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真題閱讀理解試題及名師解析(11)

2021-01-18 網易教育

(本文由海天教育供稿)

Since the dawn of human ingenuity, people have devised ever more cunning tools to cope with work that is dangerous, boring, burdensome, or just plain nasty. That compulsion has resulted in robotics—the science of conferring various human capabilities on machines. And if scientists have yet to create the mechanical version of science fiction, they have begun to come close。

As a result, the modern world is increasingly populated by intelligent gizmos whose presence we barely notice but whose universal existence has removed much human labor. Our factories hum to the rhythm of robot assembly arms. Our banking is done at automated teller terminals that thank us with mechanical politeness for the transaction. Our subway trains are controlled by tireless robot-drivers. And thanks to the continual miniaturization of electronics and micro-mechanics, there are already robot systems that can perform some kinds of brain and bone surgery with submillimeter accuracy—far greater precision than highly skilled physicians can achieve with their hands alone。

But if robots are to reach the next stage of laborsaving utility, they will have to operate with less human supervision and be able to make at least a few decisions for themselves—goals that pose a real challenge. 「While we know how to tell a robot to handle a specific error,」 says Dave Lavery, manager of a robotics program at NASA, 「we can't yet give a robot enough 『common sense』 to reliably interact with a dynamic world。」

Indeed the quest for tru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produced very mixed results. Despite a spell of initial optimism in the 1960s and 1970s when it appeared that transistor circuits and microprocessors might be able to copy the action of the human brain by the year 2010, researchers lately have begun to extend that forecast by decades if not centuries。

What they found, in attempting to model thought, is that the human brain's roughly one hundred billion nerve cells are much more talented—and human perception far more complicated—than previously imagined. They have built robots that can recognize the error of a machine panel by a fraction of a millimeter in a controlled factory environment. But the human mind can glimpse a rapidly changing scene and immediately disregard the 98 percent that is irrelevant, instantaneously focusing on the monkey at the side of a winding forest road or the single suspicious face in a big crowd. The most advanced computer systems on Earth can't approach that kind of ability, and neuroscientists still don't know quite how we do it。

26. Human ingenuity was initially demonstrated in

[A]the use of machines to produce science fiction。

[B]the wide use of machin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the invention of tools for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work.

[D]the elite's cunning tackling of dangerous and boring work.

27. The word 「gizmos" (line 1, paragraph 2) most probably means

[A]programs. [B]experts. [C]devices. [D]creatures。

28.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is beyond man's ability now is to design a robot that can

[A]fulfill delicate tasks like performing brain surgery。

[B]interact with human beings verbally。

[C]have a little common sense。

[D]respond independently to a changing world。

29. Besides reducing human labor, robots can also

[A]make a few decisions for themselves。

[B]deal with some errors with human intervention。

[C]improve factory environments。

[D]cultivate human creativity。

30. The author uses the example of a monkey to argue that robots are

[A]expected to copy human brain in internal structure。

[B]able to perceive abnormalities immediately。

[C]far less able than human brain in focusing on relevant information。

[D]best use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名師解析

26. Human ingenuity was initially demonstrated in 人類的創造性最初表現在

[A]the use of machines to produce science fiction. 用機器來創作科幻小說。

[B]the wide use of machin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製造業對機器的廣泛使用。

[C]the invention of tools for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work。

發明工具以處理困難和危險的工作。

[D]the elite’s cunning tackling of dangerous and boring work。

精英人士對危險和枯燥的工作的巧妙的處理。

【答案】 C

【考點】 事實細節題。

【分析】 通過「Human ingenuity」和「initially」可以定位到第一段開始。「從人類產生智慧初期至今,人們一直在設計越來越巧妙的工具來應付那些危險的、枯燥的、繁重的或者直接就是骯髒的工作。」由於講的是人類最初的創造力,因此可以排除[A]、[B]、[D]。

