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

2020-12-02 呼和浩特市政府信息網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有關部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實施方案》和《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導意見(試行)》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教育部等三部委《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從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更高要求出發,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和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借鑑國內外先進城市管理經驗,結合我市實際,推進中小學營養餐配送工作,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則

1.以學生為本,健康優先。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作為工作的首要原則和出發點。

2.政府引導,多元參與。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實現多元參與的營養餐配送管理機制。

3.屬地管理,部門聯動。旗縣區負責統籌各自轄區學校(市直屬學校屬地管理)學生的營養餐配送工作,同時加強教育、發展改革、自然資源、財政、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公安、交管、消防、應急、網信、民政、城管、建設等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共同做好學校營養餐配送管理工作。

4.學校主體,社會參與。各學校要結合實際,積極作為,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中小學生營養餐配送工作,滿足社會、家長、學生的需求。

5.自願選擇,責任分擔。各學校學生是否需要營養餐配送,由學生家長自願選擇,家長承擔。推動學生家長參與營養餐配送的各個環節,構建多方參與的營養餐配送管理機制。

(三)總體目標

2019—2020年兩年時間,通過試點先行、市四區推廣、旗縣區跟進,實現全市中小學校全面展開。

二、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領導機構

為積極穩妥開展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成立營養餐配送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馮玉臻    市委副書記、市長,和林格爾新區黨工委書記

副組長:劉文玉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徐睿霞    副市長

                    周    強    副市長

                    王繼平    副市長(負責常務工作)

                    傅    彬    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

                    張國平    市政府黨組成員、重大建設項目辦公室主任

成    員:王冬生    市委副秘書長、市網信辦主任

                     田    雨    市政府副秘書長

                     楊星晟    市政府副秘書長

                     張利平    市政府副秘書長

                     韓文相    市政府副秘書長

                     李文閣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海    鷹    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趙    明    市政府辦公室調研員

                     王    斌    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趙英傑    市財政局局長

                      吳長春    市教育局局長

                      雲天平    市公安局副局長、交管支隊支隊長

                      趙萬忠    市公安局副局長

                     張    瑋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馮小紅    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雲春雷    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雲    鐸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付金在    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

                     劉學亮    市信訪局局長

                     張文藝    市消防支隊支隊長

                     李浩書    土左旗旗長

                     李春燕    託縣縣長

                     陳利音    和林縣縣長

                     亢永強    清水河縣縣長

                     靳春亮    武川縣縣長

                     志忠新    城區區長

                     雲瑞鵬    回民區區長

                     雲    鑑    玉泉區區長

                     王    冰    賽罕區區長

                     李曉東    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協調推進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負責整理和收集需要領導小組討論決定的重點議題,貫徹落實領導小組關於協調推進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及相關日常工作。

由市教育局牽頭,會同市發改委、財政局、市場監管局、衛健委、公安局、公安局交管支隊、應急管理局、城管執法局、住建局、網信辦、消防等部門,建立營養餐配送工作聯席會議,統籌協調全市工作,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各旗縣區按照要求成立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領導小組。

市各有關部門按照任務分工開展工作(任務分工附後)。

三、建立營養餐配送工作管理機制

(一)建立學校作息調整和彈性離校機制。各旗縣區結合實際調整學校作息:周一到周五午餐午休時間為90分鐘;下午正常課結束後至18時前,學生彈性離校,學校為有意願的學生組織校內課後服務。

(二)建立多種形式的學校營養餐配送機制。校內食堂不能滿足學生就餐需求的學校,根據學校場地情況進行食堂改擴建,將學生食堂擴容到能夠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午餐服務的規模。

暫時不能實現自行供餐的學校,可由學生監護人依據自願的原則,委託學校採取由營養餐配送企業集中配送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午餐。

新建和改擴建學校要設計午餐午休場所、設施。發改、自然資源、教育等部門要完善學校規劃和新建學校配置,全市新建和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根據辦學規模,配備相應的午餐午休場所、設施,充分保障學生在校內午餐午休。

鼓勵利用現有空置廠房設施進行改造,投資建設中央廚房,從源頭把好食材進口關。鼓勵臨近的學校選擇共同的供餐企業,以就近建立熱加工廠,縮短營養餐配送時間,保證飯菜質量。

(三)建立營養餐配送企業準入退出管理機制。市、區市場監管部門要按照「高端準入、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原則,對營養餐配送企業進行準入管理,以營造良好的營養餐配送市場環境。

營養餐配送企業要提供相關材料,參與方案遴選,全程接受監督;為學校供餐前,營養餐配送企業必須取得集體用餐配送資質。

各學校按照招投標程序,成立由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組成的招投標領導小組,通過招投標的形式在準入企業中選擇營養餐配送企業。學校與營養餐配送企業應籤訂營養餐配送合同,食品安全與質量要求應體現在合同中,學校確定的營養餐配送企業原則上以學年為單位進行考察續用或重新選擇。

(四)建立學生午餐價格確定和費用承擔機制。學生午餐價格根據健康、營養和經濟的原則,由學校、家長代表和供餐方協商確定。學生午餐費用由家長負擔。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學生的午餐費用由政府按照每人每餐1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五)建立學生午餐、午休管理機制。各旗縣區結合實際制定解決學生午餐、午休管理問題的具體實施操作管理的各項制度,吸納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食堂改造、營養餐配送企業選擇的招投標和競爭性談判工作,構建多方參與決策與監督的管理機制;營養餐配送企業要主動開放生產過程,接待校方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參觀、檢查,全程接受社會監督;市場監管部門在強化日常監管的基礎上,要積極推進大數據、雲平臺、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營養餐配送工作監管領域的應用,逐步實現網上監督,發揮社會監督的最大效能。

四、工作步驟

(一)試點先行階段(2019年9月—2020年1月)

