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創意菌菇住進「魔幻太空艙」 室外寒風凜冽 艙內溫暖溼潤

2021-01-13 人民資訊

1月8日,北京依舊持續超低溫,對於住在「魔幻太空艙」裡的菌菇來說卻感覺不到絲毫寒意。記者前往位於通州區漷縣鎮大香儀村的幾個溫室大棚,小白平、黃金針菇等十幾個菌菇正在悄然生長,經過簡單的技術處理後,這些品種的菌菇將住進「魔幻太空艙」,然後從大棚移居室內,甚至還走進北京多所學校課堂,用於農業知識科普。

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通州漷縣鎮大香儀村一個300餘畝種植基地裡,幾棟溫室大棚裡種著西紅柿、草莓、各種葉菜,但這裡主要盛產的還是食用菌。據該基地負責人北京三寶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顏凡雙介紹,該基地每年向北京市場輸送安全優質蔬菜3000餘噸,除了綠色安全優質蔬菜,也有像平菇、香菇這類常規品種,同時,還會進行鮮銀耳、金耳等特色品種的種植研發。

從去年開始,基地將具有觀賞價值的菌類,包括新研發出系列鮮活珍稀食用菌統一進行簡單的技術處理,裝進經過特別設計得太空艙模型容器裡,原本栽種在大棚,成熟後直接被送到商超、市場的菌菇就變身成了一款創意產品,既可以放在家中養殖,起到裝飾作用,也可以進到學校課堂,用於農業知識科普。「住進『太空艙』的菌菇養起來非常方便,像養花一樣,定期澆澆水即可。」 顏凡雙稱,2020年,這些「魔幻太空艙」菌菇已經走進北京市多所學校,用於教育教學使用。除了「魔幻太空艙」,基地還有「魔力妙妙屋」等多款創意產品。

一方面進行創意產品的研發,另一方面基地也與北京農業技術推廣站聯合研發的設施高效銀耳種植技術。「目前,北方市場的鮮銀耳比較稀缺,多以加工處理過的幹銀耳為主。這套技術主要是利用原有日光溫室,低成本的設施改造,經過反覆試驗,現在已能夠實現鮮銀耳規模化本地供應。」顏凡雙稱,除了銀耳,鮮活蛹蟲草、銀耳、金耳等珍稀品種高效種植也在積極摸索,這些在以往市場也多以幹品常見,鮮活上市能夠實現居民現吃現採,最大程度保留了產品新鮮度和營養,同時,也將更好地豐富首都的菜籃子。