27. The word 「gizmos" (Line 1, Paragraph 2) most probably means

單詞「gizmos」(第二段第一行)最有可能的意思是

[A]programs. 程序。 [B]experts. 專家。

[C]devices. 設備。 [D]creatures. 生物。

【答案】 C

【考點】 詞義題。

【分析】 本題雖然考查的是詞義,但是顯然不是希望考生通過儲備更大的詞彙來回答,而是希望考生能夠利用文中出現的細節來推斷這個單詞的意思。第二段第一句的意思說「由此引起的結果是,現代世界已經充斥著越來越多的智能____,儘管我們幾乎都注意不到它們,但它們的普遍存在卻節省了許多人類勞力。」然後作者提及到了「工廠機械手」、「自動櫃員機」以及「機器人駕駛員」等等。由此我們可以認定這些設施都是對「gizmo」的例舉和解釋。而這幾樣東西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它們都是「工具」。相比四個選項,只有[C]最合適。

28.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is beyond man's ability now is to design a robot that can

根據本文,現在超越人類能力範圍的是設計一種能________的機器人。

[A] fulfill delicate tasks like performing brain surgery。

完成諸如腦手術這樣的精細的工作。

[B] interact with human beings verbally。

與人類進行口頭交流。

[C] have a little common sense。

有一些常識。

[D] respond independently to a changing world。

對一個變化的世界獨立應付。

【答案】 D

【考點】 事實細節題。

【分析】 根據「超越人類能力」這個關鍵信息,我們可以定位到第三段中「Dave Lavery」的第二句話,即「we can’t yet give a robot enough『common sense’to reliably interact with a dynamic world」。因為該句中的「dynamic」就是「動態的、變化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判定答案[D]是正確的。[A]文中已經提及。[B]的例子就是「自動櫃員機」。[C]可以在第三段最後一句「我們不能給他足夠的常識」中找到被排除的依據。

29. Besides reducing human labor, robots can also

除了減少人類勞動,機器人還能夠

[A]make a few decisions for themselves。為自己做幾個決策。

[B]deal with some errors with human intervention。通過人類幹預處理一些錯誤。

[C]improve factory environments. 改善工廠環境。

[D]cultivate human creativity。培養人的創造性。

【答案】 B

【考點】 事實細節題。

【分析】 本題要求考生尋找機器人還能夠從事什麼工作,這就需要對四個選項進行比較。尋找答案。[A]提到機器人能夠為自己做幾個決策,通過「decision」這個單詞可以定位到第三段第一句話「但是如果機器人要進入節省勞力的下一個階段,他們必須能夠在更少的人工監控下運行,並且至少能夠獨立地做一些決定」,這句話表明,目前機器人還不能獨立做一些決定。[B]的意思符合第三段第三句,「雖然我們知道如何讓機器人去糾正一個特定的錯誤」。至於[C],文中提到機器人是受環境控制的,而不是反之。[D]的說法也反了。

30. The author uses the example of a monkey to argue that robots are

作者使用猴子的例子,為的是說機器人

[A] expected to copy human brain in internal structure。

被期望複製人腦內部結構。

[B] able to perceive abnormalities immediately。

能夠立即覺察到不正常情況。

[C] far less able than human brain in focusing on relevant information。

在聚焦相關信息方面遠遠不如人類。

[D] best use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最適合在受控環境下使用。

【答案】 C

【考點】 作者意圖題。

【分析】 作者最後一段提到「猴子」這個例子,是考查文章最後一段的理解。由於文章舉這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計算機雖然功能強大,但是仍然無法和人腦的複雜性相比,因為人腦看一眼迅速變化的場景就能夠迅速的排除不相干的信息,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蜿蜒的森林小路邊的一隻猴子,這一點計算機是做不到的。因此,可以判斷[C]正確。

難句解析:

1. Since the dawn of human ingenuity, people have devised ever more cunning tools to cope with work that is dangerous, boring, burdensome, or just plain nasty。

【結構分析】 本句前面是「since」引導的一個時間狀語,後面主句中有一個「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that is dangerous, boring, burdensome, or just plain nasty」用來修飾「work」。