各旗縣區根據本實施方案,制定各地區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方案,細化量化工作目標和任務,推動試點學校開展營養餐配送工作。確定以下9所學校為營養餐配送工作試點學校。

市直屬:第十七中學(屬地管理);

新城區:新華小學、名都小學;

回民區:鋼鐵路小學、貝爾路小學北校區;

玉泉區:第二十七中學、小黑河小學;

賽罕區:民航小學、騰飛路小學。

(二)分步推進階段(2020年2月—2020年9月)

各旗縣區對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推動營養餐配送工作從試點學校向全市小學、初中展開,從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向高中階段推廣,並提出下一步工作發展意見和建議。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旗縣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餐配送及校內課後服務工作是一項惠及全市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要高度重視,積極釆取措施落實好各自職責任務,確保相關工作順利推進。

(二)優化工作流程。學校營養餐配送及校內課後服務工作涉及的學校和部門多,任務瑣碎繁重,各旗縣區、各部門要優化簡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進度,確保工作有序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三)突出動員培訓。各旗縣區、各部門、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到開展學生營養餐配送及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艱巨性和複雜性,要頂層設計、規範實施、精細管理,動員靠前、培訓先行,組織開展好各類動員和培訓,做到認識統一,標準統一,步調一致,質量到位,保證工作良好開局。

(四)加強經費保障。市、旗縣區財政部門按照市政府實施意見做好預算編制和資金撥付工作,確保學校營養餐配送及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相關經費及時到位。

(五)強化信息報送。各旗縣區、教育、市場監督管理、衛健、網信等部門要嚴格落實信息周報送制度,確保信息報送及時有效。建立網絡輿情監控機制,關注各方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並報告苗頭性、預警性、行動性信息。

附件: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職責任務分工

附件


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

職責任務分工


一、市委宣傳部

配合市教育局及其他相關部門聯繫各級新聞媒體做好各階段的相關宣傳報導工作。

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負責出臺《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導意見》(試行),並參照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管理規定指導、監督各學校及旗縣區嚴把食品採購、加工、運輸等操作流程,確保學生的用餐安全。

三、市教育局

負責代市政府起草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實施方案、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負責整理和收集需要領導小組討論決定的重點議題,牽頭召開聯席會議,貫徹落實領導小組關於協調推進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及相關日常協調統籌工作。

四、市衛生健康委

負責對學校提供營養指導,組織開展校園食品安全風險和營養健康監測;指導學校開展食源性疾病和營養健康的知識教育;指導市場監管部門做好營養餐配送企業、學校相關工作人員身體、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依法開展相關疫情防控處置工作,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做好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五、市財政局

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實施方案,做好資金保障工作。按人社局審批的績效工資,編制預算並及時撥付資金,保障工作順利推進。

六、市公安局、市交管支隊

市公安局積極配合市場監督部門開展配送企業的聯合執法檢查,及時受理市場監管部門移交的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案件;公安治安部門要加強學校周邊治安複雜場所的安全檢查;交管部門加強該項工作的交通安全疏導,確保學生離校安全。

七、市信訪局

負責接待群眾到市政府機關辦公大樓和聯合接訪中心反映此類信訪事項的協調、處理工作。

八、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負責與營養餐配送工作相關的市容市貌管理及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工作。

九、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支隊

負責指導督促相關部門落實安全生產監管工作。

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負責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消防安全指導及審核驗收。

十一、市網信辦

負責制定輿情應對預案,及時掌握、收集輿情動態,指導協調責任主體部門做好輿情應對引導;負責研判輿情態勢,對突發事件處置進行評估,開展突發事件的防患工作;組織開展相關人員輿情應對培訓。

十二、各旗縣區政府

負責按照要求成立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方案和中小學課後服務方案,推進營養餐配送工作和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負責制訂本地區中小學校外供餐企業公開招標管理辦法。各旗縣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是本地區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和中小學課後服務的主管部門,負責統籌管理本地區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和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制訂統一規範的外供餐服務合同、學生校內課後服務託管協議;負責宣傳政策,組織動員師生、家長,全面做好各項培訓。

十三、各試點學校

負責成立營養餐配送工作領導小組和課後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營養餐配送工作和課後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印發《關於實施營養餐配送和開展課後服務工作的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加強對營養餐配送工作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制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結合作息調整及管理要求,進行人員統籌、課程設置,並做好組織動員;成立家長委員會,廣泛徵求學生及家長意願,組織引導家長委員會在營養餐配送、校內課後服務過程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如需要在校就餐或參與在校課後服務,必須由學生家長自願選擇,籤訂課後服務託管協議;學校與營養餐配送企業應籤訂營養餐配送合同,食品安全與質量要求應體現在合同中,學校確定的營養餐配送企業原則上以學年為單位進行考察續用或重新選擇。


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集體配餐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導意見(試行)


為加強全市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嚴密防範食品安全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餐飲服務許可審查規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食品安全工作的戰略思想,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四個最嚴」為要求,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政府監管、黨政同責、企業和學校共同負責」的原則,落實食品安全屬地責任、管理責任、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加強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

二、準入標準

(一)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應具備以下條件:

1.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且《食品經營許可證》所標明的經營類別需具備「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資質,僅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但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資質的,不得開展配餐業務;

2.硬體設施達到《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食品經營許可(餐飲服務)審查細則(試行)〉的通知》(內食藥監〔2015〕155號)文件要求,且在經營過程中持續保持合規;

3.原則上供校集體配餐單位食品處理區面積不低於2000m2,且符合《餐飲服務許可審查規範》規定的食品處理區面積與最大供餐人數相適應的要求;

4.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等級達到B級以上;

5.中小學校集體配餐試點工作期間,《食品經營許可證》(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資質)必須由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核查驗收後,再由市四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實施許可。