相關焦點

  • 1000多塊住進柴達木盆地藏著的火星營地太空艙,私奔去火星
    火星營地位於柴達木盆地邊緣的冷湖鎮,自駕青海,此處可以來看看,因為周邊地貌與火星相像,所以在此搭建了火星的各種體驗設備,是中國首個研學火星模擬基地,比如,在營地建造了可以入住的太空艙,讓遊客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外太空的相關設備,起到了科普相關知識的作用。
  • 神八返回艙正式開艙 取出「太空郵局」包裹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今日正式開艙。開艙人員入艙取出包裹,取出由專用「太空郵局」郵袋包裹的搭載物品。據悉,物品取出後並不會立刻打開,會交給北京公證處的公證人員公證後才會做下一步處理。「神舟八號」11月1日5時58分從酒泉發射,以在軌運行16天又13小時(397小時)的時間和1100萬公裡的行程,成為迄今中國在太空飛行時間最久、飛行距離最長的飛船。經過與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兩次空間交會對接,11月17日晚,「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返回著陸。
  • 享受神奇感官體驗 Floatasian漂浮太空艙入駐上海
    來自瑞典的漂浮島 Floatasian 太空艙漂浮體驗中心,在 2015 年初冬時節正式入駐中國上海。作為國內最早致力於漂浮體驗的水療中心之一,漂浮島能讓你實現擺脫地心引力、徹底鬆弛身心的神奇感官體驗。
  • 小行星樣本塞進太空艙返回地球
    在NASA提供的這張未註明日期的影像中,一個樣品容器懸停在小行星Bennu附近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太空飛行器上的一個太空艙上2020年10月20日,太空艙將帶著從小行星表面收集的瓦礫返回地球。科學家周四說,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將2磅多的小行星樣本塞進一個太空艙,在因蓋子卡住而丟失一些珍貴的戰利品後返回地球。在2023年太空艙降落傘進入猶他州沙漠之前,他們才知道從2億多英裡(3.22億公裡)以外的小行星Bennu的宇宙運輸的確切量。
  • 一機搞定全家髒衣服 COLMO子母太空艙「大」有不同
    傳統的洗衣機只有單個洗滌艙,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洗衣需求,即使為內衣或寶寶衣物選購一臺專用洗衣機,但是也帶來的佔用空間、排水管冗餘等問題。為了讓家庭不同成員、不同面料與形式的衣物都能得到最佳洗護,COLMO子母太空艙洗衣機拓展宇宙空間站的思路,開創性運用到機器製造中,實現了5+10KG合理的大容量分艙設計,底杜絕了衣物混洗的煩惱。
  • 太空艙內微生物群變化可能影響太空人健康
    新華社倫敦10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如果要開展前往火星的載人航天任務,太空人需要在密閉太空艙內長時間生活。一個國際團隊在英國《微生物組》雜誌上發表新研究說,太空艙內微生物群數量和種類變化,對未來長期太空旅行中創造一個健康、穩定的環境起著重要作用。
  • 「共享睡眠艙」被北京警方叫停,天津同一時間上線「升級版」
    然而,7月21日晚,北京警方表示,「共享睡眠艙」存在治安和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隱患,並就此約談相關企業負責人。目前這家公司在全市設立的 16 處場所已停止運營,將立即著手「共享睡眠艙」拆除和撤離工作。2017 年 7 月,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出現了「共享睡眠艙」服務,半小時6元,裡面有恆溫空調、小風扇、Wi-Fi、插座等設備。
  • 聶海勝手託費俊龍入軌道艙(組圖)
    《新京報》製圖/程強  昨日下午4時54分,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遨遊。艙內的費俊龍輕鬆地玩著手中的筆,繫著繩子的筆在他面前飛來飛去。  十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下達「打開返回艙平衡閥」的指令。通過北京指控大廳大屏幕看到,費俊龍在地面指令引導下,從坐椅上起身,將頭頂上方的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拉開,在聶海勝的幫助下進入軌道艙工作。
  • 中學生設計太空艙"方舟一號" 發射到7萬米高空
    學生參與設計的「方舟一號」太空生物實驗艙。關注1 太空艙有哪些「乘客」?果蠅和蟑螂是第一批「乘客」;研究太空環境對睡眠的影響「方舟一號」由北京市八一學校牽頭研製,依託學校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室、北京航科方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支持。
  • 太空人在太空艙中是否不能走動?
    太空人在太空艙中是否不能走動?時間: 2012-04-09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海嶼     準確地說太空人在太空艙是無法走動的太空人在太空艙中運動一般依靠抓住太空艙壁上的一些「抓手」讓自己漂浮的身體向前移動,同樣太空人也能夠通過向太空艙壁施加一個推力,然後自己就能向相反方向運動了,不過這些走動方式都應該注意安全,以防止撞到太空艙壁上。  肌肉運動減少,對骨骼的刺激也相應減弱,骨骼血液供應相應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成骨細胞功能減弱,而破骨細胞功能增強,使得骨質大量脫鈣並經腎臟排出體外。