2. As a result, the modern world is increasingly populated by intelligent gizmos whose presence we barely notice but whose universal existence has removed much human labor。

【結構分析】 本句的主句是「the modern world is increasingly populated by intelligent gizmos」,後面是兩個「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but」連接了這兩個定語從句。

3. There are already robot systems that can perform some kinds of brain and bone surgery with submillimeter accuracy—far greater precision than highly skilled physicians can achieve with their hands alone。

【結構分析】 本句是一個「there be」結構,「robot systems」後面有一個「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而破折號引出一個補充說明部分來修飾「submillimeter accuracy」,其中包含一個比較級。

4. But the human mind can glimpse a rapidly changing scene and immediately disregard the 98 percent that is irrelevant, instantaneously focusing on the monkey at the side of a winding forest road or the single suspicious face in a big crowd。

【結構分析】 本句的主語是「the human mind」,並列謂語「can glimpse」和「disregard」,逗號後面「instantaneously focusing on the monkey at the side of a winding forest road or the single suspicious face in a big crowd」是現在分詞做狀語。

全文翻譯:

從人類產生智慧初期至今,人們一直在設計越來越巧妙的工具來應付那些危險的、枯燥的、繁重的或者直接就是骯髒的工作。這種動力產生了機器人科學——一門將人類的能力賦予機器的科學。如果科學家們還沒有創造出科幻小說的機械版本,他們也已經很接近這個目標了。

由此引起的結果是,現代世界已經充斥著越來越多的智能裝置,儘管我們幾乎都注意不到他們,但他們的普遍存在卻節省了許多人類勞力。我們的工廠裡轟鳴著機器人生產線的節奏;我們的金融服務在自動櫃員機上完成,它們還會機械地、禮貌地感謝我們使用業務;我們的地鐵車輛由不知疲倦的機器人司機駕駛。多虧了電子和微觀機械儀器的不斷縮小,現在已有一些機器人系統能夠進行腦部和骨髓手術,準確性精確到亞毫米,遠遠超過熟練的醫生用他們的雙手所能達到的水平。

但是如果機器人要進入節省勞力的下一個階段,他們必須能夠在更少的人工監控下運行,並且至少能夠獨立地做一些決定。這些目標提出了一個真正的挑戰。「雖然我們知道如何讓機器人去糾正一個特定的錯誤,」NASA的一個機器人項目經理戴維·拉維裡說,「我們仍然不能賦予機器人以足夠的『常識』,使它們能夠與動態的世界進行可靠的交流。」

實際上對真正的人工智慧的探索已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結果。雖然剛開始在20世紀60和70年代有過一段樂觀的時期,那時候看起來電晶體電路和微處理器的發展將使它們在2010年能夠模仿人類大腦的活動——但是最近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將這個預測延後了不是數百年至少也有數十年。

在試圖建造思維模型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大腦中的近1,000億個神經細胞要比以前想像得更聰明,人類的感知也比以前想像得更複雜。他們建造出來的機器人在嚴格控制的工廠環境裡,能夠在儀錶盤上識別一毫米以下的誤差。但是人的大腦能夠掃描一個快速變化的場景,迅速排除98%的不相干的物體,立即聚焦於森林中婉蜒道路旁的一隻猴子,或者人群中的一張可疑的臉。地球上最先進的計算機系統也不能達到這種能力,並且神經學科學家仍然不知道我們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相關焦點