(二)各中小學校要以「公開、公正、公平」為原則,嚴格招投標管理工作,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擇優選擇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要對其經營資質、食品安全條件、供餐能力、保溫和冷藏設施、運輸車輛、運輸距離以及人員配備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重點考察食品安全狀況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並對提供餐品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進行實地考察,籤訂配餐經營協議,明確對食品安全的相關要求。

三、工作職責

(一)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1.各區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本轄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部門聯動的食品安全監管和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管和信息共享工作機制。

2.各區食安辦負責督促協調各有關部門明確監管職責,落實監管責任,切實將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加強組織協調,綜合分析研判,開展明察暗訪,隱患排查整治,強化督導考核,深入推進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的綜合治理工作。

3.各區教育部門負責所轄中小學校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市教育局負責市屬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二)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主體責任

1.學校承擔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學校校長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對學校食品安全負首要責任。學校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應當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營養健康管理人員,建立並落實集中用餐崗位責任制度,明確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相關責任。

2.學校有條件的要自辦食堂,確實沒有條件自辦食堂的,應擇優選擇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對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要進行實地綜合考察,重點考察其資質、食品安全狀況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3.學校應當與用餐配送單位籤訂食品安全協議,明確雙方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權利和義務,原則上不得以家長會等非法人組織籤訂委託協議。籤訂協議後15日內將有關信息(包含主體名稱、許可證號、供餐供應規模、負責人、聯繫方式等)及時向屬地教育局或市教育局備案,其中基層小學由所在轄區的教育局匯總備案,信息上報市教育局。

4.學校應當建立配餐現場驗收抽查制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對每餐次訂購的食品進行現場驗收和溫度抽查,配備食品中心溫度測定儀,並做好詳細記錄,記錄內容至少應包括:品名、數量、加工及送達時間、保存條件、中心溫度等。溫度低於60℃且從加工到就餐超過2小時的食品,不得進入校園分餐或派送。溫度和時間控制未能達到要求的,學校應及時約談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督促其落實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達不到要求的,應及時更換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並報告屬地教育局或市教育局及屬地市場監督管理局。

5.學校要設置食品留樣室,要專室、專鎖、專冷藏櫃、專人管理。每餐次所有食品在就餐前要留存食材來源信息,每份留樣樣品不少於125g,在冷藏條件下存放48小時以上。並做好記錄。

6.學校應當建立分餐管理制度。有條件的提供專用學生就餐場所、配備餐桌、餐椅、洗手池(每30人1水龍頭),學校內有現場操作環節的(如對供餐單位配送的成品進行分餐、自備餐飲具消毒等)應當配備相應的分餐、洗消等場所。在教室分餐的,應當保障分餐環境衛生整潔,定期進行消毒。

7.學校應對就餐場所清洗消毒、保潔、分餐過程、留樣、餐廚垃圾清運等進行全程監控。

8.學校不得訂購生食類、冷食類食品(水果除外)和裱花蛋糕等冷加工糕點等高風險食品。

9.學校應當結合實際,建立落實校領導及家長陪餐監餐制度。

10.食品安全管理員每年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培訓不少於40學時。學校應定期會同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組織開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提高輿情處置能力。

(三)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1.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要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貫徹《食品安全法》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等法律法規規定,並對其提供的餐飲服務行為負直接責任。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檔案,設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強化從業人員教育培訓。

3.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必須取得《營業執照》和集體用餐配送資質的《食品經營許可證》,並在有效期內。

4.嚴格落實原料採購、加工製作、清洗消毒、成品分裝和配送運輸等關鍵環節的控制要求。用於生產、加工、儲存食品的容器、工用具、包裝等應符合食品相關產品的標準和許可要求。禁止使用轉基因食材(包括油、米)。

5.嚴格落實訂餐制,禁止將剩飯剩菜再次加熱供應,將配餐份數、配餐食品名稱,以及食品中所使用的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等信息,報配送學校留檔備查。

6.餐盒或密閉運輸容器實行封籤,其表面應標明加工單位、生產日期及時間、保質期,標註保存條件和食用方法。

7.實施「明廚亮灶」工程建設,並將後廚加工操作全程向配餐學校的在校師生和學生家長公開。

8.食品裝車後應做到專人、專鎖,在運輸途中不得擅自開啟。運輸車輛要裝備GPS定位及可視管理系統。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運送食品到校的路程應嚴格控制在半小時以內,燒熟到食用間隔時間不能超過兩個小時。

9.切實加強內部管理,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工操作規程。及時開展食品安全自查,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食品安全制度自查,每周至少開展一次定期自查,獲知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後,立即開展專項自查。

(四)嚴格落實部門監管及管理責任

1.市場監督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常態化的溝通聯絡機制,做到實時對接、即知即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匯總學校集體用餐配送備案信息並及時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通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教育行政部門通報的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開展現場核查,並將核查情況及時反饋轄區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學校。

2.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屬地監管」原則,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學校列入年度食品安全監管計劃和「雙隨機」檢查範圍。同時,建立日常監管與集中整治相結合工作機制,對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進行檢查每季度不少於一次,每年春秋季開學前等特殊時間段對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開展一次全面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要責令其立即整改,在規定期限內整改不到位的,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3.學校和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對監管部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的食品安全隱患或風險未及時進行整治、消除隱患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對學校和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有關負責人開展行政約談,因管理不善、造成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等嚴重後果者,依法依規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於監督檢查、監督抽檢和投訴舉報中發現的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問題,要以「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對違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構成刑事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4.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衛健行政部門要健全學校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明確處置程序,強化應急值守,組織應急演練。對發生疑似學生集體用餐食品安全事故,要在第一時間組織力量開展調查處理,積極配合病員救治,有效控制事態發展,做到反應靈敏、響應快速、處置科學,並嚴格按照規定向當地政府和上級監管部門報告,不得隱瞞、謊報、遲報。

