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這麼多錢去火星到底為了啥?

2020-11-16 後浪科普


2020年可謂是火星元年,中國,美國和阿聯分別在今年7月開啟了新一輪的火星探測計劃,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派遣太空人登陸火星,甚至要開啟火星移民計劃,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僅僅是因為它離我們近麼?

沒錯,在太陽系各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臨近,基於現有的航天能力太空飛行器飛行約七個月可以到達火星,去水星,金星等其他行星至少需要數年的飛行時間,因此相比更遠的行星火星探測的任務周期更合適。但原因當然不僅如此,接下來我會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更加理性地探討為什麼要去火星。

為什麼要離開地球?

首先我們從地球聊起,當前人類仍然面臨一些棘手且短時間內得不到根本解決的問題,比如說人口過剩、環境汙染、資源短缺和溫室效應,從根本上來講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個原因就是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夠擁有一個新的星球,這些世界性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人口過剩問題立馬不復存在,說不定還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人口稀缺勞動力不足可能會成為新的世界難題,到時候各國政府還會積極出臺五花八門的政策鼓勵生育,環境汙染和溫室效應也會得到極大的改善,畢竟產生汙染的人類有一半去了另一個星球,資源稀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星際殖民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要不要或者說何時應該進行星際殖民應該只是一個利益和風險之間的權衡問題,或者說隨著科技的發展只是時間問題。

為什麼不選擇其他六大行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為什麼大家都比較青睞火星呢?首先八大行星中天王星和海王星離我們太遠而且特別寒冷,土星和木星是氣態行星沒有陸地,剩下的三個個類地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水星它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僅僅距離太陽僅有6000萬千米,另外由於其質量太小,引力不足以維持大氣層,它面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可達到約430℃而另一面溫度又可以低到-170℃,可以說完全不適合星際移民,金星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平均溫度超過400℃,而且它還擁有一層濃密的大氣,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大氣主要有90%的二氧化碳,3%的氮,和少量二氧化硫組成,整個金星表面被硫酸雲所覆蓋,所以金星上的雨是名副其實的酸雨,而且它還有持續120天的夜晚,和我們所說的煉獄差不多,跟它相比火星就是天堂,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說說火星。

為什麼說火星是天堂?

有人說火星是地球未來的樣子,有人說地球是火星未來的樣子,更有人說地球和火星簡直就是雙胞胎,為什麼會有這種消息呢?根據目前對太陽系各個行星的探測,火星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地球最為相近,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37分22秒,這與地球的自轉周期相差無幾,另外和地球一樣火星也是傾斜著繞太陽公轉的,轉軸傾角為25.19度,與地球的23.44度十分接近,所以在火星上也有一年四季的交替,如果將來移民火星我們每天都作息時間並不需要有太大的變化,不過由於火星的公轉周期有686.98天,火星上的一年大約相當於地球的兩年。

因為自轉軸傾角相似,火星也會有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五帶的存在,只是面積相對於地球的五帶會小很多,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表面的溫度也是最接近地球的,地球表面溫度為-89.2℃到58.6℃,火星的溫度則是-133℃到27℃,火星的地貌特徵與地球也很像,擁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等多種地形,南方是充滿隕石撞擊的高地和峽谷,北方則是被熔巖填平的平原。

除此之外,火星上有充足的光照可以使用太陽能,這使得將來的火星任務在能源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火星的引力約為地球的38%,雖然這個差別挺大,但是仍然在人類可以適應的範圍之內。

火星的大氣層靠譜嗎?

火星也有自己的大氣層,雖然特別稀薄密度不到地球的1%,但是它仍然可以阻擋宇宙射線和太陽射線。在火星早期的歷史進程中可能曾經也擁有過強大的磁場,使得那時候的火星溫暖溼潤,直到這強大的磁場所剩無幾後,這個星球開始變得乾燥貧瘠,那麼如果火星重新擁有了正常運轉的磁場,這個星球能否重新形成更厚的大氣層,以及更溫暖的氣候以及液態的地表水呢?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可能的,甚至提出利用人造磁場來幫助火星大氣層抵禦來自太陽風的威脅,如果該方案能夠成功實現,火星大氣改造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增加,Space X公司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有一項宏偉的計劃,通過在火星表面引爆核彈逐漸釋放二氧化碳到火星大氣層,從而對火星表面進行改造,逐步實現火星表面地球化。

水的問題怎麼解決?

