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治療某種白血病」?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不一樣

2020-09-06 新經濟沸點

經過幾次無人接聽,彭實戈的電話才算撥通。起初他不太清楚,撥電話這頭的場景是一個大型會議現場。

在知道自己獲得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時,他表達了意外與興奮之情。主持人順帶說了句,「這個獎有100萬美元的獎金」時,彭實戈問,「你說多少獎金,我聽不太清」。

主持人又重複了一遍,他補了一句「好多呀」。

彭實戈目前是山東大學教授,未來科學大獎組委會給他的獲獎理由是:「獎勵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2020年9月6日這天,有四位各自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中國科學家像彭實戈一樣,獲得這樣的殊榮,他們分別是:

  • 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
  • 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16年開通「未來科學大獎」至今,一共評選出20名科學家,其評審體系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 1.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邀請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與機構推薦。
  • 2.在確定候選人後,由科學委員會確定五位以上該領域的國際專家,對各候選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創新性、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橫向和豎向比較。
  • 3.最終的獲獎者名單由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參考國際同行評議不記名投票確定。同時邀請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紅天講席教授高西慶擔任監督委員會主席,監督整個評獎過程。

未來科學大獎單項獎金一百萬美元(人民幣約700萬元), 每項獎金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生命科學獎」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物質科學獎」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為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

很多人經常問「基礎科學看起來離我們生活非常遠,好像沒什麼實際用處」,這種想法有些急功近利。

我們無法說出某個方程、某個定律有什麼具體的用途,但是整個科學體系是自洽的,基礎研究就像蓋房子所需的一塊塊磚頭,雖然你不知道某一塊磚有什麼用,但如果把這塊磚抽掉,房子就會坍塌。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的宗旨便是「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讓科學家成為偶像,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等。它一方面連接對中國基礎科技研究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另一方面設置了「企業家捐贈」,為一種鼓勵機制,有利於基礎科學研究的公平性。


附:「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獎項

1.「生命科學獎」獲得者張亭棟、王振義

張亭棟,1932年出生於河北,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

王振義,1924年出生於上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獲獎評語:「獎勵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癌症仍然是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威脅。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張亭棟和王振義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

幾千年來,三氧化二砷(ATO,俗稱砒霜)曾被試用於多種不同的疾病,但其療效一直沒有得到可靠的、可重複的和公認的結論。20世紀70年代,張亭棟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確ATO可以治療APL。

20世紀80年代,王振義和同事們首次在病人體內證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對APL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在國際上得到了驗證和推廣,使ATO和ATRA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拯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

2.「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盧柯

盧柯,1965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

獲獎評語:「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決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

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盧柯團隊發現,在金屬銅中引入高密度納米孿晶界面,可使純銅的強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同時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電導率(與高純無氧銅相當),獲得了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銅。這個發現突破了強度-導電性倒置關係並開拓了納米金屬材料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納米孿晶強化原理已經在多種金屬、合金、化合物、半導體、陶瓷和金剛石中得到驗證和應用,成為具有普適性的材料強化原理。

盧柯團隊還發現了金屬的梯度納米結構及其獨特的強化機制。梯度納米結構可有效抑制應變集中,實現應變非局域化,其拉伸塑性優於普通粗晶結構。具有梯度納米結構的純銅樣品其強度較普通粗晶銅高一倍,同時拉伸塑性不變,也突破了傳統強化機制的強度-塑性倒置關係, 被應用在工業界並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3.「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彭實戈

彭實戈教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他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獲獎評語: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彭實戈教授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

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這項工作開創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數學理論,又有在數學金融中的重要應用。彭在這個領域一直持續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貢獻。

彭實戈於1992年創建了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從而對一大類二階非線性微分方程給出了BSDE表示。

彭實戈發展了非線性數學期望的理論,這與傳統的線性數學期望有本質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數學理論仍能夠建立。這對風險的定義和定量有重大應用。(完)

相關焦點

  • 「砒霜治療白血病」獲未來科學大獎!為什麼「毒藥」也能治癌症?
    核心提示: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兩人獲得了這一屆的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和王振義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了 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兩人獲得了這一屆的生命科學獎。張亭棟和王振義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了三氧化二砷(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北京時間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張亭棟以及王振義的獲獎理由為: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主要成分)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砒霜治療白血病,成果拯救百萬人,獲未來科學大獎的張亭棟牛在哪
    備受關注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今天在北京揭曉,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2020未來科學大獎獎勵金額為每年100萬美元,每屆評獎時,獲獎人數根據同一項工作最突出者確定
  • 「中國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北京時間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張亭棟以及王振義的獲獎理由為: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主要成分)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報導,1971年哈爾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一位藥師偶然在民間發現了一個據稱能治療淋巴結核的藥方,由砒霜、輕粉(氯化亞汞)與蟾酥等組成。張亭棟及其團隊對該藥方進行研究後發現,砒霜(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基人張亭棟等四人折桂,獎金高達百萬美元
    9月6日,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獎金高達一百萬美元的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2020年獲獎名單。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單項獎金百萬美元「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基人張亭棟等四人折桂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星被稱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9月6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今年,張亭棟、王振義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
  • 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還有一位副省長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結果公布:今年共有4位科學家獲獎,生命科學領域2位,物質科學領域1位,以及數學與計算機領域)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據《科學新聞》報導,1971年哈爾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一位藥師偶然在民間發現了一個據稱能治療淋巴結核的藥方,由砒霜、輕粉(氯化亞汞)與蟾酥等組成。
  • 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獲未來科學大獎,96歲的王振義能等來諾獎嗎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其中張亭棟發現了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療白血病如今獲得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王振義宣布將100萬美元獎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白血病也不例外,通常採取殺滅腫瘤細胞的化療策略達到治療目的。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名單揭曉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望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舉行,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勵它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表彰它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
  • 中國版諾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嘉瑞文化中心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於2016 年創立,每個獎項的獎金為 100 萬美元。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山大彭實戈院士等4人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據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6日在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剛剛,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基人張亭棟等四人獲獎,獎金高達700萬元
    每經編輯:張楊運剛剛,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幾千年來,三氧化二砷(ATO,俗稱砒霜)曾被試用於多種不同的疾病,但其療效一直沒有得到可靠的、可重複的和公認的結論。20世紀70年代,張亭棟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確ATO可以治療APL。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校友獲獎最多
    原先是所有獎項裡面最高,2018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把獎金提高了800萬元,未來科學獎金就不如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獎金高了。未來科學獎從本質上跟國家最高科技獎不太一樣,最高科技獎獎的是個人,主要是表彰一個人一生的貢獻。未來科學獎對標的是諾貝爾獎,表彰的是具體的工作。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幾千年來,三氧化二砷(ATO,俗稱砒霜)曾被試用於多種不同的疾病,但其療效一直沒有得到可靠的、可重複的和公認的結論。20世紀70年代,張亭棟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確ATO可以治療APL。20世紀80年代,王振義和同事們首次在病人體內證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對APL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為什麼是這四位科學家,拿下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
    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未來科學大獎是什麼?獲得這個獎的研究到底有多厲害?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第一個民間發起的大型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臺灣)完成研究的科學家,且研究要具備原創性、長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國際影響。
  • 四名科學家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中國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張亭棟和王振義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幾千年來,三氧化二砷(ATO,俗稱砒霜)曾被試用於多種不同的疾病,但其療效一直沒有得到可靠的、可重複的和公認的結論。20世紀70年代,張亭棟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確ATO可以治療APL。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授予張亭棟、王振義,旨在獎勵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