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月,美的與小天鵝市值共蒸發1300餘億元。
「重生」的小天鵝盯上了海爾?
近日,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的集團」)發布關於公司股票停牌的進展公告。公告稱,因美的集團正在籌劃與控股子公司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天鵝」)相關的資產重組事項,公司已申請於2018年9月10日上午開市時起開始停牌。
在重組停牌前夕,美的集團和小天鵝股價均出現了較大幅度下跌,近三月來,其中,小天鵝股價跌幅達45.32%。市值方面,美的集團縮水1116.63億元,小天鵝縮水223.58億元市值合計蒸發1300餘億元。
一時間美的集團與小天鵝又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引來外界揣測紛紛。產業經濟觀察人士梁振鵬對時間財經表示,美的集團此次重組最大的可能是,美的想把小天鵝打造為專業洗衣機上市公司,把美的所有的國內、國外所有洗衣機業務資產注入小天鵝,進一步提升小天鵝在產業鏈的話語權。
小天鵝前身為無錫陶瓷廠,創立於1958年。1979年,其改產洗衣機,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是無錫當地的明星企業,在國內家電業中也處於領軍地位。
小天鵝60年發展史中歷經數次易主。從國營時代到斯威特時代,從斯威特黑暗時代又到國營,在從國營最終到美的時代,幾經周折,跌宕起伏。某種程度上說,小天鵝的沉浮史也反映了整個中國家電史的縮影。
三次易主變「姓」輪迴
小天鵝生存之路坎坷,國營時期在朱德坤的帶領下獲得短暫輝煌後,很快陷入虧損。2004年3月,其聯姻南京斯威特嫁作「民營」婦,再到重回「娘家」無錫國資委,小天鵝完成了「國有-民營-國有」的變「姓」輪迴。斯威特時代結束後,美的接手,前後3次易主,又從國有變為民營。
朱德坤是小天鵝曾經的救世主。不誇張地說,沒有朱德坤,就沒有小天鵝的曾經輝煌。小天鵝在上世紀80-90年代是一度虧損瀕臨破產的小廠,朱德坤上任後奇蹟般地喚醒了垂危的小天鵝,使其振翅高翔,一飛沖天。
在朱德坤掌控下,曾創造了一系列輝煌:洗衣機年產量從1990年的4萬臺增加到1999年的255萬臺,十年間增長60倍,銷售收入增長67倍;國有資產增值30倍,並以全行業1/50的人員,創造了佔全行業一半以上的利潤。
小天鵝榮譽接踵而來,洗衣機獲全國唯一國優金獎,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連續十幾年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銷量、銷售收入和利潤連續四年全國第一。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是中國最著名的白色家電集團。
1997年,小天鵝在深圳主板上市,算是中國上市比較早的企業之一。當然,彼時上市的大部分企業都身披國企外衣,小天鵝也是如此。
在度過了3年平穩增長期後,家電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根據當時的報導,公司從1997年上市到2000年之間收入呈現增長態勢,但是淨利潤確逐漸走低,同期如日中天的企業四川長虹基本也是如此,這幾年由於改革開放的春風導致人民群眾整體收入不斷提高,因此國產家電產品開始了一輪爆發式的增長,海爾,長虹,小天鵝,春蘭當時都是家喻戶曉的品牌。
好景不長,曾經被稱為「中國家電業的一面旗幟」在2000開始滑坡。2001年正是小天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根據當時的分析,外部因素主要是因為國際品牌迅速進入國內市場,導致國有產品的銷售價格開始出現下滑,並且當時國內人民對外資產品的追求熱度很高尤其是日本品牌。
內部因素是2001年至2003年這三年間,由於管理層的混亂及其在投資股市上的違規操作,小天鵝在內部管理上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
2001年,小天鵝出現虧損,主營業務利潤比2000年下降了27%,淨資產收益率從上年的9.56%下降到1.34%。同年11月,小天鵝就從原先的績優股變成ST股。2002年,虧損額一度達到8.68億元。
巨虧的壓力迫使無錫國資委不得不物色小天鵝的戰略投資者。據當時小天鵝一位負責人表示,當時想要「迎娶」小天鵝的企業有很多,格林柯爾、斯威特、深圳太太藥業、美的集團等知名民營企業都表示了明確的合作意向,當時官方有意在格林柯爾和斯威特中選定一家,最後因斯威特是江蘇本省企業而在競購中勝出。
這意味著朱德坤時代的小天鵝結束,斯威特嚴曉群時代的小天鵝開啟。
2003年7月,斯威特宣布以8.73億元的總價收購小天鵝集團100%股權,但無錫市政府決定仍保留35%股權。2003年10月,小天鵝集團與斯威特最終確定收購方案,斯威特收購小天鵝集團17%股權,西安通郵收購小天鵝集團48%股權,兩者合計持股65%,間接完成對上市公司小天鵝的控股。這場收購總價為5.8億元。
入主小天鵝後,斯威特也帶來一段繁榮景象。斯威特實施以「增收節支、扭虧為盈」為主要內容的「業績提升」計劃,不到一年的時間,小天鵝股份以3000多萬的利潤成功摘去ST之帽。