許多科學家相信火星上現在和過去都存在著不少水,即便是今天火星極地的極冠中也蘊藏著大量的冰,如果將其全部融化,產生的水將足以覆蓋整個火星,並形成一個水深至少22米的海洋,遺憾的是火星的大氣層太過稀薄氣壓太低,以至於液態水無法穩定存在,因此火星上水只能以固態冰和少量水汽的形式存在,即便如此火星現有的水儲存量仍然很可觀,這也意味著如果能讓火星氣溫上升地下冰融化,就可能會火星帶來大面積的湖泊和全球性的海洋,為人類殖民火星改造火星建設第二家園奠定基礎。

為什麼說火星可能存在過生命?

火星探測還有另外一層意義,1997年美國探索者號探測器登陸火星通過對火星大氣成分的分析,科學家發現在火星大氣中存在少量甲烷,甲烷的出現讓科學家們興奮不已,因為甲烷是不能在空氣中穩定存在的,這表明有什麼物質在不停地釋放著它,在地球上產生甲烷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火山噴發另一個是微生物分泌,火星上目前沒有發現活火山,所以出現甲烷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微生物分泌,簡單來說根據目前探測觀察到的結果,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過生命。

結語

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火星的宜居程度已然及格,也是太陽系中唯一及格的一個,這意味著在火星之後再選一個勉強移居的星球會很遠,這個難度我現在還無法想像,但是如果完成了去火星這從0到1的突破,我相信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為了FF91這臺車,賈躍亭花了多少錢?到底還需要多少錢?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錢,因為據尼克.桑普森講,目前FF公司在資金和人事方面已經破產了,除非有大筆的錢進來,而FF也表示,將在2個月內再融5億美元,並恢復正常運營。那麼有很多網友就有疑問了,賈躍亭造這臺車到底花了多少錢?網際網路造車要多少錢才行?
  • 解答部分北方人的疑問:燒仙草,「燒」是啥?「仙草」又是個啥?
    (這話我替大家先說了)  之所以頂著零下10℃的嚴寒寫這篇文章,源於2021年第一杯熱騰騰的奶茶  奶茶中加了燒仙草  於是一個北方姑娘提了這麼一個問題:「燒仙草」到底是個啥?  就是「燒」,「仙草」啊!
  • 吐槽《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多大?
    1火星上的太陽風暴和重力?  前一段時間熱映的好萊塢大片《火星救援》相信很多朋友們都去電影院觀看了,小編本人也去體驗了把4D,劇情不必多說,相信大家都懂,典型的美國英雄主義的影片。
  • 為了去火星「種地」,中國將這打造成「火星」,模擬在火星種菜!
    為了去火星「種地」,中國將這打造成「火星」,模擬在火星種菜!2017年7月25日,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正式落地,這個海西州大柴旦紅崖地區,從此擔負著中國登陸火星後的生存研究,在這裡發生的一切,將來也會在遙遠的或向上再一次發生,因此有人戲稱,這就是在彩排登陸火星了!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同時,由於距離赤道更近,定軌於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衛星,在發射後的變軌過程將更加簡單,省下的燃料可以讓昂貴的衛星在太空中多工作兩年。天問一號飛多遠才能到火星呢?火星距地球最近距離約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達到4億公裡。
  • 四年後,我們去火星
    從《火星救援》到《宇宙威龍》,去火星成為科幻小說題材的由來已久,現在對於去這個星球,伊隆·馬斯克有一些想法,那麼到底是什麼呢?去年他聲稱到21世紀60年代將有百萬人可登上火星,這一最新公告更像是對該計劃進度的微調,簡要如下:BFR高100米,可發動31個引擎,將150多噸的有效載荷運送到太空,每個引擎的發動能力都綽綽有餘,足以將失敗的可能性降為零。BFR比把阿波羅送入月球的土星五號火箭略大,這麼說吧,它的空間足以攜帶8層樓高的貨物負載,除此以外,客艙的容客量比空客A380還多。
  • 探索火星,是為了我們的地球
    2020年恰逢火星探測窗口期,又被稱為「火星年」。中國也將擇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以期實現對火星全貌進行觀測、降落在火星以及在火星上巡視探測的「繞、落、巡」三大任務。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為3億-4億公裡。依據長期的天文觀測和研究,科學家了解到,火星上大氣稀薄,年平均氣溫非常低,達到零下50攝氏度。
  • 為什麼愛因斯坦臨終前把手稿燒了,裡面是啥東西?你敢相信嗎
    為什麼愛因斯坦臨終前把手稿燒了,裡面是啥東西?你敢相信嗎艾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這是因為它的發現相對論,人們才造出了原子彈,發展了和能源,並且在這麼多年來一直有傳說,愛因斯坦在臨終前將自己所有的自己做研究,研究出來的成果給燒了,這到底是真的假的?
