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獲未來科學大獎,96歲的王振義能等來諾獎嗎

2020-09-09 胖福的小木屋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一獎項獎金為100萬美元。

其中張亭棟發現了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療白血病,而王振義則在張亭棟的基礎上提出了「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療方法。如今獲得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王振義宣布將100萬美元獎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



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上腫瘤治療的主要方式是手術和化療,白血病也不例外,通常採取殺滅腫瘤細胞的化療策略達到治療目的。癌症細胞的一個特徵就是無限增殖,同時分化成熟程度很低,是「很年輕、很幼稚的細胞」,而在白血病上這個特點更甚。所以王振義就想,有沒有可能誘導這個細胞恢復它的分化、成熟能力,同時又抑制它過度增殖。

1979年,王振義開創白血病治療的「誘導分化」理念,嘗試將癌細胞改造成正常細胞,為癌症治療提供了全新路徑,並於1988年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血液》(Blood)上發表了第一篇關於全反式維甲酸臨床應用論文,引起國際血液學界的震動。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團隊幸運地發現維生素A的氧化物,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在體外實驗中使APL的早幼粒細胞分化,發育成為成熟的中性粒細胞,首創了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歷史,並在臨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不過該方法聯合化療治療的許多病人在幾個月後出現了復發和耐藥性。

在經過多次研究之後,王振義和自己的學生陳竺、陳賽娟提出使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兩藥聯合治療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從而杜絕了復發和耐藥性出現,使這種曾經最為兇險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從10%提高到97%以上,成為第一個可被治癒的白血病。



並且王振義院士從分子機理上揭示了ATRA和砷劑是如何將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和凋亡,從而達到疾病治療的目的。王振義也被被譽為「癌症誘導分化之父」。

而且王振義院士並沒有將此申請為專利牟利,而是樸實地希望全世界所有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都儘快用得起這種藥。在王振義的呼籲下,該藥被納入醫保,王振義所在醫院更是將每瓶藥價由15元調整為11.3元,合計下來,每粒藥不到四毛錢,一個療程不到百元,與其他藥合用醫治的總療程中維甲酸最多只需500元左右。



不過價格太低也就意味著沒有藥廠願意生產,後來王振義所在醫院經過多次奔波才找到藥廠願意接手。

目前,王振義的學生陳竺和陳賽娟團隊,正在研究M2b型急性髓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找到攻克這些血液病的方法。他們的目標是,努力爭取在2025年使我國惡性血液病患者五年生存率較目前提高50%,到2035年基本攻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憑藉在該領域的成就,王振義院士可以說斬獲了國內外的眾多榮譽,包括國際腫瘤學界的最高獎—凱特林獎、海姆瓦塞曼獎,還獲得了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這是世界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最高嘉獎,也是美國以外的科學家首度獲獎。甚至還斬獲了中國諾獎—— 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對科學家的最高榮譽,截至2020年1月,全國僅有33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而目前,王振義院士是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大陸學者之一,按照王振義院士的貢獻來說,完全有資格獲得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我們也希望已經96歲高齡的王振義院士,可以等來這份榮譽。

