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陳斯斯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96歲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
王振義是中國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他經過八年刻苦研究,找到了一種藥,攻克了一種最危重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最為兇險、病情惡化最快、致死率最高的一種白血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有90%的病人將在半年內死亡,最快的甚至只要三天。
1978年,王振義開始對此進行研究。當時,國際上治療M3的主流方法是化療,但患者化療後的5年存活率只有10%-15%。王振義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全世界首創的想法——用誘導分化的理論讓癌細胞改邪歸正。
經過八年奮鬥和探索,他嘗試了無數種方法,測試了無數種藥品,最終發現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在體外將M3細胞誘導分化為正常細胞。
1986年的一天,一個身患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此時,王振義仔細研究小女孩的病情,建議讓小女孩服用還處於試驗階段的全反式維甲酸治療。當時,很多人勸他說:您已經功成名就,用新藥來治療很冒險,甚至可能會名譽掃地。但王振義說:「我們經過八年的研究,我相信科學,我有信心!」
奇蹟最終出現,小女孩只吃了一個星期左右的全反式維甲酸,病情就出現了轉機,白血病最終達到完全緩解。如今,30多年過去了,女孩依然健康地生活著。這次治療是世界公認的誘導分化理論讓癌細胞「改邪歸正」的第一個成功案例,王振義因此被譽為「癌症誘導分化之父」。
在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特效藥」後,王振義並沒有為全反式維甲酸申請專利,而是希望能讓全世界所有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都儘快用的起這種藥。這種被患者稱為「特效藥」的黃色小藥丸,只用口服就行,一盒11塊錢,即便是過了三十多年過去了,這盒藥也只要290元,還可納入醫保,而類似的腫瘤治療藥物價格高達2萬元以上,因此他也被譽為「中國藥神」。
「解決患者的問題」是王振義醫學事業的最終奮鬥目標。他常說,愛國首先就要愛自己的事業,我這一輩子看好了一種病,而最遺憾的是只看了這一種病,還有很多病沒有攻克,希望我們每個醫生都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王振義他深諳醫學科學和醫學教育的真諦,深信愛國就要為祖國培養出人才,他不但自己做出卓越的成就,還先後培養出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創造了「一門四院士」的團隊奇蹟。
責任編輯: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