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動植物雕塑再現非洲草原 尋野自然倡導地球生態保護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嘉人】;

2020年7月17日至9月18日,大連時代廣場舉辦「尋野自然」環保藝術展,展覽展出設計師馬濤先生應用可回收布料手工製作的珍稀野生動物群像,打造還原本真非洲原始草原,引領公眾感受生命多樣之美,希望能夠引發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依存共生關係的深刻探討,倡導珍惜愛護自然生態環境。

尋野自然展覽開幕 Fun聲嗨逛音樂市集

7月18日下午13時30分,大連時代廣場「尋野自然環保藝術展」暨「尋野音樂市集」拉開帷幕。六種珍稀野生動植物空降大連時代廣場中庭,大連時代廣場副總經理(運營)方永先生、合作設計師馬濤先生以及眾多媒體代表出席開幕活動。

設計師馬濤先生在採訪時表示,與大連時代廣場此次展覽合作是他第一次與商業項目深度合作,也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真正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表達和傳遞到公眾生活中,可謂意義非凡。

同時,大連時代廣場聯合六家知名優秀品牌,攜手舉辦為期兩天的「尋野音樂市集」活動,各式潮流文化市集攤位、音樂LIVE表演互動、花式棉花糖花車、互動遊戲區、精彩文化沙龍活動等,音樂邂逅夏天,潮流混搭市集,大連時代廣場邀請全市市民蒞臨,一同FUN聲嗨逛!

數字AR互動遊戲 助力環保藝術展

結合數字AR技術,本次展覽同時發布「尋野自然」AR互動遊戲,觀眾在線下和線上均可以利用手機終端互動體驗,五隻珍稀野生動物形象開發製作成AR互動情景,觀眾掃碼參與,即刻與AR虛擬動物形象活動、拍照合影,生成照片可保存紀念或分享與好友。通過生動有趣的互動,希望公眾可以意識到對野生生命的喜愛可以有很多種途徑表達,而絕不是傷害它們或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名嘴獻聲聲臨其境 助陣公益科普傳播

大連時代廣場聯合六位大連知名廣電主播:沫沫、阿逗、芊芊、歡歡、晶晶與阿貴,為本次環保藝術展展出之「長頸鹿」、「斑馬」、「火烈鳥」、「狐獴」、「犀鳥」及「非洲霸王樹」等野生動植物進行了奇趣配音科普解說,與展覽同期上線發布「尋野自然」科普H5,觀眾點擊動物形象即播放該款動物的奇趣科普解說,寓教於樂的科普活動,旨在幫助公眾特別是小朋友更好地了解野生動植物知識,尊重生命生而平等,珍愛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

關於設計師馬濤

當代先鋒設計師馬濤先生,曾在2012年榮獲「中國陳設藝術發展論壇」年度室內陳設藝術先鋒人物,2015年被授予IEED國際生態環境設計聯盟(大中華區)陳設設計研發製作研究院院長。致力於在被大眾接受的基礎上,建立起獨具匠心的生活美學。

