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設計是設計師們經常會遇到的「難題」來源,國外設計師Maggie Macnab近日就在網絡上公開分享了自己在設計各種LOGO時遇到的問題並總結出的規律,今天向大家分享的是Maggie經驗的第一部分:
無論多麼優秀的設計師,都不可能保證設計出的所有作品都是100%完美驚豔的。好的設計成功固然需要全心投入,但是想在作品中加入驚豔的效果也可以是一件不那麼費力的事。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設計師,全憑自己的直覺,將不同的形象和比喻意義通過簡單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直覺」這種東西,尤其對於追求創意的人群來說,總能引導他們實現某種普世認知的解決方式,彌足珍貴且可遇而不可求。
在LOGO設計中添加某種被廣泛接受的特質有助於拓寬其交流面,這是幾乎所有形象都期望實現的目標。將思維點聯繫的方式同樣適用於設計,尤其是在品牌營銷時,將不同形象的直觀感覺與比喻意義與戰略性思維結合起來有助於設計師在作品中融入所有基本信息,幫助設計出的LOGO脫穎而出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
象徵符號、比喻和直覺是設計有效LOGO最基本的創意策略。接下來我們就像大家介紹如何更好滴利用象徵符號、比喻和直覺的力量。
設計的直覺過程
直覺是一種非度量類事物,很容易被人忽視,但一旦被重視,即可發揮巨大能量。從歷史上來看,很多偉大的思想家都是受直覺影響,包括愛因斯坦、巴克明斯特·富勒、卡爾·榮格、雷·布萊伯利和賈伯斯……無論是哪個領域的大師都會將直覺視為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關鍵元素。不過,提到直覺,設計師們大可不用緊張,直覺並不是多麼玄妙的所在,它的存在就如同呼吸一樣自然。直覺可容納無數創意,再加上人類智慧在執行和實現直覺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就會獲得優秀的成品。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不經過優良的教育或人類智慧技能輕鬆獲得好的設計產品,只是在本文中強調了得到合理英語的直覺在優秀設計中的重要影響。將直覺與智慧合理平衡能夠幫助設計師創造出更具影響力的LOGO。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客戶們需要的是預算少但是想法妙的設計,根據筆者經驗,LOGO的附加感官體驗——感受與思考的結合——能夠讓產品與用戶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省去了大腦「譯製」結果的過程。這樣的設計品即節省了成本,還能在客戶那起到讓那些大成本設計嫉妒的效果。設計師可以通過運用人類的下意識動作、象徵和比喻意更長期地抓住用戶的住有毅力,讓設計品實現更好的效果。
象徵性交流能為設計作品增加沉浸因素,早在文字發明之前,人類就用各種象徵圖形溝通。象徵與比喻意都能夠將信息拓展至含義層面,但二者在發揮功效方面又有所區別。象徵性溝通更加簡潔、直接且嚴謹,而比喻或者說暗喻性溝通方式會在同一設計作品中將特定元素聯繫起來,以實現更加精準地定義客戶需求。
LOGO設計的象徵符號原則
符號即對所有人類都通用的圖案或圖像,可以把符號理解為某種種子,在接受者參與後拓展為某種含義。同理,這枚「種子」還會在收到外來因素「滋養」後形成全新的「生物體」。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樹與它們的種子外觀差異巨大,但卻有相同來源。
想要用語言描述「符號」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符號是一種獨立完整的實體,而語言則是由單獨的字母組成的。符號或者圖形可以直接發揮作用,而語言則需要先被理解,再與一定的視覺形象聯繫,之後才能發回它們的作用。就如下圖陰陽標誌,這個標誌可以直接被理解,而單純的文字則不能直接實現這一效果。
舉例來說,圓環和球體通常會被解釋為「本源」:分子、細胞、卵、種子和星球這些事物都擁有類似圓形的古老形狀。符號是人類溝通交流的原型。
抽象的原型符號——例如環形——通常蘊含著所有人類集體潛意識深處的知識。
特例是蘋果和蛇,這兩種符號由於不同文化環境的影響具有截然不同的多種含義,其中蛇形的原始含義是「存在的」,但在不同文化環境下又具有非常差異化的含義。因為文化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對於設計師來說,在確定使用某種符號之前一定要研究這一符號在你的目標文化圈內的含義。總體來說,符號與人的關係存在一種「符號互動」。
符號式LOGO V.S. 字母LOGO
符號更偏向於觀感和下意識的,文字則能在某物體與某圖像或事物建立聯繫之前被想到。符號的直接性和精確性省去了中間的思考環節,這就是為什麼符號式的LOGO比文字或字母組成的更加有效。並且,符號還具有廣泛的溝通力,而字母組成的LOGO會受到不同語言的限制。其實,設計師們可以開拓思路,同時運用語言和符號,讓LOGO更加有效地傳遞意義,拓展影響力。
Jeff Kimble設計的Eclipse logo
Maggie Macnab設計的Health Plus logo
LOGO中的符號