2005年的11月,小天鵝集團、小鴨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斯威特集團董事長嚴曉群由於斯威特爆出資金問題而陷入多方逼迫的困境。
當時外界評論,玩轉資本界的斯威特其實並沒有雄厚的資本實力,運用「蓋少壺多」的資金挪移術是斯威特迅速擴張的主要手段之一。三年後,因為資金鍊斷裂,斯威特無法按期支付第三期轉讓款,被無錫市國資委收回了小天鵝的控股權。
斯威特自入主小天鵝後,先後為若干企業做銀行貸款擔保,以小天鵝的名義捲走的資金額,有媒體披露是1億元,但實際數字遠超過此數字。這是斯威特挪用的第三筆資金。
小天鵝集團子公司荊州三金電器和寧波新樂電器共計9600萬元資金和一家名為「上海科技」的公司巨額資金也被斯威特佔用,甚至後來斯威特竟欲圖通過變賣小天鵝集團股份來解決自己的資金危機。
2006年3月,斯威特與中信投資籤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小天鵝集團30%的股權轉讓後者。
在轉讓過程中,斯威特因持有小天鵝集團的股權被司法凍結,股權變更手續無法辦理,轉讓協議失效。「娶」得小天鵝的斯威特的所作所為讓「丈母娘」無錫市國資委十分失望。
急於保護小天鵝的無錫市國資委,在2006年9月25日因一紙終裁,獲得了斯威特與小天鵝的「離婚判決」。
2007年1月,無錫仲裁委員會做出裁決,斯威特2004年10月以33079萬元增資江蘇小天鵝集團、小天鵝集團以33079萬元收購南京斯威特持有的南京電子90%股權的民事行為和相關協議無效,無錫國資委將重新持有小天鵝集團100%的股權。
時隔3年之後,小天鵝重新回到無錫國資委的懷抱。
美的時代的完美重生
家電產業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國有企業大部分經營極差,四川長虹一蹶不振,春蘭空調破產重組退市,國企主導的家電經營方式已經弊端重重,經營效率低,無法有效地迎合市場需求,創新力度弱,財務管理比較混亂。
小天鵝在斯威特的發展失利的情況下,再不從根本上進行改革,很可能會步春蘭的後塵。而在這個時候,美的出現了。
2008年1月14日,小天鵝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無錫國聯集團擬將其持有的公司24.01%的股份,通過公開徵集意向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受條件限制,僅美的與長虹最有可能入主小天鵝。四川長虹提出了互相持股,或是部分現金、部分持股的方案,但是都被小天鵝拒絕了。
最終,小天鵝花落美的集團之家。美的電器於2008年2月15日向國聯集團遞交了受讓要約書,並於2008年2月26日籤署《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安排,美的電器擬受讓無錫國聯持有的小天鵝87673341股股份,股份轉讓金額為人民幣16.8億元,轉讓股份達到小天鵝總股本的24.01%。
美的集團接手後的小天鵝,成效立竿見影。2008年小天鵝收入42億元,利潤3900萬元;2009年收入43億元,利潤2.2億元;2010年更是捷報連連,藉助於美的的渠道優勢,小天鵝全面發力,收入首次超過100億元達到112億元,利潤更是達到了5億多元,實現了完美的重生,在2017年高達15.06億元,相比剛接手時增長了36.65倍。
2010年,美的將旗下榮事達與小天鵝進行整合,也意在將小天鵝打造為美的集團旗下洗衣機業務的核心平臺。整合完成後,美的集團旗下洗衣機生產製造業務便集中在了小天鵝身上,但在品牌上仍保留了美的與小天鵝的「雙品牌」策略。
2013年美的集團成為了小天鵝的控股股東,美的集團通過換股吸收合併美的電器的方式實現整體上市。2014年,為進一步提升美的集團和小天鵝之間的業務協同效應,美的集團通過境外子公司TITONI對小天鵝A、B股股票實施部分要約收購,持股比例上升至52.67%。
梁振鵬表示,股權比例的上升可以進一步提高美的對小天鵝的控制權,從而使得小天鵝的決策效率進一步提升,也進一步提高美的對小天鵝上市公司的話語權。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統計,目前,小天鵝在中國洗衣機市場份額中僅次於青島海爾,排名第二。可見,小天鵝承載了美的集團洗衣機全部業務,成為其洗衣機業務的核心平臺。
故事到這裡,美的似乎對小天鵝也寄託了新的希望,但能衝擊洗衣機頭把交椅?
產業經濟觀察人士梁振鵬預測,美的整合海外資產,將東芝白電的洗衣機零部件以及整機業務等注入小天鵝上市公司,從而使小天鵝在洗衣機領域更加專業,雖然重組後小天鵝競爭力或有所加強,但衝擊海爾龍頭的位置還是很困難,或將導致洗衣機競爭格局發生改變也是個未知數。
當然,市場人士對美的重組小天鵝還有一種說法。由於實施雙品牌策略,小天鵝不可避免地與母公司美的產生大量關聯交易。小天鵝在2017年實際發生的關聯交易總金額為77.46億元,佔公司當年總營收的36%左右,且主要都是與美的及其下屬子公司產生。減少與子公司的關聯交易,不排除是美的本次重組推出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哪種版本,能「重生」小天鵝,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中國家電企業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靠懷舊不如讓用戶說「我喜歡」。(北京時間財經 李洪力)
?