相關焦點

  • 大連時代廣場:環保手作動植物雕塑再現非洲草原
    2020年7月17日至9月18日,大連時代廣場舉辦「尋野自然」環保藝術展,展覽展出設計師馬濤先生應用可回收布料手工製作的珍稀野生動物群像,打造還原本真非洲原始草原,引領公眾感受生命多樣之美,希望能夠引發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依存共生關係的深刻探討,倡導珍惜愛護自然生態環境。
  • 草原的精靈——草原狼
    一個和諧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生活著若干種動物,編織成一幅生機勃勃大自然的美圖,帶給我們是自然美的享受,陶冶我們的情操。我們在欣賞趙忠祥解說動物世界時,看到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在非洲原野上生活著非洲獅,虎,豹,獵狗,禿鷲……這些兇殘的食肉動物圍繞在那些非洲角馬,斑馬,麋鹿。。。
  • 非洲大草原恐消失?因二氧化碳太多,非洲近8000種植物將滅絕
    在全球暖化的衝擊下,非洲大草原恐怕也會消失。據《英國獨立報》報導,一項刊於《PLoS ONE》的最新研究發現,全球變暖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情況下,非洲大陸上大多數亞熱帶植物恐怕無法勝過生長更快速的其他植物。
  • 自然世界生態系統
    而近年來的趨勢是將人類社會的影響也納入生態科學,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就使有關生態的事情變得異常複雜。        可以確定的是,迄今為止的人類經濟活動對於自然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當今世界的優秀生態學家都十分關心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關心那些屬於社會領域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並努力參與政策制定和社會活動,實現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目的。
  • 建設美麗中國應重視草原生態治理和保護
    2020-10-07 14:46:00 來源:學習時報草原承載著獨特的生態、經濟和文化功能,被譽為「地球皮膚」。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天然草原3.928億公頃,約佔全球草原面積12%,世界第一。從我國各類土地資源來看,草原資源面積也是最大,佔國土面積的40.9%,具有地域分布廣、自然景觀美、人文景觀獨特等特點。
  • 《企鵝》曝預告 迪士尼生態紀錄片再現奇妙自然
    《企鵝》曝預告 迪士尼生態紀錄片再現奇妙自然 時間:2018.04.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2020-10-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瓊西「薩瓦那」:獨特的熱帶稀樹灌叢草原生態系統
    日躍遼原,星垂平野,遼闊的大地上,悠閒漫步的長頸鹿領略著草原的風光,不時抬頭品嘗一下身旁金合歡樹的葉子。上百萬隻角馬、斑馬和瞪羚組成的浩浩蕩蕩的遷徙大軍,正在進行這片草原上最矚目的一場移動盛宴。那是非洲典型的稀樹草原景象,在那裡,沒有四季輪轉,只有旱、雨季交替。
  • 1萬多頭野犛牛,10萬多隻藏羚羊,8萬多頭藏野驢,這處草原很熱鬧
    人們說起野生動物,往往首先想到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其實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大草原也是毫不遜色於非洲草原的野生動物王國。雖然這裡是人類的禁區,但是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卻讓它成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絕佳場所。 草原遍布著荒漠草甸,藍天白雲、碧波蕩漾仍掩不住連天的荒涼。
  • BBC高分神作《從太空看地球》,非洲大草原亮了!
    河馬們沒能給老婆開闢出更大的家,卻無意之中給更多的生命創造了家,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水上版的非洲大草原。不僅如此,行程中你還將有機會住進非洲最大的生態旅遊公司 Wilderness Safaris 旗下曾被評為全球最佳酒店的 Mombo Camp。
  • 地球的陸地自然帶,如森林、草原和荒漠自然帶有怎樣的分布規律?
    綠色植物是陸地自然帶中的生產者,而植物群落的組成成分和結構,決定著動物和微生物的種類與構成。因此,根據植物群落的特徵可以區分出不同的陸地自然帶,也就是說陸地自然帶的命名通常是用植被來命名的。、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三大類。
  • 當年被放養在非洲草原裡的兩隻華南虎,它們後來怎樣了?
    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園,除了人以外還有不少動物以及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自然孕育出了種類豐富的動植物,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以及習性,大多數都遠離人類生活著,但是卻總有心懷不軌的人去獵殺和殘害它們。我們今天要說的華南虎也是如此,當時為了更好地保護華南虎,我們送了兩隻去非洲草原放養,它們後來怎麼樣了?老虎是一個大類,下面還能劃分為很多不同的亞種,其中不少亞種在中國也有分布,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東北虎和孟加拉虎,不過一些亞種已經滅絕了,永遠消失在了這個地球上。我們下面要說到的華南虎雖然沒有滅絕,數量也非常少了。
  • 假如人類明天突然從地球上消失
    核洩漏對於動物和植物的最終影響尚不清楚,不過讓許多人驚訝的是,車諾比核災難地點的植物和動物卻已經興旺了起來,生態學者詹姆斯·拉夫洛克稱,野生動植物並不關心核輻射問題。    不過在非洲草原上,獅子和金錢豹的數量將會爆炸式狂增,它們會進行掠食盛宴,瘋狂捕食非洲草原上數百萬隻牛羊,而不用再擔心獵人們的長矛和獵槍。人類消失後,大多數野生動植物都會倖存下來,到2100年,50萬隻倖存的非洲大象將會繁衍到1000萬隻左右。非洲草原和森林中將充滿了野生動物。
  • 野罌粟 | 草原上的「小太陽」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相關推文不過今天我要說的是野罌粟,它是虞美人和冰島虞美人在野外的同屬親戚。上周去河北塞罕壩遊玩,草原上,野罌粟們正盛開。但以大、鮮豔來評判野生植物似乎不那麼合適,野生植物的美無法用某種普適的評價標準來衡量,他們各有各的特點,每種野生植物都獨一無二。
  • 河南許昌鹿鳴湖來了5隻「梅花鹿」再現「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意境
    近年來,許昌市鹿鳴湖體育公園管理辦公室接受市民建議,先後在湖水邊、南入口廣場和兒童遊樂場等地設置了多組梅花鹿雕塑,這些雕塑神態各異,再現了「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意境,成為許昌市鹿鳴湖體育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9年1月23日,河南許昌,在鹿鳴湖體育公園南入口廣場拍攝的梅花鹿雕塑。據了解,新安置的5隻梅花鹿雕塑高達6米,為不鏽鋼材質。
  • 當年被放養在非洲草原上的兩隻華南虎,後來怎麼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華南虎由於害怕同伴以至於自然交配概率非常低,幼崽的死亡率反而非常高。 這使得我國華南虎的保護工作困難重重。 我們知道,老虎比較適應林地環境,而非洲老虎谷則是草原地貌,這顯然不利於華南虎的野化訓練。全莉介紹說,之所以選擇非洲,是因為野化老虎所用的食物,很多在我國屬於保護動物,無法購買。而在非洲市場上,這些食物比較容易買到。 再者,非洲物價便宜,全莉和她丈夫出資購買了15個廢棄的農場,改建成了老虎谷,在這裡馴化老虎。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加強保護修復 草原生態質量明顯提高...
    在國家層面,草原行政管理機構的層級得到大幅提升,充分體現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要求,突出了草原保護修復,理順了草原管理體制,為推進草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更加堅實的體制基礎,草原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恢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陸續開展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等相關工作。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恢復,針對各類生態退化和破壞問題,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
  • 生物多樣性保護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恢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陸續開展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等相關工作。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恢復,針對各類生態退化和破壞問題,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
  • 走進大自然,用什麼方式給孩子「最野」的自然
    一起走出鋼筋水泥房,深入大自然,探路而行,可以嗅香草,識新物,透過植物認識世界從自然的微末處觀察物種的生存繁衍,從宏觀的生態角度洞察大自然的生存智慧。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的自然博物研學內容,提供給孩子學習大自然相關知識,了解「最野」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