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商百題18:明白人性十大特點,贏得人生自由之匙?
作家趙中川
社會群體裡,你畢生得與人打交道,不是與他人,就是與自己,不管你想出人頭地,還是清靜無為,亦或潔身自好,你都得識人頭,懂人性!知道人性有哪些特點?這是你人生大學的基礎課!你想遊刃有餘?還是到處碰壁?得下功夫,把人性的十大特點琢磨明白!
哪麼人性有哪十大特點?
1多面性
曾經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曾相爰的戀人友好分手,最後的告白,互相告訴對方:我看到你的美,你看到我的好,我們相戀;其實你遠沒看到我的其它,我不知你的可能也有許多,所以我們分離。人之將別,其言也真。你看相戀之人總相知,卻還有許多不明,人性難測!人性的多面,遠超我們的想像,決非慣常浮在心頭的那幾種,這是外部複雜多變世界的折射,反映了人類本身的演化性,神秘性,豐富性;在多維時代,我們有必要了解它的全貌,今天是到了揭開這個天大秘密的時候了!筆者在《人的多面性》篇裡說,一人一世界,千人千面,萬人萬腔。人有生物性、社會性、人文性、經濟性、情感性、思維性、心理性、道德性,職業性、性別性、年齡性、階段性,場域性,歷史性等等!
2變易性
人性是會變的,變得連自己也不認識。隨著年令、學識、職業、地位、環境、際遇等,發生變化。因為人是鮮活的,動態的,與外界互動的,內外影響下,變才是正常的,人就是易變的社會動物,不僅要適應,還得發展。個體只要回想自己的人生歷程,不管從哪個維度看,便知自己的變化有多大!筆者在《人的成長性》篇裡說:評估人的成長參照系很多:質量,數量,速度,廣度,高度,層面,位階,損益等等;如化繁為簡,視作認可兩字,也經歷了:他人認可,抗拒認可,外界認可,自我認可,認可退化等階段;從外觀角度看,有人說得好:童年無知可爰。少年無知可笑,青年無知可憐,中年無知可嘆,老年無知可悲!是否與亞里斯多德求知是人的本性有異曲同工之妙!你看僅一個知性問題,在人身上變化有多大!人的觀感區別有多大!
3時空性
這是一個人性釋懷群放的時代,這是一個人性如雨後春筍般冒頭的時代。人性有時空性,她是壓抑還是開放,是被擠壓還是均衡,實在受社會環境個體境遇太多的限定,兵荒馬亂年代,生死存亡一線間,普通人逃命要緊,幸福美好那些高大上東西,恐怕想也是奢侈的;只有在和平發展年代,社會長足進步空間,人們才有那麼多想頭,才敢於表現,毫無顧忌地競爭,不少還真實現了。筆者在《人的獲得性》說:獲得有十來個意思;不僅有物質的,更有精神的,不僅有普遍性的,更有特殊感受的,不僅有當下的,還有長遠的,等等;當代社會為我們創造了更多獲得的千年機遇;人的獲得感大大增強了,包括人文科技,靈魂內涵;人是渴望價值肯定的奇妙物種,獲得性演繹了世界的精彩紛呈,劇作永續!
4複雜性
人人都存在著多面人性元素,但為什麼外人看到的僅僅是幾面?甚至自己也未必知道有幾種人性,以致在某種條件下發生,很覺驚訝?第一,個體總以幾種特性為主幹,形成了他的人格特徵,但不等於他就沒有其他人性;第二,多種人性強弱權重不同,彼此擠壓爭鬥,受各種要素制約,相互滲透轉化;第三,某種人性在一定條件下激發,主觀因某種原因不願暴露,掩飾;而外人受條件限制,也不易看清;第四,諸種因素疊加,造成人性內外表裡的複雜性。筆者在《人的複雜性》中說:人的複雜性,往往由多種因素構成:有文化背景,基因底色,潛移默化;有社會環境薰陶,催生影響;有個人際遇,學歷知識,從業經驗驗證強化;有個性特徵,興趣偏好,心理驅動養成等等;
5穩定性
沒有重大的社會變故和個人突發事件,人性相對是穩定的,有跡可循,按像索驥,變也變不到哪兒去,與變易性形成一對矛盾狀態。這是因為個性的形成經過多要素博弈,反覆實踐體驗,時間試探,終於篩選沉澱下來,成為內在深刻的記憶和品格,一般不會輕易褪色,這種人格角色認同,就象是人歸屬的精神家園,承載了他的前世今生未來希望,你要他違背自己的心性,首先他自己就受不了,近乎要發瘋,所以人的良知良心,維繫著人之為人,區別於低等物種的標杆,維繫著人際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筆者《人的確定性》裡說,人生就是在不確定的世界裡,尋找確定性。確定性帶給我們穩定有秩,這是安頓生命需要,應對外界風險需要,最後是對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有個交代需要。穩定性,為我們實現需要提供了基石!