  • 「超級地球」到底是個啥啊?
    你看,NASA也很聰明,話鋒一轉,我們找到了或許適合人類居住的 —— 「超級地球」那很多網友就發表評論了哈,「到底啥叫超級地球?是不是有好多樹?好多水」「這超級地球在銀河系麼?我們能去麼?多久能到?」那到底啥叫超級地球呢?首先,要想分析和確認系外行星,也就是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科學家們把行星按照質量分成了火星、地球、超級地球、小海王星、海王星,小木星和超級木星這幾個級別。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他電影的難懂燒腦,從來不是刻意為難觀眾,而是他自我對時間的思考。在網友們看來:其他導演的電影看不懂:是部垃圾。諾蘭導演的電影看不懂:你是垃圾。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琢磨諾蘭在影片裡,埋下的所有伏筆和深意。你就會不由自主愛上他,大讚一句:這個男人的腦子,實在太牛逼了!
  • 「天問一號」飛奔火星,國內網友發出「燒腦」十問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實習記者 王安琪) 去拜訪火星的中國機器人,這會兒走到哪兒了?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引發國內網友沸騰熱議。
  • 馬斯克一心要去火星,能賺很多錢嗎,答案可能讓人意外
    馬斯克目標是讓人類能夠前往火星,建立可持續的根據地,最終讓人類變成多行星生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創立了SpaceX。在SpaceX的實際運行之中,從它的管理層,到普通員工,都將去往火星作為他們的主要目標,並將這一目標貫徹到工作之中。
  • 程式設計師:網際網路行業工資這麼高,大家捫心自問自己值這麼多錢嗎
    程式設計師的高工資是全社會公開的秘密,在一般人看來,程式設計師的知識水平高,工作強度大,擁有這麼高的工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也有一種觀點稱,程式設計師其實是吃了網際網路野蠻成長的紅利,在能力和付出上並沒有過人之處。
  • 火星那麼遠,跑去幹什麼
    這兩天不光有領事館事件,還有火星探測讓人們閒著沒事兒的時候,多了兩個談資。 那麼我們為啥要跑那麼遠去呢,跑去幹啥呢。 這個問題,首先是,告訴全世界,咱中國人現在有能力跑那麼遠了,人們能夠跑多遠,是一種能力,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的時代現在可能是具備了,但是用眼睛看就能夠體會外面的世界什麼樣嗎,想想就夠了吧,這就像饞著急的時候,看別人吃得滿嘴油吧。
  • 川普:登月沒啥好興奮的,火星才是終極目標!
    川普:登月沒啥好興奮的,火星才是終極目標!在白宮會見了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之後,川普對記者說:「我們要去火星,」他還補充說,火星是一個比月球更令人興奮的目標。「我們快要登月了,但月球實際上只是一個發射臺,這就是我們登月的原因,我們以前就已經登過月了,沒啥好興奮的。所以我們看起來像是在登月,但實際上我們真正想要做的是登陸火星。」
  • 火星上的水到底去哪兒了?
    科學家認為,幾十億年前,火星既溫暖又潮溼。那麼,火星上的水到底去哪兒了?新研究表明,絕大部分水都被鎖在巖石裡面。火星上的巖石好比巨大的海綿,吸收了液態水。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火星之所以變得乾旱,是因為太陽風颳走了它的大氣層。
  • 作為第二有名的火星探測器,大家搶著籤名的洞察號到底要幹些啥?
    好不容易到達火星軌道也沒完事,特別是在著陸過程中經歷的「恐怖七分鐘」(指探測器經歷火星大氣下降時最容易出狀況的時間段),著實讓人為它捏了一把汗,這也難怪負責這項任務的工程師阿力拜會說:「關於去火星的一切都很可怕,我們要乘坐火箭發射升空,而火箭基本上就是受控的炸彈。接下來,我們要在真空中航行 6 個月,持續遭受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的轟擊。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中國還有500萬貧困人口,為什麼要花錢去火星
    航空事業都是燒錢活,而且還是用全世界最好的燃料燒,多少錢砸下去都是個無底洞。這些人的腦子裡,就想著,錢就那麼多,給火星了,就不能給窮人了。錢是可以生錢的,一定時間內,錢是那麼多,但錢投到某個領域,是可以衍生出更多錢。
  • 人類為了拋棄地球移民火星,到底做了多少的努力?
    這個距離地球約為5500萬公裡的星球,為何人類要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它呢?難道真的是想去炒房?看來去火星炒房這件事有望!「水手6號」和「水手7號」探測器環繞這顆行星的赤道和南極地區運行,拍下了多張照片。還對火星上的大氣及其表面進行了分析:火星表面的溫度比預想的更低,火星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5%,水蒸氣幾乎難以尋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