮演著,一臉嚴肅。
夏令營負責孩子們的早飯和中飯,吃飯的時候,也是最能感受到何斯路大家庭氛圍的時候。孩子們坐兩桌,志願者老師坐一桌。吃過飯,有的孩子還會抱起碟子舔乾淨,老師會將吃不完的菜端給孩子們吃……
何潔是一名望道中學的初中生,她告訴記者,這幾年都會來參加夏令營,像她這樣年齡段的孩子從小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通過參加夏令營,她知道了一個人要懂得感恩,學會擔當。「等我以後上了高中、大學了,到暑假也要回到家鄉當義務志願者,回報社會。」
何帥是藝術學校的一名學生,他說,從小跟隨父母在城市生活,不過這四年以來,每年暑假都回到何斯路村參加夏令營。「這裡的夏令營不僅教會了我許多東西,還告訴我一個做人的道理,就是要踏實。同時記住了自己的『根』。」
每年的夏令營主題雖然不同,但本質相同,讓青少年認知大自然,體驗農事耕作,描繪家鄉美景,感受傳統文化。為此,何斯路村每年開展以「孝道在我心中」、「農耕生活體驗」、「感恩文化·大愛無疆」、「和風潤心田」、「認知、識禮、會擔當」等不同主題的「別樣夏令營」活動。
據了解,此次夏令營設置了書法、美術、國學、德教、舞蹈等十餘項課程。十天的時間內,學生們在保質保量完成暑假作業的前提下,參加「語文、數學、科學、英語」等科目的趣味知識輔導,培養學習興趣,開展讀書活動,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以何斯路村「功德銀行」為載體,實踐做好事,學會感恩,並通過《村規民約》《三字經》誦讀,國學經典的解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開展美術、書法、農耕生活體驗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興趣,做人做事融於快樂之中。
「春泥計劃夏令營是何斯路村結合本村『百萬育才計劃』特別指定的活動,至今已舉辦十一年。」何允輝介紹道,「夏令營結束,選出十名優秀的孩子,準備帶到青島看看大海,這也是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的『何斯路人』。」(義烏文明網 盧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