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細胞肺癌RET-TKI治療的耐藥機制

2020-11-01 雲醫會

轉自《腫瘤瞭望》


導 讀

近期,來自麻省總院的研究者分析了接受Loxo-292和BLU-667治療的患者耐藥機制,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Annals of Oncology雜誌。《腫瘤瞭望》對全文進行編譯,以饗讀者。


研究背景

RET融合於2012年被發現,1%~2%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攜帶 RET融合,且主要見於不吸菸或輕度吸菸的腺癌患者。攜帶RET融合的患者,對RET-TKI類藥物敏感,因此,其定義了一類特殊類型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早期的RET-TKI為多靶點藥物,包括卡博替尼和凡德他尼,但這兩款藥物療效有限且有較大的毒性,因此限制了其在臨床應用。


2017年,兩款新型的RET選擇性TKI類藥物——Loxo-292和BLU-667進入臨床,研究發現,兩款TKI類藥物對攜帶RET融合的實體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良好的療效,且兩款藥物具有很好的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I/II期臨床研究發現,化療經治和初治的患者,ORR為55%~64%和66%~85%,且無論患者融合伴侶類型、既往是否接受過多靶點TKI類藥物治療,均可從這兩款藥物治療中獲益。基於這些數據,FDA已經加速批准了這兩款藥物在臨床中的應用。


儘管Loxo-292和BLU-667的療效令人鼓舞,但患者仍然可以因為耐藥而導致治療失敗。闡明耐藥機制是制定後續治療策略的基礎,既往一項研究發現,G810R/S/C/V可以調節 Loxo-292的耐藥機制。我們進行了這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以探索接受Loxo-292以及BLU-667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的耐藥機制


研究方法

這是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共在美國5家研究中心進行,患者均為組織病理學或細胞病理學確認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且攜帶RET基因融合,RET檢測通過FISH、 DNA為基礎的二代測序或RNA為基礎的二代測序進行。患者耐藥後,基於組織或液體活檢進行二代測序,回顧性收集患者臨床及分子病理特點。數據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10日。


研究結果

共計18例患者納入研究,7例接受 BLU-667治療,10例接受Loxo-292治療,1例接受兩種藥物治療。患者中位年齡56.6歲,所有患者均為腺癌,不吸菸或輕度吸菸患者,與KIF5B融合是最常見的融合類型,佔比為67%。39%的患者在接受 Loxo-292或BLU-667治療時存在腦轉移,83%的患者接受選擇性RET-TKI治療後的療效為PR,3例患者評估為SD(圖1)。


圖1. 患者臨床病理特點


全組患者接受首款RET-TKI類藥物治療的中位PFS為6.3個月,中位反應持續時間為7.2個月,72%的患者出現顱外轉移,28%的患者出現顱外和顱內同步轉移(圖2)。


圖2. 患者接受治療後的遊泳圖


11例患者僅接受組織的二代測序,4例患者接受基於外周血的二代測序,2例患者接受了配對的組織以及外周血的二代測序。最終,共有20例接受Loxo-292或BLU-667治療且發生耐藥的樣本,其中3例為組織和外周血的配對樣本,10%的患者出現了發生於RET酪氨酸激酶域的突變,絕大多數發生在G810這個位點,包括G810S突變(該患者既往接受過多靶點TKI類藥物治療,以及 BLU-667治療);另一突變類型為G810C突變。


我們進一步分析了旁路激活機制在RET-TKI類藥物耐藥中的作用,研究未發現小細胞或鱗狀細胞癌轉化機制,15%的患者攜帶MET擴增,所有患者均未攜帶 RET酪氨酸激酶域點突變,1例患者在接受Loxo-292治療16.7個月後出現疾病進展,再次活檢發現KRAS基因突變(圖3)。


圖3. 患者突變總結


研究結論

RET酪氨酸激酶域的二次突變導致了部分NSCLC患者接受RET-TKI類藥物的耐藥,但其突變頻率較低,多數患者耐藥機制不再繼續依賴RET通路,包括MET擴增或KRAS突變,下一代RET-TKI除了抑制 RET 酪氨酸激酶域的耐藥突變以外,還應當考慮對其他通路的抑制。


參考文獻

Lin JJ et al. Ann Oncol. 2020 Sep 29;S0923-7534(20)42465-2.