  • 日本太空艙順利返回
    日本航天官員表示,他們對周日在澳大利亞內陸安全著陸的太空艙的返回感到興奮,太空艙攜帶著來自一顆遙遠小行星的土壤樣本,他們渴望開始分析裡面的「寶藏」。他補充說,太空艙的形狀非常完美。「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opening it and looking inside.」「我真的很期待打開它來看看裡面。」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經過上述四次無人飛行試驗後,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用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搭乘該飛船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了21小時、14圈後,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順利在內蒙古著陸,6時45分航天員楊利偉自主出艙。
  • 減肥新方法 太空艙減肥你聽說過嗎
    太空艙減肥的效果如何?相信這些問號人們一定想知道它的答案,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如何用太空艙減肥。:其實這是一種模擬太空艙構造的一種減肥儀器,而使用的就是紅外線,是通過紅外線照射人體產生熱量,促使皮膚大量的流汗將多餘的水分排掉,因為水分佔體重的很大比例,所以,能夠排出水分人自然也會瘦一些。
  • 艙外航天服就如同迷你太空飛船 「飛天鎧甲」如何煉成
    「艙內航天服氣密性檢查合格!」10月17日,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前,景海鵬、陳冬向指揮部報告,這是他們開啟太空徵程的重要一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十二個字,航天服研發團隊經歷了怎樣的艱辛。  特製聽診器為「鎧甲」探傷  2001年春,我國首個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各項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國首套艙內航天服也進入鑑定實驗階段。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今日開艙,太空蠶寶寶吐的絲長啥樣?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今日開艙,太空蠶寶寶吐的絲長啥樣?今天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下午3點,開艙儀式開始。隨著開艙指令的下達,工作人員使用開艙「鑰匙」打開返回艙,陸續取出搭載的物品並進行移交。此次移交的搭載物品,既有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飛行33天的物品,也有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66天、由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帶回的物品。
  • 【南京這一天】太空艙旅館吸引眼球
    【太空艙旅館吸引眼球  】近日,作為省內唯一的一家名為「太空艙」旅館的「膠囊旅館
  • 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第11次告別:再見,返回艙!
    仿佛亙古以來便沉眠靜謐的大漠首次敞開了金黃色胸膛,迎接一個遠徵太空歸來的遊子。  此刻,午後的北京航天城綠影婆娑,天空湛藍。坐落在正中央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內,螢屏閃爍,座無虛席。這個曾10次牽引神舟飛船返回艙安全回家的中國航天飛控神經中樞,即將見證一個新的歷史時刻。
  • 登陸火星、穿越叢林、雲端漫步……重慶探索艙·觀景臺還有多少驚喜
    原文標題:登陸火星、穿越叢林、雲端漫步...重慶探索艙·觀景臺究竟還有多少驚喜?L47層結束L1層的溯源之旅我們將穿過一段「太空時光隧道」並在二十秒之內「直穿雲霄」走過歷史的記憶,穿過歷史的洪流生活願景給予真實的還原寫照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未來最後抵達探索艙·觀景臺的空中區域——水晶連廊這裡有約1500㎡的室內和室外平臺等你探索
  • 華大「火眼」有了太空艙版
    「從空中俯瞰,實驗室很像一個太空艙。也有網友將它稱為『大白』實驗室。」尹燁表示。據悉,此次的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從設計到搭建完成耗時一周,量產後時間會進一步縮短。此外,根據不同地方的具體需求,外形和功能可以做出調整。「就像一個城市應急包,需要的時候可以運往各地,搭建便捷快速,不限室內室外,不使用時可以收起來。」尹燁說。
  • 太空艙內集成浴室廁所,如果有女太空人,她們是怎樣保護隱私的?
    太空艙內集成浴室廁所,如果有女太空人,她們是怎樣保護隱私的?為了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太空人必須在小型太空艙內停留大概超過2天,在此期間,無論是上廁所還是洗澡或進食,都必須在小型太空艙內完成,毫無疑問,這些太空人非常偉大,然而當我們感嘆這些勇敢的太空人時,我們也對一件事感到好奇,如果機艙內有女性太空人,他們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