下圖是筆者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為一個馬場設計的LOGO,符號主義在這個LOGO裡承擔傳遞信息的主要作用。圖中顯示了作者創作LOGO的幾個步驟和思路,剛開始作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公馬與母馬的親密關係上,之後又轉而思考母馬與馬駒的關係,最終經過一系列調整得到了最後的LOGO圖案。在這個LOGO中,符號主義簡化並強化了LOGO傳遞信息的功能,並且具有廣泛的指示性。圖像在視覺上的簡化同樣能夠賦予LOGO更多的靈活性,讓LOGO能夠在未來有更多樣性的用途。
最終筆者經過多次調整設計出這樣一個簡潔明確的LOGO,又可以與不同的觀眾產生更私人的關係。這樣的LOGO的另一個優點是不會過時。
在LOGO設計中運用比喻
具有比喻意義的LOGO能夠像具有符號意的LOGO一樣有效傳遞信息,但是具有比喻意義的LOGO比符號意義LOGO更具優勢的一點是能夠在不同的概念之間建立聯繫。這一點能夠更加精確地區分用戶群,同時由於其帶來意料之外或不同尋常的關係,為整個設計增加趣味性。具有比喻意的LOGO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圖中Elefont的LOGO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設計師幾乎嘗試了一切可能性,創造了一個造型簡單但具有力量又能在多個層面引起觀者注意的LOGO,這樣的LOGO既有象徵意義,又有比喻意義,還符合了原商標的語義。
在LOGO設計時,設計師都非常希望找到有某種積極巧合的情況,以提升LOGO的溝通力。具有比喻性的LOGO創作過程可以十分取巧,但是如果想同時滿足客戶目的、品牌名稱、潛在用途等等多個層面的目標,還是需要設計師積極搜尋,讓不同層面的目標在視覺上實現統一,最佳情況就是將多方面的含義融合統一,形成一個緊密聯繫的「概念包」。遵循這樣的原則,可以設計出即獨特又具有辨識度的LOGO,並且,這樣的原則指導下設計出的LOGO通常能夠在滿足客戶要求的同時令設計師也得到某種滿足。這樣的LOGO具有簡單直接又深刻的信息傳播效果。
優秀LOGO設計終極IDEA補充
將符號和/或比喻用做LOGO的核心溝通元素
符號和比喻意義有助於在LOGO和客戶、LOGO和觀眾之間建立某種聯繫。如果設計師希望設計出優秀的LOGO,可以通過運用相關視覺元素提升其信息傳播力。次級層面的設計考慮——顏色組合、美觀圖案或字體排版等等——可能需要隨著時間推移更新,但如果LOGO本身具有象徵意義,之後對次級元素的修改不會對品牌產生任何負面影響。
概念設計過程存檔且適時回顧
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這一點補充建議,他透露自己在設計後期會經常返回去看自己最初的手稿,經常能夠找到新的靈感,發現之前被自己忽略的元素。有時,不同的思考軌跡能夠引導自己設計出更加精緻或完整的概念。為某個客戶想到的概念未來還可能服務其他客戶,所以,設計師們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創意過程並且將這些概念設計過程存檔以備之後複習。「鍛鍊自己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管道,才能夠讓自己的創意最大化。」
以黑白色為主色進行設計
如果某個LOGO在黑白色狀態下發揮良好,那麼這個LOGO就會適用於任何顏色。從符號的角度看,對LOGO的定義越簡單介於空白和填滿之間,設計理念的符號意義就會越獨特且明確。
確保LOGO有足夠適應性和可塑性
首先將LOGO設計為矢量素材,確保其有足夠的靈活度適應不同的環境。LOGO是所有身份系統的核心組成元素,要適應各種極端用途,要保證LOGO從電腦屏幕到超大廣告牌都能輕鬆hold住。如果LOGO設計出來後在較小平面上效果欠佳,可以嘗試去掉不關鍵的裝飾性元素。如果LOGO放到較大平臺上顯得呆板醜陋,設計師則需要重新考慮一下LOGO的整體造型或曲線。
LOGO平衡
將LOGO上下或左右顛倒或旋轉,優秀的LOGO應該是從任何方向上看都十分平衡的,這樣能夠幫助設計師發現在正常閱讀方向上不易察覺的缺陷並做及時調整。
檢測「微效果」
作為設計師,你的任務就是在解決問題時敏銳察覺容易被大眾忽視的細節,所以每位設計師都應該鍛鍊自己敏銳的直覺,確保作品在任何層面上都能夠表現優良,這其中包括在視覺層面、符號層面、比喻意義層面、文字表達層面以及直覺層面。
總結:
LOGO設計對於設計師來說即是挑戰又能帶來極強的滿足感,優秀的LOGO明智卻不謙遜,易於為觀者接受,簡介的同時帶有深層的含義,耐人尋味,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夠直接,又會觸動人們思想層面上的某些東西,甚至有過眼不忘的效果。另外,優秀的LOGO還是「時興」與「永恆」的結合體。
筆者認為LOGO設計位於用創意解決問題的工作種類中的最高級,設計師在設計LOGO的過程中會真正仔細思考如何讓各種關係發揮作用,會鍛鍊並提升設計師運用直覺的能力,讓設計師更加擅於發現抽象但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發現表面上毫無聯繫的事物的深層關係。而在LOGO設計過程中習得的經驗同樣適用於其他類型的設計甚至設計師的日常生活解決方式中,可謂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