四、工作要求

(一)通力協作,形成監管合力。各有關部門和屬地政府要充分認識學校集體配餐監管工作的重要意義,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形成監管合力,共同做好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切實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問題底線。各區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要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對轄區食品藥品網格員的業務管理,配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日常監管,做好轄區內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的風險隱患排查、信息上報、宣傳教育等工作。

(二)加大督查,依法追究責任。學校和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有關責任人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主體責任、直接責任,導致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各有關部門要把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對工作不力、疏於監管、未能及時發現和消除重大食品安全隱患,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相關部門領導以及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法律規定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附件: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管理規定

附件


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管理規定


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要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餐飲服務許可審查規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定,並對其提供的餐飲服務行為負主體責任。

一、選址及硬體設施要求

(一)選擇地勢乾燥、有給排水條件和電力供應的地區,不得設在易受到汙染的區域。距離糞坑、汙水池、暴露垃圾場(站)、旱廁等汙染源25m以上,並設置在粉塵、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擴散性汙染源的影響範圍之外。

(二)設置與食品供應方式和品種相適應的粗加工、切配、烹飪、麵點製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備餐等加工操作場所,以及食品庫房、更衣室、清潔工具存放場所等。各場所均設在室內。

(三)各加工操作場所按照原料進入、原料處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應的順序合理布局,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產生交叉汙染。

(四)用於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顯的區分標識,存放區域應分開設置。

(五)供校集體配餐單位原則上食品處理區面積不低於2000m2,且符合《餐飲服務許可審查規範》規定的食品處理區面積與最大供餐人數相適應的要求。

(六)烹飪場所面積≥食品處理區面積15%,分餐間面積≥食品處理區10%,清洗消毒面積≥食品處理區10%。

(七)食品處理區要設置參觀通道,方便學校、師生、家長對配餐單位生產加工過程進行監督。

二、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職責規定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崗位責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訓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員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制度、食品經營過程與控制制度、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制度、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製度、食品貯存管理制度、廢棄物處置制度、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食品添加劑使用公示制度等。

(二)制訂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計劃並加以實施,組織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規範、標準、加工操作規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識,加強誠信守法經營和職業道德教育。

(三)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崗前健康檢查,依法將患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調整到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

(四)制訂食品安全檢查計劃,明確檢查項目及考核標準,並做好檢查記錄。

(五)組織制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定期檢查食品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

(六)建立食品安全檢查及從業人員健康、培訓等管理檔案。

三、從業人員健康及個人衛生管理規定

(一)從業人員(包括新參加和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應取得有效健康證明。

(二)患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建立每日晨檢制度。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礙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員,應立即離開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並將有礙食品安全的病症治癒後,方可上崗。每季度進行一次自查,每半年到衛健部門指定的機構進行一次心理健康評估。

(四)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操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頭髮不得外露,不得留長指甲、塗指甲油、佩帶飾物。專間操作人員應戴口罩。

(五)操作前應洗淨手部,操作過程中應保持手部清潔,手部受到汙染後應及時洗手。

(六)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洗手並消毒:處理食物前;使用衛生間後;接觸生食物後;接觸受到汙染的工具、設備後;處理動物或廢棄物後;從事其他可能會汙染雙手的活動後。

(七)不得將私人物品帶入食品處理區。

(八)不得在食品處理區內吸菸、飲食或從事其他可能汙染食品的行為。

(九)進入食品處理區的非操作人員,應符合現場操作人員衛生要求。

四、加工分餐規定

(一)當餐加工,確保食品安全。

(二)在進行直接入口食品的分裝操作時,應在分餐專間進行。

(三)分餐間使用前,應對專間空氣進行消毒。消毒方法應遵循消毒設施使用說明書要求。使用紫外線燈消毒的,應在無人加工製作時開啟紫外線燈30分鐘以上並做好記錄。由專人分餐,非分餐工作人員不得擅自進入專間,進入專間前,分餐人員應更換專用的工作衣帽並佩戴口罩,應嚴格清洗消毒手部,加工製作過程中適時清洗消毒手部。分餐間應使用專用的工具、容器、設備,使用前使用專用清洗消毒設施進行清洗消毒並保持清潔。

(四)分餐人員應認真檢查待分裝的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進行分裝。

(五)餐盒或密閉運輸容器表面應標明加工單位、生產日期及時間、保質期,必要時標註保存條件和食用方法。

五、運輸車輛規定

(一)應配備與加工食品品種、數量以及貯存要求相適應的封閉式專用運輸車輛,使用專用密閉運輸容器,車輛和容器內部材質和結構便於清洗和消毒。

(二)車輛應配備符合條件的加熱保溫設備或裝置,確保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中心溫度符合規定要求。

(三)運輸車輛應專車專用保持清潔,每次運輸食品前應進行清洗並做好記錄,在運輸裝卸過程中注意操作衛生,防止食品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汙染。

(四)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運送食品的食品運輸路程嚴格控制在半小時以內,食品裝車後應做到專人、專鎖,在運輸途中不得擅自開啟。運輸車輛要裝備GPS定位及可視管理系統。

六、配餐到校分送規定

(一)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運送食品到校的路程應嚴格控制在半小時以內,運輸抵達學校後,應認真檢查待供應食品,檢查項目包括加工製作時間(從加工到就餐不超過2小時)、中心溫度(食品中心溫度不低於60℃)、包裝完整程度等內容,並有詳細記錄;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供應。檢查完成後應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員進行現場交接,並配合開展產品驗收和溫度抽查工作。

(二)供餐需分送各班級教室的,應當配備數量足夠的運送、存放等工用具,並保證送餐過程中的清潔衛生。每次分送食品前應對運送工具、分派用具、容器等進行清洗消毒,運送裝卸過程中應密閉加蓋,操作時應避免食品受到汙染。

(三)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應與學校協商明確教室分派餐食的具體人員,並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健康體檢,取得健康證。嚴禁未持有健康證人員參與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具體操作。

