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公共倉內,工作人員在分揀貨物。記者 周曉雪 攝
華龍網消息,如今,只需動動手指,就能買到國外的商品,嘗到國外的美食,跨境電商不僅為人們帶來許多新商品,更帶來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今(9)日,記者從重慶海關獲悉,2017年,重慶跨境電子商務訂單量達1500萬,進出口貿易值達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3%、60%,其中訂單量位居全國第六。
物流「加速度」 市民海淘最快可享當日達
企業通過保稅備貨模式進口的部分食品。海關供圖 華龍網發
2017年11月11日的凌晨時分,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跨境監管倉內燈火通明,一片繁忙。
倉庫內滿滿當當排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跨境商品,工作人員們正在緊張地分揀、裝箱、打包、貼制面單、掃單……將包裹第一時間發往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手中。
凌晨3點鐘,重慶跨境電商首個包裹——來自愛購保稅的兩罐奶粉從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發出,從下單到完成出庫,只用了5分鐘。與此同時,近5千件包裹搭乘EMS快遞專用車離開保稅港區。
「『雙11』凌晨1點鐘下單買的尿不溼和進口零食,當天下午6點就收到了,現在購買國外的東西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渝中區的陳女士收到包裹時還有些「不敢相信」。
「目前,跨境電商在主城基本上實現了當日達、次日達。」兩路寸灘海關監控科關員李杭洋介紹,重慶跨境電商95%以上為保稅備貨進口模式,跨境電商企業可以根據消費者實際需求提前備貨,再加上重慶海關對跨境電商放行包裹實施「7x24小時」出區,進一步壓縮了通關時間,提升了通關效率。
數據顯示,2017年,重慶保稅備貨模式共累計驗放進口包裹1500萬件,貨值人民幣32.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63%、60%;2017年,直購進口模式共計驗放包裹5.7萬件,貨值1172萬元。
目前,重慶跨境電商已形成了以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為主要聚集地,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重慶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為新興發展地的跨境電商產業格局。
布局「加引力」 102家跨境電商企業在渝協同發展
雙十一期間,重慶某跨境電商公司倉庫。重慶海關供圖 華龍網發
重慶港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打拼」了近4年,是重慶跨境電商首批試點企業,可以說是伴隨、見證了重慶跨境電商的發展。作為菜鳥網絡、愛購保稅、世紀購等跨境電商平臺的公共倉運營方,市民海淘的不少商品,都是從這裡發出的。
「隨著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增加,以及政策的不斷優化,從2014年到現在,我們倉庫每年都保持著大約100%的增長率,從最開始每個月只有1萬單左右,到現在每個月達到了30萬單左右,倉庫也從6000㎡擴增到了13500㎡。」重慶港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倉儲經理曹波說道。
一路走來,曹波感受頗深。「以前跨境商品出庫都要進行預定式查驗,現在海關創新了監管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風險分析,實行精準布控,提升了通關效率,大大縮短了貨物出區時間。前端海外採購到倉庫的時間也從15天左右縮短到了最快2-3天。而且,能做的跨境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了。」
越來越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不少跨境電商企業前來「紮根」。目前,在營的跨境電商企業總計102家,基本形成了企業集群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排名靠前的跨境電商企業主要為天貓國際、京東國際、網易考拉、唯品會、蜜芽、重慶寶媽時光等公司。
增長的數據,可以窺見重慶跨境電商發展的勢頭。2016年1月,唯品會跨境電商西南專屬倉庫也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正式開倉,該倉庫2017年的處理訂單量超185萬單,比2016年增長約480%。菜鳥網絡目前是重慶口岸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其在2017年雙11的跨境進口業務量也達到了2016年的4倍多。
最受重慶地區消費者喜愛的跨境產品主要為生活用品,零售進口商品總值靠前的商品主要為奶粉、嬰兒紙尿褲、護膚品、食品、衛生巾、沐浴露和洗髮水等。
發展「加馬力」 打造西部最大跨境商品集散地
唯品會倉庫內,工作人員正在掃單發貨。記者 周曉雪 攝
2012年12月,重慶成為我國的第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的試點城市之一。
2016年1月,重慶獲批設立跨境電子綜合試驗區,重慶海關通過推動先行先試,創新監管模式,大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藉助跨境電商,我市發揮中歐班列、南向通道和水、陸、空綜合物流優勢,面向歐美、東協等市場的物流通道,打造西部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基地和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跨境電商平穩快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一項項政策創新、服務升級。重慶海關監管通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創新實施了放行包裹「7X24小時」出區等監管制度,企業可以「隨叫隨查」,進一步壓縮了通關時間,實現包裹「秒」通關。
信息化的助力,也為跨境商品通關提供了不少便利。目前,我市深度推進跨部門間執法互助,為已實現訂購人身份信息驗證的高資信電商企業,實現了消費者個人身份信息與公安個人實名信息自動比對,簡化訂單申報流轉環節,減少了數據傳輸節點。
此外,我市探索建立關檢聯合查驗機制,在跨境電商現場分揀線推行關檢「一機兩屏」作業模式,提升查驗效率。還率先在全國實現跨境電商監管體系下的「單一窗口」建設,依託公共服務平臺將大通關流程由「串聯」改為「並聯」,實現海關、檢驗檢疫、公安等部門數據申報、信息整合等功能,實現信息共享、執法互助、齊抓共管的管理局面,有效解決企業多頭申報、重複申報的問題。
華龍網記者 周曉雪
原標題:重慶打造西部最大跨境商品集散地 市民海淘可享當日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