96歲高齡的王振義仍在教授學生,仍然堅持每周四的上午進行「開卷考試」。原來,每周學生們都會向王振義提供一個疑難病例,王振義就會用一周的時間搜索全球最新文獻,並思考分析製作成PPT與大家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中國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北京時間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張亭棟以及王振義的獲獎理由為: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主要成分)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96歲王振義獲未來科學大獎,他說「這個獎為啥不給年輕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朱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9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北京時間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張亭棟以及王振義的獲獎理由為: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主要成分)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砒霜治療白血病」獲未來科學大獎!為什麼「毒藥」也能治癌症?
    核心提示: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兩人獲得了這一屆的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和王振義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了 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兩人獲得了這一屆的生命科學獎。張亭棟和王振義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了三氧化二砷(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還有一位副省長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主要成分)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據《科學新聞》報導,1971年哈爾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一位藥師偶然在民間發現了一個據稱能治療淋巴結核的藥方,由砒霜、輕粉(氯化亞汞)與蟾酥等組成。
  • 獲未來科學獎百萬獎金後,96歲王振義院士做出決定:全捐
    面對「準備怎麼分配獎金」的提問時,96歲的王振義院士說,「麻煩醫院幫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據悉,未來科學大獎獎金高達百萬。王振義有多厲害?事情得從半個世紀前說起。全反式維甲酸的發現大幅改善了APL患者的治療效果,但仍有不少患者復發,並產生對維甲酸的抗藥性,是否有新的辦法來治療復發的患者,成為瑞金醫院血液科新的目標。1994年,在一次國內學術會議上,陳賽娟偶然得知哈爾濱醫科大學張亭棟教授團隊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腫瘤和白血病有一定療效,就與張亭棟教授等同道精誠合作,聯合攻關。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報導,1971年哈爾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一位藥師偶然在民間發現了一個據稱能治療淋巴結核的藥方,由砒霜、輕粉(氯化亞汞)與蟾酥等組成。王振義曾獲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科技獎共23項,自1980年以來發表論文320餘篇,主編專著5部,參加編寫著作17部。2011年,王振義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基人張亭棟等四人折桂,獎金高達百萬美元
    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砒霜治療白血病,成果拯救百萬人,獲未來科學大獎的張亭棟牛在哪
    備受關注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今天在北京揭曉,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今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科學家是張亭棟和王振義,而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的則是盧柯,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則是彭實戈,純國產數學家。
  • 專訪96歲院士王振義:我為什麼在獲得未來科學大獎後覺得憂愁?
    接到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秘書的電話時,王振義納悶:「難道是天上掉餡餅?」被告知他是今年的生命科學獎獲獎者後,電話再次打來時,就是大會頒獎現場的連線。「您的心情能不能與大家分享一下?」主持人問。他不緊不慢地講:「好的(方面),是覺得我們國家重視科學,我作為一個受獎者非常高興;但另一方面我非常憂愁,這個獎為什麼給我這種96歲、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你們為什麼不獎給年紀輕的人?」這通電話連線的視頻近兩日在網絡上傳播甚廣。而熟悉王振義的人都覺得,這太像這位「老頑童」的風格了。他一向直言,喜歡調侃別人,也調侃自己。
  • 「砒霜治療某種白血病」?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不一樣
    在知道自己獲得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時,他表達了意外與興奮之情。主持人順帶說了句,「這個獎有100萬美元的獎金」時,彭實戈問,「你說多少獎金,我聽不太清」。2016年開通「未來科學大獎」至今,一共評選出20名科學家,其評審體系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 96歲王振義院士獲獎!「未來」大獎,為何不獎勵年輕的科學家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2016年1月17日在舉行的未來論壇年會上,未來科學大獎正式宣布成立。截至2020年9月,未來科學大獎共組織4次評獎,20人獲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本報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導 被稱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獲獎名單 9月當日,《華夏時報》記者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張亭棟、王振義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 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單項獎金百萬美元「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基人張亭棟等四人折桂
    9月6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今年,張亭棟、王振義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砒霜治白血病」療法奠基者斬獲「生命科學獎」 此次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頒給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張亭棟和王振義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
  • 為救白血病女孩他冒著名譽掃地風險用新藥,今獲未來科學大獎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陳斯斯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96歲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王振義是中國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瑞金醫院終身教授。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公布,96歲獲獎老教授:有高興也有憂愁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
  • 96歲教授獲百萬大獎卻憂愁發問:這個獎為什麼頒給年紀大的人?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京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得知自己獲獎後直言,十分憂愁,「為什麼要頒給一個老頭子呢?」
  • 96歲醫生獲700萬大獎:攻克"最兇"白血病,拯救萬千人
    9月6日上午,被譽為「中國版諾貝爾獎」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項的96歲的王振義和88歲的張亭棟。已經96歲的王振義是真真切切影響了老百姓生活中的真「藥神」:藥物實驗要求十分精確,他只能用更加精確的操作,來彌補儀器簡陋的不足。
  • 96歲老教授獲百萬大獎:「有高興也有憂愁」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頒發給了兩位耄耋老人:88歲高齡的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96歲高齡的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20世紀70~80年代,王振義和張亭棟等人分別證實全反式維甲酸和砒霜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有治療作用,這些工作在國際上得到了驗證和推廣,拯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