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書武小五
來源:有書(ID:youshucc)
我家小區有個張姐,前段時間碰到一個鬱悶的事。
那天周末,她的鄰居小齊和愛人都要加班,孩子沒人看,就託她幫忙照顧一天。
其實,去年有好幾次,也是因為他們兩口子加班,把孩子送到張姐家。
晚上,小齊兩口子去接孩子的時候,張姐說:
「不好意思,我一時沒注意,孩子磕了一下,膝蓋擦破點皮。」
小齊一看孩子磕著了,臉色一下子就變了,對於張姐的道歉,她也只是「嗯」了一聲,就帶著孩子離開了。
張姐看到小齊的臉色難看,心裡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後,愛人對小齊說:
「張姐好心幫我們看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你剛才的臉色太難看了!」
小齊說:
這件事,我覺得小齊做得不地道。
看到孩子磕著了當媽的心疼可以理解,但也不能沒有一句感謝的話,更不應該把之前張姐照顧孩子的辛苦都忘記了。
看到過一個「100-1=0」的說法,這在數學上當然是錯誤的,但在人性上卻是成立的。
生活中不乏小齊這樣的人,你對他100次好,他不記得,一次不讓他滿意,他就會翻臉不認人,抹殺之前你對他所有的好。
孟非說:
「有人請你幫忙,原指望你幫十分,結果你只幫了七分,對方便覺得你不仗義,非但不感謝你,反而覺得你欠他三分。
很多人間恩怨,皆出於此。」
人心險惡,世道艱難,並非事事都值得你一再伸手相助,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現實生活中,恩將仇報者不乏其人,他們以自己的行為不斷刷新人們對人性的認知。
香港著名導演王晶有一朋友李家祥,在金融風暴中失業,希望王晶幫自己找份工作。當時,王晶正在執導拍攝一部警匪片,劇組缺一名後勤,王晶就邀請李家祥擔任此職。此後,王晶接連執導的幾部影片,李家祥都是劇組後勤。
一次,一部新電影要開機,李家祥找到王晶,要求給他一份演員的工作。「表演你可能不行,如果你覺得後勤不適合你,我可以給你重新安排。」「做後勤薪水太低,你是打發要飯的啊?不幫忙就算了,別裝好人!」不僅如此,他還到處散布王晶的謠言,說王晶是個只認錢財不認朋友的勢利小人。不但完全忘記了朋友之前對他的好,還恩將仇報、大肆造謠,李家祥表現出的人性之惡令人不齒。
當壞的東西出現時,先前所有好的部分都會被自動過濾,然後那個壞被無限放大,甚至到最後那個人也被完全否定。就像中國古話說的「升米恩,鬥米仇」,你給別人的幫助太多,他們就會覺得理所當然,進而無度地向你索取,你不給,他反而會責怪你。你幫他百次不記恩,你的一次拒絕、一次缺席、一次冷淡,他們就記恨,從心裡對你進行「扣分」處理。
所以,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忘恩負義的小人一定要及時遠離。
別慣壞不懂感恩的心
有些人不配你的善良,對於這樣的人善良,就是對『惡』的推波助瀾,縱容他人的結果,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是啊,過了本分的幫助,只會慣壞別人;越了底線的善良,終會傷害自己。
作家馬德在《好脾氣慣壞別人》一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劉女士跟相處了二十多年的閨蜜鬧崩了,哭哭啼啼的傷心了很久。她哭的原因,不是不願失去閨蜜,而是內心的委屈無處訴說。
她說,她們是大學同學,本來不是一個系,因為閨蜜長得像她的姐姐,所以走到了一起。「這麼多年,我總是想,我多吃點虧,怎麼也能感化她。二十多年了,石頭也焐熱了,可是她一點變化也沒有,總是我吃虧,總是讓著她才行。」這次鬧崩,也只是因為劉女士想跟閨蜜攤開了說說,結果對方說她是在羞辱自己。人性是經不起縱容的,不是你真心付出,別人就會銘記於心;不是你出手大方,別人就知道感恩。意思是說,當人第一次經歷了強烈的刺激後,之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而言就會變得微不足道。其實人際交往也是這個道理,長期單方面的付出會讓對方習以為常,然後把你的好都當作理所當然,進而變本加厲的消耗你。
你的好心要給對的人
「掏心掏肺對一個人,要麼得到一個知已,要麼得到一生教訓。」對於知恩圖報的人,幫他是情分;忘恩負義的人,不幫是本分。
幫忙一定要分事情分人,而不是盲目地付出,你的好心要給對的人。在四年裡,只有一名叫崔勇的學生會經常發簡訊或電子郵件給倪萍,向她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每到節日,也會真誠地打電話給倪萍,向她祝福。每年,他都會從老家帶些特產和農產品給倪萍。「人家幫你又不是圖回報,而且你這些東西人家根本就不缺。」那些貴重的禮物我也買不起,這些老家產的東西代表我父母和我對她的感謝。」「這些東西就是最貴重的,還有什麼比你們的心意更貴重呢?」2011年,當倪萍因為「共和國脊梁獎」而身陷輿論的漩渦中,她接到的第一個安慰的電話是崔勇打來的。
這讓倪萍感到很欣慰,在崔勇畢業前夕,她四處幫他聯繫工作。「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產物,你不可能從一般人身上得到,忘記或不會感謝乃是人的天性。」懂得感恩的人,明白「沒有人天生該對誰好」的道理,不會把別人的善良和幫助視為理所當然,而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這樣的人,才值得你深交;把你的善良給予這樣的人,才真正值得。
交際學認為,人際關係要達到和諧,必須保持一定的平衡。
人與人的感情,是建立在雙方人格對等,交付對等的基礎上的,只有這樣,我們的人際關係才是和諧健康的。
只有單方面一直的付出,不會有好的效果,這樣的關係也註定不會長久。
黃執中說:
善良要有底線,要有尺度,還要適當帶點鋒芒。
我們在與人為善的同時,至少要把握好三條尺度:
一是不要在行善的同時,為了迎合他人而一味地降低自尊;
二是對他人的幫助要適度,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
三是要懂得拒絕,對一味的「索取」「消耗」,要敢於說「不」。
善良很珍貴,千萬別浪費。
往後餘生,願你呵護自己的良善之心,也願你遇到值得珍惜的人,你的付出都能被溫柔以待。
作者:有書武小五。來源:有書(ID:youshucc),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哲學人生網簡介:數百萬人關注的微信大號,反思人生的問題,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靈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樂。
* 看更多經典爆文,點擊下方小字即可 *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每晚九點,哲學君與您不見不散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告訴哲學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