  • 海文解析2014年考研英語大綱:閱讀理解Part A
    萬學教育 海文考研 教學與研究中心 王美伊  歷經近二十年的變革,考研英語試題已經逐漸趨於穩定化了。9月13日《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英語考試大綱》問世了。與2013年相比,英語(一)和英語(二)的傳統閱讀部分內容均沒有實質性變化。考生可以按照原有的複習思路進行系統、深度地複習。
  • 新東方李旭:2017考研英語閱讀真題及答案解析
    2017考研初試12月24日至26日進行,新東方網考研頻道時刻關注2017考研初試情況(點擊查看》》2017考研初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專題),並第一時間為考生提供考研真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內容,同時新東方考研教師將為考生提供視頻直播解析。敬請關注新東方網考研頻道為您帶來的精彩內容。
  • 2017年考研英語一閱讀理解述評及參考答案
    2017考研初試12月24日至26日進行,新東方網考研頻道時刻關注2017考研初試情況(點擊查看》》2017考研初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專題),並第一時間為考生提供考研真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內容,同時新東方考研教師將為考生提供視頻直播解析。敬請關注新東方網考研頻道為您帶來的精彩內容。
  • 新東方2019年6月英語四級閱讀真題解析(視頻)
    新東方四六級真題解析 ——6月15日鎖定新東方網四六級頻道,最強教師陣容帶你看懂四六級考試![更多真題詳情]   【四六級直播解析】   四級閱讀解析由劉琦老師給大家講解——   劉琦:今天上午考完四級的同學不知道目前的狀態怎麼樣。整個四級閱讀如果複習到位的話理論上講不會有太大問題。所以我直接選擇最難的一篇選詞填空。
  • 『2021考研試題答案』2021考研英語(一)試題閱讀理解Text 2難度分析
    2021考研初試已結束,對於2021考研英語試題相信很多考研考生都非常關注,很多參加考研初試的考生都反映今年考研英語試題是偏難的。中公考研針對2021考研英語閱讀試題整理了「2021考研英語(一)試題閱讀理解Text 2難度分析」內容,一起了解一下吧~今年英語一Text 2選自ScienceNews網站2020年6月12日文章How giving cash to poor families may also save trees in Indonesia。
  • 大三寒假準備考研,5大英語真題資料詳細對比!
    大三寒假準備考研,考研英語最重要的資料是什麼?99.999%的學姐學長都會選擇真題書。畢竟考研英語不需要模擬題的磨鍊,認真研究真題就足以讓我們在考研英語上不拖總分的後腿。一本好的英語真題資料,不僅能幫你理解真題中的每一句,還能讓你清楚命題人出題的角度和考點。
  • 考研英語真題閱讀理解試題及名師解析(十八)
    名師解析  36. What is implied in the first sentence? 第一句話暗示什麼?  [A] Americans are better prepared for death than other people。  美國人對於死亡的準備超過其他人。
  • 英語真題閱讀理解試題及名師解析(27)
    名師解析 21. The word 「homogenizing」 (Line 2, Paragraph 1) most probably means 「 homogenizing 」 ( 第一段第二行 ) 一詞的大致意思是 [A] identifying. 識別 確認 [B] associating.
  • 近三年考研英語平均分居然這麼低!來看看你能過線了嗎?
    2020年英語一、二的難度分析和平均分 試題難度:是對抽樣數據的統計分析,反應試題難易程度,數值越小,難度越高。2020年的英語真題難度和往年相比更簡單,平均分為49.15。 關於試卷各部分題的難度,2020年英語知識運用部分(完形)比前兩年難,閱讀理解C節比前兩年稍簡單點,閱讀理解的A、B節和寫作的難度都在18年和19年之間。 再來看看英語二:
  • 扒一扒考研英語閱讀理解選項特徵
    文章千變萬化,形式千變萬化,但閱讀理解客觀題本身對選項要求的唯一性和選項間的不可爭議性,正確選項與非正確選項之間存在本質差別。正確選項作為一個大類,受文章本身和試題設計的局限,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的制約,必然在整體上表現出一定的特點。這種特點由呈現出一定的規律。下面我們就扒一扒正確選項和錯誤選項的基本特徵。