七、檢測、留樣及消毒規定

(一)集體配餐單位應制定檢驗檢測計劃,定期對大宗食品原料、加工製作環境等自行或委託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檢驗檢測。檢驗檢測項目應包含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性微生物、餐用具清洗消毒效果等高風險指標。

(二)應當實行每餐「雙留樣」制度,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除了自身做好食品留樣,還需送學校留存一份。留樣食品應按品種分別盛放於清洗消毒後的密閉專用容器內,並放置在專用留樣冷藏櫃中,在冷藏條件下存放48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於125g,並記錄留樣食品名稱、留樣量、留樣時間、留樣人員等信息。

(三)因供餐配送中間環節較多存在安全風險,不建議使用一次性餐具。餐具要做到環保、無毒害,應是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標準的食品級材料,如果損壞,應及時更換。學生就餐完畢,應由專人將餐具收回,餐具應採用熱力消毒的方式進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的水池應專用,與食品原料、清潔用具及接觸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開。清洗消毒設備設施的大小和數量應能滿足需要。餐具清洗消毒後,應設專供存放清潔餐具的保潔設施。

八、廢棄物管理與處置規定

(一)食品處理區內可能產生廢棄物的區域,應設置廢棄物存放容器。廢棄物存放容器與食品加工製作容器應有明顯的區分標識。廢棄物存放容器應配有蓋子,防止有害生物侵入、不良氣味或汙水溢出,防止汙染食品、水源、地面、食品接觸面(包括接觸食品的工作檯面、工具、容器、包裝材料等)。廢棄物存放容器的內壁光滑,易於清潔。在餐飲服務場所外適宜地點,宜設置結構密閉的廢棄物臨時集中存放設施。餐廚廢棄物應分類放置、及時清理,不得溢出存放容器。

(二)餐廚廢棄物的存放容器應及時清潔,必要時進行消毒。應索取並留存餐廚廢棄物收運者的資質證明複印件(需加蓋收運企業公章),並與其籤訂收運合同,明確各自的食品安全責任和義務。應建立餐廚廢棄物處置臺帳,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處置時間、種類、數量、收運者等信息。

(三)學生就餐完畢,應由專人將餐具收回,餐廚垃圾由專桶回收,帶回企業後統一處置並做好記錄。

九、 原輔料把控要求

(一)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制度,採購食品及原料要按規定查驗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如實記錄名稱、數量、生產日期或生產批次、保質期、進貨日期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進貨查驗記錄和相關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食用農產品的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六個月。鼓勵企業採用信息化採集、留存食品經營者信息。

(二)要建立食品檢驗室或快速檢測室,具備對採購的食品及原料進行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汙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項目進行檢驗或快檢的能力,要有專業人員負責、並做好檢驗記錄。

十、實施明廚亮灶工程

建立可視系統,生產過程的重點區域要安裝高清攝像頭,實施全天候監控,公開食品加工、烹飪、分餐等關鍵操作過程,向學校、家長展示,接受社會監督。


 附件:1.集體配餐操作流程

                  2.餐飲服務場所相關名詞關係圖

                  3.進貨查驗記錄表格示例

                  4.食品留樣記錄表格示例

                  5.食品添加劑使用記錄表格示例

                  6.廢棄物處置記錄表格示例

                  7.衛生間清潔記錄表格示例

                  8.餐飲服務預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項

                  9.推薦的餐飲服務場所、設施、設備及工具清潔方法

                  10.餐飲服務從業人員洗手消毒方法

                  11.推薦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12.餐飲服務化學消毒常用消毒劑及使用注意事項

                  13.餐飲服務業特定的生物性危害、相關食品及控制措施

                  14.餐飲服務業食品原料建議存儲溫度

                  15.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附件8


餐飲服務預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項

(資料性附錄)


一、食物中毒常見原因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

1.貯存食品不當。如在8℃~60℃條件下存放熟制的高危易腐食品2小時以上,或在不適當溫度下長時間貯存高危易腐的原料或半成品;

2.未燒熟煮透食品。因烹飪前未徹底解凍食品、熟制時食品的體積較大或熟制時間不足等,導致加工製作時食品的中心溫度未達到70℃以上;

3.未充分再加熱食品。經長時間貯存的食品,在食用前未充分再加熱至食品的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

4.生熟交叉汙染。如熟制後的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汙染,或被接觸過生的食品原料的表面(如操作臺、容器、手等)汙染;接觸熟制後食品的操作臺、容器、手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汙染;

5.進食未徹底清洗、消毒的生食品;

6.從業人員汙染食品。從業人員患有消化道傳染病或是消化道傳染病的帶菌者,或手部有化膿性或滲出性傷口,加工製作時由於手部接觸等原因汙染食品。

(二)化學性食物中毒

1.在種植或養殖過程中,食用農產品受到化學性物質汙染,或在食用前,食用農產品中的農藥或獸藥殘留劑量較多;

2.在運輸、貯存、加工製作過程中,食品受到化學性物質汙染。如使用盛放過有機磷農藥的容器盛放食品,導致食品受到有機磷農藥汙染;

3.誤將化學性物質作為食品、食品添加劑食用飲用或使用。如誤將甲醇燃料作為白酒飲用,誤將亞硝酸鹽作為食鹽使用;

4.食品中的營養素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如食用油脂酸敗後,產生酸、醛、酮類及各種氧化物等;

5.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或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三)真菌性食物中毒

食品貯存不當,受到真菌汙染,在適宜的條件下汙染的真菌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如黴變的穀物、甘蔗等含有大量真菌毒素。

(四)動物性食物中毒

1.食用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動物或動物組織。如食用野生河魨、未經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的河魨,織紋螺、魚膽、動物甲狀腺;

2.在一定條件下,可食的動物性食品產生了大量有毒成分。如組氨酸含量較高的鮐魚等魚類在不新鮮或發生腐敗時,產生大量組胺。

(五)植物性食物中毒

1.食用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製品。如食用有毒菌、鮮白果、曼陀羅果實或種子及其製品等;