6發展性
人性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發展成長的,我們看到那些善人,一生做善事,例如中外都有這樣的真實事件,有人多年在大橋邊救下幾十個跳河自殺的人,為挽救生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現了人性的真善美;也有人一肚子壞水,盡幹些傷天害理的壞事,殺人越貨,落井下石,表現了人性的罪惡。但是誰也不是娘肚子裡就貼上了好種壞蛋的標籤,完全是在社會所作所為為定義的,這充分證據了人性發展的可能性和現實性。人類個體都是百面人性的大礦藏,品種多多,儲量豐富,主要看你自己怎麼開發了?筆者在《人的發展性》中寫道:人人心中有本發展覽圖,牽引著他的行為指向,往哪走,要什麼,願付出什麼代價,需要只有在發展中滿足,價值也只有在發展中實現。
7潛在性
為什麼人們對人面獸心的行為震驚不已?為什麼對貪腐高官落馬尤其關注?一位著名導演說,人人都有佛性、人性、妖性,神性的光譜。那麼某種光譜是如何折射見光的?如用一個落馬的大學校長的說法,是躺在錢上了。人得有多大的定力?這真是對人性的拷問!曾經風光無限,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專門教育眾人的一校之長,不幸被錢砸倒了。他懺悔道:我有內傷,發動機核心出問題,結果跑偏翻車了!人性的貪婪藏在角落,埋得很深,如果沒有強大的正能量,它潛移默化,一天天年長日久,把個好端端的人給吞噬了!同樣一個人的正能量,往往也潛伏著,一旦爆發,也震驚得很。一個近90歲大爺,平時走路也不穩,一天在河邊發現一個二歲小孩落水,他不知哪來的勇氣,奮不顧身跳下水去,把孩子救了上來,事後這位老兵說,我命丟了不要緊,孩子的性命重要!筆者在《人的內生性》中寫道:內生性,人生發展的內生動力。如果說,人的發展70%靠自己,如努力,選對,堅定之類;30%靠外界,如環境,機遇,人脈之類,那麼如何靠自己?自己如何靠得住?內生動力就有決定作用,它激發你的顯能,激活你的潛力,推著你往前奔!
8條件性
為什麼我們對演繹人性的影視百看不厭?對挑戰人性的故事如此著迷?這恐怕與人同此性有關,折射了我們自己的人性影子,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既然人皆都有,哪為什麼不熟視無睹呢?這就與人性的條件性關聯,人性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呈現,並非浮現在表面,給人現眼,人性固有的必要條件,還得具備充分條件才一覽無餘。筆者在《人的外部性》中這樣說:如果把人作為縱向一生、橫向發展直角座標系的原點,那麼以原點為中心,按近中遠距離劃三個圈,內圈微觀境遇,中圈中觀場域,外圈宏觀環境;這三圈兼容互動,相互影響,構成了人的外部性;外部性可視作你整體條件,什麼時候與你人生階段的內生性交叉觸碰,就會演化出不少人性故事!
9互動性
互動性至少有幾個意思,其一百餘種人性是相互影響作用的,是互相滲透轉化的,決非孤立僵化的;其二人性與外界發生交流,與社會環境交互影響,是立體全方位的;其三人性與人的行為處世交互作用,形成投射反饋。上述因素長期作用,就造成了人性的若干種結果:第一是習得,習慣成自然,演變成人性的一部分或者形成新的人性種類;第二是賦能,適應環境和人設需要,增強的能力,逐漸演變成人性的新成份;其三疊加,綜合因素的乘數效應,人性的種類隨社會發展逐步增加,這就解釋了人性為什麼發展至今巳有百餘種,再也不是過去固化窄化的幾面!網絡性是不是人的人性?網際網路,手機,成了人的表皮,器官,神經系統一部分,卻是不爭的事實,除了睡眠,除了孤懸社會者,誰還離得了網絡?我們巳被網絡改變,網絡成了人生的一部分,如影隨形不可分離;網絡成了人性的一部分,左右著心性情緒,互聯每天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抗拒它顯得越來越柔弱無力。筆者在《人的網絡性》中試著為人的網絡性定義:人類及其個體連接在數位化建構的虛擬世界裡,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以扁平化自組織即時性移動增值等為特徵,創造了有限適應與無限可能矛盾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國網民已近10億人,智能化每天對全球40多億網民發生了什麼?你如果回顧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性有多少潛移默化影響,那麼應該不難評估今天新四大發明對人的的改變,恐怕有過之無不及吧!
10本源性
人性的光輝遮不住,人性的幽暗藏不了,總有一天大白天下,事實上也天天點點滴滴在曝光,左右著你的言行。人性是人最本質的源頭活水,是人為人處世最高的準則,是人一生奮進的動能之核,世界上沒有離開人性的人,只有雜糅著多面人性的人,一部人類史就是人性演繹的歷史,人性也驅使著人類書寫未來的詩篇。人性就象一張天羅地網罩著我們,無形無際的鏈條生發著人與人的交往。
百面人性如一棵百年大樹,主杆挺立,枝椏交錯,根深蒂固,細枝末節,枝繁葉茂,支撐起百年人生。
筆者40萬字102篇《百面人性心商學》,就是人性世界裡的自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