DOI:10.1016/j.annonc.2020.09.015

文獻來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007380/


相關焦點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
  • 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耐藥機制的探索
    麻省總醫院開展了一項研究,針對接受選擇性轉染重排基因(RET)抑制劑治療後復發的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早期的NSCLC主要依靠手術治療,但多數NSCLC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SCLC主要依靠聯合化療或者結合放療。針對肺癌的治療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小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的肺癌治療模式也越來越普遍。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癌種,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約80%為NSCLC。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但由於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作者:肺癌康復圈2020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數82萬[1],是中國癌症發病數最高的頭號殺手。面對這樣的對手,患者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在50年前,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這麼想。那是一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都活不過半年的年代。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目前需要檢測PD-L1的PD-1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為:目前獲批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有:派姆單抗: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使用派姆單抗作為一線或者後線藥物,能使23.2%和15.5%的患者活過5年,尤其是對於PD-L1表達大於5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的29.6%和25%,而使用傳統治療手段,四期肺癌患者的
  • pralsetinib治療RET融合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2020年9月5日,全球第二款療效卓越的RET抑制劑Pralsetinib(代號BLU-667,普雷西替尼)獲得FDA批准正式上市,用於經FDA批准的測試RET融合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療。同時,這款藥物也有了自己的大名-GAVRETO!
  • [專家解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聯合治療
    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
    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薦作為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方案。第三代EGFRTKI(CO-1686和AZD9291)對T790M的選擇性更高,臨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和AZD9291對經一代EGFRTKI治療過,且T790M變異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ORR分別達到58%和64%。
  • 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再更新!雙免疫治療、RET/MET靶點有突破!
    非小細胞肺癌診療可謂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繼今年6月NCCN 2020.V5版非小細胞肺癌指南發布。近日,V6版指南對非小細胞肺癌診療規範再次進行了更新。此次更新要點仍然較多,雙免進入一線推薦,小靶點方面又有兩大靶點RET/MET進階成為初治必檢靶點,除此,還有眾多更新。時不待我,一起領略一下最新版本!
  • 專訪| 史美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超長生存者」的秘密
    近來由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快速發展,非小細胞肺癌(NSCLC)特別是驅動基因陽性的腺癌,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長。比如EGFR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經靶向藥物等治療後中位生存期已超過3年。部分ALK陽性患者靶向治療後生存可達84個月(7年)乃至更長。是什麼給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較長的生存時間?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非小細胞...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亞型,約佔肺癌的85%,目前NSCLC的驅動基因較為明確,其驅動基因的變異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變、拷貝數變異、基因融合等[1]。ALK基因融合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發生 率 約 5.6%,其 中 腺 癌 的 發 生 率 為 6.6%~9.6%,並與KRAS和EGFR突變相排斥。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白文粱,劉磊,王桂閣,張家齊,李單青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胸外科(北京  100730)通信作者:李單青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抗腫瘤免疫;程序性死亡受體-1/程序性死亡配體-1(PD-1/PD-L1);綜述引用本文:白文粱, 劉磊, 王桂閣, 張家齊, 李單青.
  • 一文讀懂2020非小細胞肺癌新療法
    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非小細胞肺癌佔比80%以上,小細胞肺癌佔約15%。在近十年以來,科學家及藥物研發商們一直在探索肺癌的新靶點以及新方法來減少肺癌死亡率,目前市場上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已有20種以上的靶向藥及免疫治療藥物獲批,接下來也會有更多的新藥出現在市場上。
  • 宋霞、田瑞芬教授: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EGFR-TKI耐藥的NSCLC...
    EGFR-TKI的出現顯著改善了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陽性患者的預後,但是EGFR-TKI治療獲得性耐藥仍是臨床治療的難題。既往有研究顯示,EGFR-TKI一線治療耐藥後,使用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可改善耐藥患者的預後。
  • 周清教授 | 分子檢測助力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治療
    導讀:非小細胞肺癌(NSCLC)過去依據病理分型僅分為腺癌、鱗癌等。
  • TKI治療失敗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試驗信息分享
    EGFR-TKI治療失敗的EGFR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NSCLC的PFS。 二、入排標準 1.18歲(最小年齡)至75歲(最大年齡)的女性 2.籤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3.根據國際肺癌研究協會和美國癌症分類聯合委員會第8版肺癌TNM分期,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非鱗非小細胞肺癌;若混有多種腫瘤成分,則應對其主要細胞類型進行分類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浙江浙江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分子組副組長浙江省智能診斷和分子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浙江省胸部腫瘤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亞型,約佔肺癌的85%,目前NSCLC的驅動基因較為明確,其驅動基因的變異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變
  • LncRNA CASC9:吉非替尼用於非小細胞肺癌導致耐藥性的誘因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儘管關於該疾病的外科手術、放療和藥物療法(包括化療、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等治療策略正不斷地發展,但晚期NSCLC患者的預後仍然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