2.在一定條件下,可食的植物性食品產生了大量有毒成分,加工製作時未能徹底去除或破壞有毒成分。如馬鈴薯發芽後,幼芽及芽眼部分產生大量龍葵素,加工製作不當未能徹底去除龍葵素;

3.植物中天然含有有毒成分,加工製作時未能徹底去除或破壞有毒成分。如烹飪四季豆的時間不足,未能完全破壞四季豆中的皂素等;煮製豆漿的時間不足,未能徹底去除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

二、預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一)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則和措施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應按照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汙染、控制病原菌繁殖和殺滅病原菌三項基本原則,採取下列主要措施:

1.避免汙染。主要指避免熟制後的食品受到病原菌汙染。如避免熟制後的食品與生的食品原料接觸;從業人員經常性清洗手部,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還應在清洗手部後進行手部消毒;保持餐飲服務場所、設施、設備、加工製作臺面、容器、工具等清潔;消滅鼠類、蟲害等有害生物,避免其接觸食品;

2.控制溫度。採取適當的溫度控制措施,殺滅食品中的病原菌或控制病原菌生長繁殖。如熟制食品時,使食品的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貯存熟制食品時,將食品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熱藏或在8℃以下冷藏(或冷凍);

3.控制時間。儘量縮短食品的存放時間。如當餐加工製作食品後當餐食用完;儘快使用完食品原料、半成品;

4.清洗和消毒。如清洗所有接觸食品的物品;清洗消毒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等物品;清洗消毒生吃的蔬菜、水果;

5.控制加工製作量。食品加工製作量應與加工製作條件相吻合。食品加工製作量超過加工製作場所、設施、設備和從業人員的承受能力時,加工製作行為較難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易使食品受到汙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預防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農藥引起的食物中毒。使用流水反覆涮洗蔬菜(油菜等葉菜類蔬菜應掰開後逐片涮洗),次數不少於3次,且先洗後切。接觸農藥的容器、工具等做到物品專用,有醒目的區分標識,避免與接觸食品的容器、工具等混用;

2.亞硝酸鹽引起的食物中毒。禁止採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避免誤作食鹽使用。

(三)預防常見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嚴把採購關,防止黴變食品入庫;控制存放庫房的溫度、溼度,儘量縮短貯存時間,定期通風,防止食品在貯存過程中黴變;定期檢查食品,及時清除黴變食品;加工製作前,認真檢查食品的感官性狀,不得加工製作黴變食品。

(四)預防常見動物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河魨引起的食物中毒。禁止採購、加工製作所有品種的野生河魨和未經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的河魨;

2.鮐魚引起的食物中毒。採購新鮮的鮐魚;在冷凍(藏)條件下貯存鮐魚,並縮短貯存時間;加工製作前,檢查鮐魚的感官性狀,不得加工製作腐敗變質的鮐魚。

(五)預防常見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有毒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禁止採摘、購買、加工製作不明品種的野生菌;

2.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飪時先將四季豆放入開水中燙煮10分鐘以上再炒,每次烹飪量不得過大,烹飪時使四季豆均勻受熱;

3.豆漿引起的食物中毒。將生豆漿加熱至80℃時,會有許多泡沫上湧,出現「假沸」現象。應將上湧泡沫除淨,煮沸後再以文火維持煮沸5分鐘以上,可徹底破壞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

4.發芽馬鈴薯引起的食物中毒。將馬鈴薯貯存在低溫、無陽光直射的地方,避免馬鈴薯生芽。



附件11

推薦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資料性附錄)


一、清洗方法

(一)採用手工方法清洗的,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1.刮掉餐用具表面的食物殘渣;

2.用含洗滌劑的溶液洗淨餐用具表面;

3.用自來水衝去餐用具表面殘留的洗滌劑。

(二)採用洗碗機清洗的,按設備使用說明操作。

二、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

1.採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00℃,並保持10分鐘以上;

2.採用紅外線消毒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20℃以上,並保持10分鐘以上;

3.採用洗碗機消毒的,消毒溫度、時間等應確保消毒效果滿足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標準要求。

(二)化學消毒

主要為使用各種含氯消毒劑(餐飲服務化學消毒常用消毒劑及使用注意事項見附錄K)消毒,在確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採用其他消毒劑和參數。

方法之一:

使用含氯消毒劑(不包括二氧化氯消毒劑)的消毒方法:

1.嚴格按照含氯消毒劑產品說明書標明的要求配製消毒液,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濃度宜在250mg/L以上;

2.將餐用具全部浸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5分鐘以上;

3.用自來水衝去餐用具表面殘留的消毒液。

方法之二:

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劑的消毒方法:

1.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標明的要求配製消毒液,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濃度宜在100mg/L~150mg/L;

2.將餐用具全部浸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10~20分鐘;

3.用自來水衝去餐用具表面殘留的消毒液。

三、保潔方法

1.餐用具清洗或消毒後宜瀝乾、烘乾。使用抹布擦乾的,抹布應專用,並經清洗消毒方可使用,防止餐用具受到汙染;

2.及時將消毒後的餐用具放入專用的密閉保潔設施內。


附件12


餐飲服務化學消毒常用消毒劑及使用注意事項

(資料性附錄)


一、常用消毒劑及使用方法

(一)漂白粉

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鈉,此外還含有氫氧化鈣、氧化鈣、氯化鈣等。配製水溶液時,應先加少量水,調成糊狀,再邊加水邊攪拌成乳液,靜置沉澱,取澄清液使用。漂白粉可用於環境、操作臺、設備、餐飲具等的塗擦和浸泡消毒。