  • 新東方2013年考研英語閱讀理解分析
    編輯推薦:新東方2013年考研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2013年考研英語已經落下帷幕,相信只要對歷年真題做了仔細鑽研的考生一定喜上眉梢,今年的閱讀理解文章的選材風格,行文結構以及解題方法依然延續歷年真題的特色
  • 2017考研英語(一)閱讀真題解析
    2017年考研英語剛剛結束,小編第一時間進行真題解析,方便各位考生及時了解真題相關動態。  大家來看第二篇文章,是夏威夷安裝一個30米長的望遠鏡。這篇文章大家看得懂,有幾道題有爭議。  第26題,夏威夷部落的女皇曾經說我們這個部落的人,古老的夏威夷人都是看星星的專家,這個單詞和星座有關。
  • 專家指導:傳授考研英語真題正確使用方法
    暑期即將到來,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如何讓自己的英語成績在暑期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是廣大考生關注的焦點。根據多年的英語輔導經驗,考研教育網輔導名師冉繼軍認為春季複習打好基礎之後,暑期主要是強化和做真題的好時機。
  • 如何利用考研英語真題《考研真相》逆襲70+
    我是19年考研,英語一73.能從四級飄過到考研70+,相當不容易。就來分享一下我的複習方,主要說真題怎麼做。真題書我選的是《考研真相》,講解詳細,每個句子都有圖解分析,很適合基礎不好的小夥伴。為了方便大家參考,我以新版的真題書為例,說說怎麼做英語真題。考研英語閱讀就按照市面上真題書收錄的真題數量,從最早的開始做,一直做到最新的。一般真題書收錄的不是歷年所有考研真題,都是近20年的,這些題完全夠了,不用再找之前的。21新版的書是從2000年開始,一直到2020年的題。
  • 擴大閱讀面 八月後考研英語閱讀理解複習要點
    就考研英語來說,閱讀理解是重中之重,閱讀理解能拿到高分,考生便會在考研英語考試中處於有利地位。因此,廣大考生特別關注考研英語大綱中對於閱讀理解部分的要求。2009年考研英語大綱中對於閱讀理解部分的敘述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 考研英語閱讀及翻譯部分真題詞彙(1998年)
    1998年考研英語重點詞彙和詞組  閱讀理解部分  1. capture n.捕獲, 戰利品 vt.俘獲, 捕獲, 奪取  2. imagination n.想像, 空想, 想像的事物, 想像力, 聽覺  3. at the mercy of
  • 2016考研英語閱讀真題逐句拆分解析(110)
    提升閱讀和翻譯能力要打好基礎,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學會精讀,以歷年真題為依託,仔細研究每個句子,日積月累,堅持百日,相信會有很大的提升。下面新東方在線帶大家來逐句拆分解讀歷年閱讀真題,從成分到詞彙及這你翻譯,幫助大家打好基礎,提升綜合能力,大家抓緊學起來。
  • 英語考研真相和黃皮書,為什麼最終選擇前者!
    黃皮書我也知道,不過當時聽我一個考研學姐說用考研真相會更適合我這樣基礎弱的考研英語萌新,就想著買來用用看。英語考研真相和黃皮書,到底選哪個?如果你基礎差,用《考研真相》就真的挺好,因為裡面的解析真的很詳細,會把真題中的每篇閱讀都一句一句細緻的講解,句子相關的語法會給你解析、長難句也會通過圖示分析的方法來講解,幫你更好地理解句子成分、句子中的重點詞彙也都會標出來,所以雖然我初期做題時還是錯的比較慘,但解析還是能看懂的。
  • 英語真題閱讀理解試題及名師解析(22)
    名師解析36. What do American parents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acquire in school? 美國的父母期望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裡面學到什麼? [A] The habit of thinking independently.  獨立思考的習慣。.
  • 考研英語咋複習?如何用《考研真相》精讀真題?
    考研英語咋複習?五月做真題來得及嗎?應該怎麼做?就來說一說這幾個問題。五月開始做考研英語真題時間完全夠。不信來給你算一下:我們以真題書《考研真相》為例~英語真題主要刷4篇常規閱讀,大概三遍。新版真題書一共收錄20年真題,也就是200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