(二)次氯酸鈣(漂粉精)、二氯異氰尿酸鈉(優氯淨)、三氯異氰尿酸

使用時,應將其充分溶解在水中。普通片劑應碾碎後,加入水中,充分攪拌溶解。泡騰片可直接加入水中溶解。使用範圍同漂白粉。

(三)次氯酸鈉

使用時,應將其在水中充分混勻。使用範圍同漂白粉。

(四)二氧化氯

因配製的水溶液不穩定,應在使用前加入活化劑,且現配現用。使用範圍同漂白粉。因氧化作用極強,使用時應避免其接觸油脂,防止加速其氧化。

(五)乙醇

濃度為75%的乙醇可用於操作臺、設備、工具、手部等塗擦消毒。

(六)乙醇類免洗速幹手消毒劑

取適量的乙醇類速幹手消毒劑於掌心,按照標準洗手方法,充分搓擦雙手20~30秒。

二、消毒液配製方法舉例

以每片含有效氯0.25g的漂粉精片配製1L的有效氯濃度為250mg/L的消毒液為例:

(一)在專用容器中事先標好1L的刻度線。

(二)在專用容器中加自來水至刻度線。

(三)將1片漂粉精片碾碎後加入水中。

(四)攪拌至漂粉精片充分溶解。

三、化學消毒注意事項

(一)使用的消毒劑應處於保質期,並符合消毒產品相關標準,按照規定的溫度等條件貯存。

(二)嚴格按照規定濃度進行配製。

(三)固體消毒劑應充分溶解使用。

(四)餐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在消毒前,應先清洗乾淨,避免油垢影響消毒效果。

(五)餐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消毒時應完全浸沒於消毒液中,保持5分鐘以上,或者按消毒劑產品使用說明操作。

(六)使用時,定時測量消毒液中有效消毒成分的濃度。有效消毒成分濃度低於要求時,應立即更換消毒液或適量補加消毒劑。

(七)定時更換配置好的消毒液,一般每4小時更換一次。

(八)消毒後,餐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表面的消毒液應衝洗乾淨,並瀝乾或烘乾。


附件15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資料性附錄)


為進一步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落實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提高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和水平,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現就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大力踐行科學監管理念,全面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以誠信經營和規範操作為重點,堅持日常監管與量化分級相結合,動態考評與年度考評相結合,統一要求與因地制宜相結合,全面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努力提高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實施原則

堅持「依法行政、全面覆蓋、公開透明、量化評價、動態監管、鼓勵進步」的原則,積極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嚴格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等要求,對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各類餐飲服務單位開展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建立科學規範的評定標準和程序,及時向社會公示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情況,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和公正;鼓勵餐飲服務單位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鼓勵監管部門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努力提高監管效能和水平。

三、主要內容

(一)評定範圍

對持《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飲服務單位,包括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中央廚房等,進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評定。

(二)評定依據

評定依據為《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餐飲服務許可審查規範》、《中央廚房許可審查規範》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等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

(三)評定項目

評定項目主要包括:許可管理、人員管理、場所環境、設施設備、採購貯存、加工製作、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劑和檢驗運輸等。

(四)等級劃分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等級分為動態等級和年度等級。

動態等級為監管部門對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狀況每次監督檢查結果的評價。動態等級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分別用大笑、微笑和平臉三種卡通形象表示。

年度等級為監管部門對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狀況過去12個月期間監督檢查結果的綜合評價,年度等級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分別用A、B、C三個字母表示

(五)評定標準

1.動態等級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動態等級評定,由監督人員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動態等級評定表》(見附件1)進行現場監督檢查並評分。評定總分除以檢查項目數的所得,為動態等級評定分數。檢查項目和檢查內容可合理缺項。

評定分數在9.0分以上(含9.0分),為優秀;評定分數在8.9分至7.5分(含7.5分),為良好;評定分數在7.4分至6.0分(含6.0分),為一般。評定分數在6.0分以下的,或2項以上(含2項)關鍵項不符合要求的,不評定動態等級。

2.年度等級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年度等級評定,由監督人員根據餐飲服務單位過去12個月期間的動態等級評定結果進行綜合判定。

年度平均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為優秀;年度平均分在8.9分至7.5分(含7.5分),為良好;年度平均分在7.4分至6.0分(含6.0分),為一般。

3.不予評級情形

對新辦《餐飲服務許可證[1]》的餐飲服務單位,在《餐飲服務許可證》頒發之日起3個月內,不給予動態等級評定;在《餐飲服務許可證》頒發之日起4個月內,完成動態等級評定。

對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餐飲服務單位,要求其限期整改,並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6個月內不給予動態等級評定,並收回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公示牌(見附件2和3),同時監管部門加大對其監督檢查頻次,6個月期滿後方可根據實際情況評定動態等級。

動態等級評定過程中,發現餐飲服務單位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需要給予警告以外行政處罰的,2個月內不給予動態等級評定,並收回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公示牌,同時監管部門加大對其監督檢查頻次,2個月期滿後方可根據實際情況評定動態等級。

(六)評定程序

1.等級評定

由監管部門選派2名執法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檢查人員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動態等級評定表》檢查內容,對被檢查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狀況進行量化評定,並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籤字。

2.監督頻次

動態等級評定為優秀的,原則上12個月內至少檢查1次;評定為良好的,原則上6個月內至少檢查1次;評定為一般的,原則上4個月內至少檢查1次。具體檢查頻次和間隔由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定。

3.等級公布

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可從附件2和3中選擇其中之一樣式,作為本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公示形式。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公示牌應擺放、懸掛、張貼在餐飲服務單位門口、大廳等顯著位置,嚴禁塗改、遮蓋。

監管部門應在監督檢查餐飲服務單位後的15個工作日內,公示其動態等級評定結果,並將其作為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監管信用信息進行管理。

4.等級調整

動態等級評定為較低等級的,餐飲服務單位可在等級評定2個月後向屬地監管部門申請等級調整,經評定達到較高動態等級的,監管部門調整動態等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是踐行科學監管理念,強化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促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落實的積極探索。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積極穩妥推進實施。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深入研究,科學分析,及時解決,確保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細化具體要求。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評定內容和要求,並統一公示樣式,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可操作性。

(三)強化人員培訓。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組織開展專題培訓,使監管人員充分認識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準確掌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評定標準和要求,統一評定尺度。

(四)嚴格等級評定。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制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紀律,確保執法人員在等級評定過程中客觀、公正;對於餐飲服務單位有關等級評定工作的投訴和意見,要及時核實、認真處理。

(五)加大宣傳公示。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宣傳力度,採取多種方式,向餐飲服務單位宣傳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評定標準、工作程序和有關要求,及時向社會公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監督。

(六)注重信息應用。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根據本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情況,分析判斷本地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形勢,查找監管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不斷提高監管效能和水平。


相關焦點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呼和浩特市職業病防治規劃...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企業、事業單位: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呼和浩特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呼和浩特市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年)為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切實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內蒙古自治區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年)》,結合我市實際
  • 呼和浩特市《九條措施》重磅發布!
    為有效解決當前全市營商環境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按照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指示要求,市政府辦公室根據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經過廣泛徵求意見,於2020年11月26日正式印發《呼和浩特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便民利企九條措施
  • 呼和浩特市遭遇「缺水危機」
    10月呼市大型雜技秀「冰秀·精靈王國」500張門票免費送5 月中旬起,呼和浩特市部分小區居民反映,自來水出現水質發黃、水壓不足、缺水、供水困難等問題。6 月 30 日,有媒體報導稱,呼和浩特市夏天缺水的局面將有所改變,引黃河水進入呼和浩特市的二期續建工程,在當天上午進入了通水試運行階段。
  • 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1號公告
    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1號公告 2021-01-13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呼和浩特市17項科技成果2名個人獲2019年自治區科學技術獎獎項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11月25日從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了解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近日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內政發〔2020〕19號)。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塵埃落定。
  • 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懷化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
    懷政辦函〔2020〕6號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懷化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的通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現將《懷化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印發給你們,供閱知。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0年2月20日懷化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市人民政府實行市長負責制。
  • 呼和浩特市17項科技成果2名個人獲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出爐,我市17項科技成果、2名個人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其中,包括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1項,涉及信息技術、乳業、生物技術、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 呼和浩特市二手自行車市場泛濫
    26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公安分局興隆巷派出所在東菜園村發現一個收售二手自行車的窩點,查獲了19輛可疑自行車,目前賣車人曹某某已被拘留。   不少市民都有過自行車被盜的經歷,有很多市民為圖便宜,去購買有賊贓嫌疑的二手車。近日,記者對呼市的二手自行車銷售狀況進行了調查。
  • 中共霍邱縣委辦公室霍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
    霍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通知 各鄉鎮黨委、政府,開發區(現代產業園)工委公務接待賓館酒店要推行科學文明餐飲消費,引導消費者節約用餐,餐前適量點餐,就餐使用公筷,餐後幫助打包。三、深化宣傳引導,營造制止餐飲浪費工作良好氛圍各地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宣傳教育,及時召開領導班子會議、黨組織會議和幹部職工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
  • 大風降溫「聯手」呼和浩特市凍土深度近1米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受1月4日的弱冷空氣影響,呼和浩特市溫度已經達到一個低點,5日至6日清晨,較強冷空氣再一次「無縫銜接」影響呼和浩特市,兩股冷空氣「聯手」將呼和浩特大部氣溫打入明顯偏低狀態,創入冬以來新低。
  • 呼和浩特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呼和浩特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020-11-21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固原市政府機構簡稱的通知
    固原市政府辦 各縣(區)人民政府
  •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昆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各直屬機構:《昆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二)編制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雲南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雲南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昆明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 G209呼和浩特市至武川縣上行線今天試通行
    從呼和浩特市去武川縣再也不用爬大坡了。 G209國道呼市至武川縣上行線全長26千米左右,兩車道,路線起點位於武川縣可鎮南側,經什兒登、水泉、大圪塔、中店子、牌樓館,後下穿二級公路馬家店大橋,在壩頂處採用隧道方案越嶺,經段家窯、沙灣子,終點止於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壩口子村北側
  •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採購視頻圖像智能化運算分析單元項目的招標公告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採購視頻圖像智能化運算分析單元項目,現公開招聘供應商,具體條件附後。此公告自發布之日起公示5日。有意向參與的供應商只需電話報名。2.12月25日9點30分在呼和浩特市公安局901室組織評標(詳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敕勒川大街1號)。3.參與招聘的供應商請攜帶三份標書參會,標書製作內容按照下面要求製作。二、供應商資質要求:1.符合招標法第二十二條2.本項目不接受聯合體、合資企業投標。三、採購項目預算:620000.00元。
  • 大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健全完善市人民政府與市總工會聯席會議...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有關規定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健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與同級工會聯席會議制度的意見》(黑政辦發〔2018〕7號),經市政府同意
  • 呼和浩特市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2009)
    第四條土地權屬發生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鄉鎮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權限分別處理。  市和旗、縣、區人民政府處理的土地權屬爭議,由市國土資源局、旗、縣、區國土資源局(分局)或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機構具體負責辦理。
  •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渭南市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
    發文日期 2018-12-26 名稱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渭南市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
  • 排列5大獎100萬光臨呼和浩特市
    這不,又一個排列5大獎出現,將幸運送達呼和浩特市。12月3日,排列5第20284期開獎,全國共中出一等獎53注,其中內蒙古呼和浩特市1501028117網點中出一等獎10注,單注獎金10萬元,獎金共計100萬元。
  • 北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北海城區滅鼠滅蟑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北政辦〔2013〕220號北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北海城區滅鼠滅蟑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各有關單位:  《北海城區滅鼠滅蟑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